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航
摘 要:随着我国社会的不断进步与发展,人们的思想发生着变化,进入新时代以来,我国教育领域开展了新的对基础学科的改革,加深了改革力度,小学体育教学的不被重视的传统思维已经成了过去式。小学生活泼好动,好奇心强,容易被新鲜事物吸引,但是持久性不强,而且注意力也不够集中。为此,小学体育教学围绕小学生的身心特点进行设计,避免简单、枯燥、机械的教学形式,通过结合教学内容以及学生的认知需求,采取适宜的、充满趣味的教学手段,充分激发小学生的体育热情,从而提高体育教学效率。
关键词:小学体育;学习兴趣;教学策略
引言
体育教学主要包括健康知识、运动技巧、体能训练等三个方面的知识内容,这些内容主要分为理论知识与运动能力,这些内容对应素质教育的要求,即提升学生身体素质和健康观念,掌握科学健康的运动理念和正确的运动方式,在教学过程中养成运动习惯,为其今后的成长和发展打下良好基础。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运动并不是主要目的,让学生通过体育课的学习爱运动、会运动才是体育教学的根本目标[1]。基于此,本文将着重探讨在新时期下有效激发小学生体育学习兴趣,进一步提高与强化小学体育教学效果,促使小学生实现全面发展与健康成长的方法与策略。
一、秉持因材施教理念,制定运动目标
在制定运动目标的过程中,教师应注意在小学阶段学生的身体成长速度存在较大差异,部分个体在开始就表现出了一定的运动天赋,而另外一些运动能力有待提升的个体则很难在训练中达到同样的高度[2]。
因此教师在制定运动目标前,应秉持因材施教理念,以客观的态度看待这种差异,并通过目标分层的方式为每个人制定差异化的运动目标,以此来确保小学生能通过分层式的体育教学实现个性化发展。在目标制定前,需要先对班级中每个人的运动水平进行测量,测量项目应以主要的运动项目为主,长跑、投掷、短跑、跳高、跳远、仰卧起坐、平板支撑等,这些运动项目分别对应不同的运动能力,身体耐力、肺活量、下肢运动能力、上肢力量、下肢力量、腰腹力量、核心力量等,通过测试将运动能力以数值的方式体现出来,使学生对自己的运动能力都有一个较为清晰的认识。再对处在不同阶段的学生设置一个具体的运动目标,引导他们通过正确的锻炼方式提升自己,完成目标。目标本身不需要以青少年对应年龄运动能力标准进行设置,而是在他们当前的运动水平上适当进行提高,使他们与目标更加接近,增加他们完成目标的信心,在通过科学的指导帮助他们完成目标,再建立全新的目标,在不断突破自我的过程中使他们获得完成目标的成就感,激发他们的体育热情。
二、注重课堂导入环节,激发学生兴趣
在导入环节,教师创设引人入胜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使其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诱发良好的心理状态。教师充分、合理、有效地利用各种资源,并采取一些不同常规的场景设计,比如梯队形、马蹄形或者半圆形,让学生能感受到一种突破常规的吸引以及好奇[3]。
在热身活动中,教師引导学生进行自由练习或者结伴练习,或者通过背景音乐的播放,生生之间、师生之间自编自舞,或者是对各种跳跃动作的模仿,还包括唱游等,通过新颖的教学方式,不断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不仅达到了练习目的,还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并借助运动技能的状态,为后续顺利地开展教学创造良好的条件。
三、快乐教学,激发学生学习体育的兴趣
课堂上,教师积极向学生介绍有关体育锻炼的优点,通过创新、创意的教学方法,逐步引导学生主动接受理论知识,同时营造活泼而又活跃的课堂氛围,向学生介绍各类体育运动,激发学生的练习期待。传授体育知识与技能是体育课的基本内容,但同时还要让学生感受到上一堂体育课所带来的快乐。通过将枯燥的体育内容不断向“快乐体育”的形式转变,由此让学生感受体育的乐趣。
比如说,持轻物投远时,采用游戏的形式进行投准、投远比赛,学生在练习过程中按照一定的游戏规则,规范自我的投掷动作。学生在玩中学、玩中练,体育兴趣被不断激发。而学生在这一充满精彩性的游戏中增强了竞争意识,有的学生产生不服输的心理,一次次地规范自己的投掷动作,一次次地咬着牙要投出比别人更远的距离,从而让学生亲身体验其中所蕴含的体育精神。
四、重视对学生心理素质教学,促进学生身心发展
在发展心理学中也曾提到,小学阶段正是学生在思维上开始快速发展的时期,这个时期学生随着年级的增长,性格特点会越来越凸显,在心理上也会逐渐出现较大的波动幅度,因此,这时期的体育教学也不能只把教学重点放在对学生身体素质的提升上,对学生心理状态的关照也同样重要,例如,很多学生由于较为害羞,担心在同学面前出丑,因此对体育运动较为抵触,久而久之就会产生畏惧心理,这种心理的出现会严重阻碍学生的心理健康,因此教师要加强对这部分学生的鼓励,为了打开学生的心扉可以先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练习,学生在小组内由于人数较少并且组员之间的关系也更加密切,学生的畏惧心理也会逐渐得以消除。并且小学阶段的学生普遍有较强的表现欲,因此,在体育教学中学生之间争强好胜的现象时常存在,而体育运动本身又具有一定的竞技性,教师在教学中也经常开展比赛性质的活动来激发学生的运动热情,然而学生在胜负观念上如果没有正确的引导,获得胜利的学生往往就会滋生骄傲自满的情绪,而失败的学生也会在挫败感中较难走出,久而久之学生对胜利的渴望就会更加强烈,对学生在心理层面上的发展就难免带来错误的引导,因此教师在竞技活动的设计上也要注重降低比赛的对抗性,为体育活动增添更多的趣味性,同时在胜负观念上予以学生正确的引导,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体育观念和素养。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小学体育教学展开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需要教师在授课过程中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从小学生的思维方式和行为特点入手,不断在教学过程中创新教学方法,拓展教学内容,秉承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制定适当的学习目标,激发学生对体育课程的学习兴趣,为其在今后的成长过程中实现自身全面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参考文献
[1]吕家兵.谈谈小学体育教学中兴趣培养的意义与方法[J].试题与研究,2020(33):21-22.
[2]王春洪.趣味化教学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实践探析[J].教育界,2020(45):49-50.
[3]陈强.浅谈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策略[J].天天爱科学(教学研究),2020(10):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