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长振
对于学生的物理学习来说,他们不仅需要掌握一定的知识点,还需要在相应的教学模式中,增强自己对于物理思维能力的培养。因此,为了能够达成这一教学目的,教师可以在教学的过程中,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基本学习情况,采用合适的教学策略,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引导,促使学生能够在相应的教学模式中,增强自己对于物理知识点的把握,并且提高学生的物理核心素养。例如,教师可以创设问题情境,鼓励学生就学习中的问题进行讨论,鼓励学生开展物理实验,促使学生能够在多样化的教学模式中,增强自己的综合能力。
一、创设问题情景
学生在进行物理知识学习的过程中,常常并不能够集中自己的注意力,因此在物理学习的过程中,也不能取得良好的学习成效。因此,为了帮助学生集中自己的注意力,使学生能够在物理学习的过程中增强自己对于相应内容把握,教师可以对问题情景进行创设,并且鼓励学生在相应的教学情景中,通过对于问题的解答,实现对于主题层层深入地探究,因而学生能够在物理知识学习的过程中,对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行培养,这对于帮助学生提高自己的物理核心素养,有一定的意义。
例如,在讲解“力的分解”的相关内容时,教师可以应用信息技术,播放生活中有关“力的作用效果”的视频材料,使学生能够在相应的信息化教学情景中,增强自己对于相应知识点的把握。同时,学生也可以在相应的教学情景中,尝试应用生活经验,辅助自己完成对于知识点的理解,这对于拓展学生的物理思维,帮助学生取得良好的学习成效,有着重要的意义。之后,教师可以以力的分解,作为提问的方向,向学生提出以下问题:“力的分解对于人类生活会产生怎样的影响?应用力的分解这一知识点时,需要注意哪些事项?在作答物理题时,如何应用力的分解,简化自己的计算过程?”因此,在问题情景中,每一位学生都可以在思考问题的过程中,实现对于问题层层深入的探究;同时,他们也可以在解决物理问题的过程中,集中自己的注意力,促使自己能够在物理学习的过程中,对自己的物理思维能力进行培养,这对于帮助学生取得良好的物理学习成效有着重要的意义。
在问题情景中,教师除了辅助学生对关键物理问题进行解决以外,还可以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过程,提出个性化的问题,并且在同教师进行互动的过程中,对相应的问题进行解决,促使学生能够享受物理问题解决的快乐,使得学生的物理思维能力进行提高。这是因为,他们只有在知识点梳理的过程中,才会发现知识体系中的漏洞,才能够提出个性化的问题。同时,当他们在同教师进行讨论的过程中,对相应的问题进行解决,才能够帮助学生完成知识框架的构建,使学生的物理核心素养得到提高,这对于帮助学生取得良好的物理成效有着一定的意义。
在此基础上,基本上每一位学生都可以把握“力的分解”这方面的知识,但是他们却并没有机会对自己的物理思维能力进行进一步地提高。为了能够解决这一问题,教师可以在授课的过程中,给出与本课时内容相关的题目,促使学生能够在尝试对问题进行解答的过程中,检验自己的物理学习成果,这对于帮助学生取得良好的物理学习成效有着重要的意义。在解答题目时,学生能够意识到自己在某个部分的思维能力弱,因而他们可以在针对性学习的过程中,对相应的物理问题进行解决,并且对自己的物理思维能力进行进一步地提升,这对于帮助学生取得良好的物理学习成果和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有着重要的意义。
二、鼓励学生开展小组讨论学习
在物理深度教学的要求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尝试将理论与实践结合,促使学生能够积极地开展小组讨论学习,使得学生能够在小组讨论的氛围中,将课本上的物理知识与物理概念,与学生们的实际生活联系起来,使得学生能够在小组讨论的过程中,取得相对良好的学习成效。同时,我们能够明显地意识到,对部分学生来讲,物理学科之所以乏味,是因为他们将物理知识与实际生活完全割裂成了两个事物,因而他们在进行小组讨论学习的过程中,并不能够根据自己的想法,顺利地完成相应的学习任务,也不能够增强自己对于相应知识点的把握程度,这对于帮助学生提高自己的小组讨论效果是不利的。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可以鼓励学生在小组讨论的过程中,尝试将生活与知识联系起来,促使学生能够在小组讨论的过程中,应用生活的视角,看待相应的物理学习问题,使得学生能够在相应的教学模式中,发挥小组讨论学习的优势,同时,这样的教学模式既能提高学生的兴趣,也能加深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
值得注意的是,高中阶段的物理学科学习,需要学生拥有较强的逻辑推理能力与抽象思维,而且不同章节之间跨度过大,导致学生很难全部理解学习中遇到的物理知识。因此,为了能够对这一問题进行解决,教师同样可以对小组讨论的教学形式进行应用,促使学生能够在相应的教学模式中,拓展彼此的物理思维。同时,教师可以在教学中,注重深度教学的灵活性,将物理知识与生活联系起来,降低知识的理解难度,便于学生掌握,促使学生能够享受小组讨论学习的过程。同时,将课本概念与知识理论引入生活中,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他们投入到理论实践中去。
例如,在《动能和动能定理》这一章的教学中,我以学生自身为研究对象,并且鼓励学生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对自己的想法进行陈述。例如,我会引导学生思考“他们在回家的过程中,跑动时身上的书包是否具有动能”这一问题。在学生掌握动力学相关概念之后,在电力学教学时,又可以以动力学为引子,通过学生已经熟悉的知识点,引出其它章节的知识点,同时,他们还可以就自己的学习收获,在小组讨论中对其进行分享。这样的教学方法便于学生理解跨章节的物理知识,有利于学生构建成体系的物理知识结构,还对以往学过的知识进行了复习,以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
三、鼓励学生开展实验活动
基于核心素养下的物理教学应该是有深度的,不应该浮于表面。所以首先,教师应当自身积极探索高中物理深度学习的深层含义,基于自己对于相应内容的把握之后,再正式开展高中物理深度学习的教学。因此,教师的思想需要与时俱进,研究教学方法时,既要注重知识的深度与广度,也要注重学生逻辑思维与推理能力的培养,这样才能研究出一套适合学生的物理深度学习模式。当然,核心素养的培养,需要教师不拘泥于教材课本,而要通过新颖的教课模式,增强课堂教学的灵活性与趣味性,从而达到激发学生兴趣与引导学生思考的效果。因此,教师可以对实验活动的形式进行应用,促使学生能够在相应的教学模式中,进入深度学习的状态,使得学生能够享受物理学习的全过程。而应用实验的方式开展深度学习的目的,并不是为了让学生能够轻松迅速地解题,而是为了加深学生对物理这一学科的理解。在深度学习教学的要求下,学生对待物理学科的学习,不能仅限于记住公式、概念,还应该对概念与公式等课本知识有一个更深的理解,即知识的内在逻辑,并且能够有意识地对自己的实验动手能力等进行培养。
当然,学习思维的培养,是核心素养下物理深度教学模式中极为重要的一环。教师需要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积极思考,将理论融入现实生活,并且在物理实验的过程中,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同时,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物理深度学习,注重学生学习的主动性,重视学生推理能力与逻辑思维的培养,关注学生物理知识体系的构建。在教学过程中,物理深度教学还要求教师能够具备灵活性,将课本上的知识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给予学生一定的课堂主动权,让他们通过亲身实验的方式,来学习和领悟相关的物理知识及概念。学生在深度学习的过程中,不能浮于表面,对物理知识粗略了解,过分地追求做题方法与解题速度;而是更应该沉下去,在物理实验的过程中,进行积极地思考,提高自己的思维能力,拓宽自己的逻辑,这才是物理核心素养培养的意义所在。
例如,在《自由落体运动》这一章节的教学中,教师可以给学生较多的自主权,让学生在课堂上,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通过自己动手的方式,开展自由落体的实验。因此,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然后统一讲解实验操作流程,随后让他们自行进行实验。在实验过程中,教师需要进行引导与纠正工作,看到学生不会操作或者操作手法错误时,及时予以教导和纠正。在实验结束之后,还可以让各小组之间分享实验结果,交流经验,并结合课本知识概念,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与理解。
除此之外,教师也可以鼓励学生课后进行实验探究。比如在家中找到硬币1个、相同的纸张2张、橡皮1块,这些都是学生可以很容易找到的家庭实验器材。随后让学生根据教师布置的课后实验任务开展实验:1. 硬币与橡皮对比进行自由落体运动,在一米高度同时放手,观察下落速度的快慢;2. 相同的纸张,一个横放一个竖放,然后以一米高度同时放手,观察下落速度的快慢;3. 将一张纸对折两次竖放,与没有折叠的纸张在一米高度同时放手,观察下落速度的快慢;4. 将没有折叠的纸张团成球状,与对折两次的纸张在一米高度同时放手,观察下落速度的快慢。让学生进行实验过程中,回忆课堂自由落体学习内容,进行知识回顾,并记录实验结果,然后对实验现象用自由落体相关知识进行解答。当然实验器材和过程学生可以进行自由创新,当发现新问题或是自己解答不了的问题时,可以记录下来,等到课堂时请求教师解答。或是将问题带到学习小组,在组内成员中进行实验演示,并与大家一起探寻答案。鼓励学生参与实验实践,设置任务多少和难度不是重点,主要是为了让学生能够通过实验回顾课堂所学,并在实验过程中进行创新与发现,并在问题解答和探究中启迪学生物理思维,从而提高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答遇到实际问题的能力。
总结:
总而言之,教师在开展高中物理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可以创设问题情景,促使学生能够在相应的教学模式中,增强自己对于同教师的互动,并且能够在知识学习的过程中,对自己的核心素养进行提升;可以鼓励学生开展小组讨论学习,促使学生能够在表达自己观点和聆听他人观点的过程中,拓展自己的物理思维能力,以提高學生的核心素养;可以鼓励学生开展物理实验,促使学生能够在应用自己的物理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完成相应物理任务的同时,增强自己的物理综合素养,这对于提高教学的质量有着重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