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鶄 董海亮 孙勇超
10.3969/j.issn.1671-489X.2022.04.088
摘 要 为了提高航海实践教学的质量,结合素质拓展训
练的优势,弥补航海实践教学中的不足,分析素质拓展训练融入航海实践教学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并且以北部湾大学为例,分析在融合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从教学资源、课程评价体系和教师创新能力等方面提出一定的改进意见。
关键词 航海技术;素质拓展训练;休闲拓展训练;实践
教学;大学生;教学资源
中图分类号:G642.4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22)04-0088-04
Exploration on Path of Integra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Quality Development and Navigation Technology Practice Teaching//HE Jing, DONG Hailiang, SUN Yongchao
Abstract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navigation prac-
tice teaching, combining the advantages of quality develop-ment training, to make up for the shortcomings of navigation practice teaching.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necessity and feasibility of integrating quality development training into
sailing practice teaching, and then takes Beibu Gulf Univer-sity as an example to analyze the problems in the integration process, and puts forward suggestions and measures for improvement from the aspects of teaching resources, course evaluation system and teachers innovation ability.
Key words navigation technology; quality development trai-
ning; leisure expansion training; practice teaching; college students; teaching resources
0 引言
2021年3月,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表决通过的我国“十四五”规划的第四十三章明确提出,要建设高质量本科教育。航海技术作为侧重应用型的专业,由于该专业还具有特殊的国防性、军事性、外交性,对学生培养的标准和要求更高。结合“三全育人”综合改革,充分运用素质拓展训练强化综合素质的优势,通过与专业实验实训相融合的探索与实践,找到能够提高学生专业技能、心理素质、团队意识和职业认同感,培养更适合航运业和国家建设的高质量航海人才的新方法。
1 融合的必要性
国际海事界公认,80%以上的海上事故是由于人为因素造成的。远洋海员的工作环境和岗位要求会对海员心理产生较大的影响,其职业具有动荡性、风险性、艰苦性、独立性和多变性的特点,在工作中会对每位海员带来不同的心理压力。赵逸蔓[1]提出,航海三要素包括心理因素、航海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的运用都建立在良好的心理素质基础上。如果没有过硬的心理素质,在遇到紧急情况时容易出现判断失误、情绪不稳、沟通不畅、感知错误等情况,这将极大地影响海员生命和航行安全。
作为即将成为未来海员的航海类专业学生,除了需要学习专业知识和技能外,还需要拥有强大、健康的身心作为基础。然而,由于航海类专业的特殊性,行政班级中男女生人数相差较大,往往男生占绝大多数,有些学校甚至不招收女生,这就容易造成学生与异性交往困难,沟通表达能力较差。同时,航海技术专业学生是按照半军事化进行的管理,与普通专业的学生相比,他们除了正常作息之外,有体能、队列、内务等方面的额外要求[2],受到一日生活制度的约束。加上专业合格证和适任证书的考试压力,学生通常会表现出对生活兴趣减退、学习动力缺乏、情绪稳定性差等现象。有些心理素质较差的学生,轻则影响专业课程的学习,重则可能会因为学分不达标而退学。
2 可行性分析
素质拓展训练原本就起源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海员求生训练,随着素质拓展训练的发展,训练对象与目标都得到极大的扩展[3]。目前,素质拓展集教育性、趣味性、挑战性、团队性和适应性于一身,在大学生改善沟通、心理疏导、增强团队意识等方面具备很好的优势。正因如此,新世纪伊始,我国就将素质拓展纳入高校教育教学体系中。
航海技术专业实践教学主要分为专业合格证和适任证书培训两大部分,包括海上求生、急救、消防、保安、水手工艺、航线设计、货物配积载、仪器使用、驾驶台资源管理等实训环节,其中很多项目都有适合学生进行素质拓展的器材和课时。综上,不难发现,将素质拓展训练融入航海专业实践教学,是非常契合的,也是可行的。
3 素质拓展训练与航海技术实践教学融合
过程中的问题
3.1 素质拓展训练娱乐化,针对性不强
以北部湾大学为例,素质拓展训练从2017年列入教学大纲,是面向全校非体育专业学生的选修课,实行体育俱乐部制的教学模式,其课程名称为休闲拓展训练,共36学时。休闲拓展训练的教学过程与传统方式不同,实行会员制,分初、中、高三个等级,采用体验式教学,包含参与体验、课堂总结、课下反思和课后应用四个环节。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设置许多娱乐性较强的项目。在实际操作过程中,由于生师比比较大,其中很多教学环节需要学生助教协助教师完成。因此,在课下反思和课后应用这两个环节,缺少教师的指导,对学生心理素质的提升较为欠缺。
此外,笔者参与指导了自治区级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北部湾大学户外素质拓展中心”,先后多次为航海类专业和校外海事部门提供素质拓展训练辅导(比如设计航海文化节船员素质大比拼娱乐项目)。在具体操作中发现,大部分师生对素质拓展的印象都还停留在团队游戏层面,对学生能够提供的心理辅导和强化身心素质的功能认识不够。同时,涉及的拓展训练项目不能够很好地与专业相结合,没有突出专业特色,不能很好地与专业教学目标相匹配。
3.2 航海技术专业教学侧重学历教育,重结果、轻
过程
航海技术是特别注重实践能力的综合性专业。在高等教育中,航海技术专业兼具学历教育和职业教育双重属性,也就是既需要满足教育部对高等教育的要求,又需要满足国家海事局对船员适任的要求。船岸职业收入差距缩小,海员社会地位与职业幸福感提升缓慢,导致很多学生毕业后不太热衷于从事航海工作,他们很自然地产生重视学历教育的倾向。
在航海师资方面,有些实验教员长期脱离生产一线,无法及时掌握最先进的航海新设备、新技术。与之相反的是,还有一部分教员虽然拥有丰富的海上航行经验,但是没有经过专业的师资培训,缺少丰富的教学手段和方法。加之很多培训机构为了通过资质审核,都是按照培训要求的最低标准配备实验设备,容易导致设备数量和先进程度与培训规模不匹配。同时,船员的适任评估实操考核大多题目是公开的,而且相较于关注学生在学习中的身心成长,教师会更容易把精力放在考试评估通过率上,使航海实践教学变成应试教育。
3.3 教学评价体系设计不合理,教学资源不能满足
专业需求
教学体系顶层设计不完善,没有考虑到学生身心健康的可持续性发展,仅对部分年级或部分专业开展素质拓展。其实处于不同年级的学生,他们的心理也在不断变化,有不同的心理需求。比如:大一新生对学习生活方式的改变会焦虑和紧张;大二、大三的学生面临专业课学习的压力,受挫后缺乏自信;大四的毕业生通常容易出现自我角色的迷失,对就业和考证表现出担忧。与高校其他课程评价体系相比,素质拓展这类课程由于其“先行后知”的授课模式,对学生心理的影响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可能用常规手段在短期内作出阶段性的评价。
以北部湾大学的休闲拓展训练课程来说,该课程是面向全校的,课程资源设置的门槛比较低,其有利的一面是方便不同专业不同年级的学生迅速投入训练,而不利的一面则是在有限的课时里不能为航海专业学生提供适应、应变、沟通、管理等方面能力的全面提升。此外,该课程考核方式和评价标准为了更具操作性而设计得过于简单。考核项目由平时表现、技术素质和实践能力三部分组成,其评价标准用课时积累、游戏完成时间和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进行评定。据学生反馈,在进行拓展训练时,有些学生为了获得高分,会使训练过于激烈,甚至不惜破坏规则,这显然与拓展项目的开展初衷相违背。同时,评价方式对于学生心理素质的变化没有任何体现。
在实践中,笔者发现这样会间接造成一系列的问题。比如在海员合格证培训中,有部分学生由于恐高或者其他心理原因不能完成跳水项目,也有部分学生由于心理素质不过关,导致在实操考试和评估中发挥失常。这些学生的心理问题会直接导致相关证书考核不合格,进而影响他们专业学习的信心和认同感。
3.4 教师认识不足,缺乏驱动力
部分实训教员自身教学创新能力不强,不会运用先进的教学工具和手段。以北部湾大学航海技术实验实训中心为例,虽然拥有先进的自治区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平台,但是除了用于学生实验安全教育考试外,基本没有教师使用其中的教学资源和工具进行教学改革与创新。而另外一部分教师拥有丰富的工作经验和实践能力,但是没有经过专门的心理学和素质拓展等方面的训练。比如在2020级新生入学团辅活动中,虽然前期对新生班主任进行了短暂的活动组织培训,但是在活动过程中教师的把控以及在活动过后对学生心理的引导还不够,只是“为了活动而活动”,并没有达到疏导紧张情绪和团队凝聚的预期效果。此外,教师除了参与班主任工作以外,其他的育人工作很难进行量化考核,对教师本身职称评聘评先评优没有激励体系。
4 解决途径及措施
4.1 结合专业特点设计拓展项目,丰富教学资源
航海技术专业学生的专业课通常与船舶驾驶的岗位密切相关,而且不同阶段开设的专业课,也需要学生具备相应的素质支撑。在大一,除了公共基础课外,与专业相关的就是船艺训练,它对应的是水手的工作岗位,此时需要重点培养学生的适应能力和沟通能力。在大二、大三期间,学生主要学习船舶驾驶相关的专业课,它对应的是船舶驾驶员三副、二副和大副的工作岗位,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应变能力和服从意识。到了大四,学生主要学习船长业务相关专业课,需要具备管理能力和情景意识。因此,可以根据航海人才培养规律以及学生在校期间的心理需求,对素质拓展训练项目进行合理规划。以下是对心理素质拓展项目设计的一些建议。
1)大一阶段以促进学生尽快融入新的集体和适应大学生活为主,素质拓展项目具体实施可以穿插在水手工艺课程中进行,比如开展“解手链”“爬绳网”等拓展项目,可以起到团队破冰、增加相互之间的了解、培养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的作用。
2)在大二、大三阶段,结合专业合格证培训和专业课学习,只需要将原有实践教学方式稍加改变,就可以起到素质拓展的效果。比如:高级消防训练中完成消防器材负重跑、“过电网”项目等;海上个人求生训练中,可以与“信任背摔”、航海铁人三项等水上项目相结合;平时专业课的实训环节,可以利用“极速60秒”和知识竞赛等形式进行。
3)到了大四,应该与适任证书评估培训相结合,利用航海模拟器进行。教师可以在上课之前组织学生进行素质拓展“心灵之旅”和“牧羊人”的训练,让学生能够理解有效沟通、团队管理和执行力的重要性。
4.2 优化课程评价体系
学生的身心发展是持续性的,结合“三全育人”综合改革的基本要求,将学生思想价值引领和心理素质提升贯穿教育全过程和各环节,要充分以数字拓展训练为手段、以专业课程学习为载体,将学生的思想和心理发展充分融入大学生活的全流程和全方位。
首先,需要解决可持续性问题,建议学校教学管理部门完善顶层设计,扩展素质拓展相关课程的受益面,加强对教师和学工人员的心理干预能力培训,将原来相对分散的学生思政教育和素质拓展项目统筹起来,比如充分利用学生的第二课堂增设相应的素质拓展课程等。
其次,对数字拓展课程的考核方式和评价标准进行适当修改,做到既便于统计汇总,又能科学地反馈学生身心变化。比如削弱训练项目的竞赛性质,增加下课前由教师带领大家反思与集中讨论,并在课后撰写心得体会。期末的评价标准以大学生心理健康自评量表评测结果作为参考。同时,航海专业课程需要利用课程思政的建设将素质拓展项目与专业实践教学相结合,加强过程管理与引导,专业课的考核方式和评价标准要能够反映学生的学习过程和身心变化,比如将课后作业变成开放性的小论文或者学习心得体会等。
4.3 优化激励机制,加强教师教学和课程创新能力
素质拓展训练融入专业教学对教师提出更高的要求,不但需要教师具备专业能力,还要懂得一定的心理学、行为学、管理学等方面的知识。一方面,教师需要加强综合素质能力的提升;另一方面,学校需要提供相应的制度保障和激励体系,激发教师进行教学改革的动力。
传统课程的教学通常会先介绍教学内容、目标以及重难点,教学手段相对单一,以课堂讲授为主[4]。
在实践教学中,学生只能够按照相对固定的步骤进行实验。而素质拓展训练没有明确的行动指令,过程更开放,师生互动更活跃,学生能够主动思考问题,体验感更强。因此,航海专业教师可以以素质拓展训练融入专业课为契机,完成从“师傅”到“伙伴”的角色转变,大胆创新教学模式,运用素质拓展“先行后知”的模式,采用任务教学或者项目教学的方法,增强教学效果,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再配合教师的引导,就能达到促进学生身心全面高质量发展的效果。
5 结束语
笔者认为,航海技术专业教师应该大胆创新、勤于思考、善于钻研,合理运用先进的教学手段,借鉴素质拓展的教学模式,以航海专业实践为基础,开发新的教学资源,保障学生综合素质全面高质量发展,为中国航海事业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参考文献
[1] 赵逸蔓.基于航行安全的航海人员素质评价及培养路
径研究[D].浙江:浙江海洋大学,2017.
[2] 王华容.航海院校大学生人格特征与其适应性的关系
[J].航海教育研究,2008(3):99-102.
[3] 刘丹,涂春华.试论素质拓展的起源发展和特点分类
[J].农家参谋,2017(15):72-73.
[4] 杨贵彭.高校开展拓展训练教学模式的研究[J].才
智,2020(8):31.
*基金项目:2019年度广西自治区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立项项目“北部湾大学户外素质拓展中心”(项目编号:201911607073)。
作者:何鶄,北部湾大学海运学院航海技术实验实训中心主任,讲师,研究方向为航海技术实践教学;董海亮、孙勇超,北部湾大学海运学院(535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