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珺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发展和深入,使历史学科不仅面临从教育理念到教学实践全面的革新和发展,同时对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学校及广大师生而言,也面临着一次机遇和挑战。为更好地贯彻因材施教的原则,提高教育质量,我校历史学科进行了大胆的改革和尝试。学生在历史学习过程中的情况如何?他们学习历史课有哪些特点?在历史学习上存在哪些疑虑和困难?怎样才能发挥好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
为了解决以上问题,以及全面了解我校学生历史学习的现状,课题组进行了一次关于初中生历史学习情况的调查活动。就学生对历史课的学习理解、实践运用、创新迁移活动等几个方面在初二1个班进行了学情调查。通过对上述问题的调查,能够对我校历史教学有一个基本的了解,大致掌握我校历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相应的策略。
一、调查时间、调查范围、调查方法
时间:2017年4月中旬。本次调查共发50份问卷,收回50份。在50份问卷中抽样30份进行调查统计。
二、调查内容分析
1. 历史学习理解方面
记忆方面:“课上学过的知识,没几天就忘了”,选“总是”的有12人,选“经常”的有9人,选“有时”的有6人,选“偶尔”的有3人,选“从不”的0人。
“如果我历史没考好,那一定是因为要考的历史知识没记住”,选“总是”的有11人,选“经常”的有10人,选“有时”的8人,选“偶尔”的1人,选“从不”的0人。
从调查中可以看出,学生在历史学习过程当中,认为历史纯粹是记忆能力的学科,觉得背了很容易忘了的同学比率占到了70%,记不住、记不清是学生历史学习过程中最大的困惑。很多学生上课时学习态度非常认真,课后问问题也比较积极,但是一直以来,成绩却不见起色。这些学生这样评价自己:我最怕记东西了,历史有那么多东西要背,每次考试前我花在历史课上的时间是最多的,可是还是考不好,有時一想到历史考试我就发慌。最后因几次成绩不尽如人意或学习受挫,从而对历史“望而生畏”。
概括能力方面:“在复习历史的时候,会把历史分成不同阶段,把同一阶段的历史知识放在一起”,选“总是”的有5人,选“经常”的有7人,选“有时”的有11人,选“偶尔”的有6人,选“从不”的有1人。
“在复习历史的时候,会把相同类型的历史知识放在一起”,选“总是”的有4人,选“经常”的有2人,选“有时”的有15人,选“偶尔”的有6人,选“从不”的有3人。
“我能区分一段历史叙述中的原因、过程、结果”, 选“总是”的有11人,选“经常”的有7人,选“有时”的有5人,选“偶尔”的有7人,选“从不”的0人。
调查得知,能够在复习历史过程中,总是或经常将同一阶段历史知识放在一起的学生比率约占40%,剩下近60%的学生在复习过程中并不能很好地做到这一点;而能够将相同类型历史知识进行综合的学生比率仅占20%,70%的学生并不能经常进行类比综合,还有10%的学生从未进行过这类复习,在最后一题调查中,区分事件的原因、经过、结果对于60%的学生都是比较轻松的,剩下40%的学生能力稍弱些。这说明学生在概括同一阶段或同一类型历史知识方面能力欠佳,更多的是不能自己主动进行概括类比,很多学生只是被动地将教师整理好的内容记下来,更加反映出学生在历史学习态度方法上的不足,当然也与教师平时的引导训练不够有关。最后一题的调查我认为更多的是反映出了学生的语文阅读理解能力的薄弱。
运用说明方面:“在阅读历史资料时,会联系以前学过的知识来理解资料中的内容”,选“总是”的有13人,选“经常”的有4人,选“有时”的有9人,选“偶尔”的有4人,选“从不”的0人。
约有56.7%的学生在阅读历史资料时,能够很好地联系以前学过的知识来理解资料的内容,剩下43.3%的学生想不起来学过的知识,也就无从入手联系理解了,体现在平时的材料阅读理解题上,得分普遍偏低。
2. 实践应用活动方面
“在解释历史问题时会做到论从史出,运用历史的眼光来分析”,选“总是”的有5人,选“经常”的有12人,选“有时”的有7人,选“偶尔”的有6人,选“从不”的0人。
“当看到一件历史文物时,会运用学过的历史知识推测它所处的年代”,选“总是”的有10人,选“经常”的有7人,选“有时”的有8人,选“偶尔”的有4人,选“从不”的有1人。
“当看历史影视剧时,会联系学过的历史知识判断剧中内容是否符合历史”,选“总是”的有18人,选“经常”的有4人,选“有时”的有4人,选“偶尔”的有3人,选“从不”的有1人。
在实践应用活动方面,能够在解释历史问题时总是或经常做到论从史出,并且用学过的知识去推测历史文物所处的年代,这样的学生约占56.7%,约占73.3%的学生总是或经常联系学过的知识去评价历史影视剧中的内容是否符合历史,这反映出大多数学生能够活学活用,而不能做到这一点的学生很多是因为学过的知识印象模糊,所以无法联系应用。
3. 创新迁移活动方面
“在谈论历史人物或事件时,会考虑那个历史年代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多方面的因素”,选“总是”的有9人,选“经常”的有10人,选“有时”的有6人,选“偶尔”的有5人,选“从不”的0人。
“我对很多历史问题有兴趣,会查阅历史资料,把问题弄明白”,选“总是”的有4人,选“经常”的有9人,选“有时”的有9人,选“偶尔”的有6人,选“从不”的有2人。
“乐于同他人探讨问题,在表达自己见解时,史论结合”,选“总是”的有1人,选“经常”的有2人,选“有时”的有10人,选“偶尔”的有15人,选“从不”的有2人。
“在看时政新闻时,对于一些重大问题会从历史角度来思考,做出自己的判断”,选“总是”的有2人,选“经常”的有7人,选“有时”的有5人,选“偶尔”的有10人,选“从不”的有6人。
“喜欢和别人谈论历史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选“总是”的有2人,选“经常”的有5人,选“有时”的有10人,选“偶尔”的有13人,选“从不”的0人。
在这一大项的调查中,能够总是或经常进行知识迁移,综合考虑时代背景去谈论历史人物或事件的学生约占63.3%,而在剩下的题目当中,总是或经常自己查阅资料弄清历史问题的学生约占43.3%,乐于、喜欢探讨历史问题,发表自己看法见解判断的学生的人数少之又少。这反映出学生在课后谈论或关注历史问题的并不多,主动钻研、论证、探究的少,但在叙述历史人物或事件这一简单常见问题时,知识迁移能力还是具备的。
三、通过本次问卷调查所反映的问题,对我校今后的历史教学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 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引导自主学习,提高创新迁移能力
大量的事实证明,强烈的创新意识来源于永不满足的好奇心和对科学的酷爱。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必须善于激发学生的兴趣动机,积极引导学生学习历史并喜欢上历史。在历史教学中,学生对老师所讲的知识感兴趣或者认为重要,注意力就能集中。集中注意力对提高记忆水平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利用多媒体的优点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对教材进行加深和拓宽学习,使学生可以自主提高知识水平和能力水平,同时也可以培养他们对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将多媒体应用到教学中去,不但活跃了课堂气氛,也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歷史课学习不应只局限在课本教材内容和课堂讲授上,应该开辟多渠道和多途径的学习。当今社会随着网络信息的发展,学习的途径很多,所以教师要调动和激发起学生在课后主动去学习历史、主动去探究历史问题的学习兴趣和渴望,要培养学生独立自主学习历史知识的能力,同时还要注意培养学生主动从浩如烟海的历史知识中汲取智慧和提升素质的能力。比如,教师可以为学生发送学习资源链接,让学生在课后可以通过网络学习与掌握更多教材之外的历史知识,从而丰富学生的历史知识视野,让学生对历史知识产生探究兴趣。另外,也可以鼓励学生通过书籍或是去图书馆查阅与课堂内容有关的历史知识或典故,并与其他同学进行分享,从而实现共同进步、共同学习的互帮互学的良好学习局面。
2. 运用好的记忆方法,提高学生历史记忆的能力
提高学生历史记忆的能力,不仅直接关系到历史知识的掌握情况,而且对提高学生概括同一阶段、同一类型历史知识和理解历史资料内容等方面的水平都有极大的帮助。掌握好的记忆方法,就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历史知识的记忆法很多,但我认为最常用、最有效的记忆方法有以下几种:①浓缩记忆法。浓缩记忆法是抓住历史知识的主要内容,扣住关键字,把复杂、繁多的识记材料加以凝炼、压缩进行记忆。浓缩记忆法的优势是增加大脑对知识信息的容量,减轻学习的负担,而且适用的范围较广。但浓缩的部分应该是最精华的。②歌诀记忆法。歌诀记忆法就是把重要的历史知识编成诗歌、民谣、顺口溜、快板等形式来记忆。歌诀记忆法的好处是记忆时合辙押韵、朗朗上口,并且生动轻松,久久难忘,乃至于记忆终身。③图示记忆法。图示记忆法即用各种图表、图形进行历史知识的记忆。这种记忆法最形象、直观。如果把图示做成三维课件,记忆效果就会更好。④数字归纳记忆法。在历史知识中,我们感到年代最难记,也最怕记。如果采用数字特征记忆法记年代,就可做到多记、记活、记牢。⑤联想比较记忆法。联想比较记忆法是对历史现象从各种角度、各种联系上通过辨别、分析,找出它们的异同点进行记忆。联想比较可以纵比,还可以横比。联想比较记忆法不仅能使我们巧妙地获取知识,而且也有利于培养我们的思维能力。⑥规律记忆法。历史知识虽然繁多而复杂,但是我们可以找出它们的规律进行记忆。规律记忆法是一种较高层次的记忆法,它是在找出共性的前提之下,再找出个性,这样常常能起到触类旁通、一石三鸟的作用,还可能帮助学生迸发出创造性思维的火花。
3. 历史教师要在历史教学的目的和评价方式上有所改变
在教育理念上要改变过去“为考试而教、为考试而学”的思想。强调历史学习要以促进每个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培养良好品德、培养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学科教材内容上要以贴近学生贴近现实生活为导向,要运用丰富有趣又有实际意义的历史人文知识来教学,避免历史课教学的专业化、成人化倾向。在中学教育阶段适当减少理论性的阐述,使历史学科回归到主要承载人文素质教育功能的基础性教育的本质上来,让学生在主动学习与快乐学习中健康地成长。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培养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