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宇
如何培养学生高层次的审美情趣和人文情怀,作为一门集工具性与人文性于一体的综合性语文学科,是当前素质教育的重要课题。课程大纲也要求“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提升”。要通过阅读培养高雅品位,塑造全能人才,就必须摆脱以往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提升。
伴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与进步,初中语文教学越来越受到重视。阅读教学是学生语文学习的重要环节,教师要加强语文阅读教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学生的主体性,采用科学合理的有效方法,促进学生阅读的兴趣,提升学生的阅读积极性,为自己的写作提供有利保障。文章主要论述了高三语文教学中的教学现状以及创新策略。
一、初三语文阅读教学的现状
在教育创新改革的形势下,初三语文阅读的教学中,完成教学目标固然重要,但是要想真正提高学生的阅读素养,就要帮助学生消除阅读中产生的羁绊,注重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在这种情况下,可以通过阅读练习提高学生的阅读质量。由于初中生面对升学压力,阅读兴趣也会逐渐减弱。在大量的阅读练习中,没能抓住阅读的重点,在阅读中就无法取得进步。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心理特征,从兴趣入手,做好阅读教学指导,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所学知识。
二、初三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策略
(一)营造良好的阅读教学氛围
对于大多数学生而言,兴趣是学习的主要动力。现代科技在教学当中的应用已经普及,它已成为教师必备的工具。为此,教师在开展阅读教学过程中,也要充分利用多媒体,使阅读文本的材料达到文字的效果。相对于教材,有趣的文字、丰富的图片和音效更能激发学生的兴趣,给学生提供图文并茂的阅读氛围,使学生有强烈的阅读欲望。如学习鲁迅的《故乡》时,文中的闰土就是小说中的主角,从不同的角度描述了闰土的不同变化。在教学过程中,为使学生更直观、深刻地了解闰土多年的变化,可通过多媒体播放闰土的成长过程,直观地了解闰土,播放一些有关少年西瓜田里的闰土以及捕鸟时的图片,让学生直观地看到热情友善、生活知识丰富的少年闰土。然后再播放说话吞吞吐吐、迟钝麻木以及称呼“我”为老爷、毕恭恭敬、谦卑的中年闰土的图片作对比,使学生更好地了解封建礼教和封建等级制度的毒害,从而更好地理解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
(二)注重阅读方法的引导
中学语文阅读教学应注重阅读方法的引导,并帮助学生进行阅读。当前初中语文教学中,许多教师对学生的阅读方法重视不够,基本上是以文章为主,缺乏总结归纳的过程,导致阅读效果不佳,学习积极性不高。如《马说》一课的教学中,传统的方法是教师引导学生对全文进行分析。每次分析之后,对涉及到的文字内容进行分解,经过分解研究,归纳出中心思想,如找出千里葬马的根源等。该模式中,教师的阅读指导过于分散,学生只注重细节分析,没有从整体的角度进行阅读,教学效果不理想。在教学过程中,应根据学生的实际阅读需要,帮助学生从阅读的角度去分析文章。首先,要让学生在学《马说》的时候快速阅读,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不要理会不熟悉的词汇,而是要通过快速阅读来总结文章的大意。概括中心思想后,从文章中心思想的角度进行总结,把握全文内容。在细读时,要以中心思想去思索内容,按段落、句子、词序进行推理,这样学生才能保证阅读质量。目前围绕中考阅读内容,学生需要掌握阅读方法,无论是作文材料还是考试阅读。为此,教师不应局限于对教材的阅读方法的引导,而应围绕考试要求调整阅读方法。
(三)提倡学生个性化阅读
在以往的语文教学中,阅读能力的培养是通过教师统一组织或对语文课本内容来进行阅读。这种阅读方式虽然提高了学生整体的阅读能力,但却忽视了个别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在提升学生阅读能力方面,教师应知道,阅读的前提是具有个性化阅读能力。个性化阅读包括每个学生感兴趣的阅读内容。在阅读过程中,学生可以表达个性思维,释放情绪,彰显自我,从而激发阅读兴趣。如何进行个性化阅读?鉴于大部分学生已接触过文本内容,在阅读书籍时,教师可以根据学生设计与文章主题相关的问题,让学生带着疑问阅读。通过这种方式,使学生能够独立思考并掌握文章的中心要点。当学生提出问题后,教师可以组织讨论小组展开交流,让学生吸取他人的经验,加深对文章和章节内涵的理解,让学生学会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问题。个性化阅读可以培养学生的多向思维和阅读兴趣。注重个性化阅读,可以让学生感受到阅读的乐趣,让学生在自我探究中找到适合自己的阅读捷径。每个学生都有不同的个性与爱好,有的性格温和,喜欢看情感小说或散文;有的对武侠感兴趣,喜欢看古龙的武侠小说。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不同喜好为他们推荐合适的读物,以此促进个性化阅读。
(四)结合趣味性情景导入
初三语文课堂教学中,应引导学生积极阅读语文知识,情景教学也是一种很实用的教学方法,课文、章节与一定的情境相联系。通过引入趣味性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伴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信息技术也进入学校课堂。在初三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也要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作用,利用多媒体来实现情景导入,引导学生主动学习。通过情景化导入,教师可以紧扣课文内容,重视课本主题,使阅读不再枯燥。而趣味语文阅读课又能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确保学生的阅读能力有明显提高。另外,教师还可以在课堂上结合课文内容,通过精彩的表演,增强学生对课本知识的记忆。同时又能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并使得课堂气氛活跃起来。如学习《屈原》一课时,教师可在课前查阅有关屈原的资料,将此制作成课件,再利用多媒体进行演示,让学生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观看。这样不但能够使学生集中注意力,还能激发学生的阅读热情,从而提高语文教学质量。
(五)结合多媒体教学手段开展阅读活动
阅读活动中最重要的是引导学生学会“对比”,即引导学生了解不同文学作家在写作技巧上的异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结合多媒体教学平台进行教学活动。与传统的教学模式相比,多媒体教学可以直观地展示汉语的理论知识,让学生在文本通过对比和直觉了解小说的内在联系,加深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例如在三年级复习活动中,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小说中人物的各种表现手法,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利用多媒体播放《变色龙》《我的叔叔于勒》《列夫托尔斯泰》等文章的一些片段并进行对比,要求学生从展示的片段中找出描写人物的各种句子,如人物描寫、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等。接着,通过对比不同文章中同样的描写手法,如“那手指头本身就像一面胜利的旗帜”——《变色龙》,“在遥远的地平线上,似乎有一道彩色的阴影从海上冒出来”——《列夫托尔斯泰》,让学生深入了解小说中的隐喻修辞。
(六)利用教材资源开展群文阅读
教材是教学发展的基础,既包括指导教学的方法,也包括教学目标和内容。仔细研究教材内容,深入挖掘教材中的资源,开展小组阅读,能够有效促进学生更好地发展。如教材包含内容文章的主题、思路、学习策略、写作方法等,有助于增强群文可读性,提高阅读效果和速度,丰富阅读量,提高阅读质量。当前,提高中学阅读质量的途径主要有三种:提高阅读效率、增加阅读量、提炼阅读提高写作质量。要把握好阅读效果,就必须突出精读、熟读,这样才能有效地提高阅读水平。为此,在具体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教材的要求,对学生进行速读、略读等方法的训练,以扩大单元组的阅读能力。在指导学生进行小组群阅读时,要注意主体、风格相似的文章的迁移性,掌握教学策略,同时要把握同类文章的主题、写作风格及特点,有助于提高阅读效果。例如初中的《叶圣陶先生的二三事》,让学生用先前的教学策略学习,掌握一定的阅读基础。在以后的学习中,学生也可以复习类似的文章,如《回忆鲁迅先生》《藤野先生》《阿长与山海经》,这些文章都是记叙文的典型。让学生比较一下这些文章的背景、情感人物。与此同时,教师还可以在课后组织学生阅读一些记叙文,这有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品鉴能力,增强阅读效果。
(七)扩展阅读教学
初三学生对自己的情感、认知有一定的自信。所以,在学习一篇课文之后,教师可以安排学生谈谈对文本的看法和观点,通过不同角度的思考,使学生对课文有更深的理解和认识。比如教学《一双手》时,教师可以有意识地问学生:“本文主要描写了林业工人,从人物描写语言、动作、表情、心理等方面表现出来,文章颇具特色,用手表现人物、歌颂普通工人,它给我们带来什么样的启示和感受?说说你用双手为家庭和社会创造了多少价值?”通过对这些问题的思考,学生将积极探索劳动的价值与贡献,加深对文本思想的理解。总而言之,通过有效的延伸和扩展思维,将更有利于学生独立思考,培养创造性思维,使学生更系统地理解课文,真正把握语文的真谛。另外,教师应该给学生提供更多阅读文本的机会。通过对话,安排学生扮演课文中角色,并进行阅读,在学生阅读表达的同时,也能体味文本语言之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反思阅读教学
在初三语文教学中,学生必须要具备审美能力和阅读能力。另外,需要让学生从阅读中认识阅读的重要性,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这一过程也是见证学生自我成长的途径,在阅读的过程中不断提升自己。同时教师还应鼓励学生,通过反思、创新、探究,实现个人阅读能力的提升。
语文是一门人文性和工具性相结合的学科,这就决定了语文在教学过程中要立足现实、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阅读的重要性是众所周知的,阅读教学在语文教学中起着很大的作用。
积极地开展语文自主探究阅读教学模式已经势在必行。语文自主探究阅读教学的工作需要教师和学生共同努力,教师要加强对于阅读教学方式的实践的探索,借鉴其他教师的经验,通过持之以恒的努力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阅读素养。
总之,在初三语文教学中,教师应根据新课改的教学标准理念,以学生为主体,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積极性。在阅读教学中,努力创新教学方法,积极应对各种问题,让学生掌握阅读技巧,丰富阅读量,为日后的写作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