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晓燕
吞咽障碍是脑卒中患者的常见并发症,有调查数据显示,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的发生率为40%~79%,且时常伴随误吸、吸入性肺炎等不良情况,严重影响患者的康复疗效和生活质量[1]。吞咽治疗仪是帮助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改善吞咽功能的常用举措,可基于低频脉冲电流对患者吞咽肌肉群的刺激,提高吞咽反射的灵活性,促进吞咽功能好转[2-3]。穴位贴敷是中医康复技术之一,实施于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的康复中,能通过对天突穴、廉泉穴、人迎穴等穴位的药物贴敷,达到疏经通络和调节脏腑气血的功能,进而帮助患者减轻吞咽难度。相关研究表明,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协同使用穴位贴敷与吞咽治疗仪,能充分发挥两者的优势,帮助患者获取更为理想的康复效果[4-6]。基于此,本次研究以贺州市人民医院收治的80例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为研究对象,进一步验证穴位贴敷与吞咽治疗仪及吞咽功能训练协同使用的价值,具体如下。
选取2021年1-12月本院80例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纳入标准:符合脑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的判定标准,且经影像学检查手段及洼田饮水试验确定;意识清醒,各项生命体征无异常波动;认知功能正常,无沟通障碍;临床资料完整无缺失[7]。排除标准:肝肾功能严重不全或患有免疫缺陷;患有血液性疾病;患有甲状腺疾病或感染等咽喉病变;合并其他恶性肿瘤或严重器质性疾病;依从性低或拒不配合[8]。根据随机抽签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男24例,女16例;年龄最小52岁,最大74岁,平均(63.06±5.17)岁。观察组男25例,女15例;年龄最小53岁,最大73岁,平均(63.15±5.09)岁。两组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本次研究已获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的批准,患者或家属知情且同意参与。
对照组予以常规康复干预,包括吞咽功能评估、吞咽功能训练及吞咽治疗仪,(1)吞咽功能评估:入院24 h内,对患者进行三个层级的标准吞咽功能(SSA)评估。第一步,开展初步评价(8~23分):观察患者的意识及言语水平;分析患者是否能维持坐位和保持头部平衡;观察患者的唇部闭合、呼吸、咽反射、自主咳嗽及声音等情况是否存在异常。第二步,开展吞咽试验(5~11分):协助患者实施直立坐位后,给予5 ml水饮入,观察患者是否发生口角流水,是否有吞咽动作,吞咽时是否存在咳嗽或哽咽等情况。第三步,开展60 ml水的吞咽试验(5~12分),协助患者采取直立坐位后,给予其60 ml的水饮入,观察其是否全部饮完,在吞咽过程中或结束后是否存在咳嗽、喘息、声音嘶哑等情况。总分为18~46分,分值越低,代表吞咽功能越佳。(2)吞咽功能训练:其一,张口训练,指导患者最大程度张开口腔,保持5 s后放松2 s,以此为1组,10组/次,叮嘱患者每日进行2次张口训练。其二,唇部训练,指导患者进行撅嘴、咧嘴、鼓腮、闭口及抿唇等动作训练,5 min/次,2次/d。其三,舌部训练,指导患者开展伸舌动作,最大程度使舌部向各个方向运动。舌肌无力者,可借助纱布对患者舌部进行各个方向的牵拉,5 min/次,1次/d,牵拉过程中注意力度,以患者耐受为宜。其四,呼吸功能训练,向患者亲身示范腹式呼吸、缩唇式呼吸等呼吸要点,讲解吸气与呼气的注意事项,指导患者定期进行呼吸功能训练,10 min/次,2次/d。其五,发声训练,指导患者首先进行a、o等单元音的发音,2遍/次,3次/d。在发音期间,指导患者进行声门的打开和关闭,以改善声门功能。随后,根据患者的发音情况,适当进行字、词及句的发音训练,以帮助患者进一步提升言语功能。其六,感觉刺激,在患者行吞咽动作前,对其进行咽部冷或酸刺激,利用无菌棉签择取少量的冰冻生理盐水或柠檬汁,触碰或滴入患者的软腭、舌根及咽后壁等位置,指导患者开展空吞咽动作,5组/次,3次/d。其七,进食训练,指导患者保持直立坐位后,适当对其双侧咬肌进行按摩。随后,首先给予患者5 ml的温水,观察其吞咽情况,如出现严重的呛咳反应,需停止食物摄入。如未出现呛咳反应,可适当增加饮水量,鼓励患者一次性吞咽,观察吞咽情况。对于吞咽顺利的患者,给予流质或半流质饮食,随后根据患者吞咽情况逐渐增加进食量。(3)吞咽治疗仪:仪器由郑州优德实业股份有限公司生产,批准文号:豫食药监械(准)字2012第2260189号,模式选择T/R低频模式。协助患者采取半卧位及颈部中立位,将治疗仪的主电极板置于患者下颌处固定,辅电极板置于患者颈后的第7颈椎处固定。开启治疗仪开关,刺激1 s后,休息3 s,期间主动询问患者的感受,并适当调节电流参数,以患者耐受且出现明显吞咽动作为宜。20 min/次,1次/d。连续干预4周。
观察组基于对照组给予穴位贴敷治疗,穴位选择天突穴、人迎穴、廉泉穴;药方以患者的具体病症而定,寒证者选择半夏9 g,细辛6 g,制附子15 g 与胆南星 9 g,热证者选择冰片 2 g,半夏 9 g,川贝6 g与胆南星9 g。上述中药研制成粉末后,添加蜂蜜加热后放凉。吞咽治疗结束后开展穴位贴敷,常规消毒穴位后贴敷中药,并采用胶布固定。贴敷6 h/次,1次/d,6次/周,连续贴敷4周。
分析两组干预前后的吞咽功能及生活质量。(1)吞咽功能:选取标准吞咽功能评估(SSA)、吞咽障碍筛查表(Burke)、洼田饮水试验进行分析。SSA分值范围为18~46分,分值越低,吞咽功能越佳[9]。Burke分值范围为0~7分,分值越低,吞咽功能越佳[10-12]。洼田饮水试验分值范围为1~5分,分值越高,吞咽功能越差[13]。(2)生活质量:选取吞咽障碍特异性生活质量量表(SWAL-QOL)进行分析,分值范围为44~220分,分值越高,表明生活质量越佳[14]。(3)并发症:统计并对比两组干预期间的并发症(误吸)发生率[10]。
本研究数据采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和处理,计量资料以(±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干预后,观察组SSA、Burke及洼田饮水试验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吞咽功能比较[分,(±s)]
表1 两组吞咽功能比较[分,(±s)]
洼田饮水试验评分对照组(n=40) 干预前 30.03±0.52 5.28±0.37 4.27±1.35干预后 24.57±0.93 3.18±0.35 2.35±1.44 t值 32.409 38.495 6.962 P值 <0.001 <0.001 <0.001观察组(n=40) 干预前 30.05±0.49 5.31±0.38 4.21±1.21干预后 22.61±1.75 1.82±0.40 1.59±1.04 t值 25.893 40.007 12.398 P值 <0.001 <0.001 <0.001两组干预后t值 6.255 16.183 2.706两组干预后P值 <0.001 <0.001 0.008组别 时间 SSA评分Burke评分
观察组干预后的SWAL-QOL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 2。
表2 两组生活质量比较[分,(±s)]
表2 两组生活质量比较[分,(±s)]
组别 干预前 干预后 t值 P值对照组(n=40) 94.42±17.95 111.15±39.31 2.448 0.017观察组(n=40) 94.81±17.73 136.14±44.27 5.481 <0.001 t值 0.098 2.670 P值 0.922 0.009
对照组干预期间6例患者发生误吸,观察组则为1例,发生率分别为15.00%、2.50%,观察组干预期间误吸发生率低于对照组(χ2=3.914,P=0.048)。
脑卒中是致残致死率高的脑血管疾病,近年来的患病率日渐上升,已成为影响人们健康及生活的主要疾病。吞咽障碍是脑卒中患者常见高发的后遗症,发生率高达50%~78%,影响患者进食的同时,也会导致住院时间延长和并发症增加,极不利于患者机体康复[15-17]。专家表示,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出现,不仅严重影响患者的摄食及营养吸收,还会在一定程度上增加食物误吸入气管的风险,诱发窒息、吸入性肺炎等严重后果,影响患者康复治疗的同时,增加病死率和致残率[18-19]。
既往研究表明,及时对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进行有效的康复干预,在改善吞咽功能和预防各种并发症出现方面具有重大意义[20-23]。吞咽功能训练是改善吞咽功能障碍的必要措施,通过训练口、唇、舌等吞咽器官,以及开展呼吸、发音、感觉刺激及进食等诸多方面的康复训练,能有效加强舌和咬肌的运动,提高吞咽反射的灵活性,改善摄食和吞咽能力,继而达到减少误吸和吸入性肺炎等不良情况的发生风险[24]。吞咽治疗仪是帮助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改善吞咽功能的重要辅助手段,近年来已凭借其良好的疗效、安全的操作在临床中广泛应用。分析发现,作为一种现代化理疗康复设备,吞咽治疗仪实施于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的康复中,可利用低频脉冲电流刺激患者的吞咽肌肉群,促进血液循环和改善肌肉灵活性的同时,减轻吞咽困难、提高吞咽技巧,最大程度帮助患者恢复正常的吞咽机制[25-27]。穴位贴敷是典型的中医康复技术之一,能使药物由皮肤渗入穴位经络,直达病处,对相应脏腑起到扶正祛邪的作用[28-29]。中医认为,吞咽障碍是因咽喉麻痹所致的吞咽困难,基于此对天突穴、廉泉穴及人迎穴等穴位进行贴敷,具有疏经通络和调节气血等诸多功用,有利于改善和恢复患者的吞咽功能[30]。本次研究结果显示,干预后,观察组SSA、Burke及洼田饮水试验评分均低于对照组,与伍碧贞等[31]研究结果基本一致,充分说明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予以穴位贴敷联合吞咽治疗仪及吞咽功能训练更利于改善患者的吞咽功能。同时,结果还显示,观察组干预后的SWAL-QOL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期间误吸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在一定程度上提示,穴位贴敷与吞咽治疗仪及吞咽功能训练的协同应用,能有效降低误吸等并发症发生风险,帮助患者增强自我生存能力,提高生活质量[32]。
综上所述,对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实施穴位贴敷、吞咽治疗仪及吞咽功能训练协同使用的价值更为理想,值得进一步研究和宣传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