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校社”协同育人背景下高校学生工作探究

2022-07-02 04:06黎露露
江苏广播电视报·新教育 2022年13期
关键词:学生工作协同育人

摘要:良好的教育,离不开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共同努力。家庭、学校、社会三大系统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在一定条件下形成合作、协同、互补的“合力效应”,有利于教育功能得到充分发挥,实现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随着时代的发展,高校学生工作面临新的困难和挑战,为提高学生工作的实效性,培养更多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优秀人才,需要“家校社”协同发力。

关键词:“家校社”;协同育人;学生工作

随着时代的发展、知识的更迭,大学生身心发展出现新的特点和规律,高校教育面临新的挑战和困难,如果仅靠学校单方面进行教育已无法满足时代的需求,于是“家校社”协同育人显得尤为必要,它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途径。因此,做好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就业指导和心理辅导等学生工作,需要“家校社”联动起来,共同探究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一、“家校社”协同育人的内涵

国内最早研究“协同教育”的学者是刘纯姣,他在《学校家庭协同教育构思》中首次提出这一概念,他认为协同教育就是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之间的合作。2006年南国农在《成功协同教育的四大支柱》中将社会教育纳入协同教育理论中。2019年,中共中央、中国国务院印发的《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明确规定,学校教育应该与社会教育、家庭教育密切配合、良性互动。由此可见,“家校社”协同育人是指学校、家庭、社会三方育人主体相配合,将各方资源与力量合理配置和充分利用,对同一受教育群体实施同步教育,最终使教育效益实现最大化。

二、“家校社”协同育人背景下开展高校学生工作的途径

(一)切准学生脉搏,三方联动促进思想成长

中共中央、国务院2004年发布的第16号文件指出“学校要探索建立与大学生家庭联系沟通的机制,相互配合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

1.学校与家长心连心,为思想成长护航

辅导员为及时了解学生思想动态,作好大学生政治思想的引领者,可以一方面通过开展主题班会、谈心谈话,了解学生在校生活和学习上存在的困难,为学生提供切实可行的解决办法;另一方面通过开展线上家访、在线家长会等系列活动,搭建起家校沟通的桥梁,营造家校沟通的和谐氛围。

班主任可以通过个别走访,连线家庭经济困难、学业困难、就业困难等学生家庭,深入了解学生的家庭人员构成、生活条件和经济状况等基本情况,听取学生心声,调动家长积极性,鼓励家长引导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培育他们胸怀天下的家国情怀。

2.社會正面引导,传播正能量

在新媒体时代,网络对学生的影响极大,社会主流媒体可以利用这一特点突出时事热点教育,将具有爱国情怀、拼搏精神的生动案例和鲜活素材作为宣传的重点,号召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做一个爱国爱党的新时代青年;以知识和智慧启迪和促进大学生的心智健康发展,帮助大学生解决思想困惑,充实和丰富其精神世界。

(二)构建交流平台,三方联动推动就业

2017年9月发布的《关于深化教育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指出“要建立更加开放的教育体制机制,加强学校教育、家庭教育与社会教育的有机结合,构建政府、学校、家庭与社会之间的新型关系”。因此,构建“家校社”协同育人工作机制既是响应国家号召,也是推动就业工作的现实需要。

1.家校同心保就业

家校协同帮扶就业,学校可以搭建交流平台,一是让专业课教师与学生、家长面对面,了解学生存在的困难,为学生和家长解答专业学习和职业规划等方面难题,并给出合理的建议;二是请班主任将自身成长成才经历与学生、家长分享,鼓励学生和家长克服困难、共同进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三是邀请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对学生和家长在复习备考中的紧张焦虑情绪进行疏导,指导学生备考期间进行有益的健康生活和科学的自主学习。

2.校企联动促就业

近年来,各高校已按照国家的要求落实校企合作这项工作,效果初步成效。在新的社会形势下,校企要加深合作,开辟新的就业渠道。学校可以通过线下“访企拓岗”,就学生目前就业情况、单位基本要求、人才供需等问题与企业进行交流,提前科学谋划、统筹安排毕业生就业工作。邀请企业以“直播带岗”、“云端会客洽谈”和“集中宣讲和专场招聘”相结合的方式开展招聘活动,助推学校毕业生更充分、更高质量就业。

(三)创新载体方法,三方联动提升心理健康水平

1.家校加强沟通,共同预防干预学生心理危机

为发挥家庭的力量,首先要做的是改变家长认为教育是学校的责任的观念,学校可开展针对家长的心理健康讲座,提升家长在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知识,增强家长的责任感,引导家长积极参与到家校协同心理育人的工作中。其次,建立健全家校协同心理育人制度,明确各自的责任、权利和义务,制定规范、详细、可实施的合作方案。最后,对舆情名单的学生,学校要定期与家长进行信息互换,学校在做心理辅导和干预的同时可寻求家长给予学生心理安抚、精神与物质支持。

2.加强校社联动,提供专业指导服务

与医院、社会心理服务机构合作,形成全覆盖心理育人联动格局。一是开通“校-医”绿色通道,医院为师生提供心理测量、心理咨询、心理治疗、心理督导等专业服务,并为心理危机个案提供紧急援助和危机干预。二是社会心理服务机构通过讲座、报告的形式普及心理健康知识、解答学生求助问题,也可开设在线问询、危机干预、实践活动等为一体的新媒体平台,提升心理健康教育服务水平。

三、高校学生工作中“家校社”协同育人的意义

(一)有助于提高学生工作的实效性

学生工作繁杂,传统的学生工作模式是学生工作部(处)统筹全校学生工作,院系通过辅导员队伍开展工作,这种模式存在各部门间协同不够、积极性不强、效果不佳等现象。“家校社”协同育人模式构建后,在学生工作规律研究、方法创新都将得到发展,教育、管理与服务效率得到提高。

(二)有利于构建全方位全过程育人格局

“家校社”在学生工作上共同参与,创新育人思路与方法,三方各司其职又相互联动,打破传统教育中家、校、社完全分割的状态,形成家即是校、校即是家、“家校社”三位一体的格局,实现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

(三)有利于资源整合,促进教育高质量发展

“家校社”协同育人,以学校教育为中心,发挥家庭的主动性,调动社会的参与,可充分利用各类资源,实现资源与需求的对接,对人才实施联合培养教育,促进教育高质量发展。

参考文献:

[1]贺志燕.校企合作协同育人的学生工作机制研究[J].现代教育管理,2019(05):203-205.

[2]李良华.协同育人视角的高校学生工作创新的现实路径_[J].成都师范学院学报,2014,30(11):9-12.

[3]滕雅琳.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视阈下“家—校—社”协同育人路径探析[J].锦州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20(01):94-104.

[4]臧鹏.新冠疫情下高校学生家校联动心理危机干预机制的探索[J].长春大学学报.2021,31(08):28-31.

[5]云兵兵.疫情防控常态化形势下的高校学生工作研究[J].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2021,31(9):58-60.

作者简介:黎露露(1991.5—),女,汉族,籍贯:广西玉林人,广西艺术学院,硕士学位,专业:汉语言文字学,研究方向:古代汉语。328914AB-F61E-4124-8E19-47EC583A36D2

猜你喜欢
学生工作协同育人
校企合作协同育人在大学生就业工作中的作用研究
专业教师与思想政治教师协同育人机制研究
协同育人视角下高校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研究
探究高校学生工作专业化的发展
如何做好职业学校学生的实习管理
浅析新媒体推广对高校学生工作的影响
高校学生工作老师处理学生事务数据的小技巧
由“依附”走向“联动”:学校与政府协同育人策略研究
物联网工程专业协同育人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
现代建筑技术协同育人基地的构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