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辉
课堂提问是教师在课堂上面向学生提出问题,以此吸引学生注意力,同时从中判断学生对所学知识实际掌握程度的一种教育方式。大量的教育实践已充分表明,优质的、有效的课堂提问能很好地拉近师生间的距离,让学生“亲其师,信其道”,让教师精准把握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进而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教学调整。由此可见做好课堂提问工作所具有的重要意义及其价值。也正因为如此,作为教师应当关注课堂提问这一环节,找准提问的时机,采用正确的提问方法,积极且恰当地面向学生进行提问,以提问促使学生主动思考,以问题推动学生深入研究与探索,进而带领学生收获更理想的学习效果,以使核心素养培养的教育目标切实落到实处。
一、课堂提问要便于学生理解
小学阶段的学生年龄较小,认知与理解能力有限,为此,在面向他们进行提问时不能采用过于抽象或者复杂的语言,不然学生很容易因为听不懂而失去探索与回答的欲望。这样的课堂提问注定是难以达到预期的理想效果的。作为数学教师,应当考虑到所教小学生的实际认知情况,在契合其理解能力与水平的基础上,尽量尝试用直白、简单而便于理解的方式面向学生进行提问,只有理解了提問的意思,小学生才能进行后续的思考,也才能据此展开一系列的数学探究活动。
例如,在教学“克和千克”这一节知识时,我便向学生设置了如下的问题:我们平时生活中要想知道一个物体的重量需要用秤称重,称出来的重量一般用什么来表示呢?请同学们认真回忆平时见到的事物,想一想,说一说。小学阶段的学生虽然年龄小,但是他们也有着一定的生活经历及其体验,大家听说过不同的表示方式,像有的说“克”,有的说“千克”,有的说“斤”,有的说“公斤”,还有的说“两”……立足实际生活进行的思考与回忆使得大家踊跃回答的热情格外高涨,数学课堂氛围变得融洽不说,且也正是从学生的回答中引出了“克”与“千克”的说法。以此为基础,再开展本节数学课的教学自然也变得水到渠成般自然。
又如,在教学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数学知识之后,为了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程度,我面向学生设置了如下的问题“两位数乘两位数与两位数乘一位数有什么不同”,并鼓励学生可以借助具体的数学计算题目进行论证。这一数学问题的指向性极强,引导着学生分析两位数乘两位数与两位数乘一位数之间的区别。在这一过程中,学生既有效复习了两位数乘一位数这一数学知识,以此为基础,其又进一步推进学生实现了对两位数乘两位数数学运算规则的正确认识。明白了各自的特点,找到了两者的区别,学生更能透过现象看本质般收获更深刻的数学认知与理解。而这显然得益于学生能理解的数学问题。
二、课堂提问要紧扣教学内容
在当前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这样一种情况,即很多时候课堂提问与数学内容之间并无明显的联系,这样的课堂提问流于形式,单纯是为了提问而提问,难以达到促进学生思考的效果,也难以产生实际的效应及其影响,是低效甚至无效的课堂提问。针对这一情况,小学数学教师有必要积极做出调整,必须要确保所设置的课堂提问与所教授的数学知识相关,即要紧紧扣住所讲解的数学内容,这样一来,数学提问才能在推动学生思考的过程中促使其更深刻地掌握数学知识,而这也是小学数学课堂提问所应当达到的效果。
例如,在教学“年 月 日”的数学知识时,个别教师会为学生讲解生肖的相关知识,并提问学生今年是什么生肖,是如何推算的,等等。这看似热闹,但与我们所要学习的数学年月日知识并无密切联系,并不具备实际意义与价值。与此相反,教师可引入:为什么有的年份是366天,有的年份是365天?为什么有的月份天数是31天,有的天数是30天,还有的天数是28天?这些问题都是与我们本节数学课“年 月 日”数学知识密切相关的,吸引学生注意力的同时刺激他们的探究兴趣与心理,从而吸引着他们积极且主动地融入学习中来。这样的问题显然是有价值的。
又如,在教学“可能性”这一节数学知识时,贴合学生的生活情境,结合其已有的社会生活经验为其创设问题:生活中有哪些不可能事件?有哪些是可能性事件?哪些又是必然事件?请结合实例进行阐述。这样的问题直接指向“可能性”这一节数学知识,因此,学生在思考与探索这些数学问题的过程本质上也是努力朝着“可能性”这一节数学知识努力求知的过程,有助于建立生活与数学知识间的关系,更有助于学生轻松区分、熟练掌握不可能事件、可能性事件以及必然事件三者的联系。由此也不难看出,课堂提问要紧扣教学内容对于优化与推动小学生更扎实、有效地学习数学知识的重要意义与作用。
三、课堂提问要循序渐进发展
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切不可抱有一蹴而就的心态,这种急于求成的想法往往会产生适得其反的不良后果。这是早已被大量教育实践所证明了的客观规律。具体到小学数学课堂提问之中,这一道理同样适用。为此,小学数学教师一定要摒弃“上来就向学生提出过难问题”的意识及其想法,而要遵从循序渐进、由易及难的原则,起初由最简单的问题开始,一步步加大问题的难度,这样一来,学生的思维也是逐渐延伸的,是逐渐趋向于较难方向的,此时,他们思考与探索的深度、广度相较于以往都有了明显的质的飞跃,得到的思考结果也是更有利于其获得深刻数学认知的。
我在自身的小学数学教育实践中就很好地践行了上述观点。如在教学“混合运算”这一节知识时,我并没有直接提问学生“混合运算的规律与法则是什么”,这样的问题难度过大,对此,学生不仅不知道该如何解答,而且也很容易导致其失去探索与回答的热情。对此,我在自身的教学中便由最简单的问题开始,逐渐加大问题的难度,引领着学生进行了一番深入的分析与思考。首先,我提出的问题为“我们平时在计算加法或者减法时按照什么样的顺序呢?请举例子说明”。这一问题与学生已有的学习经验相关,因此,学生在经过思考之后很容易给出相关答案,即“在计算加法或者减法时根据的是从左到右的顺序”;以此为基础,我进一步加深问题的难度,提出了“那如果一个数学式子中同时有加减法的话,应该怎么算呢?也要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吗”这一问题。这样一来,有了前面回答的铺垫,对于这一问题学生不再感觉茫然,不知道该如何切入,相反,其也能结合已有的学习经验及其知识积累积极进行思考与探索。这样由易及难的问题设置方式显然才是契合小学阶段学生实际认知水平的,也是切实能获得高质量数学教育教学效果的。
四、课堂提问要考虑不同学生
同一班级中学生人数众多,不同的学生具备不同的学习基础,自然而然,其实际学习需求也不尽相同。对此,面对同一班级的学生,作为教师也不能用一把“尺子”去“衡量”,而应当认真分析所教学生的实际情况,立足其差异实施有针对性的教育教学及其指导。这种个性化的教育方针及其措施更能满足不同学生的成长与发展需求,也能促使他们更有积极而富有活力地学习。具体到小学数学课堂提问中,小学数学教师也应当考虑到不同学生的实际个性化要求,面向不同层次的学生设置难度不同的问题,以问题为载体吸引不同水平、不同基础的学生都能积极回答问题,都能在回答问题的过程中更好地进行数学学习。
我自身的小学数学教育实践便可以很好地证明这一点。如在教学“时 分 秒”这一节数学知识之前,我便对班上的学生进行了提前调研,调研的目的主要是了解他们对时间相关知识的实际掌握程度。也正是基于此番调研,我知道了班上有的学生之前未曾过多地关注生活中的时间知识,但与此同时,也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对时间相关知识有了一定程度的了解。以此为前提,在数学课上,我便面向不同的学生设置了难度不同的问题,向未曾有相关知识及其经验积累的学生设置的数学问题较为简单,多为“时钟上有多少个数字,分别代表着什么意思”“时钟上有几个长针,它们都分别是什么”;而面向已有一定数学知识及其经验的学生,我所设置的问题则有了难度上的提升,多为“一小时等于多少分,一分等于多少秒”“一小时等于多少秒”这类。不同难度的问题对应着不同的学生,如此一来,不同基础的学生都能找到契合其实际认知水平的数学问题,而也正是因为如此,大家的数学学习热情都得到了充分调动。
五、结语
课堂提问是一项教育工作,更是一门凝聚着智慧的教学艺术。小学数学教师一定要高度重视课堂提问这一重要环节,更要立足实际情况积极探索优质、有效的课堂提问方式方法。这样,课堂提问才能成为沟通师生关系的有效桥梁,才能推动学生更有效率地学,教师更精准地施以教学及其引导。在日后的小学数学教学实践中,我仍将立足实际探索有效课堂提问这一主题,以期切实构建有效提问,以有效提问为载体、桥梁,助推学生全身心地融入数学学习中来,开动脑筋,发散思维,提高水平与能力,朝着更理想的方向进步与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