张雪梅,段梅欣,征学微,史 晶,杨 磊
随着社会健康观念的变化和现代医学分科的细化,中医护理发展越来越受到关注。对于综合医院中医科护士来说,提供具有中医药特色的康复和健康指导,加强中西医护理技术的有机结合,可提高护理服务水平[1],促进宁夏地区中医护理学科的发展。本研究旨在探究宁夏地区综合医院中医科护士中医护理技术开展及掌握情况,通过调查我区中医特色护理的现状,为后续制定人才培养体系,推动中医护理专科化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1.1 一般资料:本研究依据医院等级,采用方便抽样法,选取宁夏地区3所三甲医院、3所三乙医院、2所二甲医院、2所二乙医院共10家综合医院126名中医科护士作为研究对象。以问卷的形式进行现状调查。
1.2 调查工具:研究者通过整理已有文献研究成果、参考相关资料和书籍,自行设计综合医院中医科护士中医护理技能开展与掌握情况调查问卷。正式调查前,选取综合医院26名中医科护士开展预调查,并进行信、效度检验,分别为0.957和0.8,信效度良好。问卷内容包括:①护士一般资料,包括工作医院、医院级别,研究对象的性别 、年龄、工作年限、职称、第一学历、最高学历等;②中医护理技术开展及掌握情况,中医护理技术操作包括耳穴贴压、拔火罐、中药冷敷、穴位贴敷、刮痧、蜡疗、中药湿热敷、中药涂药、中药热熨敷、中药灌肠、隔物灸、中药离子导入、穴位注射、麦粒灸、中药熏蒸、悬灸、中药泡洗共18项技术开展及掌握情况。本次研究采用赋值法,中医护理技术开展及掌握情况(1=开展,0=未开展;4=完全熟悉,3=部分熟悉,2=熟悉,1=不太熟悉,0=很不熟悉),问卷得分总计19~102分。
1.3 资料收集:研究者携带问卷二维码至各综合医院中医科,向答卷护士说明答卷的目的以取得配合。本研究共发放问卷130份,回收有效问卷126份,有效率为96.9%。
1.4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26.0统计软件,计数资料采用频数、百分比进行统计描述,采用单因素分析和多元回归分析中医技能的影响因素,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基本情况:接受本次调查的综合医院中医科护士126名,年龄26~35岁共66人(52.4%);第一学历为中专62人(49.2%),第一学历为大专47人(37.3%),第一学历为本科17人(13.5%);最高学历本科92人(73.0%);职称护师43人(34.1%),副主任护师13人(10.3%);中医护理工作年限1~3年44人(34.9%),10年以上31人(24.6%);三级医院62人(49.2%),二级医院64人(50.7%)。
2.2 中医护理技术开展情况:调查10家综合医院中,开展率前三位为拔罐技术(96.8%)、穴位贴敷(81.0%)、耳穴贴压技术(73.8%);后三位为悬灸(19.0%)、蜡疗(15.1%)、麦粒灸(7.1%),见表1。
2.3 中医护理技术掌握情况:三级医院中医护理技术掌握最好的是中药灌肠(84.6%),最低的是蜡疗(15.3%)。二级医院中医护理技术掌握最好的是拔罐技术(75.6%),最低的是麦粒灸(32.4%),见表2。
表2 各级医院护士掌握与开展18项中医护理操作技术情况[n(%)]
2.4 不同学历护士中医护理技术掌握情况比较:第一学历和工作年限不同的中医科护士对于中医护理技术掌握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不同学历与护理工作年限护士中医护理技术掌握得分比较(分,
2.5 综合医院中医科护士中医护理技术多元回归分析:以中医护士技术开展及掌握情况总得分为因变量,以单因素分析中具有统计学意义的第一学历和护理工作年限2个变量作为自变量进行多元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第一学历中医护理教育背景及工作年限是中医科护士中医护理技能水平的影响因素,见表4。
表4 综合医院中医科护士中医护理技术多元线性回归分析
3.1 宁夏地区综合医院中医护理技术临床应用现状:相关调查结果表明[2-3],我国三级甲等医院中中医护理技术开展率最高达到63%,而康复、养生、饮食等其余项目开展率均未超过40%,表明我国中医护理技术服务受众面较窄。本调查显示,虽然全区综合医院中医科已经普遍开展了中医护理技术操作,但中医护理技术实施率还未达到 100%,临床应用仍要加强。本研究结果显示,三级医院护理技术中拔罐技术、耳穴贴压开展次数最多,对中医灌肠、中药泡洗的掌握情况最好。二级医院护理技术中拔罐技术、穴位贴敷开展次数最多,对拔罐技术、中药熏蒸技术掌握情况最好。
3.2 影响我区综合医院中医护理操作开展的因素及对策
3.2.1 护理人员中医护理知识缺乏、护理人力资源不足:护士思想意识未得到提升,只看到现代医学的发展,没有意识到中医护理技术的开展情况将直接影响到中医护理的发展前景。本调查显示,由于缺少中医护理相关技术操作实践,拔罐、穴位贴敷、耳穴贴压等简单的技术大多掌握在标准化培训或工作后,没有进一步的临床实践和研究。而对于悬灸、蜡疗、麦粒灸等较为困难的专业技术,由于专业性强,并且要求护士具备较强的中医理论基础和操作技术,临床实践缺乏,很难有实际操作的机会,开展掌握的程度低。
3.2.2 学历影响中医护理技能水平:近些年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高度重视中医护理人才的培养,在各中医院校扩招大专以上学历护理人才,并培养高学历的中医护理骨干人才,使中医临床护理人员学历层次有所提高,但本科及研究生以上学历的中医护理人才仍不足,面对需求还有较大缺口。中医护理工作人员学历越低,中医知识掌握程度越差,这与王海霞[4]的研究一致。而本科的课程要求明显高于专科,学历对护士就业后的专业理论、技术、人文素养等水平都有较强的促进作用[5]。目前护士对知识掌握程度不高,中医护理仅限于继续教育,现有的护理知识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对中医护理的态度,护理行为水平偏低,表明仍有待加强[6-7]。在我国,中医护理的研究和建设还处于初级阶段,从事中医护理的护士大多毕业于西医院校,有的只是在学校期间接触过中医,但对于中医科、康复科、理疗科病房护士而言,这些知识远远不够[8]。本调查显示,本科学历护师对中医操作技能掌握情况高于大专与中专学历护士。今后应加强护士业务培训,鼓励、督促护师提高学历或引进学历较高的护理人员,将中医护理理论、辨证施护、中医护理技术操作作为重点进行考核培训,不断学习、整理挖掘中医护理新技术。
3.2.3 临床实践促进中医护理技术增长:有研究显示[9],从事中医护理工时间越长,中医护理知识及技术掌握情况就越好,与本次调查结果一致。工作年限越长的护理人员,掌握中医护理技术操作能力越强,长期从事护理工作的中医科护士,对于知识和技能的掌握程度要明显高于经验不足的护士。这与在长期中医护理工作中,随着中医知识及技术不断的积累及中医护理技术实践次数的增加,中医护理知识及技能的掌握与理解能力随之增强,中医知识及技能专业水平就越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