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中有效渗透读写结合

2022-07-02 20:46郑秋平
江苏广播电视报·新教育 2022年13期
关键词:读写结合策略小学语文

郑秋平

摘要:在新课改与素质教育背景下,国家以时代教育诉求与教育改革的需要为基础,循序调整小学语文教育的要求——推动小学语文教育从知识理论背诵为本位到能力拓展与延伸的转变,为教育者指明创新教育模式的方向。小学语文作为培育学生人文情怀、人文素养的基础科目,备受教育领域的关注;写作与阅读是小学语文的教学重点,阅读、写作能力的培育是小学语文教育的基础目标,备受语文教师关注。因此,如何采取行之有效的方式将读写结合模式运用于小学语文教学中,提高教育质量,是当代语文教育者必须探索的热点问题。

关键词:小学语文;读写结合;策略

写是读的提升,读是写的基础,写作与阅读能力的培育是小学语文教育的重点。读写结合是一种新型教育模式,契合语文教学的诉求,可有效提升小学生的阅读能力、写作能力与语文素养。而基于新课改与素质教育的诉求,将其运用于小学语文教育中,推动语文教育模式的趣味化、多元化发展,调动小学生的语文学习热情,培育其创造性思维和学科素养,提高教育成效。

一、书写朗读批注,养成阅读习惯

在小学语文读写教学中,养成书写朗读批注的习惯,是帮助学生巩固阅读记忆、整理写作思路的有效策略之一。教师可以让学生将对文本有感触的部分标注出来,在文本的空白区域写上自己的感悟,朗读批注可以包括即时个人感受、对此部分文本产生的观点、对优美之处的赏析等。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产生观点,这种思维是转瞬即逝的,通过批注将灵感具象化,可以巩固阅读记忆,整理信息处理思路,为写作积攒大量素材。养成阅读时批注的习惯,学生触类旁通,将这种阅读习惯带入未来的学习和生活中,会对其一生的自我提升产生积极的影响。

例如,在部编版小学语文《大禹治水》的教学中,本课的教学目的是让学生了解中华神话传说大禹治水的故事,分析其中蕴含的民族精神。教师希望在课堂中运用读写结合教学,让学生对课文进行细致解读,实现深度学习,初步养成朗读批注的学习习惯。教师根据教学目的设定课堂任务:“(1)阅读全文,在课文中找到必会字、词圈出来。(2)标清自然段,课文一共描述了几件事?按照故事情节分段。(3)哪几句话让你感触最深?画出这句话,并在空白处写下批注,一会儿和同学们分享。”学生根据教师的任务展开读写活动,学生分享:“我画出的句子是:‘禹离开了家乡,一去就是十三年。这十三年里,他到处奔走,曾经三次路过自己家门口。可是他认为治水要紧,一次也没有走进家门看一看。’这句话给我的感触最深,大禹为了治水,十三年都没有回家看望亲人,说明在大禹心中,人民的幸福是第一位的。这件事凸显了他牺牲小我、为国为民的奉献精神。”教师点拨:“说得很好,这段话给你的触动是人物形象的触动,是情感上的感动,朗读批注包含的内容很广泛,如优美语句的解读、字词的赏析、行文结构、让人印象深刻的隐喻等,都可以批注,大家要养成朗读批注的好习惯,成为会阅读、会总结的读者。”学生在批注过程中深化了对文本内容的理解,教师用批注的写法巩固了读写结合的教学作用,达到培养学生良好阅读习惯的目的。

二、鼓励抒发情感,调动创作欲望

在小学语文读写教学中,鼓励学生抒发情感,是调动学生创作欲望、提升学生学习兴趣和人文素养的有效策略之一。人是情感丰富的动物,文学创作是情感的表达。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利用教材文本对学生的情感进行深度发掘。用体验感强的语言、声画结合的多媒体教学工具设置文本情景,引发学生联想,引导学生的阅读情绪。

例如,在部编版小学语文《朱德的扁担》的教学中,本课的教学重点是了解扁担背后的故事,从故事中探究革命时期同志之间的深厚感情,和朱德同志一视同仁、乐于奉献的精神。教师希望用文本的情感唤起学生内心的共鸣,让学生对文本情感的体会更细致深入。因此,教师在课堂上引导学生对文本进行细致解读,逐句赏析。学生朗读:“朱德同志也跟战士们一块儿去挑粮。他穿着草鞋,戴着斗笠,挑起粮食,跟大家一块儿爬山。”教师讲解:“朱德同志穿着和普通士兵一样的用草编织的鞋,说明当时革命条件有限,革命大军还做不到人人穿布鞋,穿草鞋是常态。朱德同志戴着斗笠,什么情况下会戴斗笠?下雨、下雪或骄阳似火的时候,说明挑粮不仅山路难走,还有恶劣的天气伴随,增加了劳累程度。”在教师的生动描述下,学生仿佛看到朱德同志挑粮的情景,从朱德身上找到生活中父辈劳作的影子,对朱德同志朴实亲切的性格产生深层次体会。教师布置写作任务:分析朱德同志的性格,描写一位生活中和朱德同志品格相近的人。在丰富情感的带动下,学生的创作欲望高涨,教师通过课堂铺垫渲染了情感氛围,调动学生的创作欲望,又用读写结合的方式让学生抒发内心情感,达到良好的课堂效果。

三、丰富阅读储备,积累写作素材

在小学语文读写教学中,丰富阅读储备,扩充阅读量,有助于为写作积累素材,為创作打下良好的基础。如果文学创作是一座精妙的建筑,写作技巧是建筑的修饰,行文结构是建筑的骨架,那么丰富的阅读储备就是建筑的砖瓦。教师在读写结合教学中应注重学生的阅读质量,为学生筛选优质阅读文本,保证学生阅读之“质”;鼓励学生大量阅读,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保证学生阅读之“量”。学生在大量优秀范文的熏陶下,能够潜移默化地提升文学鉴赏力,文学审美逐渐趋于高级。

例如,在部编版小学语文《狐假虎威》的教学中,由于本课是经典成语故事,所以教师可以从一个成语故事出发,在课堂上引入更多的成语故事,并了解故事背后的道理,明确成语在写作中的用法,帮助学生积累优秀的写作素材。教师设定预习内容:“找一个喜欢的成语故事在课堂上分享,并用一句话概括故事背后的道理。”学生完成预习任务,在课堂上相互分享《揠苗助长》《守株待兔》《黔驴技穷》等中国经典成语故事。教师请学生用这些成语造句,方便学生领会成语在语境中的应用。学生在造句过程中,围绕命题发散思维,从丰富的阅读储备中找到灵感,使句子顺畅灵活。积累写作素材,让学生的文笔更灵动,作品内涵更丰富。

结语

一言以蔽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实行读写结合模式,可有效锻炼小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助力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升其语文学科素养,推动其语文能力的发展。因此,在小学语文教育中,教师必须结合教育诉求,灵活运用读写结合教育策略,活跃课堂氛围,提高教学活动的趣味性,引导小学生时时观察生活细节、积累素材与记录、分析和整理所闻、所思、所感,锻炼其语言表达能力、写作能力、阅读素养、独立思考能力,提升其综合素养,实现语文教育目标。

参考文献:

[1]杨庆华.浅谈小学阅读教学中如何落实读写结合[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0(11):243.

[2]范晓华.谈小学语文教学中读写结合的有效策略[J].华夏教师,2020(21):69-70.

猜你喜欢
读写结合策略小学语文
结合实践再探指导写作之最佳策略
浅议群文阅读下的“读写结合”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读写结合的教学策略探究
读写结合,分散指导,坚持“下水”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让多媒体课件为阅读教学助力
拨动情感之弦,让语文课堂绽放精彩
Passage Fou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