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荣启
劳模精神是在中国艰辛的革命与建设奋斗历程中积累起来的宝贵精神财富,具有厚重的历史特色、深刻的理论意涵、强大的实践力量和鲜明的时代特征。劳模精神在中国这片勤劳自强的大地上萌发、生成、发展与弘扬并不是偶然的巧合,更不是无本之木、无源之水,而是历史的必然与时代的选择。深厚的理论积淀、文化传承和实践基础贯穿其中,形成了劳模精神独特的历史发展逻辑。
1927 年“大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继续探索中国革命的道路,党领导中国人民的反帝反封建斗争进入了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在艰苦卓绝探索中国革命的道路上,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实践中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
1927 年9 月9 日,毛泽东领导了湘赣边界秋收起义,之后率领秋收起义的部队上了井冈山,创建了中国共产党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1928 年4 月下旬,朱德、陈毅率领南昌起义的一部分队伍和湘南起义的农民军陆续到达井冈山地区,和毛泽东领导的部队实现了胜利会师。后来,彭德怀、滕代远领导的平江起义部队也到达井冈山,这样更增强了井冈山的革命武装力量,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日益扩大。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巩固与发展,同土地革命是分不开的。在根据地建立之初,只有个别地区实行“耕者有其田”的政策。随着根据地的逐步巩固,1928年5 月至7 月,各县都掀起了分田的热潮,并于年底颁布了井冈山《土地法》。广大农民分到了土地,看到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军队是为老百姓服务的,都衷心地拥护中国共产党、拥护红军。
根据革命形势的变化,1929 年1 月14 日,毛泽东、朱德、陈毅率红军主力离开井冈山,到赣南、闽西寻求更大的发展空间。1929 年4 月1 日,毛泽东、朱德率领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以下简称红四军)进驻赣南瑞金,和彭德怀率领的部队会合。
毛泽东、朱德率领红四军进军赣南、闽西后,便迅速开展土地革命。毛泽东亲自主持制定了兴国县的《土地法》,根据形势的发展,对井冈山《土地法》 中的一些内容做了修改。在三年多的土地革命实践中,基本形成了一套比较切实可行的土地革命路线、政策和方法。其主要内容是:依靠贫农、雇农,联合中农,限制富农,消灭地主阶级,变封建土地所有制为农民土地所有制,以乡为单位,按人口分配土地,在原耕地的基础上,抽多补少,抽肥补瘦,等等。
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各根据地普遍开展了土地革命。获得土地的农民生产积极性很高,人民生活逐步改善,根据地日益巩固和发展。在各根据地和红军不断发展的形势下,尤其是伴随赣南、闽西根据地的巩固和发展,政权建设被提上中国共产党的议事日程。
1931 年11 月7 日,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瑞金叶坪大祠堂隆重开幕。毛泽东代表中共苏区中央局向大会作报告。大会选出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63 人组成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执行委员会。11 月27 日,在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执行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上,毛泽东当选为主席,项英、张国焘当选为副主席。在中央执行委员会之下,组织人民委员会,作为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行政机关,毛泽东当选为人民委员会主席,项英、张国焘当选为副主席。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胜利召开,向全世界庄严宜告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正式成立,定都瑞金,开始了人民共和国的一次“伟大预演”。
瑞金时期,孕育在中华大地,有着中国特色,被人们誉为时代精神、民族脊梁、社会中坚的中国劳模就已经开始涌现。
在1933 年的春耕生产运动中,瑞金武阳区,特别是该区石水乡“发动了生产比赛,激发了群众积极性和革命热忱……家与家比,屋(小村)与屋比,村与村比,乡与乡比。比什么?比耕耘,比肥料,比杂粮蔬菜种植“比赛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据武阳部分革命老同志回忆,“由于武阳区在备耕中取得了很好的经验,中央政府为了总结和推广经验,决定在武阳召开春耕生产运动代表大会”。
这次会议在武阳区苏维埃政府所在地——邹家祠召开,毛泽东出席武阳劳模表彰大会,向模范单位赠送锦旗,并在大会上作了重要讲话。中央政府土地部长胡海、秘书王观澜出席大会。会议代表有江西省的于都、兴国、瑞金、会昌、宁都、石城、广昌等地以及福建省长汀县的苏维埃政府主席、土地部长,还有瑞金县的妇女委员会、水利建设科、农业生产科等部门负责人。此外,瑞金各区、乡的苏维埃政府主席,武阳区的妇女委员会、贫农团、少共区委及各乡的耕田队、贫农小组均有代表参加。会议代表共有80 多人。
据《毛泽东年谱(1893-1949)》 记载:
(毛泽东)率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代表团前往瑞金县武阳区,准备出席在武阳区举行的赠旗大会,以这个典型推动夏耕运动。途经该区石水乡,听取乡苏干部的汇报,视察生产劳动。晚上召开乡苏干部座谈会,了解土地、劳动、优抚红军家属、耕田追肥等情况,还着重调查苏维埃代表制度和代表联系群众的情形。十八日,到达武阳区苏维埃所在地。晚上,同干部座谈,了解他们动员群众搞好春耕生产的经验,鼓励他们继续搞好夏季生产。十九日,出席临时中央政府召开的武阳区赠旗万人大会,并发表演讲,称赞武阳区特别是石水乡的春耕生产,号召瑞金全县人民向武阳区学习,搞好夏耕生产运动。会上,代表临时中央政府将写有“春耕模范”的奖旗赠给武阳区和石水乡群众。
武阳劳模表彰大会从1933 年5 月18 日开到22日,一共开了五天。毛泽东在会上对当前革命战争的形势以及革命战争与发展生产的关系、改善群众的生活等工作作了报告,表扬了武阳区全体干部群众参军支前、发展生产的精神;号召到会人员学习武阳的好经验,把它推广到全苏区去。毛泽东还结合武阳生产经验起草了“春耕生产运动大纲”,会议代表对该大纲进行了认真讨论。毛泽东在武阳劳模表彰大会上发表的讲话,是毛泽东经济建设思想和工作方法的重要体现。
值得一提的是,妇女劳动模范也于此时开始涌现。在战争年代,青壮年男子大量参加红军,而在农村的村村寨寨,前山后沟,大小片的土地上,妇女成了生产劳动的主力。据毛泽东在《长冈乡调查》 中的记载:长冈乡十六岁至四十五岁的全部青壮年七百三十三人,出外当红军做工作去了三百二十人,在乡四百一十三人,其中男子只八十七人,女子竟占三百二十六人(一与四之比),因此长冈乡的生产绝大部分是依靠女子。长冈乡提出了“妇女学习犁耙”的口号,女子已是成群地进入生产战线中,这证明有组织地调剂人工与推动女子参加生产,是不可分离的任务。长冈乡扩大红军如此之多,生产不减少,反增加了,即因为他们把这个问题很好地解决了。
在中国共产党和苏维埃政府的领导下,一个个妇女走出家门,摆脱枷锁,走向田园,在妇女劳动模范们的带动下,她们也同男人一样耙地犁开展劳动。对此,老一辈革命家、曾任中央局妇女部长的李坚真曾回忆道:
中央局妇女部提出了“每个劳动妇女英勇地踏上生产战线,像红军战士上火线一样英勇”的口号,来鼓动妇女积极参加生产。过去江西的妇女多数是做家务和参加田间辅助劳动,犁田、耙田和播种这些活都是男人干的。现在妇女要承担主要劳动,必须学会犁田、耙田。于是,我们在各乡组织了生产教育委员会,请犁耙田能手直接教妇女们学会生产技能。但是,江西妇女有不少是小脚,小脚怎么下田呢?我们就动员青年妇女放脚。第一步,要她们解开裹脚布,穿上鞋袜,先在旱地干活,每天晚上用热水烫脚,让她们慢慢习惯在地里走路、干活;第二步,穿上草鞋下地;第三步,打赤脚下水田。江西的妇女真好,为了支援革命战争,她们硬是咬着牙下水田劳动。
苏维埃政府为了表彰和推动妇女参加生产劳动,于1934 年春,在瑞金叶坪召开了苏区妇女劳动模范代表大会,福建、湘赣、粤赣省的妇女代表都来参加,代表中的部分犁耙田能手还到瑞金武阳区进行了劳动现场示范表演。毛主席亲自参加了现场会,那时毛主席被剥夺对红军的领导职务,只担任苏维埃政府的主席。他为了掌握第一手材料,看看妇女学犁田、耙田到底行不行,有什么困难。如果妇女能把犁田、耙田的担子挑起来,那么后方生产的任务也就有办法完成了。毛主席那天穿了一身便衣,脖子上搭了一条毛巾,裤腿卷得高高的,站在田埂上。他看到那些妇女犁耙田能手,扶着犁耙在水田里操作得很好,学习犁田的妇女劲头也很高,高兴极了,对大家说:“封建社会有种迷信说法,说妇女犁田会遭雷公打。现在时代不同了,男女平等,男同志能做到的事情,你们女同志也可以做到,今天你们不是也做到了吗……”毛主席讲完话,又亲自给学犁田、耙田的妇女劳动模范发了奖状和奖品。奖品是一条围裙和一顶竹笠,围裙上绣了“学犁耙能手”的字样,竹笠上印有“劳动模范妇女”几个大字。由于我当时也和妇女们一起学犁耙田,并做了示范表演,因此也得到了奖状和奖品。
值得注意的是,在毛泽东给苏区妇女颁发的奖品中,竹笠上印有“劳动模范妇女”这几个大字,这应是中国首次使用“劳动模范”这一称谓来称呼在生产建设中成绩卓越的劳动者,这一名词的出现在中国劳模史上有重要意义。此后,劳动模范阵营日益发展扩大,其影响贯穿了整个新中国发展建设史。
1934 年1 月,中华苏维埃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在瑞金召开,毛泽东代表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执行委员会和人民委员会向代表们作了长篇报告。会上通过的《关于苏维埃经济建设决议》(以下简称《决议》)充分体现了毛泽东的经济建设思想。《决议》 提出:必须更进一步来发扬与提高苏区工农群众的劳动热忱。乡村中由农民自己所组织的生产突击队、冲锋劳动队以及国家企业中的革命竞赛等,应该广泛地散布出去,以提高生产。苏维埃政府应该特别奖励模范乡村的农户,模范的工厂、生产队以及个别的劳动战线上的英雄。鼓励广大妇女群众参加农业上与工业上的生产,对于发展苏区生产是非常必要的。私人资本企业中,在工人自愿,改善工人生活,苏维埃政府与工会监督的条件之下,亦得增加劳动生产率。必须让每个工人群众了解,苏维埃政权下生产的发展,是和全体民众生活的改善不能分开的。共产主义礼拜六必须真正开始。对于劳动的共产主义态度,首先应该在国家企业内极大地发扬起来,教育工人群众为苏维埃政府劳动,即是为了无产阶级自身的最后解放与社会主义的胜利而劳动。在苏维埃企业内的劳动纪律,应该是无产阶级纪律的模范。一切提高生产力的发明都应该得到苏维埃政府的奖励。
时任苏区中央政府国民经济部长的吴亮平曾在《毛泽东同志在中央苏区领导经济建设和作长冈乡调查》 一文中谈道:中央苏区的经济建设,是在毛泽东同志的亲自领导下进行的。为了团结群众,发动群众搞好经济建设,毛泽东同志亲手制定在经济建设方面的一系列方针政策和具体措施。因为王明路线主要是在军事路线(上)表现最激烈,而对中央苏区的经济建设干扰,不像军事上那么严重、那么激烈……抓典型是毛泽东同志的一贯思想。毛泽东同志为了做到“胸中有全局,手中有典型”,广泛向社会作调査。既调查农村,也调查城市。
毛泽东在1931 年11 月和1934 年1 月先后经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中华苏维埃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选举担任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执行委员会主席的近三年时间里,紧紧依靠群众,放手发动群众,集中精力抓苏区的经济建设,在工厂、农村的各行各业广泛开展革命竞赛[即现在常讲的生产(劳动)竞赛、工作竞赛等多种形式的竞赛活动],有力地调动了中央苏区群众的工作积极性,经济建设取得了很大成绩,有力地保障了前线的供给,中央苏区群众的生活也逐步改善。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