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翠华
一、利用插图导入新课
学生对文字往往不感兴趣,而对具体可感的彩图却兴致勃勃。教师可根据学生的这种心理特点,利用课文插图来引导学生学习新课。在教人教版一年级下册的《美丽的小路》时,教师先指导学生看图:从图中可以看出这条小路怎么样?后来变成什么样?为什么会变成这样?结果怎样?由于学生都有好奇心强的心理,可以较好地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学习课文内容的学习上来,更认真的朗读课文故事发生发展的经过,也为理解课文内容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二、活用插图培养孩子的识字能力
《语文课程标准》提倡识字教学要“运用多种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创设丰富多样的教学情境”,使识字这种单调的教学过程变得相对丰富而有趣一些。①学生对文字往往不感兴趣,而对具体可感的彩图却兴致勃勃。结合插图识字,它可以帮助学生化难为易,变抽象为具体,直观形象地理解字、词、句的意思。教师可根据学生的这种心理特点,利用插图来引导学生认识生字、理解生字。如我在教一年级教学“鸟”字时,可以先出示一幅鸟儿飞翔的姿态图,再进一步出示古代的“鸟”字和现在的“鸟”字,从而时孩子通过直观的图片记住了“鸟”字。
三、巧用插图理解重点难点
课文中有的插图体现了重点难点内容,教师可用画图来帮助学生理解。教学中要重视发挥这些插图的作用,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如在人教版一年级的《声母、韵母》教学中,我启发学生将声、韵母的音形与插图的内容联系在一起,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单韵母"a",是韵母教学的重点,而"o"和"e"的发音是难点。在教"a"时,可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模仿图上检查嗓子的小女孩发"啊"音,并启发学生观察女孩梳着小辫子的头,引导他们将女孩的头部形象与"a"的形体进行比较。公鸡是孩子們熟知的,它的啼鸣也是孩子们乐于模仿的,教"o" 的读音,可让学生模仿大公鸡"喔喔"地啼叫。教学"e"时,可借鹅的名称帮助记音,并以鹅在水中的倒影促进字形的记忆。如此图文结合的教学,可以化难为易,使枯燥无味的字母音和形变得具体形象,教师教起来生动有趣,学生学得轻松愉快。
四、妙用插图总结课文
有经验的教师不但可以利用插图指导学生具体形象地理解课文内容,还可以用来总结课文,揭示课文的中心。如教学《小白兔和小灰兔》一文时,我指导学生看图后总结:图中两只小动物的语言、心态和做法各是怎样的?他们各有什么特点?小白兔和小灰兔的做法你最赞成谁的?为什么?如果是你,会怎样做?这样既回顾总结了课文内容,又启迪了孩子的个性发挥。
五、精用插图培养想象力和情感
一幅图上的事物,只有展开联想才能真正体现作者作画的意图和情感。教师在指导学生观察图画的同时,应要求学生透过图画内容想象隐含图画背后的事物。同时,使画面人物活动起来,让学生的头脑中有电影场面感。
六、常用插图培养说话和写作能力
小学生由于语言能力的有限,口头表达时或过于简单或错乱无序,写作时无话可说、无事可写。要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和写作能力,教师可充分利用插图这一直观手段。根据大纲要求,从一年级起就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这种观察、说话能力。循序渐进、逐步提高,使之达到表述能力、写作能力的提高。
(1)训练学生看图说话。新教材每一课都有一幅或几幅彩色插图,易引发学生的想象,唤起表达的兴趣。尤其低年级的课文大都配有形象、生动、活泼的插图,并且大部分插图包含有声情并茂的故事情节,富有儿童情趣,为学生的语言表达创造了有利条件。
如在教学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狐狸和乌鸦》后,我让学生先分角色表演,然后练习复述课文,学生说的有声有色,最后我又设置了这样一个情境:过了不久,乌鸦又叼着一块肉碰见了狐狸,乌鸦这回会怎样呢?学生发挥想象,纷纷发表自己的看法,畅所欲言。有的学生说:“乌鸦心里想:这次不会上你的当了,就对狐狸说:‘坏狐狸,随便你说什么,我都不会上你的当了。”此时立即有位“小精灵”站起来说:“乌鸦一说话,肉又掉下去了,不是又上当了吗?”经过提醒,这些学生恍然大悟,改为:“狐狸在树下说了许多好听的话,但乌鸦理也不理,美滋滋地把肉吃完了。”还有的说:“乌鸦见到狐狸先把肉吃完了,然后故意气狐狸说:‘狐狸大哥,肉真香啊,我窝里还有,你爬上来拿吧!狐狸气的直瞪眼。”种种说法,显示了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同时也提高了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只要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多给学生机会,激发其表达的欲望,把握契机,有步骤地进行指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就一定会得到很大的提高,在其过程中培养了他们想表达、敢于表达的心理素质和语言的适应能力,形成了良好的语言表达习惯,为今后学生的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训练学生看图写话。低年级重点让学生借助读学会写生动形象的一句话或几句话,为中高年级习作奠定坚实的基础。凭借课文内容,观察插图,展开想象,说说插图上课文中所没有写到的内容。有些插图,故事性很强,在新授课结束后,可让学生看图讲故事,启发学生想象以补充课文教育内容,达到口语训练目的。
还可根据原文意境,对事情的发展作多向性伸展。如《狼和小羊》一文,最后的画面是狼向小羊扑去,但好多学生不愿意接受这样的结局。教师可以请学生进行延伸性想像;也可回复至开头,引导他们作多方面的思考,想像不同的结局;还可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安排画面。这无疑会大大发展学生的想像力。但在这些想像中,往往包含着丰富的创造性成分,教师必须尊重学生的创见,并给予鼓励。C39F1AD4-CF33-4B41-8F52-12D6486131C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