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振辉
摘 要:“速看类”视频作为近年来广为关注的新式UGC内容,为观众提供了快速获取信息与多重需求满足的同时,也迎合着内容生产领域和当今碎片化时代中的加速趋势。在由影院空间向自由空间的转换后,“速看类”视频改变了传统的影像传播机制,使传者处于某种放权状态而使受众获得了媒介带来的赋权效果。
关键词:“速看类”视频;传播心理;使用与满足;互动仪式
长视频平台与短视频台上台下的竞争从未消停,短视频作为后起之秀,近年来发展迅猛,大有超越前浪之势。暂且抛开商业版权问题,从传播与社会角度出发可以发现,以“XX分钟看电影”为代表的“速看类”短视频从各个短视频平台诞生之初就大放光彩,并获得持续高升的追捧热度。“XX分钟带你看完电影”的开创者谷阿莫如今在微博坐拥1200万粉丝,又如哔哩哔哩平台影视区代表“木鱼水心”的“木鱼微剧场——觉醒年代”系列总计达到了近4000万的播放量。在各个大数字、高流量的背后是不可小觑的受众观看热忱,同时也蕴含着丰富的研究价值。
一、碎片化时代下的加速社会
在互联网时代,海量的信息造成了知识碎片化的阅读习惯,相较于传统意义上的长篇大论,如今人们更青睐快餐式浏览。在人们正常的认知中,看完一部电影至少需要一个半小时的时间,而一部电视剧则要几十个小时。陈力丹教授曾用“时空紧张感”一词来形容当今的社会语境,在这种加速社会下的时间紧张感的压迫之下,人们很少能够再集中时间,欣赏时长数个小时的系列影片,而这时,仅仅只要一次上厕所时间的速看类视频就显得颇具时间性价比。
罗萨从历史唯物主义视角下的时间维度出发,在对现代西方资本主义社会进行审视时,诊断出现代社会语法显现的“加速”特性。他详细地论述了社会加速的三个维度,即技术加速维度、社会变化加速与生活节奏加速三个维度。
速看类视频的主要目的正是让受众在更短的时间内让观看到更多的内容,如《8分钟看完21集偶像剧<来自星星的你>》《5分钟看完哈比人1-3集》等等。客观上,速看类视频带来的是空闲时间的缩短和单位时间内信息获取的增加。主观上,时间压力和时间疾驰而去的体验迎合了当代加速运转的现实空间和碎片化时间的需求。人们一面获取着单位时间越发丰富的信息量,一面仍然持续增强着对信息落后带来的焦虑,而排解这些焦虑和恐慌的唯一途径,便只有去迎合更加快节奏的加速生活。以此为鉴,速看类视频确实已经较为普遍地出现在网络媒体和内容层面,并从结构到个体上影响着受众的观影模式和使用需求。
二、多重需求的满足
如今联网不仅无时无刻为受众提供着海量的信息,更从根本上影响着以往传统的信息传播模式。有一句流传很广的戏言称现代人一周获取的信息量可以超过古代人一辈子的信息量,不论其是否经受了科学考量,但至少反映出了当代人对信息的庞大需求。根据“使用与满足”理论可知,接触媒介的受众都是有特定“需求”的个体,受众依据特定的需求动机而“使用”媒介,形成媒介接触活动,从而使这些使用需求得到“满足”。而速看类短视频作为一个典型研究文本,包含了诸多的受众使用需求。
1.“试吃”报告:满足预知预防的需求
速看类视频的“试吃”效果类似于影视预告片,但又有所差异。一个精心制作的预告片视频可以说是整部电影的精髓之所在,它包含了电影中最精彩的影像元素,并将它们重新混剪在一起,具有更强、更激烈的冲击力。而速看类视频的制作原理也与之类似,同样是将电影中的元素打碎再重新拼接起来,以此来达到创作者想要的效果。因此二者在元素、制作、时长都有着相似之处,更重要的是,二者都可以给受众带来“预知”或是“预防”的试吃效果。在视频中,演员的阵容、演技,情节的冲突和大致走向,包括电影的整体风格都可以在正式观影前看到,受众便能以此判断是否要去完整的观影,从而节省出不必要花费的时间成本,这个流程就相当于在食品售卖时的“试吃”。
2.查漏补缺:满足信息补充的需求
速看类视频区别于预告片,而能够满足受众直接需求的一个主要功能在于信息的普及和补充。例如谷阿莫于2015年6月11日上传到微博“9分钟看完9部漫威复仇者联盟系列电影”1的视频,就将已经上映过的9部漫威电影串在一起进行编排。漫威系列电影由于自身创作了一个独立宇宙,其中人物之繁多,剧情之复杂,时间线之混乱,对于不熟悉的受众来说是很大的观影阻碍,而这样编排后的视频将所有的电影根据时间线串在一起,可以让得受众尤其是初次漫威电影观影者迅速获得必要的信息科普,从而在正式观影时获得一个良好的体验。
此外,由于政府广电管理部门对于传媒产业的管制和必要国家政策的影响,相当一部分国外电影和港澳湾电影在大陆难以正常获取,而速看类视频中的大部分作者在这方面就具有了天然的地域优势,例如谷阿莫是台湾人,台湾在电影方面的管控要远远松于大陆,基本国外的电影都会在台湾同步上映,所以谷阿莫便可以轻松的获得解说的资源。这对于大陆网友而言,虽然不能看到完整电影,但是通过他的解说,可以了解电影的主要情节,并且看到电影的片段,知道大致的结局走向,已经相对满足了。
3.互动社交:满足社群和自我认同的需求
速看类视频的创作者在有着大批粉丝支持的基础下,虽不是官方,不是专业人士,但在普通受众眼里,它的观点和意见已经是代表大多数人态度的象征。这对于单独的一个个体而言,是最好寻求认同的地方,既可以从谷阿莫的解说中寻找到与自己一样的看法,也可以在评论里找到和自己一样态度的人,从而获得心理上的满足和成就感。
美国社会学家柯林斯指出,在一定的情境中,个体通过持续不断地与他人互动形成互动仪式连,从而获得与认知符号一致的成员身份感和情感能量1。随着媒介技术的发展,被赋权的用户广泛参与其中,通过实时共同观看、发送弹幕、评论等方式参与互动,也满足了自身的情感需求。
速根据使用与满足理论,对于受众而言,电影微解说满足了个体的认知表达需求,满足了受众渴望获取信息和知识的需求,所以受众自然会选择使用这个媒介,观看这个视频。速看类视频可谓是碎片化时代,加速理论体系中的典型实例,从这一现象不仅可以看到一个作者与受众间的传受关系,更应看到一个将之放入社会语境后显现出的权利关系。
三、作者放权与媒介赋权
一种新的媒介的出现,带给个人和社会的创新性意义远远大于其传播的内容。以速看类视频中的“XX分鐘看电影”为例,一个的主要传播媒介是手机,另一个的媒介是电影院,这样的媒介差异给受众带来的感受也是截然不同的。在影院空间中,身体成为权力施展的对象,成为被规训之物,在这个权利施展过程中,个体实际上是被遮蔽的意识形态引导和支配,潜移默化之中便进入了影院创造出来的“体验情境”。而在观看速看类视频的时候,引发观者共鸣的可能不再是影片本身,更多的是解说人的解说词,或是某一条弹幕、评论。
在影像制作的过程中,作为创作者的影像制作者对影像的速度和播放尚且具有决定权,但在影像传播的过程中,作为传者的影像制作者,其作用在将影像发布到视频平台之后,便已经消失殆尽。在国内的互联网语境中,信源——施拉姆所言的传播学三大要素之一,几乎已经丧失了原始主体的话语权威,较大程度地脱离了视频产品创作者的控制。
结语
对于速看类视频而言,受众获得的收益与心理需求满足要远远大于所付出的努力,那这类视频持续获得热度也就顺理成章了。但是,基于此类视频对原影视作品图像的盗猎与挪用,侵权的风险也会如影随性行,原作者在无奈“放权”的同时也不会轻易吃瘪。总结而言,速看类视频背靠着板块警戒线,在给需求受众带来便利的同时,对于原作品尤其是经典作品很容易形成歪曲和侵权,如何在政策下更为客观和良性的对其进行引导,势必成为相关从业人员和需求受众持续关注的问题。
参考文献
[1][美]柯林斯.互动仪式链[M].林聚任等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9:2.
[2]陈力丹.毛湛文.媒介环境学在中国接受的过程和社会语境[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13,35(10):35-40.
[3]陈晓.加速理论视域下的“倍速播放”及其影像传播机制[J].当代电影,2021(03):48-54.
[4]赵晖.于欣彤.电视“云综艺”的探索、问题与对策[J].当代电视,2020(04):61-65.
[5]董玉芝.技术赋能与身体传播:移动短视频戏仿实践的价值重构[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20,42(11):27-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