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网副总裁谈移动直播如何带来媒体弯道超车新机会

2016-12-05 02:24周晓鹏
中国记者 2016年9期
关键词:新浪网视频

内容提要 本刊2016年第8期在“视点”栏目推出了“移动视频直播+新闻将带来什么?”的一组策划,集中刊登了媒体一线从事移动视频直播新闻的专业人士的研究文章。大部分人认为,移动直播+新闻是媒体转型的潜在空间与新机遇。作为一个已经被一些人划归到“传统媒体”序列的新浪网,对移动直播+新闻也抱有很大期待。本文是新浪网副总裁、新闻总编辑周晓鹏对于移动直播的价值与机遇的看法和观点。

关键词 移动直播 视频 新浪网

近两年,网络直播这类新的传播方式的兴起,特别是移动直播在2016年的爆发式发展,也逐渐出现了对既往新闻传播方式形成冲击的苗头。一个被广泛使用的数据显示,截至2016年5月31日,国内的网络直播平台达到250余家,拥有用户2 4亿人,其中移动直播平台则超过了100个。这意味着网络直播,特别是移动直播已开始渗入进人们的信息生活,并将在未来影响更多人获取新闻信息的方式。而这种趋势也会为新闻媒体探索新的新闻传播模式带来新的要求和机遇。

一、移动直播与传统直播的不同之处

移动直播之所以对传统的新闻报道方式带来新的要求,是因为它独特的媒体基因以及由此形成的传播特征。

移动直播是基于移动终端的实时信息发布与社交互动平台。这一基本特征将使其与传统的新闻报道,尤其是直播报道出现以下几点区别:

(一)直播内容:宏大与微小的区别

与传统直播的专业组织和宏大叙事不同,移动直播极大地降低了直播活动的门槛,任何一位用户只需要一部手机就可以完成直播的全部过程。在目前的移动直播平台上,普通的用户实际上扮演了主要的内容生产者的角色。虽然用户个体并没有新闻媒体所拥有的报道资源,但用户从个人的角度,以“表演者”“见证者”或“亲历者”的身份,展示、记述个人生活(哪怕是如吃饭、钓鱼等生活中的“小事”)或某些新闻事件,也为平台带来了丰富的个性化内容。在很大程度上,这类个人化、个性化的私人叙事正是移动直播吸引受众的一个关键。

直播好坏的评判标准也在这种差异下发生了改变。以往,新闻媒体选择直播内容大多依赖后者是否具有足够的新闻价值,一个好的直播报道应该是对那些具有高新闻价值的新闻事件所进行的客观、准确、全面的呈现。但对于移动直播平台上的某些用户来说,直播内容是否具备新闻价值可能并不重要,他们更关心的可能是内容好不好看、好不好玩。而后者往往因人而异,因此也更难进行把握。

(二)互动性:从无到有的区别

从上文也可看到,移动直播并非为新闻传播而生,其身上带着明显的娱乐基因。从目前视频直播平台的构成来看,游戏、社交、秀场、明星和体育类直播平台几乎占据了视频直播的绝大部分市场。而不论哪一类直播平台,除直播内容本身,主播与观众以及观众与观众之间的实时互动,才是视频直播区别于传统直播的更为关键的特征。

首先,移动直播实现了用户与直播者,即主播的实时接触。在游戏直播里,一些游戏的中小玩家可以实时观看该游戏非常知名的主播玩游戏,并与其直接进行互动。甚至在明星、秀场类平台上,主播本身就有可能是现实中的明星、偶像或是在直播平台上拥有名气和粉丝的“网络红人”。直播的方式让这些日常生活中也许可望而不可及的“明星”走下神坛,直接与用户进行“零时差”的交谈互动,这对于普通的用户来说具有很强的吸引力。

除此之外,对于用户来说,每一个直播场景还都可被看做是一个兴趣小组,在观看直播的过程中,用户可以与一同观看该直播的其他用户进行实时的对话、交谈。围绕一个一个的直播场景,碎片化的用户重新聚合为不同的兴趣部落,由此形成对平台的归属感,这也将有助于平台用户黏性的增强。

当然,上述两个方面能否真正实现都有赖于作为直播场景组织者的主播。一个能够受到用户关注的直播,除直播内容的吸引力和主播本人的个人魅力之外,一个关键的因素是主播可以做到持续性的内容生产,而非传统直播的因事而为。一般来讲,只有持续的内容生产才有可能获得用户的持续关注。目前,一些较为知名的视频主播上线直播的频率基本都维持在至少一天一次,也只有这样的频率才能够维持一个直播场景的用户活跃度,最大限度地减少用户流失。

二、移动直播对新闻报道的价值何在

移动直播对新闻传播的一个重要冲击,是强化移动终端在媒体的应用,包括在新闻报道中的应用。从操作层面看,移动直播会为新闻报道,特别是直播报道带来以下几方面的提升和创新。

(一)多层面提高直播报道效率

随着网络带宽和硬件设备的升级,移动终端被作为直播设备普遍应用时,将有效提升视频直播报道的报道效率。

目前,美联社记者已经广泛使用移动直播手段进行新闻直播。201s年12月31日,美联社记者通过手机直播率先报道了迪拜酒店起火事件。在此之后,美联社在2016年初与科技公司Bambuset合作推出了直播APP“IrisReporter”,鼓励记者采用移动直播手段。记者可以通过该APP将手机拍摄的直播内容直接传输到美联社的直播视频平台LiveChoice上。用户每月可以在LiveChoicef观看美联社为其提供的400多个直播视频。目前,LiveChoice已经成长为美联社的明星业务之一。

移动直播使随时随地进行新闻直播报道得以实现。这一优势尤其对突发事件的新闻直播报道意义重大。传统直播时代,受制于视频直播的准备时间较长,在突发事件发生后的短时间内,新闻媒体往往只能进行简单的图文直播,因此很难完全满足受众强烈的信息需求。而用移动设备进行新闻直播,则可在记者进入新闻现场后的第一时间向受众呈现更加全面可感的视频直播报道。

(二)降低视频节目制作成本

对于新闻媒体这样的专业新闻生产机构而言,将移动直播纳入到自身新闻生产的框架中,不仅是一种报道方式的优化、创新,同时也有助于降低视频节目制作的运维威本,包括可有效缩减直播团队的规模,以及减少直播设备的使用和消耗等等。

从内容制作上来说,移动直播的成本远低于一般预录视频的制作。在预录视频中,内容制作方往往需要设计好整个视频的结构和节奏,同时还要想方设法加入能够吸引受众的环节或桥段,才有可能实现预期的“节目效果”。但移动直播不需要如此复杂的设计和准备,这源于移动直播本身就是一个内容和互动并重的报道形式,并且在某种程度上,相较于内容,用户可能更关注互动过程的好坏。而互动又是主播与用户共同营造的场域,用户会主动和主播互动,不断向主播抛出问题。从这种角度来看,直播内容本身可能并不是影响直播效果的最重要的变量,相反,主播的沟通、交流能力可能更关键。

站在网络视频经营者的角度来看,移动直播的兴起也会进一步扩大用户生产内容的空间和规模,这亦有助于压低企业为丰富平台内容而在视频版权购买方面需要承担的成本。

(三)以真实性吸引用户注意力

与传统视频内容的正式、完整相比,移动直播里的“节目”大多比较粗糙,内容也十分随意,但事实是,喜欢看直播的用户正是喜欢直播的这种特点。对于很多用户来说,直播的重点不在于内容有多精美,而是在于节目有多“真实”。

除了吸引用户的关注,视频直播形式还有另一个重要的功能,即能够有效地让用户在平台或应用上多“呆”一会儿。也就是说,视频直播对用户注意力的吸引不是瞬时的,而是持续的。对于平台和应用来说,持续注意力所带来的用户使用时间的增加,将可直接转换为相应的经济收益。

除此之外还应看到,视频直播的形式也会促发用户更多的互动和评论行为。一个相关的数据统计显示,用户在Facebook直播平台FacebookLive上进行评论的几率是观看传统视频的10倍。而对用户互动欲望的激发也会进一步增加用户对平台的使用黏性,提升平台在用户信息获取渠道上的排序和比重。

三、媒体如何实现移动直播领域的弯道超车

面对移动直播迅猛发展对新闻传播带来的新冲击,媒体如何应对,甚至是从中找到新的发展契机,实现弯道超车,是当前摆在新闻媒体面前的一个问题。基于行业内部多家媒体所作出的探索性尝试,笔者认为,应对移动直播带来的新的环境和挑战,媒体应至少从如下几个方面入手进行应对与寻求突破。

(一)利用既有的内容生产优势

从目前移动直播的业态发展来看,在硬件条件与用户基础初步完善的情况下,缺乏优质的直播内容已经日益成为阻碍视频直播行业的关键因素。而在这个方面,作为专业新闻生产机构的新闻媒体拥有强大的内容生产能力。应该说,开展移动直播业务,新闻媒体不论在节目资源、记者团队、主持人团队、幕后制作团队等方面均具备显著的优势,这均有助于媒体推出高质量与高含金量的直播内容。

2015年9月,美联社响应用户对视频直播的强烈需求推出了自己的视频直播平台APLiveChoice,作为2003年就已建立的突发事件直播平台APDirecf的补充。这个视频直播平台设置了3个视频直播频道,每月向用户提供400多个全球或地区事件的直播视频,内容涵盖了娱乐、生活、科技、体育等领域,甚至如海龟孵化这类内容都是LiveChoice的直播对象。而为该平台提供丰富直播内容的正是分布在世界各地的美联社记者。LiveChoice上线之后,迅速推动美联社直播业务的增长,根据美联社2015年的年报数据,2015年美联社进行视频直播的时长超过了5000个小时,在线直播视频被采用率增长至60%,全球共有16亿人次通过各种平台观看了其生产的直播内容。

美联社的做法提供的另一个启示是,作为专业新闻生产机构的新闻媒体,其在拓展移动直播业务、服务本地区用户的同时,还应具备一定的发展眼光,有意识地将直播内容沉淀为媒体的内容资源,对其进行二次营销。这不仅是内容产品价值开发最大化的有效途径,同时也有助于媒体品牌及其影响力的提升。

(二)继续拓展直播内容来源

尽管新闻媒体在内容生产方面拥有强大的能力,但对于绝大多数的媒体来说,仅仅依靠自身的力量向用户提供持续、多样的视频直播内容仍然是一件难以完成的工作。另一方面,尽管媒体力求为用户提供来自不同领域、不同主题、不同形式的多样化、个性化内容,从长期来看,也难以满足庞大的、碎片化的受众群体。为了增强媒体移动直播平台的生命力,开放内容生产仍然是不可避免的选择。

(三)融合新技术力量,创新直播玩法

近年来,包括大数据、虚拟现实、传感设备等在内的新技术力量已经开始渗透到新闻生产的各个环节之中。在这样的发展趋势下,作为专业新闻生产机构的媒体则可以从提升直播技术的角度入手,创新直播玩法,以吸引用户,同时提升媒体直播报道的整体水平。

(四)促进直播产品的增值

内容和社交相结合是目前移动直播的主要产品形态。在未来,移动直播的场景会不断丰富,人们对移动直播的需求有时也会从内容向其他服务里领域延伸。目前,一些电商平台也开始利用直播平台进行产品营销。内容与服务的链接,将是今后移动直播发展的一个重要的方向,而这也会为移动直播产品的盈利模式提供新的可能。

编辑 陈国权

猜你喜欢
新浪网视频
日日是好日
平静
听声定位 粘蝉高人数分钟捉蝉数十只
计算机基础课MOOC视频的制作方法
网络视频广告的传播策略探讨
基于IPv6组播技术校园网络视频服务设计
怎样提高中小学日常教学视频资源拍摄的整体质量
论赵本山的网络媒介形象——以新浪网为例
新媒体环境下新闻生产的嬗变——基于新浪网排行榜统计数据结果的理论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