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发掘义务教育阶段语文课程中的人文内涵

2022-06-30 01:29石作柱
家长·下 2022年6期
关键词:人文内涵阶段

石作柱

近年来,在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创新和改革的背景下,人文素养的教育理念已经延伸到了各门学科教学中,这可以有效地扩大国家对综合型人才培养的途径。语文学习是所有学科的入门基础,所以国家加强对语文素质教育的培养是很有必要的,而且义务教育阶段是学生各种能力培养和习惯形成关键时期,因此国家对义务教育的语文教学要求也在不断地提高,社会对此阶段教学的关注度也在逐渐地加大。所谓的语文素养就是指学生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通过外界的不断影响和自我思考、总结,而形成一个全新的人生价值观,同时在此过程中能体现出的文化水平和素质修养。语文素养是一种抽象化的存在,它会完全地體现在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中。因此,培养初中生的语文素养对个人综合素质的培养和国家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同时语文素养也深入到了语文教学的各个环节。

一、义务教育阶段语文课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师对人文内涵教学有所忽视

在义务教育阶段,语文教师对学生的课程讲授是尤为重要的,但是有很多学校都没有意识到人文内涵对学生今后的发展和影响有多大。在教学方面,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堂几乎都是以教材为中心,以传统的背诵为主线,教师没有让学生真正地去理解和领悟语文知识的含义,仅仅让学生停留在浅层的认知上,这样的教学模式和学习方法对学生人文内涵的培养是很不利的。在学习方面,学生在学习语文知识时并没有真正地去理解其中的含义和人文情怀,只是单纯地依靠背诵去解决语文问题,而且学生全程紧跟着教师的思路和想法,没有形成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思维,这样的学习方法不利于学生人文内涵的培养。

(二)没有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由于在身心发展上的局限性,他们往往缺乏科学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态度,再加上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年龄较小,他们对教师的模仿心理较重,因此教师在学生心中的形象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教学走向,而良好的师生关系也对教学效率的提升具有重要帮助。然而当前在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教学中,很多教师忽视了对师生关系的构建,对自身角色定位存在偏差,很多教师认为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在理解能力和执行能力上较为欠缺,因此在教学活动中,教师更多掌握着教学主动权,他们为学生拟定全部的学习规划,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更多只是盲目地执行教师的命令,并且由于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自控能力和自律意识较差,因此教师对学生的管理也更多是强制性的,师生之间缺乏沟通,最终导致教师在教学方法的使用上没有贴合学生实际情况,使教学质量的提升受到制约。

(三)学生缺乏对语文学习的兴趣

发展心理学理论认为,维持学生学习活动的最大动力就是学生的兴趣,尤其对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而言,这时期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索欲较强,因此,学习活动是否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并满足其好奇心和探索欲,是学生能否在学习活动中集中注意力并提高学习效率的关键。而当前在对义务教育阶段语文教学的现状调查来看,很多学生缺乏对语文学科的学习兴趣,造成这一现状的原因,除了学生对教学活动的参与热情较低以外,还有教师忽视了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的原因,很多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把教学重点更多放在对基础知识的讲解上,相对忽视了在学习方法和学科技能上的教学,并且教师缺乏对语文教材的深入解读,教学内容只停留在对教材表层的讲解上,并没有对教学内容进行深入和开放性的探索,缺乏对教学内容的拓展,最终导致学生对语文学习兴趣的削减。

二、发掘义务教育阶段语文课程中人文内涵的意义

(一)能增强学生的感悟力

纵观各阶段的语文教材我们不难发现,教材所收入的很多文章往往都具有深厚的内涵,往往兼具了文学价值和社会价值,因此在对这些文章的学习中,仅仅掌握基础知识是远远不够的,加深学生对文章内涵的挖掘和感悟,也是重要的教学目标。并且感悟能力作为学生在学科技能上得以提升的重要体现,感悟能力的掌握也能促使学生在语文学科素养上的提升。而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在对文章基础知识的学习过后,及时对教材进行拓展,在课堂上渗透人文内涵,使学生对文章情感起伏的理解更为准确,从而掌握正确的文本理解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在提高学习效率的同时也促进了学生的情感共鸣,使学生在精神上也能受到熏陶。另外感悟力的提升对学生的自主学习也能带来巨大帮助,使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更加广泛。

(二)能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念

语言文化之所以贯穿在学生生涯的始终,就是因为其内涵的人文特质能对学生的精神品质和基本素养进行熏陶,从而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尤其对我国而言,作为拥有数千年文明的文化古国,语言文化凝聚了我国历史上无数人民的生活智慧,并且经过时代的洗礼,很多正面的、积极的价值观借助语言文化流传了下来,而在对这些内容的学习中,对引导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思想品德具有重要意义,语文教师就扮演了这一重要角色。通过在语文教学中融入人文内涵,能帮助学生领悟到生活的意义,加深学生对生命乃至世界的看法,为塑造学生正确积极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奠定基础,并且对人文内涵的挖掘也是对教学内容的创新,能一改传统教学模式下刻板、片面的教学内容,为语文教学增添了更多活力,使学生在人文素养得以提升的同时,对基础知识的学习效率也大大提升。

三、发掘义务教育阶段语文课程中人文内涵的途径

(一)利用语文教材中的人文精神教育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要求教师以课程安排大纲为标准、以教材的实际内容为主线。初中语文课程是最为基础性的学科,语文教材中也存在很多篇的名文佳作,这些都是教育研究人员根据初中生的文化水平需求而挑选出来的内容,它不仅符合初中生的能力培养需求,而且每一篇课文内容都极具精彩,初中生理解起来也没有任何问题。因此,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该充分挖掘教材中的精彩内容,把那些独具人文精神的文章和片段截取下来,在课堂教学上让学生去体会其中的独特点,然后把这些内容当作课堂重难点给学生进行讲解。教材中的每一篇文章,都深深地表达了作者对阅读者的人文关怀和独特蕴意,而且每篇课文传阅给读者的精神都不尽相同,教师通过这样的方法可以让学生更容易与作者进行深度的思想交流,不断地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自觉学习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继而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素养。

(二)采取全面性、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加强课堂体验

1.促进师生互动,营造和谐氛围。把视角深入到传统的教学,我们会发现教师主要负责讲解教材上的知识,学生只是在讲台下听讲,被动式地接受着教育,把一个完整、和谐、互动性极强的课堂分离成了两部分,这样的教学方法不利于学生的学习,也不利于师生之间良好关系的建立。不仅如此,传统的教学模式中以应试教育为中心,真正能让学生学习、感知的内容并不多,这就导致了学生各方面能力的欠缺和不足。对此,语文教师应该树立正确的职业思想,认清自己所扮演的角色,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多与学生进行沟通和交流,在学习上起到积极的指导作用。同时在备课时,多设计一些师生互动的部分,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到课堂,充分发挥每一个学生的想法、见解和才能,在此过程中让学生掌握和熟知课堂上的重要内容,让他们学会在学习中感悟,在感悟中探究的学习方法。

2.开展教学活动,发挥学生才能。在网络信息如此发达的时代,互利网技术和手段深入到了各个行业中。在初中教学中,教师也应该结合网络信息,采用多媒体教学的方式,不断创新和改革教学模式。使用多媒体教学,教师更利于选择各种教学模式,从阅读课文的角度来说,教师可以考虑让多媒体自动播放诵读模式,也可以选择让学生默读,或者还可以鼓励全班学生一起朗读。多媒体教学可谓是多一种选择,教师还可以在多媒体上放映各种视频、图片,不断地去丰富课堂教学内容,学生易于理解文章中的思想感情和人文情怀,教师也在授课过程中更有条理性。此外,教师还可以多开展一些教学活动,通过多媒体的投放和精讲,让学生更容易理解课文内容,进一步感悟作者人文精神,同时在此过程中让学生不断地发挥自己的才能。

3.加强实践教学,领悟人文风采。语文素养的培养离不开教师的实践性教学,因为人文风采和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因此教师应该多开展一些课外实践教学活动,并且重视在此过程中对学生文化素养的培养,让学生摆脱教科书的限制,走出校园去了解更多的人文精神。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走进大自然,去体验大自然的威严,在此过程中搜集更多有关课堂内容的资料,最后教师把这些资料都集中起来,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展示,每个学生都可以说出自己的想法和感悟,用这样的教学方法让学生积极地参与教学,让学生理解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以及学习这些课文对他们的意义和影响。

(三)开展人文素养的学习交流活动

为进一步提高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对人文内涵的认识和熟知,学校应该多开展一些有关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课外交流活动。这些活动可以由学校领导和语文教师共同去完成,设置一些适合此阶段学生学习和掌握的一些文字游戏,让他们在游戏放松的过程中不断地领悟其中的人文素养,在此期间教师可以安排一场讲座,有关文人的历史故事和英雄事迹,谈起唐诗宋词我们就会联想到李白,他是我们最为熟悉的一位詩人,被世人称为“诗仙”,写的诗词不仅具有诗意,而且其中蕴涵着自己深深的情感。对他的事迹可能人尽皆知,但是他背后的故事又有几个人认真地领悟和感受过呢?对此,教师可以结合李白的背景,向学生以讲座的形式让学生领略其间的情怀。这样的活动开展可以让学生对诗词感兴趣,对语文知识的积累也会越来越多,继而在学习的过程中慢慢地领略其中的人文情怀,厚植人文内涵。

(四)提高阅读积累,拓展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笔者发现,阅读能力的高低和语文素养之间存在直接联系,加深学生的阅读积累、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是提高语文核心素养的关键。而如何提高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是所有教师都需要共同思考的问题。笔者认为,首先要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从学生的主观层面上改变其对阅读的看法,激发学生对阅读学习的积极性,这不仅是提高语文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也是身为一名语文教师的职责。然而在义务教育阶段,对小学低年级的学生而言,虽然他们对阅读的兴趣较为浓厚,但是受限于识字量较少,因此他们更喜欢图文结合的阅读形式,这时教师就可以选用带有拼音或者大量色彩艳丽的配图书籍,并引导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积累字词,以此培养对阅读的兴趣,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字词积累不断提升,直到实现自主阅读。而对小学高年级乃至初中阶段的学生而言,教师可以选用一些具有一定深度的文学名著或者百科类书籍,引导学生在阅读中实现知识积累,开阔学生的文化视野,并帮助学生从浏览性的阅读进步到精读或研读,以此锻炼学生的阅读技巧。最终,在积累了大量阅读的前提下语文核心素养得以提升,而学生也能在阅读中汲取更多人文精神的动力,从而有利于健全人格的形成。

(五)挖掘文本背景,帮助学生领悟人文精神

一篇优秀的文学作品不仅具有丰富的文学技巧,也具有深厚的人文内涵和社会价值,尤其对一些选入义务教育阶段语文教材的文学名著而言,其人文内涵更为深厚,因此,教师在教学时不仅要从作品的思想。情感方面进行挖掘,还要结合作者的生活经历以及社会背景。例如,鲁迅的文章在义务阶段教材中占据的分量颇重,而要想深入阅读鲁迅的小说,首先要对鲁迅所写小说的特征进行分析,在鲁迅先生的小说作品中的人物群体中,农民和知识分子的占比最大,而这两种角色的出现也和鲁迅的生活经历有关,鲁迅所处的时代正值军阀混战、新旧社会交替的时期,在遭遇家庭变故以及四处求学的经历后,鲁迅对世态炎凉的感悟更加深刻,因此在人物形象的塑造上也更加生动且发人深省,因此,对鲁迅小说人文内涵的挖掘就必须要结合鲁迅的个人背景,对其他的文章也同样如此,对文章作者背景故事的分析也有利于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因此对文本背景的挖掘至关重要。

四、结语

总之,教师要创新学模式可将一些有关人文情怀和素养的知识点也融入课堂,培养学生的人文内涵。同时,学生也应该积极地配合教师,在课堂上认真地听讲,积极地参与课堂,课后对教师所讲的内容多加巩固和思考,如果遇到疑问可以及时跟教师交流,在学习上有任何创新的想法都可以跟教师沟通,这样既锻炼了学生的创新思考能力,也加强了对知识的进一步巩固。同时,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采取多样化、全面性的教学方式,进一步培养学生对语文的学习兴趣,进而强化学生的语文素养。

(宋行军)

猜你喜欢
人文内涵阶段
夏粮丰收:内涵丰富 意义重大
“新美育”的内涵与实践路径探索
美在山水,魂在人文
最朴素的人文
名师成长的四个阶段
假期之后,你想成为谁?
理解本质,丰富内涵
有理数的数学内涵
不同的阶段 不同的方法
人文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