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山石
南宋曾敏行《独醒杂志》卷二:
东坡、山谷同游鳳池寺,坡公举对云:“张丞相之佳篇,‘昔曾三到’”;山谷即答云:“柳屯田之妙句,‘那更重来’。”时称名对。张丞相诗云:“八十老翁无品秩,昔曾三到凤池来。”坡公盖取此也。
张丞相即张士逊(964—1049),字顺之,襄州阴城(今湖北老河口)人,与陈尧佐、范仲淹、苏辙等名人都有很深的交往。他于仁宗朝曾三次拜相,康定元年(1040年)致仕,仁宗优诏拜太傅,进封邓国公,故人称张邓公。关于他的“八十老翁无品秩”诗,北宋文莹《湘山野录》有如下记载:
退傅张邓公士逊,晚春乘安舆出南薰,缭绕都城,游金明。抵暮,指宜秋而入,阍兵捧门牌请官位,退傅止书一阕于牌,云:“闲游灵沼送春回,关吏何须苦见猜。八十衰翁无品秩,昔曾三到凤池来。”
柳屯田即柳永(984?— 1053?),原名三变,字景庄,后改名永,字耆卿,福建崇安人,宋仁宗朝进士,因曾官至屯田员外郎,故有是称。柳永是填词的高手,声名远播。南宋叶梦得《避暑录话》引一西夏归朝官的话说:“凡有井水处,即能歌柳词。”
苏轼与黄庭坚的那副对联,之所以被时人称为“名对”,妙就妙在苏的出句与黄的对句所涉人物都取自本朝且都称官职,所涉佳句都取自诗词且不指篇名。官职之大小,诗词之雅俗,已然两两为对;所引辞句,再为的对。更为难得的是,出句与对句都同时满足了三个条件:一,与名人相关;二,与名作相关;三,与凤池相关。特别是最后一条,内容都紧紧扣住了“凤池”。二人游凤池寺即兴对句,一个出上联,一个对下联,说凤池字面却不出现“凤池”二字,更显含蓄而雅致,难怪会受人推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