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语篇研读的高中英语阅读教学范式

2022-06-28 17:49:17谢慧珍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2022年73期
关键词:新高考新教材新课标

谢慧珍

【摘要】在新课标、新教材、新高考的大背景下,基于语篇研读的高中英语阅读教学非常有必要。通过深入语篇研读,把握主题意义、挖掘文化价值、分析文本特征和语言特点及其主题意义的关联,以落实新课标,促进学生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形成和发展,实现学科育人的功能。

【关键词】高中英语;新课标;新教材;新高考;阅读教学;语篇研读

一、语篇研读的必要性

从近几年的新高考真题,不难看出高考英语命题的总趋势是突出语篇,主要考查学生理解书面语篇的能力,其中,包括语篇内容、语篇结构的理解和把握,也包括对语篇内容的分析、阐释和评价。因此,我们的阅读教学必须基于语篇,从语篇的层面进行深入研读。事实上,新课标在实施建议中提到“深入研读语篇,把握教学的核心内容”。深入研读语篇,把握主题意义、挖掘文化价值、分析文本特征和语言特点及其主题意义的关联,对教师做好教学设计具有重要意义。具体而言,研读语篇是教师落实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需要,是確定教学目标、选择教学方法和实施有效阅读教学的前提。

二、基于语篇研读的阅读教学范式

语篇可以从三个方面进行研读:第一what,即语篇的主题和内容;第二why,即语篇的深层涵义,也就是作者或说话人的意图、情感态度或价值取向;第三how,即语篇的文体特征、内容结构和语言特点。总之,就是要清楚文本写了什么,为什么而写,如何写的。结合由浅入深的表层理解、深层理解和评价性理解的三个阅读层次,笔者设定阅读教学范式(如下图),并运用于教学实践中。

三、基于语篇研读的阅读教学实例

下面以人教版高中英语必修一Unit4 Reading and Thinking为例,将语篇研读运用于课堂实践中。

1.文本解读

what:The Night the Earth didn't Sleep是一篇关于人与自然的报告文学,向读者整体描述了唐山大地震这场灾难。内容包括:震前乡村发生的一些异常现象、地震发生时的惊人场景,震后满目疮痍和在国家和人民军队的支持下唐山人民在废墟上重建家园,传达了“灾害无情,人有情”的主题意义。

why:本文旨在通过阅读,引导学生思考人与自然的关系,提高自我保护意识和生存能力,树立防灾意识;同时,思考人与社会的关系,坚信“灾害无情人有情”的信念和坚持发扬中华民族“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伟大精神,在重大自然灾害面前不屈不挠、相互援助。

how:本文是一篇报告文学,共分为五个自然段,按照时间顺序描述了唐山大地震这场灾难。文中运用了列数据、反复、排比、拟人、夸张、比喻等写作方法,体现了报告文学的纪实性和文学性。文章以过去时为主,讲述了地震的发生,在最后一段讲到唐山精神时,使用了现在完成时。

2.教学过程

(1)图片导入,创设情境

通过宁静的城市夜景图创设情境,大家都已入眠,引起学生共鸣,借机引入话题,激发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主动性的同时,培养学生思维品质。

(2)看标题、图片,预测语篇内容

“What would happen if the earth didn't sleep? Who might be the people in the picture? What are they doing?”通过问题链,引导学生分析标题、观察图片,培养学生的推断和合理猜测能力。

(3)浏览文本,了解文章内容

指导学生通过快速阅读找出每段的主题句,抓住关键词的方式总结文章主旨大意,培养学生的概括和整体感知能力。

(4)阅读文本,分析语篇结构,关注文本关键信息

王兰英认为,进行语篇分析时,按照“从大到小、从整体到部分、从宏观到微观”的顺序展开:先梳理文章的结构,即文章是怎么组织的,可以画出一个结构图,使思维可视化(如下图)。

首先,要求学生根据内容,画出文章结构图,引导学生分析并把握课文框架结构。其次,通过结构图链接到文章的细节信息,引导学生关注关键信息,在深度解读文本的同时,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基于第一部分所描述的震前异常现象,人们却如往常般入睡,提出问题Why did people think little of the signs?得出人们非常缺乏地震常识。与此同时,让学生深刻地意识到了解地震知识的重要性。基于第二部分地震发生时的满目疮痍,让人绝望的场景,提出问题Why was the damage so severe/serious?激发学生作出对于建筑质量、地震震级、人们的自救意识缺乏等因素的思考,树立学生积极应对灾难的意识和态度。基于第三部分震后唐山人民灾后重建新唐山,提出问题What do you think helped the revival of Tangshan city? 引导学生对唐山重生的因素进行归纳和提炼,如,迅速有效的救援工作、政府的大力支持、当地人的不懈努力、人们的团结互助、战胜自然灾后的坚强的意志力和人类的智慧等,从而达到传播唐山人民的抗震精神,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的目的。

然后,从整篇语篇的角度,引导学生关注文章的时间线和情感线,感受文章的组织方式。

(5)赏析语言,感受文体特征

引导学生关注文本特征和语言特点。首先,呈现课文中用到数据的六个句子,提出问题Why did the author use so many numbers? 旨在让学生关注到数据的使用使文章更加客观、更加有说服力,而这正是报告文学的特点之一——纪实性。其次,呈现文中用到反复、拟人、夸张、比喻等修辞手法的句子,旨在让学生了解到报告文学的第二大特点——文学性。

(6)小组讨论,升华主题

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要求学生分别从自然和人类的角度探讨问题What can we learn from the text? What should we learn from Chinese people's fighting against natural disasters?引导学生感受大自然的力量,让学生明白,我们要敬畏大自然。同时,引导学生感受人类战胜灾害的力量,我们要团结互助、要有坚强的意志和发挥人类的智慧去战胜困难,从而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思维品质和文化意识。

(7)概括总结,内化所学

通过总结归纳,内化课堂所学内容。

四、结语

由以上案例不难看出,基于新教材,深入语篇研读,抓住语篇的主题、内容、结构、文体特征、语言特点和价值取向,把文本所承载的知识转变为学生的能力和素养,不但有利于提升学生的语言能力和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而且将思维品质和文化意识有机地融入到阅读教学中,能切实做到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实现学科育人的功能。

参考文献:

[1]教育部.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S].人民教育出版社,2020.

[2]梅德明,王蔷.改什么?如何教?怎样考?高中英语解析[M].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8.

[3]教育部考试中心.中国高考评价体系[M].人民教育出版社,2019.

[4]曲一线.5年高考3年模拟高考英语[M].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20.

[5]王兰英.高中英语语篇研读策略例析[J].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2018(12):24-27.

责任编辑  钟春雪

猜你喜欢
新高考新教材新课标
《新课标·新教材·新高考》特别征文
地理教育(2022年10期)2022-09-29 09:23:56
欢迎订阅4-6年级《新课标 分级阅读》
趣味(语文)(2021年10期)2021-12-28 09:34:35
体现新课标 用好新教材
师道·教研(2021年2期)2021-03-28 02:20:53
欢迎订阅4-6级《新课标 分级阅读》
挺立于课本之中的“树”
担当意识:历史新教材渗透不可或缺
教书育人(2020年11期)2020-11-26 06:00:34
如何打造新高考下的高中物理高效课堂
考试周刊(2016年84期)2016-11-11 23:54:02
新高考来了,家长该做些什么?
高中思想政治主观题解题技巧指导
考试周刊(2016年54期)2016-07-18 07:19:53
浙江新高考化学《有机推断与合成综合题》的特点分析与复习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