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健身操文化融入思政教育的路径研究

2022-07-02 04:50赵小燕魏德萍智虹霓李月华包头师范学院体育学院
灌篮 2022年6期
关键词:思政民族体系

赵小燕 魏德萍 智虹霓 李月华 包头师范学院体育学院

高校思政教育是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途径。在新时期,思政教育应融入整个教育体系当中,实现对学生全面素质能力的培养目标。民族健身操是重要的传统体育项目,具有极强的民族文化内涵,以及健身性、竞赛性和观赏性,对丰富高校学生体育生活,推进全面健身计划的实施具有重要作用。将民族健身操和思政教育相融合,深入挖掘民族健身操的思政教育元素,能够实现民族健身操课程思政教育目标,培养更多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但是,由于目前我国高校民族健身操还未实现普及,所以对民族健身操的文化内涵进行解读,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其与思政教育融合的路径,就显得很有必要。

一、民族健身操的文化内涵

民族健身操是一种极具民族文化底蕴和时尚韵律感的运动健身方式,其构建上肢动作以民族元素为主,下肢动作以健身操基本步伐为主,整体动作韵律体现出强烈的操化感觉,既可以健身,又可养心。对民族健身操的文化内涵进行解析,可以从三个层面展开:一是从制度文化层面来说,我国少数民族地区在儒家文化的影响下,形成了家族观念和家国一体的文化形态。家族文化传承依凭血缘关系纽带,师徒关系在这里属于特殊形式的血缘关系,均需要宗法制度的制约。二是从精神文化层面来说,民族健身操动作源自早期的生产生活,是各民族早期乐舞与健身操步伐、节奏的融合,这对民族文化的传承具有促进作用;民族健身操目的在于增强民族团结协作能力、提高民族心理素质,其丰富的内容形式能充分激发锻炼者的参与积极性,从而实现其健身价值、教育价值和社会价值。三是从物质文化层面来说,民族健身操所使用的器械多样且与各民族人民的生活习惯、性格特点相适应,其中蕴藏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并且为增强健身操的艺术效果,往往会对器械进行装饰,使其更富有观赏性;不同的民族服饰文化在健身操服饰上得到了集中的体现,同时民族音乐融入民族健身操中也增强了其观赏性。

二、民族健身操文化融入思政教育的必要性

一方面,新时代思政教育要求形式上的创新。民族健身操文化内蕴团结协作、民族自豪感、坦荡竞争等文化精神,具有极强的立德树人教育意义。将民族健身操文化融入高校思政教育当中,作为思政教育基本内容展开,就可以充分利用民族健身操文化的中心理念,展开更为多元化的思政教育工作,也使得思政教育工作不再依赖于单一的人才培养机制,而是在有广泛群众接受基础的前提下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思政教育改革创新,使其成为人才培育的新方式,助力于素质教育全面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正是由于民族健身操文化的融入,高校思政教育才得以实现创新方向的探索成功,不过这种思政教育的创新需要从教育实践角度加以把控,打造出具有民族健身操文化融入特色的新时代思政教育体系,为思政教育的长效化展开打下民族文化基础。

另一方面,新时代思政教育要求综合能力的创新。作为一项长期的教育工作,思政教育的内容涉及广泛,所要解决的教育问题也随时代发展而不断变化,所以思政教育要与时代发展相适应,要与时俱进地调整教育的方向和内容。由于现阶段我国社会发展环境和思政教育目标存在相违背的情况,这就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思政教育作用的发挥,对于思政教育质量效果的实现也有极大的影响。民族健身操文化融入高校思政教育中,能够在很大程度上解决思政教育体系、方法等的创新问题,通过民族健身操文化精神内核,实现对思政教育方式方法等的创新,不断推动高校思政教育的创新发展和质量效果的提升。

三、民族健身操文化融入思政教育的困境

(一)高校对民族健身操文化思政教育价值认知不足

民族健身操文化内涵丰富,具有极强的思政教育价值,将其融入高校思政教育体系当中,需要有学校教育资源的支撑,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出民族健身操文化的教育主体优势。但是,目前多数高校教育体系存在偏重学生专业能力培养而忽视传统文化价值观导向的问题,并没有充分意识到民族健身操文化的思政教育价值,未能够深入挖掘民族健身操的思政教育元素,仅仅是形式上将其内容纳入思政教育体系当中,结果是既无益于思政教育质量的提升,又增加了基础教育的负担。由此看来,高校只有通过资源的合理配置,科学地选择民族健身操文化的教育方法,才能实现民族健身操文化融入思政教育并发挥出其应有的作用。换言之,高校对民族健身操文化价值的深刻认知和高质量教育资源的获取,是推动民族健身操文化融入思政教育并发挥其教育引导力、推动思政教育多元化创新发展的重要路径。

(二)高校学生对民族健身操文化内涵的认知不足

民族文化认同感对高校学生文化归属感的培养和民族自信心的养成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其也是思政教育的重要内容。将民族健身操文化融入高校思政教育体系当中,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帮助高校学生提升对民族传统文化内涵的认知。不过,这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只有循序渐进方可达成对高校学生良好的思政教育效果,强硬地将民族健身操文化内容融入思政教育中,突出民族健身操文化的优越性,是不能够让学生在心里真正产生民族文化认同感的,并且这种强硬的教育方式也很难构建出坚固的思想文化壁垒。所以说,高校将民族健身操文化融入思政教育体系中,应当注重学生对健身操文化内涵认知的渗透,利用文化的浸染作用,让学生逐渐接纳民族健身操文化,这样将民族健身操文化融入思政教育当中就会取得很好的教育效果了。

(三)民族健身操文化教育体系尚未完善构建

民族健身操文化融入高校思政教育中并发挥出教育价值,其前提条件是构建完善的民族健身操文化教育体系。但是就目前我国高校民族健身操文化教育来讲,其体系构建并未完成,更多的是将民族健身操文化作为一种教育形式加以展开,没有深入地对其文化内涵进行解析,并且高校学生的就业压力较大,比较重视专业学习,这也为高校民族健身操文化教育体系的构建带来不利的影响。对此,高校应当及时调整教育教学结构,尤其是对民族健身操文化教育的内容倾向进行调整,将其融入思政教育工作当中进行教育体系的优化,实现两者的内容互补和系统化的对接,利用民族健身操文化做思政教育的引导,深入挖掘民族健身操文化思政教育元素,改进现有的民族健身操融入思政教育环境,为民族健身操文化在思政教育中导向优势的发挥提供便利条件。

(四)高校民族健身操文化教育策略模式滞后

目前,我国高校教育体系普遍存在教育策略模式滞后的问题,这主要是由于高校教育在人才培养规划、社会需求判断能力不足所导致的。民族健身操文化融入高校思政教育体系也很难不受教育策略模式滞后的影响,而这必将使得高校民族健身操文化失去本质上的实践意义。所以说,高校思政教育要实现对民族健身操文化的运用,就需要与时俱进地对这些策略模式方面的问题进行规避,对民族健身操的文化教育功能进行拓展加强,实现民族健身操与思政教育的深度融合,摆脱基础性教育环境的制约,不断朝向新时代教育发展新环境推进。

四、民族健身操文化融入思政教育的路径

(一)积极构建立体化的思政教育体系

一是实现民族健身操文化和思政教育内容的互通共融。在课程教学安排上深入挖掘民族健身操的德育教育元素,突出民族健身操文化的育人功能。同时,围绕立德树人德育教育目标对学生进行价值观和职业道德素养提升引导。在进行民族健身操课程内容设计时,注重将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结合起来,深入挖掘德育元素,实现对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养。二是实现民族健身操文化和思政教育形式的互通共融。采用灵活性强的课堂教学形式,充分激发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一方面,利用讲解的方式帮助学生完善知识结构,利用讨论的方式培养学生问题解决能力和强化德育认知,利用实践方式培养学生正确的行为习惯,等等;另一方面,充分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积极利用新媒体等辅助教学形式,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课堂教学相结合,传递给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导向。三是实现民族健身操文化和思政教育团队的互融共通。现代思政教育主体力量的融合,是思政教育体制创新改革的时代发展要求,其实质就是全员育人的实现。一方面,在教师选聘方面着手,注重教师结构性的优化;在课程设置方面,不断创新完善课程模式,注重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激发;另一方面,高校思政教师队伍和民族健身操教师队伍实现双向沟通交流,共同对德育目标进行完善,这样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形成思政教育合力,更有助于全员教育的实现。四是实现民族健身操文化和思政教育管理的互融共通。构建全方位、立体交叉的思政教育网络,形成高校思政育人合力。一方面,对立德树人教育目标进行明确,建立起师德评价制度;另一方面,制定激励政策体系,鼓励民族健身操教师积极挖掘课程思政元素,营造良好的思政教育氛围,实现民族健身文化和思政教育的有效融合。

(二)积极开展多元化的民族健身操文化教育实践活动

开展多元化的民族健身操教育实践活动,有助于提升大学生学习民族健身操的积极性,从而有利于在民族健身操课程中实现思政教育的渗透。一方面,要对民族健身操的人文价值进行深入的挖掘。一是高校要在全民健身计划的背景下,充分挖掘出民族健身操对身心健康发展的价值,增强其观赏性、娱乐性,充分引导学生参加到民族健身操运动当中去;二是高校在开展民族健身操文化宣传的过程中,要基于国家民族的价值取向,深入挖掘民族健身操内蕴的团结协作、健康积极等思政教育元素,并将这种民族文化影响力附加在大学生的身上,实现对他们价值观和道德行为规范的引导。另一方面,通过加强大学生对民族健身操文化的认知,在思政教育中实现民族健身操文化的融入,对大学生进行多元化的教育布局。比如说,高校在组织民族健身操竞技实践活动时,可以先对学生的民族健身操认知和感兴趣情况进行调研,根据调研结果进行有针对性的个性化的活动科目设置,在这个过程中,民族健身操教师主要对学生起到引导和辅助作用,目的在于帮助学生更好地融入实践环境氛围中去。通过在民族健身操实践活动中对学生有意识地进行民族健身操文化的渗透和认同感的培养,就可以让学生不知不觉地接受深层次思政教育和民族健身操的融合,就可以在极大程度上提升思政教育的质量效果。

(三)强化民族健身操融入思政教育的实践创新

思政教育发展的不竭动力源泉是教育创新。将民族健身操文化融入思政教育中,也需要注重时代对思政教育目标的要求,不断在教育实践中实现思政教育内容、方法和技巧等方面的创新。首先,在思政教育内容创新方面,要对民族健身操文化内容进行筛选,深入挖掘其思政教育内容,并将挖掘出的内容灵活运用到思政课程实践当中去,让民族健身操文化融入思政教育在短时间内就见到效果。其次,在思政教育方法创新方面,要灵活应用各种教学方式方法,敢于挑战突破,根据课程教学反馈信息,选取合适的教学方法将民族健身操文化融入思政教育的方方面面,让两者发挥学生教育上的互补优势。无论是民族健身操教师,还是思政教育教师,都应当对现有的教学模式进行切合实际的拆分组合,以此来适应不同思政教育环境的需要,让思政教育更具有针对性,也让思政教育和民族健身操文化之间形成有效的融合。再次,要建立民族健身操文化信息化思政教育发展机制。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信息化教育模式在高校思政教育体系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所以将民族健身操文化融入思政教育体系也应当注重信息化网络平台的构建应用,做好深层次的教育发展机制创新,整合线上线下教育资源,提高高校思政教育信息化联动的能力,让思政教育更具有针对性,更充分地实现民族健身操文化教育资源的合理配置,切实推动高校思政教育和民族健身操文化教育的协同发展。最后,发挥高校在民族健身操方面的教育引导功能,加强教师队伍建设,营造良好的民族健身操校园文化环境,鼓励更多的学生参与到民族健身操的创编当中去,进而让他们在思想上对民族健身操文化产生认同感,以此来促进民族健身操文化融入思政教育效果的提升。

五、结语

民族健身操文化具有深刻的文化内涵,将其融入高校思政教育工作中,将会弥补思政教育实践方面的不足,丰富思政教育的内容和方式方法,更有助于立德树人教育目标的实现。为了更好地将民族健身操文化融入思政教育,在高校思政教育实践中,可以从积极构建立体化的思政教育体系、积极开展多元化的民族健身操文化教育实践活动和强化民族健身操融入思政教育的实践创新三方面着手。

猜你喜欢
思政民族体系
评价赋能:思政课一体化教学的必然向度
清华大学:“如盐在水”开展课程思政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织牢社保网底要不惜“细针密线”——论全球最大社保体系的建立、构成与延展
MINORITY REPORT
借力大数据分析 创新“三位一体”思政课教学模式
传承 民族 文化
被民族风玩转的春夏潮流
“曲线运动”知识体系和方法指导
民族万花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