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背景下语文课堂教学行为有效评价的审视与思考

2022-06-28 20:48苏祖荣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2022年74期
关键词:有效评价课程标准语文

苏祖荣

【摘要】《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细化了语文课程需要着力培养的四大核心素养,强调了创设真实语言情境的重要性,并重视评价的导向作用,这些都为语文课堂教学行为的有效评价提供了更全面的依据。本文以《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课程理念和实施建议为基础,以课堂观察与分析为实例,审视并思考如何实现新课标背景下课堂教学行为的有效评价。

【关键词】语文;课程标准;课堂教学;有效评价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新增了“核心素养内涵”“课程内容的主题与载体形式”“学习任务群”“学业质量”等内容,修改了“教学建议”“评价建议”等内容,相对前两版有了很大的提升。相应的,语文课堂教学行为要与时俱进,贯彻新课标的理念,聚焦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把育人蓝图变为现实。下面以新会一中教育集团青年教师优质课评比课例《照片里的故事——“细节描写”写作指导》为例来分析如何实现新课标背景下课堂教学行为的有效评价。

这节课例有很多优点,课后的评课议课活动上,教育集团的教师从“情景创设很好、课堂流程清晰、课堂气氛活跃、能够运用评价表”等方面给予充分肯定。但对照新课标重新审视与思考,也看到很多值得优化提升的内容。

一、课堂教学行为要从发展核心素养出发

新版的课程标准强化了课程育人导向,细化了语文课程着力培养的四大核心素养:文化自信、语言运用、思维能力、审美创造。这与预期相符,与《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相似而又有区别,体现了核心素养阶段性、连续性的特点。《照片里的故事》课例设置的学习目标有两个:一是学习运用细节描写突出中心的方法;二是关注社会,培养发现美、创造美的能力。这两个学习目标能够分别对应“思维能力”与“审美创造”两大核心素养,说明教师的核心素养意识是具备的。

那么,这节课的教学活动、教学策略是否实现了这两大目标呢?课堂观察可见,这个课例的核心内容,是先通过分析两张照片,明确了写作原则“聚焦中心,抓准细节”;再通过分析经典文本,归纳细节描写的方法一“分解动作,精选动词”;然后通过创设情景,归纳细节描写的方法二“添加描写,还原情景”;最后是对描写两张照片的初稿进行自我评价、修改和展示。分析课例的核心教学内容及策略可见,这节课的目标是学习细节描写的原则与方法,而第二个学习目标在本课是空悬的、没有落实的。可能主讲教师认为,观察照片的过程,就是发现美、创造美的过程,因此设定了这么一个目标,其实大可不必。用新课标的理念来审视,核心素养的体现要避免简单的罗列,也没必要随意地拔高。清晰的目标是一节好课的前提和灵魂,“清晰的目标是关键。没有清晰的目标,就没有明确的依据来处理教材和选择方法,也就没有标准来评价学生到底学会了什么。”教学的内容、策略及评价都要与目标相匹配,这才能实现新课标“教—学—评”一致性的理念。有鉴于此,这节课的学习目标不如界定为:(1)明确细节描写聚焦中心、抓准细节的写作原则;(2)掌握细节描写的两大方法。

修改后的两个目标,清晰简练,指向性强,也与后面的学习活动、教学策略相匹配。这两个目标都指向“思维能力”的核心素养,实事求是,不贪多求全。应该说,这节课的方法指导是到位的,借助经典课文和创设情境来开发写作技能,带领学生归纳出细节描写的程序性知识“一则二法”。从学生的回答可见学生是理解的,技能的提炼是有效的,是有助于培养“思维能力”这一核心素养的。因此,课堂教学行为要紧扣清晰而实在的目标,以发展学生核心素养为归依。

二、课堂教学行为要在创设真实学习情境并基于学情中展开

这个课例甫一亮相,就让人眼前一亮。它以一个制作“照片里的故事”纪念册的活动通知导入课堂,创设了情景:“班委会决定制作一辑名为‘照片里的故事’的纪念册,诚邀同学们根据提供图片匹配生动文字,优质文稿将入选纪念册。”这很好地契合《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创设情境”的课程理念,即“增强课程实施的情境性和实践性,促进学习方式变革”“创设丰富多样的学习情境,创设富有挑战性的学习任务”。课堂的核心学习任务,都在这个情境下展开——挑选照片、确定中心(细节描写的原则)、探究方法、修改分享习作。

语文学习情境是指“为了特定教学目标而精心设计的包含一定学习元素和相关背景信息的语文学习任务、活动或问题场景。学生借此进行真实有效的语言学习实践”。班级纪念册及文稿是高度关联本课学习目标的情境,是充满教育智慧的设定。而且,课堂选取的两张照片也是典型的情景,一张是国庆节挥舞国旗歌唱,一张是拔河比赛。两张照片富有感染力,学生熟悉,能唤醒回忆、引发共鸣。学生能很好地把握两张照片的中心,也能抓住照片的细节,为理解细节描写的原则提供了很好的基础。可见,教师精选照片,为创设情境下了一番功夫。

值得商榷的是,教师布置学生写的初稿是专写这两张照片的。这让情境创设的效果大为减分。教师已经准备数十张照片,为什么只写两张?创设情境的意义何在?学生的学情水平如何确定?退一步说,学生已经写了两张照片的初稿,教师也已经阅读过初稿。但本节课的学情起点,却没总结初稿的情况,不是从学生初稿水平出发来设定起点,而是按部就班谈“细节描写的概念”“细节描写的原则”“细节描写的方法”……这种罔顾学情的做法,最后让人看不懂:学生究竟提高了多少?有多少是这节课前具备的能力?有多少是这节课后提升的能力?

以上这些疑问与困惑,在最后环节的“修改后展示”上充分暴露出来。学生1的展示作品,原稿已做到的是:有中心;有動作、神态、外貌描写。修改稿提升的是:增加环境描写;补充时间。学生2的展示作品,原稿已做到:有环境描写;有动作、神态描写;有侧面描写;有比喻修辞。修改稿提升的是:添加中心句;添加心理描写;丰富侧面描写。从整节课展示出来的这两个修改稿可见,学生初稿已具备大部分细节描写的写作能力,修改稿仅仅是做了局部的提升。显然,课堂的学情起点考虑不周,课堂的教学活动、教学效果将大打折扣。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情视角是非常重要的起点,因为每节课都是为具体班级量身定制的。只有基于学情而展开的课堂学习活动,才是真正有益于学生的活动。这节课的课后作业,也存在这样的问题。课后作业是“运用课堂已学的知识,从家里找一张你喜欢的照片,以《照片里的故事》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这个课例,其实是细节描写的片段训练,而作业是整篇作文训练。这是一个新的学情起点,教师有必要做一些了解,再给予一些必要的指引。

三、课堂教学行为要重视评价的作用

新课标在“评价建议”部分做了指导性很强的提升,如,将上一版的“形成性评价”修改为“过程性评价”,并详细阐述了过程性评价的原则。而且专门列出“课堂教学评价建议”,并指出“课堂教学评价是过程性评价的主渠道。教师应树立‘教—学—评’一体化的意识,科学选择评价方式,合理使用评价工具,妥善运用评价语言,注重鼓励学生,激发学习积极性”。

课堂观察可见,这个课例运用了评价表,符合新课标中“教师应提前设计评价量表、告知评价标准”的建議。学生运用评价表自评、修改后,教师选取了两个修改稿自评全A的学生展示。学生朗读了他们的修改稿,但没有陈述自己的评价理由。评价量表的评价作用,应当有学生对评价结果展示的环节,并陈述他(她)获得怎样的知识,通过怎样的修改,所以达到某一等级。另外,课堂上小组1、2、3、4的组员都说自己的修改稿是全A,于是,教师找了两个全A的学生来进行修改稿的展示。既然这么多学生是全A,这是评价的主流,那么,教师就应当及时询问有没有不是全A的学生。如果有,跟进了解评价,这才是有效的、面向全体的课堂教学与课堂评价。可见,教师虽然有运用评价表的行动,但并未善于运用评价量表,也未建立课堂评价的系统意识,未做到“教师在设计教学内容时要注意把评价内容考虑进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持续获取关于目标达成的信息而做出自己的教学决策”。

除了运用评价量表,教师还要“妥善运用评价语言”“借助评价引导学生反思学习过程”“引导学生内化评价标准、把握评价尺度”。在搭建写作支架,提炼写作方法的时候,教师的表述是这样的:“这就是老师今天想分享给大家的第一句话,聚焦中心、抓准细节”“所以老师想分享给同学们的一种细节描写方法就是,分解动作、精选动词”“这是我给大家分享的第二种方法”。这三句话,教师都没有运用评价性语言,反而将与学生一起分析探究的过程,描述成了教师单方面分享、给予的过程,不利于鼓励学生,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另外,在学生1的修改稿展示后,教师点评:“她的描写顺序,是不是可以调整一下,前面已经说嘴巴成‘O’型,后面又提嘴巴张大,顺序有点乱。”这个点评,没有围绕这节课的学习目标“细节描写的方法”来评价,无助于学生反思学习过程,内化评价标准。可见,融入课堂的学习评价,才能为学生提供更有效的帮助,才能更好地促进核心素养的发展。

教师是课堂教学的主导。教师要基于课标、教材、学情来确定学习目标,创设真实学习情境,并开发有助于教学的评价工具;要恰当运用教学策略保证教学活动围绕目标来展开;要示范并引导学生利用教学评价工具围绕目标及核心知识点来评价;要在课堂互动中妥善运用评价语言并给予针对性的指导。

参考文献:

[1]崔允漷,夏雪梅.“教—学—评一致性”:意义与含义[J].中小学管理,2013(1).

[2]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S].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

[3]荣维东,刘建勇.语文学习情境的学理阐释与创设策略[J].语文建设,2022(5).

[4]邵朝友,韩文杰.“教—学—评”一致性何以可能:形成性评价课堂技术及其应用[J].教育测量与评价,2020(3).

责任编辑  温铁雄

猜你喜欢
有效评价课程标准语文
《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22年版)解读》权威出版
高校课程标准编制质量的现状调查与分析
关于开辟版块答疑解惑的通知
新课程标准下的计算教学怎样教更有效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之我见
有效评价, 滋润学生心灵的雨露阳光
新课标下有效音乐课堂策略探究
让有效评价成为课堂教学的亮丽风景
我的语文书
语文知识连连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