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H 理念下基于秩序逻辑的建筑形态生成
——云南曲靖惠民银行办公楼设计实践*

2022-07-01 08:49:42徐宗武王新莹钟岱容
建筑技艺 2022年4期
关键词:街角空间建筑

徐宗武 王新莹 钟岱容

Active House(下文简称“AH”)主动式建筑是起源于欧洲的国际知名建筑标准评价体系,强调“以人为本”,把建筑使用者的感受作为主动式建筑设计、建造及运营维护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建筑节能设计、保护环境设计、舒适环境设计等,都应该以建筑使用者的健康为中心。

本项目基于“以人为本”的AH 建筑理念,创造集对外业务、商业洽谈、办公会议、餐饮休闲于一体的人性化空间,在保证高效办公使用的前提下,满足建筑使用者身体和精神层面的健康愉悦需求。

1 项目背景

曲靖是云南省重要的工商城市,综合实力居云南省第二位,是“滇中城市群规划”区域中心城市,素有“滇黔锁钥”“云南咽喉”之称。

本次设计的云南曲靖惠民银行办公楼项目,地处曲靖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学府路与三江大道交叉路口东北角,与万达广场隔路相对,交通便利,人流量大,业主希望项目建成后能够成为该区域的标志性建筑,为企业良性发展提供有利支撑。

2 城市空间与建筑形象

项目位于曲靖经济开发区核心位置,但用地面积十分狭小,不足2 800m,去掉规划退线后,仅余1 200m左右,可谓是“小”建筑遇到了更小的地块,真正是“方寸之间做腾挪”。一方面,为保证城市界面的完整连续性,从周边既有建筑引出的建筑控制线将进一步压缩可供建设的范围;另一方面,新建建筑与东侧、北侧既有建筑间距较小,还需满足必要的采光及消防要求。因此,我们的首要任务就是平衡建筑占地需求与有限的用地之间的矛盾,这注定是一次“戴着镣铐跳舞”的创作。

2.1 空间退让与底层架空

建筑是城市的重要构成元素之一,街角空间是城市中流动性最强的公共空间,因此,位于城市街角的建筑能够深刻影响城市风貌。

从土地利用的角度讲,我们本可用建筑填满整个适建区域,从而得到一个简洁、方整,且令各方都满意的方案。但是,城市的街角空间将被“堵死”,街道将失去生机活力,这并不是我们想要的结果。

最终,我们采用底层部分架空、建筑内缩的方式,减小建筑占地面积,形成部分灰空间,归还本属于城市的活力空间。另一方面,考虑到城市街角这一特殊地理位置,方盒子的体量会使建筑一角正对街角广场,显得生硬、突兀。因此,我们对建筑形体进行切削处理,以更加宽容开放的钝角姿态应对街角空间,保证市民的通过性,使新建建筑对原有人行通路的影响最小化。

1 建筑外观

设计主动迎合城市,为市民创造活动交流的场所,使底层的开敞空间、街角广场与城市空间融为一体,为银行聚集人气。

2.2 微型城市步道系统

街角广场作为城市的开放空间,人流汇聚,极具活力,基地的对面就是一座设计“前卫”的大型商业广场,建筑体量被街道界面控制线所围困,简单地在建筑本体上破局显然不行,需要另辟蹊径。

我们在收缩建筑首层及二层的基础上,将二层平台向外延展,形成一个微型的城市步道系统,通过蜿蜒曲折的形态拓展建筑场域,强化建筑对周边环境的控制力。拓展的建筑底部在视觉上强化了整体的稳定性,也扩大了建筑的控制范围,进一步丰富了建筑近人尺度的形体变化。这样一来,建筑与场地形成一体,达到了小建筑也有空间控制力的效果。

业主积极主动配合,在一层临街位置协调出一间小小的茶室供市民使用,这样一来,我们不但实现了建筑场域拓展,给街角广场带来了别具一格的构成元素,同时方便了市民的使用,让市民们有了全新的空间体验。经过与有关部门的协调,微型步道系统还预留了与城市过街天桥相接驳的可能性,希望未来它能够真正成为曲靖城市步道系统的一部分。

2.3 景观体系的融合

在景观设计中,我们首先通过对建筑及周边场地市民流线、办公人员流线、车行流线的梳理,避免人流、车流交叉,在保证基本通行安全的前提下,主动让“地”于民,把退让出的室外空间和街角广场融为一体,为市民提供休闲娱乐活动场地。

其次,将广场的景观设施与架空步道体系整体融合,在主要连接广场的楼梯口处,用弧形花池围合空间,形成了一个含蓄的半开放式空间。

第三,围绕着空中廊道的空间节点位置,在相应的地面上设置景观,结合曲靖的自然特色,设计不同植被,让人们在通过连廊的同时有步移景异的感受。二层的微型城市步道系统不仅仅是一座可供市民驻足远眺城市风景的平台,也是提供观看、参与广场活动的装置。

3 气候适应性建筑设计

曲靖地处滇东,主要为亚热带高原季风气候,虽号称“四季如春”,但气候条件并不稳定,是典型的“冬不用采暖、夏不用空调”的地方。因此,我们便将设计适宜当地气候特点的“绿色建筑”确定为本次方案创作的重要出发点之一。

3.1 统筹平面布局

冬日初春的曲靖,虽然绝对气温远高于北方,但缺少了集中供暖的庇佑,形成了“室内更比室外寒”的特点。为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基于AH主动式建筑设计理念,主动介入、主动引导,从建筑平面入手,对功能分区进行合理布局。

2 鸟瞰

3 一层平面图

4 七层平面图

对于冬季的建筑而言,为室内空间争取到尽可能多的天然采光,对提高空间使用者的舒适感受至关重要。因此,为最大限度利用建筑采光面,我们在南侧和西侧设置主要窗洞口,合理地配置功能区块,将采光、通风、视线优良的位置让给主要功能区,保证良好的光照条件,创造舒适的工作环境。其次,基于建筑功能需求,将交通、后勤等附属功能有效压缩和整合,集中布置在北侧及东侧,形成一个L形的后勤区,将建筑立面设计得相对封闭,在视觉上降低对外界既有建筑内人群的干扰,避免日后投入使用时带来不必要的纠纷。

3.2 北侧气候缓冲区

L形后勤区包括配电间、电梯井、楼梯间、卫生间等附属功能,这些区域均为人员较少停留的非核心区,对室内环境舒适度要求较低。将这些功能集中连续布置,可在建筑北侧外表皮与建筑核心功能区之间形成一道完整的气候缓冲区,有效改善建筑整体的热工性能。一方面,两道维护结构使得核心空间和室外形成两个温度梯级,减小相对温度差,降低热传导效率,使得热量向北侧传递受到阻滞。另一方面,较少的门窗洞口有效改善了北立面气密性,从而阻止北向冷风向内部渗透。

当然,本次设计中北侧气候缓冲区的构思是统筹考虑项目自身功能、场地条件以及平面的整体布局逻辑后得到的结果,并非“放之四海而皆准”。因此,没有最好的设计,只有最适合的设计,建筑设计逻辑的自洽性是设计者始终追求的目标。

3.3 绿色生态中庭

为了最大限度利用土地资源,建筑主体的进深只能充满场地适建区域,因此,为改善三层以上内部空间的采光及通风,我们设计了一个贯通至顶层的生态中庭空间,并在屋面设置可开启采光天窗,根据天气及季节变化开启或关闭,有效改善室内光环境,提升室内照度及照度均匀度。夏天温度过高时,可开启天窗,利用文丘里效应增强室内通风,带走热空气,降低室内温度,同时,置换新鲜空气;冬天温度较低时,则主动关闭天窗,形成蓄热空间,提升室内温度。

通常,空调采暖以及照明为办公建筑最主要的能耗部分,也是节能工作的重点,因此,针对室内光环境及风热环境的优化设计,可以直达问题核心,有效降低能耗,降低建筑运营成本,同时也为国家“双碳目标”的达成尽了一份绵薄之力。

3.4 第五立面的设计

5 微型城市步道系统营造场域空间

6 市民与建筑的互动7 微型城市步道系统

8 冬夏两季生态中庭通风策略分析

建筑屋顶是外围护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建筑外部形象的重要载体之一。屋顶作为第五立面,承载建筑艺术性与功能性的统一。我们在设计构思的初始阶段便萌生了做屋顶花园的想法。一方面,场地位于街角,视野开阔,在屋顶远眺,能将周边城市街区的景色尽收眼底;另一方面,当地的气候条件能够保证屋顶花园有较高的使用频率,因此,该设计具有实际的使用条件及可操作性。

屋顶花园中,蜿蜒的环形步道与绿植相融合,相较于首层的城市街角公园来说更具有私密属性,因此也成为了一个良好的银行员工休憩及交流场所。业主还可利用屋顶花园组织客户参加展览、休闲酒会、冷餐会等活动,在夜晚,人们站在屋顶可以向下俯瞰城市街道、万家灯火;向上举杯邀明月,手可摘星辰。

建筑内嵌的生态中庭自下而上穿插至屋顶,我们将中庭两侧的墙体延长并上反,形成了两片伸展开来的屋面板。其中西侧屋面板作为顶层报告厅的屋面,顺应座椅的升起方向;东侧屋面板则作为建筑屋顶花园的组成部分,营造了一个遮风挡雨的灰空间。倾斜的屋面设计在丰富空间形态的同时,提升了屋面排水效率,使建筑的第五立面更加丰富。

3.5 建筑外围护体系

在进行外围护结构设计时,除了保温隔热材料的合理选择以外,还要综合考虑建筑朝向及内部功能需求的内在逻辑,对不同界面进行差异化设计。

建筑西侧和南侧紧邻城市道路,采光条件良好,但是,西立面往往无法避免西晒的困扰。我们采用外围护体系窗洞口内缩的方式形成建筑自遮阳,并通过对当地一年中太阳高度角的研究,调节窗洞口深度,可以在夏季有效遮挡阳光,降低室内温度;而在冬季,太阳高度角较低,光照得以进入,提升室内温度。这一做法可以有效减少夏季空调制冷和冬季空调采暖的能耗。同时,遮阳板一体化的设计能有效隔绝西晒,减少室内的不舒适感。

建筑北侧、东侧空间以辅助功能为主,立面采用大面积实墙,降低围护结构的热量散失,提升建筑整体热工性能。

4 阳光下的白房子

在方案设计初期,为实现气候适应性设计的初衷,建筑整体采用了较多主动式技术和“时髦”的表皮样式,但此种风格显然与业主的需求有所出入。因此,在深入探讨后,我们的设计思路重归“理性”,在追求绿色设计的同时也需要尊重建筑本身的功能属性,并契合大部分人眼中与其所对应的社会角色。这终归是一个银行建筑,而非实验性的科技建筑。

我们反对在设计实践中“泛”地域主义化,所以,在摒弃了所谓“高技派”之后,我也拒绝了设计具有“浓郁”云南地域风格建筑的建议。

笔者是勒x 柯布西耶的“信徒”,归根到底是一个“现代主义”建筑师。由此,“温暖”“理性”就成了后期创作的主要目标。建筑师认为,理性的建筑适宜采用简洁、干练的设计手法,应该通过建筑语汇来强调功能内涵的秩序性与逻辑性。在立面推敲的过程中,我们试图回归并塑造一种“典雅主义”的气质,通过立面秩序化的韵律、精细的构造设计、工业化的标准化模块、体块的虚实对比、反重力的体型等,来体现这座建筑的精致与庄重。

9 生态中庭天窗

10 平面采光系数模拟分析

11 窗户遮阳系统

云贵高原之上,日照充足,清新明快是我们心目中的云南城市色彩,最终,选择白色建筑表皮成为了团队的共识。白色是丰富的,它包含所有的色彩,白色的表面最适宜展示光影的表演。同时,白色也是苛刻的,它将建筑的空间与结构更为清晰地呈现,从而强化人们对于建筑元素的感知。

5 GRC单元模板的应用

确定建筑立面风格及色彩后,下一步便要落实材料的选择。在综合研究多个方面后,设计团队确定了使用玻璃纤维增强混凝土(GRC)作为建筑的外立面主材。

首先,立面材质本身的质感需要与金融机构的建筑性格相契合,应该给人以坚实、稳重、值得信赖、秩序井然之感。其次,GRC 模板是以水泥作为胶结材料,结合玻璃纤维制成,工艺比较简单,成本不高,可塑性很强,尺寸规格易调整,能实现单块整层分格,避免了其他材料现场加工带来的不确定性。第三,工业化生产的GRC 模板能够保证大面积铺设的平整度,并可实现窗洞口位置较为精细的界面交接与收口,体现小建筑的精致感。第四,GRC 模板可通过标准化、模块化的设计与建造,缩短施工周期,提升建造效率。

GRC 板材精细、挺拔,成就了建筑沉稳、硬朗、工业风的气质,凹陷的窗洞口设计在体现秩序感、逻辑性的同时,又形成自遮阳体系,减少了太阳热辐射对室内环境的影响。最终,技术与艺术通过适宜的材质选用,在这座小建筑上得到了良好的统一。

6 结语

从2017 年开展方案设计到2021 年终于建成,项目历时5 年之久,我们始终坚持健康、舒适、绿色的“以人文本”的建筑观,并贯穿整个建设过程。虽然历经了种种波折与艰辛,但当业主告诉我们,冬季的室内最低温度达到了18℃以上,员工们可以穿着普通工装上班时,我们如释重负,这证明了团队进行气候适应性设计的初衷是正确的。

囿于建筑规模与场地的局限性,建筑造型或许“普普通通”,不够抢眼,但是,我们还是在营造具有秩序逻辑的建筑形式和空间环境方面进行了探索,当地市民和有关部门普遍表达了对建筑的喜爱,最终呈现出的结果无疑是令人满意的。

秩序的GRC 立面

业主:曲靖市惠民村镇银行

建设地点:云南省曲靖市经开区翠峰街道朝阳社区三江大道220 号附1 号

建筑方案设计:中国中建设计集团有限公司

建筑方案设计团队:徐宗武、顾工、钟岱容、孟俨、成帅

深化设计:云南世纪阳光建筑设计有限公司

深化设计团队:梅立健(建筑);金瑞宁(结构);李德武(机电)

内装设计:北京易持空间设计有限公司

内装设计团队:刘晓英(装饰主案);邢景胜、孙晶(装饰施工图)

建设单位:曲靖开发区保障性住房开发投资有限公司

总建筑面积:6 264.2m

建成时间:2021

摄影:章勇(章鱼见筑)

1,2,5-7,9,12 章勇摄影

3,4,8,10,11 徐宗武工作室提供

猜你喜欢
街角空间建筑
《北方建筑》征稿简则
北方建筑(2021年6期)2021-12-31 03:03:54
街角有“海绵”
空间是什么?
关于建筑的非专业遐思
文苑(2020年10期)2020-11-07 03:15:36
街角窗口
黄河之声(2020年12期)2020-09-23 23:36:07
创享空间
建筑的“芯”
现代装饰(2020年6期)2020-06-22 08:43:12
《老街角》
文学自由谈(2016年3期)2016-06-15 13:01:13
独特而伟大的建筑
娃娃画报(2014年9期)2014-10-15 16:33: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