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渗透

2022-06-30 01:29冉志坚
家长·下 2022年6期
关键词:法治道德德育

冉志坚

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越来越受到教育工作者的重视。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作为初中教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青少年的思想教育,要积极引导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青少年高尚的道德品质,积极培养青少年自主乐观地生活、学习和发展,并能养成习惯,勇于面对生活中的各种困难和挫折。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的开设,可以有效地保证初中道德与法治教育和素质教育的培养。通过在课堂教学中渗透德育类型,对学生的良好发展起到引导作用,促进学生在德育过程中升华。

一、德育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的意义

初中阶级道德与法治教育是整个初中阶级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智、体、美、劳全面均衡发展的教育理念影响下,作为实施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阵地,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德育内容的整合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思维和认知水平,同时也有利于构建高效课堂,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形成。中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不平衡阶段。他们的理性意识和辨别力不够强。他们缺乏对外界的全面了解,没有形成良好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随着互联网的飞速发展,初中生的生活中充满了许多积极和消极的信息。学生不能对各种社会信息形成完整有效的理解,因此,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过程中,德育应渗透到日常思想政治课中。在教育过程中,要培养学生的自控能力和是非观,使学生形成健康积极的人生态度、理性的人生观和解决生活中问题的能力,为他们的前途发展和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创设教学情境,增强德育兴趣

為了促进中学生的思想政治学习,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认知和心理特点进行情境教学。例如,在“了解基本国情”的教学中,学生对经济和政治有不同的理解,提高学生的抽象思维和认知能力,增强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用通俗易懂、生动易懂的语言客观描述中国的状况,告诉学生中国国情与欧美发达国家的差别,中国国情将形成不同的社会保障体系,对国民生活产生不同的影响;对“一带一路”倡议和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这一举措,让学生提出各有的想法。有的学生从振兴的角度提出建议,有的学生从学习的角度阐述社会公共设施的建设。在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应创设教学情境,使学生在课堂上畅所欲言,积极参与,充分发挥情景教学的作用,促进新旧知识紧密结合,帮助学生了解党的方针、路线、政策,强化思想政治知识体系。

三、教材贴近生活,能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

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教材中涉及的一些知识点有较为与时俱进的内容。例如,初中九年级教科书中的环境问题充分反映了我们现代生活存在的问题。人们的生活质量已经普遍提高。在现代社会中城市垃圾问题较为严重。为了未来的城市化建设的长足发展,我们必须关注资源和环境问题。教师在讲授这部分知识时,可以结合当前资源和环境的发展情况,让学生对资源和环境的发展有一个清晰的认识,从而提高学生的社会认知能力。谈及有关责任和角色的内容,教师可以从侧面或报纸新闻报道死亡、伤员救治、消防救灾等事例,分析社会上每个人都有不同的社会责任和职业责任,让学生充分认识到责任是一个人应该做的事情,责任来自对他人的承诺、职业要求、职业道德等。为了促进学生未来的就业,教师应该有帮助和服务他们的意识,使他们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和高尚的职业道德。进入教室时,教师会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周围的事物。学生的学习和生活范围主要涉及学校和家庭,并逐渐扩展到社会生活的公共领域,以促进学习,同时提高学生的认知水平,培养学生的社会公德和使命感。

四、尊重学生个体差异

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增强教学效果已成为当前最重要的教学内容之一。首先,必须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教师必须以负责任的态度渗透德育,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教师不仅要重视知识的传授,同时也要关注学生的情感。根据现状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创新,提高实践技能,优化整个教育过程。其次,教师作为德育的重要实施者,应该深入结合每一个班级的具体实际。在课堂准备前,教师应充分了解学生,掌握学生的心理状态,根据课程内容自然延伸到德育,逐步培养学生健康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最后,要达到良好的德育效果,课堂必须生动有趣。教师应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过程中,教学方法不断变化,评价手段应多样化。只有这样才能达到更加客观的教育效果,帮助学生提高人格素质,实现身心健康和幸福。在具体的教学中,教师可以播放重要的访谈以及道德和法律节目,这些节目是对学生进行德育的好材料。因此,教师应该鼓励学生观看这些节目,让他们结合思想政治课的内容表达自己的观点。通过学生的积极参与,提高学生的对错观念和道德判断,使学生的道德水平逐步升华。

五、严格按照学科内容有效渗透德育

道德与法治的价值取向和德育目标十分明确。与理论型教育相比,初中道德与法治教育更注重学生“知行合一”。这就要求政治教师深刻挖掘教材的内涵,充分理解和重视德育。在德育的具体渗透中,要避免随意性和盲目性的束缚,要与社会有机结合,采取循序渐进的方法。例如,在“法律帮助我成长”的内容中,首先,学生应掌握未成年人保护法的基本内容,保护未成年人,其次,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非常重要。应采用情感沟通等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法。教师作为初中道德与法治教育的引导者和组织者,应该更加积极地教育学生。简言之,他们应该用正确和积极的思想感染学生。只有通过影响学生,有效培养学生的敬业精神,学生才能树立正确的意识,使学生认识到个人理想与国家发展息息相关,追求共同社会理想的过程,就是更好更快地实现个人理想的过程。德育是教育的生命和灵魂,是教育价值追求的本质要求和思想根基。“道德教育”是实施教育的主导思想。在我国道德与法治教育的初级阶段,教师只注重学生良好道德素质的培养。因此,在具体的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教师应密切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兴趣爱好,列举一些学生感兴趣的例子,感受最熟悉的事物,丰富课堂体验。例如,在教学“感受法律的尊严”时,教师应深入分析与现实生活密切相关的教材。如相互礼让、让女性优先等,提高了学生的思想意识,并在安排了许多教学活动后被感动。要使学生真正做到这一点,学生应该在日常生活规则意识中树立责任感,从而促进学生的成长,体现新课程的人文理念。

六、开展社会实践延伸日常教学

初中道德与法治教育质量的提高不能简单地从课堂教育的角度进行调整。课堂教育的效果体现在课后,是课堂教育的补充和延伸。因此,教师一方面要通过课堂教育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另一方面,要加强实践环节,使学生在实践中得到教育和锻炼。因此,他们必须真正具备面对社会、迎接挑战、规划人生的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要实现初中道德与法治教育形式的多样化,应突破课堂教育的时间和空间限制,提高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质量,可以开展一些社会实践活动。提出早期道德与法治教育应及时转变观念,初中教师应注意社会实践活动的策划和具体开展。例如,教师可以组织学生深入社区、养老院等地,参加一些社会活动。帮助残疾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学生在孤儿院与孩子玩游戏,在养老院与老人聊天,这项活动不仅增强了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也关心和照顾了孤儿和老人。在这些活动中公开展示,并在展示过程中把思想道德教育的内容付诸实践。在社会实践中,初中教师可以记录活动过程、积累活动的经验。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的影响下,这种创新的教学模式也能更好地提高教学质量。

在一门道德与法治课中,研究性学习(如撰写道德与法治论文、调查报告等)是一种较为可行和有效的实践形式。教师可以引导和促进学生积极探索家乡社会生活现实和学生生活现实,培养和锻炼学生观察社会、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通过走访、询问、社会调查等方式,学生探索“乡土”模式,关注自身道德与法治教育生长情况,不仅加深了对课堂教学内容的理解,而且培养了爱国忧民的思想品质。在研究性学习中,培养学生乐于分享,勇于与他人合作的精神。对教师来说,首先要树立以学生为本的理念,体现人文关怀,关注学生的健康成长,观察和理解学科知识的学习兴趣和需求,与学生交流知识和价值观,使学生了解或理解道德与法治教育在生活中的价值,使学生热爱道德与法治学科,通过刻苦学习提高理论素质。

七、加强传统美德和时代精神教育

传统美德教育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可以通过历史告诉学生,中华民族在自身发展中经历了无数的困难。依靠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中华民族才得以不断发展井冈山精神、延安精神、长征精神是这一精神的具体体现。教师还可以通过抗洪精神、两弹一星的航天精神影响教育学生,促进这一代青年继承和延续前人精神。爱国主义教育是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主旋律。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我们应该更加重视传统美德的教育,培养他们的团结、合作精神。在初中课堂教学中弘扬传统文化非常重要。下面以一个典型的例子来说明传统文化如何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上进行德育。例如,教师可以借鉴元代郭炬的《二十四孝》,向学生传授传统文化。中学教师应该讲这个故事,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联想。教师向学生提出一些基本问题,如思考孩子应该如何与父母相处是值得的。在学习道德与法治时,不同的学生对这个话题会有不同的看法。教师结合课堂过程中的实际情况,让学生探索父母与孩子之间应该建立什么样的人际关系,这对鼓励学生在现实生活中充分运用所学知识起到了巨大的作用。此外,教师在课堂讲解知识时,可以分享一些精彩的故事,丰富学生的课外知识,促进学生思想德育修养的发展。帮助学生在现实生活中应用传统文化知识,连接社会发展,将传统文化知识与现代社会发展相结合,是当今时代教师的一項重要教学任务。

八、利用多媒体技术辅助德育

在教育现代化的背景下,利用多媒体技术辅助新时期的教学成为重要创新,它不仅可以优化学习过程,而且可以有效地提高教学效果,激发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与传统的道德与法治教学方法相比,学生从被动变为主动,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配合教师完成教学任务,信息技术资源的不断创新和开发应整合现代教育资源,丰富课程内容。在枯燥的形式中,利用多媒体技术辅助德育,抽象知识越来越清晰地呈现给学生,在这样的教学情境中,学生的主动性和求知欲得到了发挥和调动。他们可以积极参与教学,提高教学效率,促进学生广泛深入地分析中国文化,如通过多媒体技术制作的PPT展示苏州园林、敦煌莫高窟、瓷器等众多优秀文化。同时,它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中国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更好地培养良好的爱国主义精神。

九、充分发挥重大时事的德育功能

目前,学生对初中阶级的英雄和榜样的热爱越来越强烈,教师应充分利用小学生的心理素质,紧密结合现实,充分履行最重要的时事活动的德育功能。例如,通过分析中国成功举办奥运会,学生将认识到奥运会的成功举办是一个开始。通过三峡大坝的成功建设、神舟系列飞船的成功发射、嫦娥探月工程的成功实施和上海世博会的成功举办,促进学生的科技意识和创新意识的提高。因此,教师不仅要做好接触现实的准备,还要运用不同的形式。这不仅适用于学生自身的现实,也适用于党和国家的政治和社会热点。

十、结语

总之,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教师在传授道德与法治知识的同时传授课本知识是远远不够的。为了促进初中生道德与法治学习,教师应在初中生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加强德育。在传统的道德与法治课程教育中,教师在传授知识时往往注重课本知识,而忽视了学生德育的发展。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的教育观念也在发生新的变化。教师应注意在教学过程中创设德育情境,通过科学有效的教育方法营造德育学习氛围。在实践教学中引入和运用新的教学理念和科学的教学方法,要注意从提高教学质量入手,从实际出发,提高初中道德与法治教育质量。

(宋行军)

猜你喜欢
法治道德德育
《中国德育》
走实“1+6法治同行”党建之路
法治护航杭州亚运会、亚残运会
跟踪导练(五)(2)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新时代道德与法治教师法治素养的培育
德育无痕 渗透有方——小学语文教学的德育渗透方法探析
“一例多境”培育初中生法治意识
道德
道德认同感提高≠道德包容度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