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红茹
我国制造业缺工人数量不小。据统计,2020年,我国制造业人才缺口达2200万人左右,近5年来,平均每年有150万劳动力离开制造业。制造业对就业人口的吸引力在下降。
为弥补国家技术工人不足,解决制造业工人缺乏的困境,我国教育改革实行“中考五五分流”制度,即中职和普高的比例达到5:5。也就是说,在中考之后,对学生进行普职分流,让一半学生上普通高中,另一半学生上中职。
社会上对“中考五五分流”有两种观点,赞成者认为中考分流政策可以弥补制造业“用工荒”;反对者认为,中考分流政策限制了孩子发展的权利,对孩子来说不公平。
随着近期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以下简称《职业教育法》)经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四次会议表决通过,并于今年5月1日起正式实施。
1996年颁布实施的《职业教育法》规定,国家根据不同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和教育普及程度,实施以初中后为重点的不同阶段的教育分流。
新修订的《职业教育法》规定:“国家优化教育结构,科学配置教育资源,在义务教育后的不同阶段因地制宜、统筹推进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协调发展。”
从“分流”到“协调发展”,重新定义的“普职分流”,能否解决制造业用工短缺矛盾?解决制造业“技工荒”还能有哪些举措?
硕博生“扎堆”报考公务员
“学校毕业的研究生,我们作为老师是很希望他们能够到企业一线工作,但是很多研究生都热衷于考公务员,怎么启发开导都不行,估计是受到了家庭的影响,可能有些父母觉得公务员有编制,职业最稳定,于是大家一哄而上都去考公务员。”四川大学商学院教授陈维政向记者讲述当下高校毕业研究生的职业选择时颇有些无奈。
目前,北京市朝阳区分两个批次对2022年考试录用公务员拟录用人员进行了公示。其中朝阳区酒仙桥街道“城市管理执法岗”录用了北京大学物理学院粒子物理与原子核物理专业的一位女博士,引发社会广泛关注。大家热议的焦点在于,高学历人员到社区街道等基层单位就业,是否是教育资源的浪费?是否“大材小用”?
再往前推,今年年初,广东省河源市和平县人才引进计划,吸引了31名博士、700多名碩士和一批“双一流”大学本科生前去竞争82个岗位。
去年8月,一位在国际顶尖学术期刊《Nature》正刊发表过论文的硕士却选择回家当公务员。这位毕业生最终入职安徽省宿州市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
更早之前,在20]8年浙江杭州余杭区南苑街道办事处录取的人员中,也有来自北大地球物理学的一名博士。
考公和考编热潮,直接反映在数据上:自2009年起,国考报名人数已经连续14年超百万人,2022年国考计划招录3 12万人,而报名过审人数高达2123万人,报录比达到了68:1。与此同时,省考、市考和事业编考试也成为“香饽饽”。
与考公和考编热潮对比鲜明的是,制造业面临“技工荒”,制造业招工难、留人难。制造业缺口有多大?
从总量看,人社部2020年12月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当时,我国技能劳动者超过2亿人,其中高技能人才超过5000万人。“但我国技能劳动者占就业人口总量仅为26%,从整个就业和经济发展需求看,我国技能人才总量仍然不足。”在《人民日报》2021年3月的报道中,人社部职业能力建设司一级巡视员刘康这样表示。
从结构看,“十三五”期间,我国新增高技能人才超过1000万人,但高技能人才仅占技能人才总量的28%,这个数据与发达国家相比,仍然存在较大差距。
在刘康看来,“技工荒”现象背后,是劳动力市场日益凸显的结构性矛盾。“虽然就业总量压力不减,但制造业、服务业却面临普工难招、技术工人短缺的现象。”
人社部曾公布2020年第四季度全国“最缺工”的100个职业排行,冶炼工程技术人员、铸造工、金属热处理工等岗位纷纷挤进榜单。其中,钢筋工、机修钳工、纺织染色工等岗位短缺程度持续加大。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党委书记徐念沙近年对1318家机械工业企业的调研数据报告显示,78.22%的企业都认为“招工难”,近23%的企业新聘技能人员入职3年内流失率在30%以上。报告认为,随着现代产业特别是第三产业快速发展,一定程度上对机械工业“招工难”形成压力。
当下“招工难”与上世纪改革开放初期对比鲜明,彼时工人是最厉害的职业,更是人们眼中的“铁饭碗”。
“当时政治因素和保障因素两个因素叠加在一起,让工人成为‘香饽饽’。”陈维政表示,一是当时在国有企业当工人有保障,就跟现在考公务员一样。那时没有公务员考试,除了极少数个体户或者少数集体企业外,民企也是少之又少,所以大多数学生毕业了都选择去国企当工人。二是当时工人的政治地位和社会地位非常高,工人的优越感很强。
改革开放40多年,我国经济体制从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轨,除了国有企业,民营企业、外商投资企业、个体工商户等各类市场主体成为发展经济的重要力量,职工的就业形态日益多样化,分配方式和利益关系也日趋多元化。而去工厂当工人,成为诸多劳动分工的一项选择。
“当下工人的保障和政治地位,相比从前弱化了。”陈维政表示,从保障性来说,很多工人是通过劳务派遣和劳务外包进到工厂,对其合法的劳动权益保障不够或者没有保障,导致很多人不愿意进工厂当工人。在很多人看来,工人在社会上的地位在降低。
“现在需要的是知识型工人而不是传统工人”
近年来,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新产品、新设备不断更新换代,企业对技术工人的要求越来越高,对熟练掌握高精尖设备操作技术、具有技术革新和创造力的高级技能人才的需求量越来越大。
而我国普通高校连年扩招并未解决制造业人才短缺的矛盾。
“因为我国高校偏重的是高层次学历教育,培养的重点是研究型人才和管理型人才,对技术型人才的培养重视不够。而有的技能培训专业,不是从社会需求出发,偏重于理论,缺乏应用性,导致大学生很难学以致用,人才供给与需求出现偏差。”陈维政说。
在他看来,当下大学升级也是导致“技工荒”的另一个原因。
“现在大量的中专、大专学校升级为大学,原本这些学校可以培养技术型人才,现在纷纷升级上位,都建成研究型大学。我们哪里需要那么多研究型人才?因为家长不愿意子女去当工人,一定要上大学,不去上职业学院,导致中专、大专学校招生困难。而‘中考分流’的初衷就是想解决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不平衡问题。”陈维政说。
中考分流跟原职业教育法中的相关规定有关。原职业教育法规定,国家根据不同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和教育普及程度,实施以初中后为重点的不同阶段的教育分流。
虽然法律条文中没有要求强制分流,但一些据此制定的政策力度在加大。
比如,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做好2014年高中阶段学校招生工作的通知规定,原则上要按50%的比例引导应届初中毕业生向中等职业学校分流。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做好2021年中等职业学校招生工作的通知中规定,职普比例较低的地区要重点扩大中等职业教育资源,提高中等职业教育招生比例。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院长姚洋长期关注教育公平和职业教育,他多次提倡要“取消中考分流,普及高中教育”。
陈维政也支持“取消中考分流”。他告诉记者,中考分流让学生在初中之前包括小学阶段甚至在幼儿园就开始拼。而且“现在的工厂很多简单劳动都用机器人取代了,现在需要的是知识型工人而不是传统工人”。
“中考分流”该不该取消
4月20日修订通过,自5月1日起施行的《职业教育法》,在招生考试制度、高等教育体制方面实现了重大突破。
其中,新修订的《职业教育法》规定,“国家优化教育结构,科学配置教育资源,在义务教育后的不同阶段因地制宜、统筹推进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协调发展。”这个提法与原职业教育法提出的“实施以初中后为重点的不同阶段的教育分流”有所不同。
从“分流”到“协调”,从字面上理解,强制的意味越来越弱,但是否如一些媒体所说是“取消初中毕业后普职分流”呢?
“这可能是误读!从‘分流’到‘协调’的改变,可以解读为非强制分流,但是否取消中考分流,并没有明确,还需要教育部出台具体规定。而《职业教育法》的修订,未来有可能推动教育部取消中考分流。”陈维政表示,中等职业教育方向没有错,只是不应该强制中考分流。“有的学生上完初中以后,到底是上中专、中职或者高中,应该让学生本人根据情况自己决定。”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认为,修订后的《职业教育法》强调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协调发展,是指提高职业教育的地位,让职业教育的发展跟普通教育的差别减少。但并不是不分流,因为在招生环节客观存在分流。
在2月23日教育部新闻发布会上,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司长陈子季说,中等职业教育是高中阶段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肩负着推动高中阶段教育多样化发展的重任。中等职业教育和普通高中教育协调发展,既可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又能够给学生提供多样化的成长成才空间和通道。
“高考分流”是否可行?
近年来,呼吁取消中考分流、建议普及高中的呼声一直存在。
在今年全国两会上,全国人大代表、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教授甘华田建议取消中考普及高中,实行十年制义务教育,引起了网友们的热烈讨论。
甘华田认为,普及高中是赋予所有初中学生完成普通高中学习的同等机会,把接受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的选择,从初中阶段推迟到完成普高教育之后,避免升学竞争和职业选择的低龄化。“等到孩子们的心智较为成熟时,再来作出选择,这样更符合青少年生长发育的自然规律,可以让更多有潜力的孩子作出适合自己的选择。”
陈维政认同上述观点,他表示:“到高考时自然就分流了。因为高考成绩一出来,该上大学就上大学,该上职业技术学院就上职业技术学院,家长也能够接受。尽管高考分流,必然会在高考之前有比较激烈的竞争,但高中学生的心智比较成熟,有一定的承受能力,而小学生、初中生就很难承受强制分流形成的巨大压力。
除了取消中考普及高中、实施义务教育十年制,陈维政还建议改变中等职业教育窘境。
他在调研中注意到,伴随着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未来的工厂企业需要的是开“数控机床”、操控“机器人”的高级“蓝领”,而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工人。如果现阶段初中毕业后就進入职业教育,缺少高中阶段的教育,学生知识储备不足,还达不到未来智能制造业需要的高级“蓝领”的要求,也就不能满足我国经济社会陕速发展的需要。
也因此,陈维政认为,应大力发展高等职业教育,减少中等职业教育。建议加大国家对高等职业教育的投入,增加职业本科学校,以改变职业教育与经济发展需求脱节、教育质量不高的现状。
新修订的《职业教育法》已经作出部署。其中明确规定,高等职业学校教育由专科、本科及以上教育层次的高等职业学校和普通高等学校实施。设立实施本科及以上层次教育的高等职业学校,由国务院教育行政部门审批。
截至目前,教育部已陆续批准设立32所职业本科学校。
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大学党委书记吴学敏表示:“开展本科职业教育是职业教育在新发展阶段增强适应性的关键举措,是产业转型升级的历史必然、人民对更好教育期盼的内在要求、中国职业教育走向国际的现实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