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芸芸 雷惠珺
摘要:教育部提出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战略举措。我院经济管理系以大数据与会计、大数据与财务管理专业为试点专业,以《管理会计》为试点课程,从思政育人模式设计思路、实施步骤、教学方法等对建设课程思政的路径进行了探索,并取得了较好应用成效。
关键词:课程思政;大数据与会计;大数据与财务管理;路径
一、课程思政的提出及意义
教育部印发的《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指出: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战略举措。我国教育的根本问题是: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立德树人成效是检驗高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德”决定了一个人的思想高度、精神信仰及品格品质。将“德”放在培养人才目标的首位,用“德”牵引着学生进行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普通高校必须将价值塑造、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三者融为一体、不可割裂。传统的教学只是知识的传授、能力的培养,却忽略了学生由内而外的价值观。没有正确的价值观,学生拥有再多的知识、再强的能力,也不能对社会创造价值,甚至误入歧途。
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就是要寓价值观引导于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之中,帮助学生塑造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是人才培养的应有之义,更是必备内容。学生只有树立了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才能站在正确的角度考虑问题、才能客观地认识整个世界。我国目前已经取得了脱贫攻坚的全面胜利,正处于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同时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课程思政的战略举措,决定着接班人问题,决定着国家长治久安,甚至决定着民族复兴和国家崛起。
二、我系课程思政试点专业的提出
2021年3月12日,教育部官网发布《职业教育专业目录(2021年)》通知,其中高等职业教育专科和本科专业有关会计类的专业全面更名,向大数据转型。大数据与会计、大数据与财务管理专业人才是适应当今人工智能与大数据时代,会计业务和会计信息日益呈现海量数据处理、实时云计算化、会计智能决策等新型会计业务特征、具备会计财务专业理论知识、大数据分析处理技术、计算机人工智能与IT信息技术、“文理工”专业知识和技术技能综合为一身的新型高端复合型会计人才。这无疑对原来培养的传统会计专业、传统财务管理专业人才提出了更高要求:不仅要求学生要掌握扎实的专业知识,还要掌握IT信息技术、智能化技术、大数据相关等跨专业知识;不仅要求学生要在多领域内跨学科综合应用,更要求学生能够站在国家战略层面,熟悉国家制度、遵循相关法律,具备会计人员应有的思想道德情操与专业素质素养。
大数据与会计、大数据与财务管理专业所要具备的思政目标,包含热爱祖国,遵纪守法;诚实守信,不做假账;爱岗敬业,精益求精;精打细算,节约成本;运筹帷幄,大局意识;一丝不苟,严谨细致等。以上思政素质符合我国的社会主义价值观,符合我们对人才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培养目标,所以我院以大数据与会计、大数据与财务管理专业为课程思政试点专业。
三、我系课程思政试点课程的提出
从宏观层面来看,财政部于2014年10月发布了《财政部关于全面推进管理会计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提出了“争取3-5年内,在全国培养出一批管理会计人才,力争通过5-10年左右的努力,基本建成中国特色的管理会计体系”的总目标。财政部于2016年6月发布了和《管理会计基本指引》(财会〔2016〕10号),将管理会计普遍规律上升到标准,对管理会计的基本原则、基本目标、基本要素等内容进行了总结、提炼,为单位全面准确理解管理会计、科学系统应用管理会计提供了基本框架和方向,有利于加强单位管理会计工作。
由于产业发展需要,会计专业人才需求从核算型向管理型转化。管理会计的产生是因为管理控制活动需要财务会计信息。财务会计是“做会计”(做出财务会计信息),管理会计是“用会计”(用财务会计信息解决管理控制问题)。培养学生融合财务与业务活动的能力,综合运用会计、管理、数学、统计等方法和计算机、网络等现代技术,开展预测、决策、规划、控制和考核评价等管理活动,以增强企业价值创造力已成为课程建设的新方向。
综上,《管理会计》作为一门会计专业的传统核心课程,基于目前社会的现实需要,应该首当其冲作为课程思政的示范课程及改革试点。
四、以《管理会计》课程为例探索课程思政路径
1.课程思政设计思路
本课程是行业企业专家与我院教师共同进行编写改造、历时2年共同设计的一门特色核心必修课程,同时在2019年5月申报为我院院级精品课程进行建设。课程紧紧围绕素质能力、知识技能和创新能力三个目标,以课程思政、岗位技能和创新思维(一显二隐)为主线,结合职业岗位、职业资格证书、1+X资格证书和技能大赛(岗、证、赛、课)要求,确定课程的建设内容(课程内容、教学方法、课程团队、教学资源、实训条件)。
课程思政创新是本课程的重要特色,主要针对课程对应的岗位进行命名,将岗位素能要求,岗位技能操作,教师行为规范、岗位能力展示植入课程思政,将课程思政贯穿于课程教学全过程。将每个岗位、每个项目都梳理出课程思政的培养目标,形成了独特的“映、思、践、润、行”的课程思政育人模式。
例如总论部分是让学生了解管理会计的概念、原则、目标、内容,让学生初步建立管理会计的世界观;培养学生对财务管理问题、财经新闻的敏感性;使学生树立经世济民的职业理想;成本管理岗位主要培养学生熟悉法律、爱岗敬业、节约成本、精打细算的意识,让学生初步建立学习管理会计的方法论,培养学生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使学生能够活学活用,培养学生的风险防范意识、风险与收益统筹兼顾意识;营运管理岗位主要培养学生高瞻远瞩、运筹帷幄的大局意识和协调能力;引导学生发散思维,培养学生建模计算、对比分析、讨论陈述、方案论证、统筹兼顾、战略决策的能力;资金管理岗位主要培养学生遵纪守法、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的工作态度和目光长远、未雨绸缪的忧患意识;绩效管理岗位主要培养学生对公司考核、公司治理问题的兴趣,培养学生对平衡成本与效益、平衡风险与收益、资源合理配置、利益关系协调的能力。460ED1CE-73B4-4421-99C0-3F730659FA94
2.课程思政实施步骤
课程的思政设计根据课程思政“隐性德育”的特征,独创“岗位植入五步工作法”,形成了独特的“映、思、践、润、行”的课程思政育人模式。潜移默化的将课程所要求的职业道德、职业理想、职业精神和职业品质融入岗位能力的实践中,润物细无声的实现“立德树人”的育人目标。
本课程采用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的路径落实课程思政,通过灵活运用任务驱动教学法、角色扮演法、亲身体验法、实地考察法、新闻视频导入、连线专家、任务驱动法、情景模拟法等多种教学方法,重点通过课前探索、课中学做、课后延伸三个模块开展。
现以课程中的营运管理岗位为例,将“映、思、践、润、行”的课程思政育人模式进行详细阐述。
映:课程教师进行常规课程教研活动,在课程进入教学之前,通过组织教师教研活动,深挖课程思政元素,对课程的各个岗位工作人员进行冠名。并将名字通过课前预习方式发布给学生,把岗位应具备的职业素养先映入学生脑海。如将营运管理岗位冠名为“运筹帷幄的策划师”,培养学生具有高瞻远瞩、运筹帷幄的大局意识和协调能力;引导学生发散思维,培养学生建模计算、对比分析、讨论陈述、方案论证、统筹兼顾、战略决策的能力。让学生听其名而映其脑,对该岗位产生一定的认同感、使命感,进而通过循序渐进的学习中对该岗位感到光荣和自豪。
思:即课前探索。通过线上发布实践任务,让学生访身边的相关岗位收集信息,了解该岗位的真实工作和生活,相当于做一个简短的职业生涯访谈,让学生从情感上对岗位有更真实认知。同时,在学习平台发布相关法律法规和测试习题,利用学习平台学习易懂的知识,根据学生预习情况,有针对性地设置课堂教学和调整教学方法。例如:引导学生思考出营运管理岗位为什么叫“运筹帷幄的策划师”,有哪些具体职责和素养要求,怎样成为该岗位上的优秀员工。
践:即课中实操。是指在实践教学中,通过实训任务完成各岗位的工作任务。通过实训过程的不断完善、提高、讨论、修改,得到决策,使学生感悟岗位实践中需要具备的素养能力。例如在填制各种会计表格时,培养学生一丝不苟的工匠精神和精益求精的工作作风。
润:即言传身教。整个教学过程任课教师严于律己,从备课、上课,到言行、举止等方面为学生做出好的榜样。例如提前五分钟达到教室,认真备课、教学一丝不苟,认真听取同学发言,积极参与学生谈论并认真进行点评。教师无论是工作、还是生活,无论是课上,还是课下都要向学生传递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扎实的专业技能、深厚的岗位素养、积极向上的精神底蕴,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达到“润物细无声”。
行:即实际行动。这里的实际行动,既是指课堂上的实训、实操,也是指学生走进社会、走向工作岗位上的劳动实践,不局限于课程本身。通过以上四个环节的引导,培养学生在財会岗位上的职业道德,并注重引导学生将这种理念和道德落实在具体实践活动中。让学生在掌握岗位应具备的职业素养以及对工作流程有了一个全面的认识后,一是继续拓展岗位的各项补充任务,二是思考如何在岗位上达到优秀的水平,成为行业的佼佼者。
3.课程思政教学过程
课堂知识能力教学大量采用翻转课堂,以我系教师自创“五步归一”教学法为中心,通过岗位认知、案例分析、场景模拟、任务实操、分析决策的五个步骤,实现认知升华、理实归一的过程。同时辅以岗位环境模拟法、岗位角色扮演法、岗位实际操作法、岗位竞技法、案例分析等教学方法教学。贯彻“知识传授与思政培养并重”的原则,将教学主体从“教师”转移到“学生”,最大限度地培养学生的能力。
总之,课程思政绝不是简单喊几句口号、在教科书中增加部分内容、单纯的改变教学方法就能实现的。要做好课程思政,必须站在立德树人的思政目标高度进行课程的顶端设计、积极探索课程思政的各种实施步骤,尝试多种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最重要的是让教师充分理解课程思政的目的和意义,将课程思政体现在教学过程的方方面面。
参考文献:[1]教育部.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Z].教高〔2020〕3号,2020-0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