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第四中心医院主任医师 刘维红
立夏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7 个节气,夏季的第一个节气,表示孟夏时节的正式开始,太阳到达黄经45 度时交立夏节气。“斗指东南,维为立夏,万物至此皆长大,故名立夏也。”我国自古习惯以立夏作为夏季开始的日子,是标示万物进入旺季生长的一个重要节气。立夏后,日照增加,逐渐升温,雷雨增多,农作物进入了茁壮成长阶段。《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说:“立,建始也。”“夏,假也,物至此时皆假大也。”这里的“假”,即“大”的意思。实际上,若按气候学的标准,日平均气温稳定升达22℃以上为夏季开始,“立夏”前后,我国只有福州到南岭一线以南地区真正进入夏季,而东北和西北的部分地区这时则刚刚进入春季,全国大部分地区平均气温在18 ~ 20℃上下,正是“百般红紫斗芳菲”的仲春和暮春季节。
中医讲究“春夏养阳,秋冬养阴”,因此护养阳气是这一时期的首要原则。中医认为人体的阳气是一类起温煦作用、保卫作用、对脏腑功能起激发作用、对精神起振奋作用的物质,它在人体的重要地位就如同天上的太阳,万物生长靠太阳。如果人体的阳气不足,就会出现形寒肢冷、手足不温、容易感冒、脏腑功能低下、精神萎靡不振等症状。有人会不解,认为春夏自然界阳气那么充盛,为什么还要养阳呢?这里有个未病先防的原理。也就是说,正因为春夏阳气旺盛,所以人们容易忽略,不知珍惜,做出一些违逆、克伐、损耗阳气、不利养生保健的事情来。因此护养阳气是十分必要的,特别是通过饮食营养手段来护养阳气是十分方便有效的。
立夏以后饮食原则是春夏养阳,养阳重在养心。因此,在整个夏季的养生中要注重对心脏的特别养护。中医认为“夏气与心气相通”,自然界的四时阴阳消长变化,与人体五脏功能活动是相互通应的。“心主神,为神明之用。”到了夏天,心阳最为旺盛,功能最强,当气温升高后,人们极易烦躁不安,好发脾气。这是因为气温过高加剧了人们的紧张心理、心火过旺所致。此时人们不仅情绪波动起伏,机体的免疫功能也较为低下,起居、饮食稍有不妥,就会发生各种疾病。
在饮食上,适度吃苦。饮食上要把握春夏养阳的原则,选择温补阳气、有辛味生发的食物,如生姜、韭菜、大蒜、芥末等;还可选择祛湿的食物如淮山药、芡实、赤小豆等。注意补充蛋白质,可选择鱼类、肉类,可以多吃豆类,选择深色蔬菜补充维生素。“夏季适当补充苦味蔬菜,如苦瓜、苦菜等,用带苦味的食物养心清热。夏天养心安神之品不可少,茯苓、麦冬、小枣、莲子、百合、竹叶、柏子仁等,都能起到养心安神的作用。其次还要护养阳气,不要让它受到伤害。譬如,天气转热后,人们喜欢喝些冷饮,有人还专门喜欢喝冰镇饮料,这就容易克伐脾胃阳气,影响脾胃的消化功能。严重的会损伤肾和心的阳气。
在起居方面,立夏之后,可适当调整个人的生物钟,养成晚睡早起的习惯,顺应自然界阳盛阴虚的变化,增加午休。中午1 时到3 时是一天中气温最高的时候,人容易出汗,稍活动就会因出汗多消耗体力,极易疲劳。所以,中午可以听听音乐或闭目养神,最好不要加班工作。午睡时间要因人而异,一般以半小时到1 小时为宜,时间过长反而会让神气受损。
由于夏季炎热而出汗多,体内丢失的水分多,脾胃消化功能较差,所以多进稀食是夏季饮食养生的重要方法。如早、晚进餐时食粥,午餐时喝汤,这样既能生津止渴、清凉解暑,又能补养身体。在煮粥时加些荷叶,称荷叶粥,味道清香,粥中略有苦味,可醒脾开胃,有消解暑热、养胃清肠、生津止渴的作用。在煮粥时加些绿豆或单用绿豆煮汤,有消暑止渴、清热解毒、生津利尿等作用。夏季的营养消耗较大,而天气炎热又影响人的食欲,除注意饮食清洁和清淡为主外,还要注意补充一些营养物质。
夏季人体对蛋白质、水、无机盐、维生素及微量元素的需求量有所增加。首先是对蛋白质的需要量增加。因为,天气炎热出汗较多,氮的损失,失水及体温升高,均可引起蛋白质分解代谢增强,从而需要增加蛋白质的摄入量。高温又可使人体代谢增快,从汗液可丢失大量的无机盐、微量元素以及水溶性维生素C、维生素B1、维生素B2等,从而增加了人体的能量消耗,使其耐力和抵抗力降低。因此,必须及时补充水分和营养物质。
补充营养的原则是,以清淡爽口又能刺激食欲的饮食为主,在膳食调配上,要注意食物的色、香、味,以提高食欲,如可适当多吃些凉拌菜、咸鸭蛋、咸鸡蛋、松花蛋、豆制品、绿豆、新鲜蔬菜、水果等。具有清热去暑功效的食物有苋菜、茄子、鲜藕、绿豆芽、丝瓜、黄瓜、冬瓜、菜瓜、西瓜、杨梅等。特别值得一提的是番茄和西瓜,夏季多食既可生津止渴,又有滋养作用。此外,还应选食小米、豆类、瘦猪肉、动物肝脏、蛋黄、红枣、香菇、紫菜、梨等,以补充丢失的维生素C、维生素B1、维生素B2等。老人夏季饮食还应注意少吃和不吃油腻食物,多吃清淡洁净的食品,对于体弱的老人,应避免食用冷饮及生冷瓜果,以免引起消化功能障碍而致病。
此外,在制做菜肴时,适量加点醋,不仅可增加风味,而且有保护维生素C 及杀菌和增加食欲的功效。通过饮食调配,既可补充人体因大量出汗导致的营养损失,又能有效地避免肠道疾病的发生,同时,还有益于调节体温、消除疲劳。
注意点,随着天气转热,人们爱吃刚从冰箱中取出来的水果、饮料等。有些人特别是肠胃功能较弱的儿童和老年人,在吃后半小时左右最易发生剧烈腹痛,严重的还会出现恶心、呕吐、头晕、腹泻和全身冷战等症状。这种痉挛性腹痛是由于吃了冰箱里存放的食物引起的。人的胃肠温度一般在36℃左右,而刚从冰箱里拿出来的食物只有2 ~8℃,肠胃受到强烈的低温刺激后,导致生理功能失调。预防的简单方法是,从冰箱里取出来的食物不要急着吃,放一会儿再吃,且一次不要吃得太多,特别是老年人、儿童及有慢性胃炎、消化不良的人更应注意。
1.西瓜:西瓜是夏季最受欢迎的水果之一,因为西瓜性凉,可以缓解身体里的上火心烦,解暑清凉,同时,西瓜中含有丰富钾盐,正是人体所需要补充的,而在夏天吃西瓜,一定有不少朋友,在吃不完的情况下放在冰箱里等到第二天吃,而这是不健康的,西瓜在冰箱存放最多不能超过3 小时。
2.芒果:芒果肉多,汁多汁甜,在炎热的夏季能吃上几个芒果则可以达到消暑安神、益胃、解渴、利尿的功用,而芒果的种子也是有用处的,可以用来作杀虫剂和收敛剂。
3.青梅:青梅性味甘平、果大皮薄、肉厚核小、汁多而且酸度高,含有丰富的人体所需的多种氨基酸、果酸与维生素C。青梅中含有大量的有机酸,包括柠檬酸、苹果酸等,有生津止渴、刺激食欲等功效。此外,青梅果实具有调节肠胃功能的独特功效。将快成熟的青梅采下,经烟火熏制色变黑,就制成了乌梅。乌梅有止渴生津、开胃消滞、清肠止吐、清血解酒等功效。最经典的乌梅食用方法大概要数酸梅汤了,取乌梅、山楂、甘草和冰糖煲成水,酸甜开胃。
4.芦笋:芦笋有鲜美芳香的风味,膳食纤维柔软可口,能增进食欲,帮助消化。现代营养学分析,芦笋蛋白质组成具有人体所必需的各种氨基酸,含量比例符合人体需要,无机盐元素中有较多的硒、钼、镁、锰等微量元素,还含有大量以天门冬酰胺为主体的非蛋白质含氮物质和天门冬氨酸。芦笋含有丰富的维生素A、维生素C 以及钾和锌。一杯芦笋汁就可以提供67%每天所需的叶酸。芦笋以嫩茎供食用,质地鲜嫩,风味鲜美,柔嫩可口,烹调时切成薄片,炒、煮、炖、凉拌均可。
5.青椒:青椒现在已经是四季常见的蔬菜了。但夏季是青椒成熟的正季,所以夏季的青椒较之其他季节营养更丰富,口味更纯正。青椒是所有蔬菜中维生素C 含量最丰富的食物。夏天人们容易热伤风,而且经常外出,接触外界环境多了,感染病毒的机会也增多,所以需要提高自身免疫力。维生素C 可提高人体免疫力,帮助抵御各种疾病。
6.茄子:茄子所含硒较其他蔬菜要高。将鲜嫩的圆茄子削皮切成丝,加适量盐和香油凉拌。硒具有抗氧化作用,能保持人体细胞的正常功能,提高免疫力,对人体有防病、抗衰老作用,通过体内代谢,还可以发挥抗癌作用。中医学认为,茄子属于寒凉性质的食物,所以夏天食用茄子,有助于清热解暑,对于容易长痱子、生疮疖的人,尤为适宜。
7.黄瓜:黄瓜含有维生素C、维生素B 族及许多微量矿物质,它所含的营养成分丰富,生吃口感清脆爽口。黄瓜皮所含营养素丰富,应当保留生吃。但为了预防农药残留对人体的伤害,黄瓜应先在盐水中泡15 ~20 分钟再洗净生食。用盐水泡黄瓜时切勿掐头去根,要保持黄瓜的完整,以免营养素在泡的过程中从切面流失。另外,凉拌菜应现做现吃,不要做好后长时间放置,这样也会促使维生素损失。
8.鸭肉冬瓜汤配料:冬瓜400 克,鸭肉100 克,太子参30克,金银花10 克。功效:冬瓜利水消痰、除烦止渴、祛湿解暑;鸭肉养胃生津、清热健脾;太子参补益脾肺,益气生津;金银花清热解毒;此汤有滋阴养肝,健脾利湿的功效。
9.益气养心粥配料:太子参30 克,山药30 克,莲子30 克,粳米200 克。功效:太子参益气健脾、生津润肺;山药补脾养胃、生津益肺;莲子清热固精、安神强心;粳米能益脾胃、除烦渴;此粥具有健脾益气、养阴清心的功效。
10.荷叶茯苓粥
配料:荷叶1 张(鲜、干均可),茯苓50 克,粳米或小米100 克,白糖适量。做法:先将荷叶煎汤去渣,把茯苓、洗净的粳米或小米加入药汤中,同煮为粥,出锅前将白糖入锅。功效:清热解暑,宁心安神,止泻止痢,对心血管疾病、神经衰弱者亦有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