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泉
子宫内膜异位症是指有活性的内膜细胞种植在子宫内膜以外的位置而形成的一种女性常见妇科疾病,痛经、月经异常、性交痛、盆腔包块是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主要临床表现[1]。近年来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病率呈递增趋势,严重威胁着女性的生命健康,因此对于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早期治疗干预非常重要。有临床研究表明,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生发展会损伤病灶周围组织,且炎症反应可能与氧化应激一起在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生发展中发挥作用[2-4]。目前临床上对于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治疗方法有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药物包括孕激素、芳香化酶抑制剂、睾酮类衍生物等,但其对于较大的内膜异位灶治疗效果不佳。手术治疗能够清除异位灶,其中腹腔镜手术是一种临床常用术式,具有创伤小、出血少、术后粘连少等特点,临床效果较好,常用于妇科疾病的治疗[5]。本研究旨在探讨腹腔镜对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将浠水县妇幼保健院2019年5月-2020年5月收治的80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诊断标准:参照文献[6]《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诊治指南》中关于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诊断标准。纳入标准:(1)符合上述诊断标准;(2)符合开腹手术和腹腔镜手术的适应证;(3)均为首次确诊;(4)年龄在18岁以上等。排除标准:(1)多囊卵巢综合征、卵巢恶性肿瘤;(2)合并急性妇科炎症;(3)急慢性感染;(4)免疫功能缺陷等。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其中对照组年龄22~40岁,平均(32.22±3.12)岁;产次0~3次,平均(1.12±0.25)次;病程1~5年,平均(2.81±0.59)年;囊肿直径最大2~7 cm,平均(3.55±1.36)cm。观察组年龄23~42岁,平均(32.51±3.25)岁;产次 0~3次,平均(1.22±0.28)次;病程 1~4年,平均(2.70±0.51)年;囊肿直径最大2~6 cm,平均(3.35±1.28)cm。上述资料两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本研究经患者及家属同意,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给予对照组传统开腹手术,于患者月经干净3 d后进行,患者取仰卧位,全身麻醉后在腹中切一个8 cm切口,切开皮下组织和腹膜,观察盆腔腹膜情况,对于直径较大的病灶直接切除,直径较小的病灶进行电凝破坏,对于囊肿,先用细针将囊液吸出,再剥除囊壁,术后使用生理盐水反复冲洗盆腔。
给予观察组腹腔镜手术,于患者月经干净3 d后进行,患者取膀胱截石位,全身麻醉,采用三孔腔镜操作法,肚脐孔为第一穿刺点,气腹针刺入后保持12 mmHg腹内压,肚脐孔与双侧髂前上棘连线外1/3为第二穿刺点,肚脐孔与双侧髂前上棘连线外2/3为第三穿刺点,腹腔镜置入探查病灶,明确内膜异位病灶的位置、大小。根据患者不同的情况选择不同的手术方法,囊肿切除术前要分离粘连组织,将囊液吸出后再完整剥离,腹膜、卵巢异位者进行异位病灶电凝术。
两组患者术后均给予3~5 d的常规抗感染治疗。
(1)术后2个月评价临床疗效,根据相关疗效标准评定,显效:临床症状消失,盆腔包块消失;有效:临床症状明显改善,B超显示腹腔内无子宫内膜异位病灶;无效:临床症状无变化甚至加重,B超显示子宫内膜异位复发。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2)凝血功能指标,分别于麻醉前、术后即刻、术后3 d抽取患者空腹静脉血5 ml,使用免疫比浊法检测D-二聚体(D-D),光学比浊法检测血小板计数(PLT)、凝血酶凝固法检测凝血酶时间(TT)、凝固法检测凝血酶原时间(PT)和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3)炎症因子,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两组白介素-6(IL-6)、白介素-8(IL-8),采用免疫比浊法检测C反应蛋白(CRP)水平。试剂盒购自上海酶联生物技术有限公司,严格按照说明书进行操作。(4)分别于术前、术后3 d采集患者外周静脉血5 ml检测氧化应激指标: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丙二醇 (malondialdehyde,MDA)和晚期氧化蛋白产物(advanced oxidation protein product,AOPP)。试剂盒购自上海酶联生物技术有限公司,严格按照说明书进行操作
数据录入SPSS 22.0软件中分析,用率(%)表示计数资料,行χ2检验,用(±s)表示计量资料,行t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例(%)]
组间术后即刻与麻醉前D-D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术后 3 d的 D-D 均高于麻醉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即刻和术后3 d,观察组PLT高于对照组,TT、PT、APTT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凝血功能指标比较(±s)
表2 两组凝血功能指标比较(±s)
*与本组麻醉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同时间比较,P<0.05。
组别 时间 D-D(mg/L) PLT(×109/L) TT(s) PT(s) APTT(s)对照组(n=40) 麻醉前 0.45±0.12 212.54±11.01 14.74±0.34 13.54±0.22 34.55±1.47术后即刻 0.47±0.14 165.11±20.12* 18.76±1.29* 16.18±0.10* 43.58±2.53*术后 3 d 0.72±0.12* 122.82±18.26* 15.75±0.82* 14.93±0.17* 35.16±2.80*观察组(n=40) 麻醉前 0.42±0.14 212.52±12.18 14.88±0.35 13.42±0.22 34.51±1.39术后即刻 0.44±0.16 192.71±19.50*# 17.01±1.19*# 15.37±0.23*# 37.22±2.44*#术后 3 d 0.75±0.13* 177.77±18.14*# 14.56±0.53*# 13.90±0.19*# 34.37±2.53*#
术前两组IL-6、IL-8、CRP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术前相比,术后两组患者IL-6、IL-8、CRP水平均有所提高,但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炎症因子比较(±s)
表3 两组炎症因子比较(±s)
*与术前比较,P<0.05。
CRP(mg/L)组别 IL-6(ng/L)IL-8(ng/L)术前 术后 术前 术后 术前 术后对照组(n=40) 19.42±10.64 91.10±10.36* 32.75±11.42 97.55±10.37* 6.16±2.80 80.28±11.97*观察组(n=40) 19.56±10.47 61.35±16.39* 32.69±10.46 71.88±10.41* 6.27±2.63 51.22±10.78*t值 0.446 2.979 0.609 3.779 0.181 2.239 P值 0.657 0.004 0.544 0.000 0.857 0.028
术前两组氧化应激反应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ROS、MDA、AOPP水平均有所提高,但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氧化应激反应比较(±s)
表4 两组氧化应激反应比较(±s)
*与术前比较,P<0.05。
AOPP(μmol/L)组别 ROS(pmol/L)MDA(μmol/L)术前 术后 术前 术后 术前 术后对照组(n=40) 39.36±1.58 89.54±5.51* 52.33±11.42 95.37±8.08* 16.62±1.29 49.62±7.64*观察组(n=40) 39.28±1.62 71.63±6.39* 52.42±10.46 76.42±9.21* 16.37±1.34 31.60±5.92*t值 0.475 3.559 0.713 4.062 0.293 3.924 P值 0.608 0.000 0.569 0.000 0.862 0.000
子宫内膜异位症具有较强的侵袭性和较高的复发率,随着病情的不断进展,对患者的生命质量和生育能力均产生重要不良影响[7]。手术是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主要方法,但不同的手术方式均会对患者免疫功能和凝血功能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临床常用的传统开腹手术可以有效清除异位组织,但其需切一个8~10 cm的切口,增加术后的出血量,对患者生理和心理均产生较大的影响[8]。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腹腔镜技术在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中得到较好的应用,其可使患者疼痛程度明显减轻,加快恢复进程。腹腔镜手术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效果逐渐得到临床医师的肯定。
腹腔镜手术属于一种微创手术,其视野清晰,有放大作用,可有效清除小微病灶,疏通输卵管,为病灶的彻底清除提供有力的保证[9]。腹腔镜手术通过在腹腔内进行操作,防止其长时间的暴露损伤血管和组织,从而可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但手术也是对人体特殊形式的创伤,仍会在一定程度上激活炎性反应和免疫反应[10]。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观察组PLT高于对照组,TT、PT、APTT短于对照组,与术前相比,术后两组患者IL-6、IL-8、CRP水平均有所提高,但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术前两组患者氧化应激反应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患者ROS、MDA、AOPP水平均有所提高,但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表明腹腔镜手术可有效改善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凝血功能、降低患者的炎症反应与应激反应[11],临床效果显著。分析其原因在于,腹腔镜手术时间较短,可降低机体应激反应,而手术的应激创伤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血小板膜受体功能,导致血液中血小板计数可逆性降低,抑制血小板的聚集功能和黏附功能[12]。因此手术对患者造成的创伤越小,患者凝血功能异常概率越低[13-14]。腹腔镜手术属于微创手术,只需在患者腹部行小切口,借助腹腔镜观察异位组织的位置、大小,对患者产生的创伤小,减轻炎症反应。
综上,腹腔镜手术可有效改善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凝血功能,降低机体炎症反应和氧化应激反应,临床效果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