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浙江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高本杰 夏子健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作出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体制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明确指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作为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一环,如何实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现代化这一重大议题正引起愈来愈多教育工作者的关注。当前互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等先进技术迅速发展,既为传统教育教学带来了挑战,也为未来思政教育改革提供了有效手段。当代大学生恰逢“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其思维方式会发生较大变化,对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养成也有一定影响。在青年“三观”塑造与理想信念培育的关键阶段,以“四史”文化为代表的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发挥着不可替代的关键作用。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大思政课’我们要善而用之,一定要和现实结合起来,上思政课不能拿着文件宣读,没有生命、干巴巴的。”因此,本文将以浙江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开展的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实践为基础,对新时代高校“四史”教育中数字化应用作出一些开创性探讨。
(一)时代发展对深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成效提出新要求。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成功实现,脱贫攻坚战役取得了全面胜利,今天的中国人民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加接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越是在这个时候,越是要保持头脑清醒。国家的希望在青年,民族的未来在青年,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新征程中,我们要更关注新时代青年的思想政治建设工作,用心回答好“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性问题。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与时俱进,不仅要继续夯实以马列主义为代表的基本思想政治理论以及包含哲学、法学、政治学等多学科基本理论知识在内的基础思政教育工作,更要增强时代特色和中国特色。要充分利用信息技术与网络资源,把主旋律与新时期的新理论新思想相结合,引导学生提高继承发扬革命精神的自觉性、深化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使命感,不断提升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与政治觉悟,树立建功立业、报效祖国的宏伟志向,铭记历史,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
(二)红色教育事业发展仍有上升空间。在党中央的亲切关怀下,各地高校不断深入开展“四史”学习教育,在完善充实教学内容、提升教师队伍总体素质、加强专题性教育教学等工作上取得了显著成效。但在“四史”教育事业的推进过程中,由于拘泥于纸质媒介、与学生双向互动不足以及内容呈现形式单一等原因,课堂教育效果往往达不到预期,学生提出的关切问题得不到积极细致的回应,教学过程往往难以突破理论性强而实践性弱的困境,加之课程编排与知识点衔接缺少统筹,史料选取与网络信息资源运用较为碎片化,致使学生较难形成完整的红色历史脉络,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总体而言,当前的“四史”教育工作在取得显著成效的同时,还留有较大上升空间。
(三)“四史”教育要搭好数字科技发展的快车。近年来,数字化技术,特别是数据可视化技术伴随着“互联网+”思维的迅速普及,已深度融入各行各业的发展之中。百度智能云推出了数据可视化Sugar工具,人工智能预测蛋白质三维结构可视化技术作为顶尖学术期刊Science杂志的重点报道,揭开了学术界的重大突破,利用图形、图像处理等手段对数据赋以可视化阐释在科学界已得到广泛认可和应用。在日常生活中,数据可视化服务也正在为越来越多的普通人提供便利,天气预报、无人驾驶、远程手术与健康监测等等事例不胜枚举。但在思想政治教育领域对数字化的研究和应用还不够深入。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不仅要继续秉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根本理念,同时也需要适应新时代下大学生的思想心理与行为习惯。可以说,利用数字化信息技术,优化“四史”教育教学体系,既是时代赋予的使命,也是思政教育事业适应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无论是从科技发展还是从教育变革角度来看,传统思政教学方式已无法满足新时代青年人才培养的需要,探索融合更科学、更多元的教育策略与方法来提升思政育人实效势在必行。
新时代高校“四史”教育中的数字化应用是一个具有特殊意义的研究课题,由于本身具备的创新性和对目前的思政教育模式的补充作用,其作为一种教学改革方向,对更好落实“四史”学习教育具有独特而重要的价值。
(一)“四史”教育中数字化应用的价值。具体有如下方面:
1.发挥大数据的全面与综合优势。大数据通常指数据规模、产生速度以及复杂度超过了传统方法处理能力的数据,数字化加成的“四史”教育也将有海量的数据(信息)作为储备。利用信息技术对数量庞大的历史史料、统计数据、人物事件等信息进行检索整理与归纳分析,将不同时空维度、不同类型的复杂数据进行智能关联分析并以集成的可视化方式呈现,充分发挥大数据处理的综合与全面优势,让解读更全面透彻、内涵更丰富多元,从而大大增强“四史”学习教育成效。在浙江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开展的“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系列主题党课中,孙棋副书记就在教学授课中融入了大数据处理与数据可视化技术,通过对1978年以来国家发展背后所呈现的各项信息进行分析整理,将改革开放后的综合国力提升特别是经济实力的飞跃以影音与动态图表结合的方式直观地展现在大家面前,用丰富的史料与翔实的数据,多角度描绘了改革开放这一伟大决策所带来的宏伟变革,教学内容饱满而不失条理,给同学们留下了深刻印象。
2.提供生动的沉浸式教学体验。数据可视化是将数据用图表图像的方式呈现的数字化技术,如统计学中,将数值转换成图示并通过图形大小直观显示数据之间的差距,将地区疫情风险等级转换成红黄蓝等色块表示等。在现代课堂教学中,三维模拟场景、虚拟现实课堂以及云端博物馆等数字化教学手段的运用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听觉、视觉甚至触觉,身临其境,激发学生的感知认识,进一步增强对授课内容的理解。利用数字化技术同样能够实现“四史”教育课程中的“沉浸式”教学。北京科技大学依托“数字马院”平台,建立了“VR仿真虚拟教学体验室”,研制了精准扶贫实践教学虚拟仿真系统等项目,学生们不仅可以亲历当地的脱贫工作,更能深切感受到国家全面脱贫重大历史性成就来之不易。
3.科学方法助力高校“立德树人”。在高校思政课程教学中,思想政治理论的讲解与论证本身就具有一定抽象性,依靠填鸭式的教学方式往往很难让学生从内心真正接受并认同理论观点,甚至会适得其反。而数字化应用则为“四史”教育提供了一种科学、灵活的教学方法,利用数字化技术所赋予的论据充足与逻辑缜密等属性,可使思政理论解析更科学严谨,令人信服。智能化应用具备运算快速稳定、逻辑架构严密、编码准确等特点,面对纷繁复杂的信息世界,数字化智能软件的处理效率与准确度要远远高于人类。如中宣部主管的“学习强国”APP、共青团中央开发的“青年大学习”微信小程序等数字化应用案例,在充分梳理整合海量数据资源的同时,科学严谨地规划每一期学习内容,利用大数据分析使用者学习习惯与效果并精准推送知识要点,内容丰富多元,解析条理透彻,极大地提高了大家的学习热情与学习成效,对新时代高校“四史”教育具有重要意义。
(二)“四史”教育中数字化应用的意义。具体有如下方面:
1.提升育人成效,让“四史”教育入脑更入心。电影《建党伟业》用3个小时描绘了共产党人是如何筚路蓝缕、披荆斩棘、开创了一个伟大的时代,震撼的演绎呈现与强烈的情感共鸣极大地激发了观众爱党爱国热情,令人印象深刻。可以预见,丰富的史料资源、沉浸式教学体验以及科学的数字化教学方法,将大大提高新时代高校“四史”教育的育人成效,这不仅得益于数字化技术将文字描述具象化的优势,还得益于其作为前沿科技本身所具有的独特魅力。新技术新方法的引入对热衷于新鲜事物的青年大学生具有天然吸引力,通过吸引学生深度参与大数据分析、数字化资源整理、数据可视化展示等“四史”教育教学环节,借鉴翻转课堂理念,充分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热情,增进师生交流,以此来提升大学生的参与感和获得感,进而强化学习成效。通过对浙江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本科学生的调研显示,同学们对融入数字化技术的“四史”教育课程的反响与共鸣要明显高于传统课程教学形式,对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的感悟与记忆也更深刻。可见“四史”教育的数字化应用能加深学生的历史记忆与民族认同,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与文化观,切实有效推动“四史”教育入脑更入心。
2.保障教学质量,精准护航教学全过程。高质量思政课程的建设既依赖于课程内容的反复打磨,也与教师的教学水平密不可分,严格的教学标准与一流的教学水平是建设精品课程的关键,而数字化技术因其独有的精准、稳定特性,为实现高质量思政教育提供了一条切实可行的思路。“四史”教育中,数字化的应用能够发挥大数据潜力,在备课环节提高教学内容设计的准确度与科学性,拓宽知识背景,丰富教学元素;在教学环节,能充分发挥数据可视化功能的优势,提升教学体验与授课效果;在课后服务环节,通过收集学生反馈并进行数据分析,快速找准学生学习的疑点难点模糊点,及时提供针对性教学与知识点精准推送来查漏补遗。同时,数字化应用也可弥补传统思政教育过分依赖授课教师教学水平的局限性。利用数字化技术打造的“四史”教育精品课程将提供全环节标准化的教学方案与完善的教学内容,减轻教师备课压力的同时,缩小因个体原因导致的教学质量差异,保障高质量“四史”教学稳定输出。此外,利用数字化技术建立教学资源共享平台与精品课程库也将大大缩小不同地区高校间的教学水平差距,为更好提升教师的教研能力与教学质量提供平台与资源支持。
3.创新教育模式,助力文化传承。新时代“四史”教育的创新发展是以数字化建设为核心,深度融合大数据分析、可视化技术、虚拟视觉技术与5G传输等前沿科技,从教学的各环节要素进行信息化革新,着力打造全链条数字化的思政教学新模式。如央视出品的《故事里的中国》系列节目,运用数字化处理与情景剧表演相结合的形式围绕多位代表性党员和榜样人物的人生故事进行,通过“戏剧+影视+综艺”的综合呈现方式,带领观众重温动人的历史时刻与不容忘却的时代片段,挖掘故事背后荡气回肠的历史印记和中国精神。创新的演绎模式拉近了当代人与时代楷模的距离,激发了大众对文化传承、民族复兴的共同愿景,更坚定了我们的大国自信。同时,思政教育的数字化发展也为“四史”文化的传承与推广探索出一条新的路径。运用数字化技术搭建的远程教学平台可以共享优质“四史”教学资源,通过在线课堂与Mooc课程可以让知名学者与我们“面对面”纵论历史,这些数字化应用的创新成果既是跨越时空的链接也是记录文明的载体,它们拓展了世界了解中国的渠道,打破了疫情下文化交流的壁垒,进一步增强了中华文化的对外输出能力,鼓舞着海外华人自觉成为“四史”文化的讲述者与践行者,也为世界各地孔子学院的开办与教学提供了便利。
(一)旁搜博采,深度挖掘历史背后的故事。“四史”教育数字化的实现需要依托大数据技术,要以丰富多元的非结构化数据作为支撑。非结构化数据是数据结构不规则或不完整,没有预定义的数据模型,包括所有格式的办公文档、XML、HTML、各类报表、图像、音频和视频等等,是广义的“信息”概念。因此,“四史”教育数字化的第一步便是广泛地收集与处理非结构化数据,广开渠道与旁征博引是保障信息丰富的关键。需要强调的是,数据收集不应仅局限于教学内容所覆盖的信息,而要包含同时期的各种关联信息,利用“口红效应”原理,以侧面补充、多角度论证等方式来增强教学的科学性与客观性。常用的信息搜集方法有目标索引搜集法(利用搜索工具定向检索目的信息)、网络爬虫采集方法(按照一定的逻辑规则广泛抓取互联网信息)、系统日志采集方法(收集用户行为习惯信息)以及第三方现有数据采集法等。
在拥有足够的数据储备后,大数据的分析处理成为关键,这里要遵循一般的科学原则和思政教育内在规律,在做好基本梳理与归纳的基础上,利用智能分析软件或第三方数据分析服务来解析我们搜集的信息,例如Python、Tableau Desktop、Matlab等数据分析软件。我们以Matlab软件和百度智能云推出的数据可视化Sugar BI软件为例,前者主要用于对数据进行量化分析、动态描绘以及模拟预测,后者则更倾向于图表文字的处理,且操作更简单,功能更强大。在信息处理时,可以合理运用并列、转换、反证等逻辑思维分析和处理数据,借助数字文本、音频、视频、图像、动画等形式将“四史”文化经典著作等教学资源进行数字化转换,在挖掘“四史”史料潜藏信息的同时,对保护和传承“四史”文化也有着重要意义。
(二)智能驱动,用技术让“四史”文化活起来。在新时代高校“四史”教育教学中,实现沉浸式的教学体验、使历史“活跃”眼前的关键路径是数据可视化技术的应用,可分为三个应用维度:一是数据可视化的基础功能,例如基于数字数据的建模描述、图表报告或模拟预测等;或是基于文字图像数据,运用智能生成软件通过视频、图像、动画等形式向视听语言转化,以形成可视化的教学素材。二是构建数字化智慧课堂,在线上教学、Mooc课堂的基础上,融入虚拟仿真、增强现实、智能云等技术,搭建“四史”教育数字化教室,增强教学立体感,且更注重课程中人机交互环节设计,以实现数字化智慧课堂“身临其境”的情景体验。三是打造互联互通的“四史”教育智慧教学平台,推动全国高校“四史”教育全覆盖接入,共享数字化教学资源,以云端互联、互动直播等形式促成“四史”课堂教学的跨地域、跨学科联动,借助“虚拟形象”与“元宇宙”技术创新数字化教学模式,让广大师生共享数字化思政教育新成果。每个应用维度都有多种数字化软件和解决方案可供我们选择,较为系统的方案有百度云数据可视化与智能分析解决方案、腾讯云全栈解决方案等。以后者为例,腾讯云能够提供一站式解决方案,以即时通信、音视频、人工智能、大数据、虚拟仿真等技术为基础,结合“四史”文化模拟多种教学场景,覆盖“教、学、考、管”等教学全流程,构建出一个智慧的“四史”学习教育生态体系。
(三)不忘初心,做好中国精神的传播者。数字化应用能否切实在“四史”教育中发挥优势助力育人,教师才是关键。在数字化理念深度融入思政教育的时代背景下,高校“四史”教育对教师学习掌握新知识与创新教学能力的要求也日益提高。教师要做到与时俱进,首先,要秉持终身学习理念,不断加强自身“四史”文化修养,以充足的“四史”知识储备与丰富的思政教学经验筑牢教学根基;同时还要注重学习先进信息技术,掌握必要的大数据分析与可视化软件操作技能,利用新科技丰富教学手段,并探索出一套与之相适的教学方法。面对新技术应用带来的绝对优势,我们仍须保有谦虚谨慎、兢兢业业的工作态度,不能过度依赖智能化教学手段,舍本逐末,而忽视了教学能力的培养。此外,高校也需着重开展数字化技术的应用推广与操作培训,使广大思政教师将数字化理念自然融入日常教学中。应加大相关硬件设施的建设投入,为高校思政教育走上“云端”提供必要支撑。最后,“四史”学习教育是坚定理想信念的必然要求,广大思政教师要当好新时代的红色园丁,就要不断提高政治站位,坚持守正出新,努力形成知识理论扎实、信息化教学本领过硬的高素质思政教师队伍,践行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使命。
立足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们应当清醒地认识到,改进高校“四史”教育教学方式、推动新时代青年思政教育,在不断自我革新中取得长效发展的紧迫性和重要性,数字化技术与“四史”学习教育的深度融合是时代发展的必然选择。由此可见,顺应智能时代发展趋势的“四史”教育数字化应用,将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在改进思政教育方法、优化思政课堂教学、提升育人实效方面的助力效应,用新技术、研新思路、创新课堂、建新平台、讲新感悟、育新青年,把思政教育课堂变得有滋有味、有声有色,让“四史”教育从“指尖”直抵“心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