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凌云
摘 要:长沙窑前期和岳州窑的制瓷技艺甚至釉色都如出一辙,后因为想要在市场占一席之地,另辟蹊径,创下釉下多彩瓷,因为诗文瓷的销售量好,为了迎合商贾之民,大量生产诗文装饰瓷,开下诗文装饰的先河,它的很多诗文也为唐诗的完善做了一个补充,留下看得见摸得着的研究史料的证据。
关键词:长沙窑,诗文装饰,市场,意境,情感
1 前 言
长沙窑,只是一个民窑,却能和有“类冰似玉”之称的越窑青瓷和“类银似雪”之称的邢窑白瓷,三分唐朝瓷场天下,形成三足鼎立的局面。在别人还在单色釉瓷那儿研究怎么做的更好时,它却另辟蹊径创下釉下彩绘瓷,一唱成名。不仅琢磨出绞胎技艺,还开辟了诗文装饰瓷器的先河,给磁州窑诗文装饰的精进做了带头作用,也为后世研究唐代留下了看得见摸得着的史料证据。不同于唐以前的瓷器上仅仅作记事功能的文字,长沙窑的瓷上大片诗文文字的运用,仿佛每一个字都表现写下这首诗的人的心情和所处之境。画传达的是一种视觉的感受,而诗文是对画所表达不出来的情感做出一个扩展和补充,诗文装饰不仅仅是一种装饰,它就像清明上河图,只不过清明上河图是用绘画的方式描绘出宋代的市井繁荣,而长沙窑用火与土加上书画艺术,给我们描绘出唐代的民间色彩,也是一种艺术性记录,它在历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2长沙窑的“前世今生”
2.1“长沙窑”名字的由来
长沙窑,是一次偶然的发现才揭开它的面纱。它的窑址因为在长沙市铜官镇附近的瓦渣坪一带,而石渚属于瓦渣坪,所以长沙窑曾经也被称为“石渚窑”,也有“瓦渣坪窑”、“铜官窑”等。[1]“长沙窑”并不是古人对它的叫法,在唐代并没有这个称呼,因为窑址所在的地方,在唐代归长沙市管辖,按照唐代以州名取名字的习俗,人们习惯称它为“长沙窑”,所以“长沙窑”这个名字因此而来。
2.2长沙窑的“正名”
因为史记的缺失,在1956年以前,人们把长沙窑瓷错归类成岳州窑制品,他们把带褐绿颜色的彩瓷归类为唐三彩,青瓷归类于岳州窑所出。直到1956年在铜官瓦渣坪一带,又发现了大批量彩陶瓷的堆积,随后将发掘的一些彩瓷片寄到北京博物院,这个时候才引起了陈万里先生的注意。后在1957年夏,陈万里先生带着冯先铭和李辉柄两位陶瓷专家,专程赶到铜官瓦渣坪一带进行调查,结果发现了更多的彩瓷器。自1956年以后,长沙窑才进入人们的视线。1959年冬冯先铭先生再次实地复查,在1960年发表的湖南博物馆《长沙瓦渣坪唐代窑址调查记》和《从两次调查长沙铜官窑所得到的几点收获》两篇文章,并且确认“瓦渣坪一带窑址是中国陶瓷史上的第一个彩瓷窑”,在1983年1月13号,国务院公布该窑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并且定名为“长沙铜官窑”[2],从这个时候开始,结束了之前长沙窑名称混乱的历史。
但是人们将岳州窑与长沙窑会混为一谈,也不是乱混淆的。1964年,在窑址上修堤筑坝偶然的发现,从里面挖掘了许多带有纪年的残片,还有印尼勿里洞岛“黑石号”沉船打捞出水的瓷器,证明了长沙窑与岳州窑的关系。
长沙窑和岳州窑都位于湘江上游沿岸,它的器形、胎、釉、窑具、烧成方法与岳州窑基本相同,当时东汉末年行政区划两窑甚至还是一个窑区,并且长沙窑之前确实也是烧制青瓷,但是因为要在市场上有一席之地,在岳州窑青瓷的基础上,并且受到唐三彩、波斯、大食、伊斯兰教、佛教艺术的影响下[3],才有了现在的“长沙釉下多彩瓷窑”。长沙窑是“安史之乱”后出现釉下彩铜红釉,形成了屬于自己的特色,相当于现在所说的自立门户了。
2.3衰败的原因
关于它在五代衰败的最大原因可能是因为当时处在一个动乱年代,朝廷对地方管理的失控、地方的割据战乱,导致当时的民不聊生,有战争的地方肯定会有杀戮,被杀戮的人里面可能就会包括大量的窑工。而且因为战乱,市场肯定不景气,这也可能影响一个窑场的经营。虽然关于它的记载少之又少,但是它当时的辉煌和给后世留下的影响,是不可磨灭的。比如它的釉下彩绘瓷、绞胎技术、釉里红,还有给后世研究的瓷上诗文装饰,无不证明长沙窑的不可忽视。
3 长沙窑的诗文装饰产生背景
3.1生存和市场的欢迎
长沙窑这个窑起始于唐代的“安史之乱”(755-763年),兴盛于晚唐时期(836-907年),衰败于五代时期(907-961末年)。它本来是一个名不经传的民窑,至少在除了南有“类冰似玉”之称的越窑青瓷和北有“类银似雪”之称的白瓷,还有河南黄冶窑的“ 唐三彩”、浙江婺州窑的青瓷、浙江的德清窑等等个个身怀绝技的窑口情况下,长沙窑是没有出头之日的,如果按照本来的制瓷技术。但是因为它的釉下彩绘这个特色工艺的开创,一下地位大反转,在唐代瓷界形成了邢窑、越窑、长沙窑三足鼎立,三窑三分天下。长沙窑高温釉下多彩陶瓷器的创烧,让地位不同往日而语,一唱成名。除了这个成就,还有它的釉里红、绞胎技术等无不让人津津乐道,它的诗词装饰瓷器也是开辟了诗文装饰瓷器的先河,是第一个将书画艺术与瓷器相结合的瓷窑。什么样的情况下让它有了诗词装饰呢?
长沙窑的辉煌是在一个动荡年代中出现的,起始于唐的“安史之乱”,因为战乱,大量北方居民迁移到南方,史载:“襄、邓百姓,两京衣冠,尽投江湘,故荆南井邑,十倍其初。”还有韦庄《湘中作》:“楚地不知秦地乱,南人空怪北人多。”[4]说明湖南相对安定,大量的北方平民,中间还有落魄的衣冠贵族逃难到湖南等南方地区。落魄的衣冠贵族为了生存,必须也得加入到工作中,这些贵族也是受过教育的,有一定的文化水平,为了怀念以前的风光,可能工作之余寄情于诗写瓷器上。
根据诗文瓷内容的文化程度的不同,也证明写诗人有文人和窑工这一说,而且并非出自一人。风雅文人写诗追求意境,对于诗文内容精雕细琢,而制瓷工匠写诗只是为了生存,为了卖的更好,由于受限于文化水平不高,并没有文人写诗那样,他们只是随性而为有感而发。也有由于海上贸易的开通,为了生活,窑工不得不出海售瓷,这样就不得不和家人分离,写下思念亲人且迫切回家的心情的诗句。5A658E7D-0967-48DC-9A56-A34935DEEDF6
挖掘出来的瓷器上的诗文在《全唐诗》上大部分是没有的,因为他们大部分来自民间文人和工匠写的,只在乎通俗易懂,切身感受而已,这一点说明唐诗不管是高低贵贱,还是老少妇孺都很喜爱,风靡于民间。所以,这一在瓷上题诗作画的风气,受到了商贾之民和文人的喜爱,增加了瓷器的附加值,加快了瓷器的销售度。
3.2科举制
还有就是当时隋唐兴起的科举制,诗赋成为进士考试的主要内容,就有了唐诗的盛世,这给瓷器的诗文装饰也带来了一定的推进。当然有人中榜也有人落榜,这些落榜之人几年苦读,一身壮志豪情无处施展才华,于是将踌躇满志和对政治的不满写在了瓷器上。如“公子求贤未识真,欲将毛遂比常论。当时不及三千客,今日如何十九人。”[6]
3.3酒文化和茶文化
酒和茶是古代文人必不可少的两种饮料,酒香遍布大街小巷,妇女老少都爱喝茶。唐代关于酒诗就有7700多道,占唐诗总量14%以上。而长沙窑被挖掘出来的瓷碗中,茶碗就占了98%。酒可以让人们放下心里的防备高谈阔论,表达真性情,也可以给人灵感,文人的一些诗句也是酒后抒情的一气呵成。而茶可以让人保持清醒的头脑,冷静处理事情。在文人雅士的影响下,酒茶文化开始和诗文绘画结合起来,成为了瓷器上诗文装饰产生的要素之一(如图9-图12)。
3.4佛教的传播
然后是佛教在唐代的盛兴并且融入了百姓的生活中。佛教是在东汉时期传入我国,在唐代发展达到了鼎盛,经过佛教的日益中国化,逐渐发展成了一个流派,禅宗。禅宗主张“悟心”,即靠自己静下心来,切身体会,感悟道理。因为这个,文人有感而发,有了许多诗文作品,如“上有千年鸟,下有百年人。丈夫具纸笔,万事不求人。”(5)佛教文化也给长沙窑提供了一些素材(如图13),瓷上也有很多和佛教有关的诗文语句,如“圣水出温泉,新阳万里传。常居安乐园,多有未来缘。”“遇到求仙所,王母少时开。卜人舡上坐,合眼见如来。” 等。[4]上述的几个点都是促成了长沙窑诗文装饰的产生。
4 长沙窑开辟了诗文装饰瓷器的先河
4.1“无独有偶”
就在瓷器上写字而言,唐代以前并不是没有。有写的是吉祥用语,如“永安三年时,富且洋(祥),宜公卿,多子孙,寿命长,千意(亿)万岁未见英(央)”;有的是纪年,如 东汉“延禧七年”纪年墓中所出的麻布纹四系青瓷罐;或者是人名或者地名,如“邑”、“骍”、“顷”、“絭”。[6]但是这些瓷器上的字体只是一种记事,并没有情感表达描写。从窑址中挖掘出来的长沙窑瓷,并不是只有几个瓷器上带有诗文,用了大量的诗文装饰瓷器,据不完全统计,挖掘出来的瓷器上目前共发现各种诗歌120多首。它就像动物纹、人物纹、几何纹那样是一种装饰的纹样,而且有情感流露表达。长沙窑的书法装饰来源于古时期的彩绘,将诗文等文学作品用书法艺术形式装饰陶器,在半坡、河姆渡时期以及商周时期就已经有了,但是后面并没有继承并且发展起来,而长沙窑将文学艺术融入于陶瓷艺术,并且将它推向于市场,是长沙窑诗文瓷的独特之处。
4.2情感意境的表达
这个时候书法不仅仅是文学或者是装饰,也是一情感寄托。这个瓷上的诗文,它会表达所要展现的情感,会配合诗文的内容造出一种意境,使人联想场景,给瓷器赋予活的灵魂。如“备(避)酒还逢酒,逃杯反被杯。今朝酒即醉,满满酌将来。”这是一首劝酒五言诗,描写着一人想躲避喝酒,却最后还是被劝酒的劝酒场景。如“离家离国整日愁,一朝白尽少年头,为转(寻)亲故知何处,南海南边第一州。”[5]描写了游子对家乡亲人的思念,也描写了他的家乡在何处。等等一系列根据诗文可以联想到作诗人当时的心境所处环境。
出土的诗文壶诗文多是行书,少量草书。行书讲究运笔轻松,线条追求一种动感快捷,可以产生出行云流水般的神韵,这不正体现出写诗人的潇洒,不求工整,只求意境,表达切身之感吗?
4.3“画中有诗,诗中有画”
当时有一诗人名为王维,提倡“画中有诗,诗中有画”的理念。(5)这一理念也被后来的艺术家所继承。在古代,制瓷本来是地位等级低下的人做的事,而吟诗作画是上层文人所为,本来瓷器和诗画是没有关联的,长沙窑却把两者结合起来,瓷匠把诗画装饰在瓷器上,文人将自己的想要表达的情感寄托在瓷器上。之所以说唐代的长沙窑开辟了诗文装饰瓷器的先河,是因为自唐代起,瓷器因为有书画而艺术化,艺术依托于瓷器而实用化。长沙窑的诗文装饰反映了文学作品已经进入了陶瓷装饰领域,它让陶瓷艺术和文学艺术的融合促进了诗书画在陶瓷上的结合。后世宋代的磁州窑也继承了唐代长沙窑书画饰瓷的技法并加以发展。
5 结论
唐代长沙窑把用绘画不能表达的情感意境,用书法表现了出来。画传达的是一种视觉的感受,而诗文是对画所表达不出来的情感做出一个扩展和补充。诗文装饰不仅仅是一种装饰,它就像清明上河图,只不过清明上河图是用绘画的方式描绘出宋代的市井繁荣,而长沙窑用火与土加上书法艺术,给我们描绘出唐代的民间色彩,也是一种艺术性记录,它在历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对后世的陶瓷艺术装饰有了新的引导。艺术来源于生活,可以体现生活的方方面面,长沙窑诗文装饰瓷对后面研究唐代人文、社会、文化发展有了看得见摸得着的理论依据。
参考文献:
[1] 周世荣,《长沙窑》,江西美术出版社[M], 2016.5第一版.
[2] 吴小平,《百问长沙窑》[M], 广东经济出版社.
[3] 孙长初,《陶瓷艺术:火炼旖旎》[M],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9.1第1版.
[4] 肖湘 ,李建毛 ,《瓷器上的诗文与绘画》[M],湖南美术出版社, 2006.9.
[5] 孙铮桢,《陶瓷艺术與文人生活》[M], 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7.9第1版.
[6] 余锋,《论陶瓷诗与画》,远方出版社[M], 2005.8第1版.5A658E7D-0967-48DC-9A56-A34935DEEDF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