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高校网络文化育人的内在牵系

2022-07-02 09:15沙蓉
江苏广播电视报·新教育 2022年12期
关键词:文化育人核心价值观网络

沙蓉

摘要:新时代高校网络文化建设面临网络信息多元复杂弱化高校价值引导力、教育主体素养欠缺降低高校育人实效性、网络教育创新缓慢削减高校育人满意值、网络育人共识不足影响高校育人合力度四重现实梗阻,需要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下,从价值导航、体系搭建、方法创新、机制建设四大方面着手进一步推动高校网络文化育人力量的增進与发挥。

关键词:核心价值观;文化育人;网络

对于高校网络文化建设来说,由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基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和现代社会主流价值观念形成的核心价值指导理念,是社会主义价值体系的凝练与表达,理应成为当下高校网络文化的基础内核。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过程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重要的方向引领作用。当代大学生作为未来国家建设的核心力量,在接受各种文化思想、参与文化建设的过程中,需要以此作为行为准则。高校网络文化作为网络文化的一部分,无时无刻不与其他网络文化发生交互,在多元价值体系的网络文化环境中,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高校网络文化的引领、推动其育人作用的发挥对于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高质量发展而言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和重要的时代价值。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高校网络文化育人功能的释放

从本质上而言,高校网络文化具有价值引领、意识形态导向和文化传承等重要功能。它包含着高校的育人理念、价值规范和行为规范,同时也反映着社会整体的政治思想、文化面貌和价值标准。借助于网络的技术优势和交互功能,中华传统文化得以在网络空间中保存和传递,激烈且即时的思想交锋和理论碰撞也能够在网络空间中得以发生和延展。

不可否认,网络空间的存在为高校文化建设注入了新的创新活力和推进力量。但与此同时,由于网络空间的高度复杂性、强伪装性和快速渗透性,致使网络空间中的思想文化鱼龙混杂、真假难辨,不良社会思潮和错误思想认识在网络的外衣包裹下得以“喘息”和“生存”,同时也对主流价值观和学生的思想认识造成了巨大冲击。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入可以廓清高校网络文化中的“迷雾”,纠正错误认识、净化不良文化,从而使高校网络文化的正向价值得以彰显和增进,进一步推动其育人力量的施展。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高校意识形态网络阵地的筑牢

高校作为意识形态工作的前沿阵地,承担着培养时代新人的重任。当前国外敌对势力不断对我国实行西化和分化的图谋,其中对于大学生的思想文化冲击首当其冲,而高校也成为其进行思想渗透的重要场域。在高校思想文化建设中,网络空间成为各方思想交锋的主战场。网络空间中各方参与主体和社群组织呈现虚拟性和分散性的重要特征,致使国家主流意识形态的坚守和防卫有所困难,西方国家正是利用自身在网络空间的先发优势和技术优势大力鼓吹“网络自由”,并“化身”多重主体在网络空间进行发声与渗透,将自身的政治霸权、文化霸权和数字霸权图谋潜隐在多样化的网络话语之中,对高校大学生的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念产生了巨大冲击。

三、网络教育创新缓慢削减高校育人满意值

在高校网络文化建设过程中,发挥其教育功能是主要目的。在网络环境下开展文化育人活动,需要创新教育方式和方法,构建适合高校发展的网络文化育人体系。在此方面,高校思政教育创新也存在进展缓慢的问题,并大致表现为部分相关教育工作者不重视对网络平台和网络文化资源的利用、高校教育尚未实现线上教育与线下教育有机整合、在网络文化建设过程中,信息创造、传播和接受的主体界限逐渐模糊化几大方面。

具体来看,目前的高校网络文化建设,仍然以教师和相关部门工作者为创造和传播的主体,学生参与度有限,产出的内容也缺乏吸引力,难以真正发挥其教育功能。即便是在网络中开展文化宣传和教育活动,高校教师仍然采取传统单向化的灌输教育方式,这与学生利用网络开展学习的初衷和愿景不符,容易使相关教育内容失去关注度。比如,目前高校网络文化在线教育方式,主要是在校园网站上,发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理论知识,让学生自行登录网站进行学习,形式过于单一,学生不感兴趣,很少有学生能够认真阅读和学习[1]

四、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高校网络文化育人建设的实践路径

加强高校网络文化建设是高等教育以文化人的应然之举,也是培育时代新人的实然之策,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高质量发展亟需高校网络文化建设的助力支持,广大思想政治教育者应在细致把脉高校网络文化建设的病因基础上对症下药、精准施策。

(一)价值导航——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建构高校网络文化建设的精神基石

高校网络文化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发展的重要环节,为形成高校网络文化育人合力,需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基石,注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高校网络文化中的融入和创新,增强高校网络文化自身的育人属性。在此方面,高校应积极打造精品网络文化,借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科学理论价值、塑造功能、影响能力,激发高校网络文化中的积极因素,使其内容更具感染力。

在网络文化教育资源的整合过程中,可以通过建立学校品牌网站,将其作为学生获取舆情信息的主流渠道,并在信息传播过程中,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递正能量。改变以往以理论说教开展教育的形式,将相关内容融合到网络热点时事中,让学生在获取新鲜资讯的同时,获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和熏陶。为扩大学校主打网络品牌的影响力,应在主流网站平台的建设过程中,将微信、微博、QQ等平台结合起来,从学生获取信息资源的习惯出发,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内容的全方面渗透,与此构建完整的高校网络文化教育体系,充分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文化引导功能和文化育人功能[2]

在具体操作过程中,应构建高校网络文化研究中心,集中力量研究网络文化的属性、特点,努力提高优秀文化的供给和输出能力。从本质上来看,网络文化是一种公共产品,在其产生过程中,必须关注于可能对接受主体产生的影响。为了提升网络文化输出产品的质量,可以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或宣传、统战等部门为依托,从各个层次、维度挖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并在表达内容和形式上进行创新,不断更新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涵的公共文化产品。目前,国内已经有多所高校通过建立马克思主义思政论坛等网络文化传播基地,有计划的输出精品网络文化内容,与学院思政课程的开展进度相互匹配,使学生的学习资源得到极大丰富。对相关内容有深入了解的学生,可以直接到学校建设的网络文化园地获取资料,开展自主学习。这种方式能够节省学生资料获取的时间,同时也可以避免其被公共网络上的负面信息所干扰,提升学习效率。更重要的是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基石推出的系列网络文化产品,能够对学生的学习方向起到引领作用,在学生的主动配合下,使相关教育教学活动事半功倍。460ED1CE-73B4-4421-99C0-3F730659FA94

(二)体系搭建——依托多重力量,完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高校网络文化的育人体系

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高校网络文化建设工作中,健全完善的组织体系对于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高校网络文化育人工作作用非凡。凭借良好的组织体系建构,高校网络文化育人工作能够拥有坚强的组织领导和正确的发展方向,各方主体也能够更加清楚自身在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高校网络文化育人建设工作的角色、任务与要求,从而更好推进工作开展。而在体系建构上,应着力构建校院两级管理体系,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高校网络文化育人的引领进行多重管理和提供组织保障。

具体而言,首先,学校层面成立网络文化育人工作相关机构,以大数据教育中心为核心基地,联同网络安全部门、各学院,以及学生工作部门形成具有层级化和组织性的网络文化育人教育链,借助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的数据挖掘、信息分析和智能研判的突出优势对高校学生进行精准画像和系统分析,进而为其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个性化服务、分众化指导和定制化帮扶,着力提升高校网络文化育人效果。其次,应依托网络文化育人工作机构,加强院系和部门的网络文化育人班子搭建,提升网络文化育人工作的组织性和有序性,加强指导,形成清单制责任,对每一部分、每一院系、每一位教职工的职责进行规定和明晰,使广大思想政治教育者能够真正融入到利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高校网络文化建设的教学工作和教育过程之中,大力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学生的精准性、针对性和实效性。再次,在网络基础设施改造和技术升级方面,筹拨专项基金,根据学校网络监管技术升级的实际需要,专款专用,确保网络基础设施的技术及时更新,将以大数据、云计算和数据挖掘技术等为核心的新一代互联网技术融入到日常网络文化育人建设工作中,确保快速完成海量信息数据的分析和处理,精准推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最后,还应配套建立专项经费使用管理制度,确保经费的持续性投入,避免挪作他用。在不断完善的体系保障下,高校网络文化育人工作可以得到持续提高,以更好适应新时代的网络文化育人需要。

(三)方法创新——大力创新教育方式,拓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高校网络文化的育人渠道

在整合网络文化教育资源、打造精品文化产品的基础上,需要加快教育方式创新,并实现对这些创新资源的有效利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产生于中华民族繁衍生息的共同文化土壤,容易让接受者形成心理认同感,因此,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是开展一切思政教育工作的重要前提,只有在认可与认同和归属的基础上,才能让学生乐于接受相关教育内容,并促进知识内容的内化吸收。要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价值、理念融入在学生的日常言行中,而要实现这一目标,需要从学生兴趣出发,采取多元化的教育方式,不断拓展教育渠道,着力优化教育方法。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整合网络文化育人功能,还需要充分发挥网络平台的作用,积极打造新闻咨询平台、教育资源平台、综合服务平台、聚合类平台等,满足学生日常的网络资源获取需求。在这些平台的利用过程中,注重发挥学生主体身份,引导其自由自主获取感兴趣的信息,并在平台上开设分享交流渠道,使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校外专家等能够随时展开交流。

为了实现线上思政教育与线下思政教育的有效整合,还需要注重网络教育平台在思政课堂上的利用。比如,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引入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让学生通过学校网络教育平台,在课前自主完成基础知识内容的学习;教师通过与学生开展在线沟通的方式,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分析学生在自学过程中遇到的重点和难点知识,利用课堂教学时间,着重讨论。与此同时,通过计算机、多媒体等设备创设教学情景,将思政教育教学的内容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元素与学生生活、时政热点联系起来,组织学生通过开展小组研讨学习的方式,解决之前遇到的学习问题,并在探究实践过程中,学会用理论指导实践,完成知识的内化过程。在这样的网络文化资源利用方式下,能够最大化的发挥网络文化育人功能,打破传统教育模式的局限性,以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网络空间中的教育功能得到整合。

(四)机制建设——构建配套机制,健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高校网络文化的育人机制

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高校网络文化建设的育人机制中,要着力构建和优化四大机制。一是要加强网络文化管理机制建设。借鉴先进的管理经验,在高校网络文化建设过程中,必须不断完善管理机制,强化监督力量,确保高校网络文化的健康发展。在此基础上,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导,充分发挥网络文化的育人功能。除了对相关管理制度、网络文化管理队伍加以完善外,还需加强管理体系建设,建立校级领导、各职能部门、学生组织、网络中心的多级联动管理体系,在制度中明确每个层级部门承担的网络文化管理责任,及时传递上级关于高校网络文化管理提出的最新指示,加快部门运转效率,對相关管理制度和运行机制进行更新,确保网络文化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

二是要加强网络舆情监督机制建设。必须健全高校网络舆情监督机制,提升网络舆情监督和管理水平,有效拦截负面信息的流入,并做好校园网络内部舆情的疏导工作。具体而言,即是要建立校园网络舆情监督预警制度和保障制度。在高校内部成立网络舆情监测中心,对网络舆情进行动态监管;建立资金保障制度,持续资金投入;改造网络基础设施,提升高校网络舆情监管能力。

三是要加强网络文化育人工作评价机制建设。将网络文化产品,如优秀的网络文章和线上评论,纳入科研成果评价体系之中;教师的网上授课、在线答疑等网络文化建设成效,作为教师整体工作评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职称评聘、薪酬奖励、职位晋升等方面优先考虑;打通教师、家长和学生三方的评价与反馈通道,根据学生参与度和评价反馈的有效性,纳入到他们期末评优、干部评选和推优入党等工作的参考范围,进而提升学生对网络文化建设的积极性和热情度。

四是要加强网络文化育人联动机制建设。应在网络文化育人建设的横向连接和纵向联系上下功夫,不仅要进一步推动校、院、部门的协调联动机制建设,同时也要努力构建线上线下相统一、校内校外相串联、课上课下相承接的联结机制,进一步打破时空阻隔和机制壁垒。依托以上四大机制,着力推动形成教育资源合力、教育功能合力、教育制度合力和教育主体合力,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一核心,充分发挥网络文化的育人功能,提升大学生思政教育效率和成效。

参考文献:[1]樊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下高校德育工作研究[J].淮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06):30-31.

猜你喜欢
文化育人核心价值观网络
基于“文化育人”的校服研发与品牌建设
浅析大学文化育人与人才培养质量提升
技术文化
煤企关注大学生员工心理成长的现实意义
油气集输系统信息化发展形势展望
基于网络的信息资源组织与评价现状及发展趋势研究
基于网络的中学阅读指导
新形势下地市报如何运用新媒体走好群众路线
国产喜剧电影的核心价值背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