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静玫
摘要:体验式教学不仅有助于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加强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同时有助于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在新课改环境下,小学数学教师可应用体验式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情感,为他们的后续学习奠定良好基础。基于此,本文针对体验式学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进行研究,旨在为教育工作者提供思路。
关键词:体验式学习;小学数学;教学改革;新课标
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进,相关部门对教学活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新时代环境下,小学数学教师要重点关注提升课堂教学效率这一问题。对此,教师在实际教学中要不断更新教学观念,加强体验式学习方法在课堂活动中的应用,以此增强学生的数学体验,提升学生的数学能力,最终有效提升课堂教学效率,推动学生全面发展。
一、创设真实体验情境,增强学生积极情感体验
数学教学活动的本质要求在于吸引每一位学生的亲身与积极参与,良好的学习体验能够激发学生对下一次教学活动的期待情感,利于学生学习与发展。体验式学习相较于传统教学更加关注学生的体验,教师在应用过程中要遵循层层递进的原则,通过“具体体验—反思观察—抽象概括”过程,促使学生切实感知数学知识。对此,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可创设真实的情境調动学生的全部感官,尽可能让学生每一个感官都活跃起来,以此触发学生的学习行为产生。例如在课程“米和厘米”教学中,为帮助学生具体感知物体长度,教师可带领学生从自身身高开始,通过了解自身身高,以此为参照物衡量其他物体长度。比如如何判断一棵树的高度是15米还是15厘米,就需要学生以自己的身高进行衡量,以此确定出数的高度是15米,进而熟悉米和厘米两个单位概念。在此过程中,只有激发学生充足的生活体验,才能帮助他们更好的感知物体长度。另外,教师还可引导学生进行亲身实践,比如用脚步衡量从教室到图书馆的大致距离,通过多次感知,可以帮助学生总结相应的经验,体会到参与学习的乐趣。
二、构建趣味虚拟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虚拟情境是立足于信息技术的教学手段。在实际应用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应用优势,营造出利于学生展示自我、与他人互动的环境,以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促使学生以良好情绪投入到学习中,进而实现综合能力发展。趣味性学习体验可以帮助学生将所学知识转化为直接经验或间接关联,因此教师在行进选取中最好选取能够激发学生兴趣的内容,促使学生将课堂所学知识迁移至生活实践。
在此环节中,教师需要结合学生兴趣特点,贴近他们生活世界创设相应的情境。例如在课程“圆的认识”教学中,教师可将信息技术渗透至教学各个环节,利用多媒体设备提升教学趣味性。在导入环节,教师可引导学生思考:“同学们认识圆吗?我们生活中存在着哪些圆?”而后借助信息技术展示圆形物体,比如甜甜圈、碗、游泳圈等学生较为熟悉的事物。此环节通过对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够有效唤醒学生的生活经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建立想要深入了解的热情。虚拟情境的设置更符合数学知识的抽象性,能够将所学知识转化为学生的直接生活经验,促使学生产生深刻的记忆,有利于知识再现。体验式教学可促使学生通过切身体验形成新的经验,进而建立对学科的深刻理解,有利于学生发展。
三、关注抽象概念内在思维,体验科学概念生成过程
体验式学习是将抽象知识转化为生动知识,让学生将数学知识形成具体概念的过程。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加强关注抽象概念的内在思维,给予学生充足的时间进行表达,让学生针对数学问题展开讨论或辩论,以此清晰认识问题和理解问题,激发学生现有知识与原有知识之间的冲突,进而切实感知科学概念的生成过程。例如在学习平移和旋转过程中,教师可引导学生以肢体动作演示平移和旋转的运动过程,在演示过程中引导学生思考“平移和旋转是什么?”学生通过直接体验能够进行总结,并用通俗的语言将自身理解表达出来:“平移是直直的运动,旋转式转圈圈的运动。”而后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准确的表达,让学生思考:“在平移过程中,物体的方向是否发生改变,大小和形状是否发生改变?”通过逐步引导,让学生得出更加准确科学的数学概念。在此过程中,教师对体验式学习的应用并非只关注体验本身,更关注学生通过体验之后的思维引导。这就表明体验式学习并非活跃课堂氛围,其最终目的在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四、结语
综上所述,体验式学习是新课改环境下的新型教学模式,其不仅有助于丰富教师的教学手段,同时也是对学生学习的一种促进。小学生的身心发展尚处于起步阶段,对抽象知识的理解不够到位,需要借助相应的情境与手段帮助学生理解。对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有计划、有目的地开展体验式学习,以此调动学生的全身心投入,推动数学教学质量的提升。
参考文献:
[1]陆彬.为数学学习插上体验的翅膀——小学数学体验式学习的实践与研究[J].智力,2021(26):127-128.
[2]沈文英.深度学习,建构生长课堂——小学数学体验式学习的策略研究[J].第二课堂(D),2021(08):65-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