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中游南山

2022-07-01 01:42:36覃慧瑕
工会博览 2022年18期
关键词:萧统文选仙女

□覃慧瑕

虽已数次游过南山,但我对钟灵清秀的它却总是百读不厌。前不久出差,我又情不自禁地邀朋引伴,再次重游。

那天正好下着雨,透过蒙蒙雨气,南山招隐峰顶的鸟外亭隐约可辨。在车上,我撇开同伴们的话题,独自悠然欣赏起眼前这不止一次动我情愫的南山烟雨。那横卧着的山峦,像笼着一层轻纱,如梦如幻。车子轻跳着,更使得眼前朦胧一片。几乎难以分辨那起伏缓动的,是云还是树,那舒展飘曳的,是雾还是山?难怪北宋书画大家米芾,于桑榆暮景之年,还来此借居寒寺,师法南山烟雨,而终成“米家山水”一派。

沿着环山小路盘旋,一面傍山,一面临树,曲曲折折,颠颠簸簸。枝叶弄着雨珠不时弹着车窗,实在“妙处难与君说”。不一会儿,车到招隐山前,劈面有一座高高的石坊,正中楷书“招隐”二字。柱上有联:“读书人去留萧寺,招隐山空忆戴公。”我和同伴们谁也没有出声,因为这里最美的,就是这“静”。

沿着泉流,到了虎跑泉。泉上有万古常清亭,亭右是一座粉墙黛瓦的庭院,门额上刻着“听鹂山房”字样。这原是清末老将冯子材为纪念东晋高士戴颙而建。入内小憩,呷一口泉水沏的新茶,同伴们对那轴《戴颙双柑斗酒听鹂图》 感起兴趣来,问我:“戴颙是历史上有名的雕塑大师和音乐家,一代名士,他来这里隐居,足见此山不凡。但是为什么戴颙没穿鞋呢?”我答道:“画上的服饰、酒具、古琴等都经过严格考证,唯鞋有疑义,画师干脆将它‘脱’去了。”大家点头称是:“真是史家风范呀,宁缺勿误,一丝不苟。不过,这样反而更契合了戴颙不修边幅的隐士性格。”看着画中戴颙那副闲适自得的神情,我们无不叹服画师高超的艺术才华。

雨中的南山,几乎没有其他游人,这便使我们可以更从容、更尽情地消受山林的静态野趣。细细的雨雾、嫩嫩的叶芽、澄碧的流泉、青溜的苔径、墨蓝的瓦、苍古的碑,偶或一两声黄鹂的歌啭,这一切都融合在一个“静”中。一位同伴感慨地说:“萧统选择这里筑台读书,真所谓地灵人杰,相得益彰!”

萧统是梁武帝的长子,后世称昭明太子。一生最杰出的贡献,就是在招隐寺编成了我国第一部系统分类的文章总集《文选》。读书台为清末重建,檐下高悬篆书巨匾。登台入室,迎面挂着一幅《昭明太子读书图》,正中摆着一张古石案,厚处镌刻“普通元年,岁在庚子”八个字。由此推知,萧统来时,尚不满二十岁。他深爱招隐,理解招隐,有人问他是否需要乐人,他当即回以左太冲的名句:“何必丝与竹,山水有清音。”真是难能可贵啊,在那“六朝金粉”的奢靡风气中,太子却视王位如草芥,竟能出污泥而不染!

出读书台往右,拾级而上到增华阁,这里是萧统当年编纂《文选》 的地方。原读书台为二层,与增华阁有天桥相连。阁内博古架上,陈列着各种版本的《文选》和昭明太子的生平。

登玉蕊仙踪堂眺望长江,被古人誉为“南山第一胜概”。如今堂早已不存,只能在玉蕊亭上领略江景,此亭为唐武宗时宰相李德裕捐建。相传,古有玉蕊花,与琼花齐名,只有御花园和翰林院才准莳种。南朝时,招隐山就曾野生着两株,因而民间一直流传着“仙女为太子催开玉蕊花”的故事:一天深夜,萧统正伏案为刚编纂好的《文选》 作序,忽然,清风徐徐,仙乐声声,他很好奇,循声而去,见有仙女舒袖轻旋,随乐起舞。仙女发觉有人,隐形而去。他疾步近前,不禁惊喜,自己梦寐以求的玉蕊花盛开了。一缕仙风,飘来仙女柔美的声音:“贺太子《文选》编成!”萧统更是欣喜若狂。后来,仙女因此遭罪,玉蕊花也被收归上天,从此“仙葩渺何许,长留佳话在名山”,人间不复再见。

同伴问:“听说有人考证出,玉蕊花在云南很多,何不移来?”我摇了摇头,心想无需此劳。是啊,即或移来的真是玉蕊花,也将会使这美妙的传说骤然失色,那南山的魅力还有多少呢?

天色渐晚,一位同伴倚着亭柱,打趣地说:“这里有庙可居,有泉可饮,有鸟可听,又有美妙的仙女,我真不想走了……”其实不想走的何止他一人,来这里游览的人,又有谁不徜徉徘徊、留连忘返呢?

(本文配图均为资料图)

猜你喜欢
萧统文选仙女
有点儿烫仙女
小妖怪和小仙女
大灰狼画报(2022年3期)2022-05-23 12:59:38
精览儒释道
全国新书目(2022年3期)2022-05-07 17:48:26
画与理
画与理
从“文取旨达”到“文章不群”:论陶渊明文学史地位的升格
人文杂志(2020年7期)2020-07-24 08:54:38
画与理
画与理
匹诺曹遇到小仙女
从《文选序》看萧统的文学观
人间(2016年28期)2016-11-10 21:1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