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松辽盆地南部宝林地区姚家组下段多层铀矿化主要控矿因素

2022-06-27 07:29王海涛张亮亮黄笑
当代化工研究 2022年11期
关键词:姚家宝林岩屑

*王海涛 张亮亮 黄笑

(核工业二四三大队 内蒙古 024000)

松辽盆地南部是我国北方重要的万吨级铀矿资源基地,近几年在主成矿区带外围的宝林地区勘查工作不断取得新进展,初步圈定了一条长约30km的铀矿(化)带,找矿目的层为姚家组,成矿类型属于层间氧化带型,前人针对松辽盆地南部铀矿化特征、成矿规律等开展了大量的研究工作,与区内其他典型铀矿床相比,宝林地区具有多层氧化带、多层铀成矿作用的特点,通过对该区姚家组下段发育多层铀矿化的特点,浅析该区的主要控制因素。

1.地质概况

宝林地区位于松辽盆地南部西南隆起区与开鲁坳陷东部的过渡部位(图1),主要包括钱家店凹陷南部、大林凹陷西部及宝格吐凹陷北部3个三级构造单元,区内三级构造单元主要受NE向断裂控制,多呈NE向展布。嫩江末期构造运动主要以NW-SE向的挤压应力作用为主,一方面使盆地内部分断裂形成反转构造,切穿盖层,断层上盘沉积盖层沿断裂反转隆升,在宝龙山一带形成姚家组剥蚀天窗;另一方面在盆缘部位掀斜形成更大角度的单斜地层,有利于含铀含氧水沿盆缘掀斜部位向盆内运移,进而形成了完善的补径排水动力条件,也为砂岩型铀成矿作用提供了有利的构造环境。

图1 研究区位置

2.地质特征

(1)地层。研究区基底起伏较大,形态复杂,最大埋深800m,最小埋深120m(据重磁、浅层地震资料),一般500~800m之间。基底岩性主要为海西期花岗岩,其次为石炭—二叠系变质岩。盖层由下白垩统义县组(K1y)、上白垩统姚家组(K2y)和嫩江组(K2n)组成,义县组在区内分布较为局限,仅个别钻孔揭露,岩性以流纹质火山碎屑岩为主,姚家组为研究区内的主要找矿目的层,为一套在干热—半干热古气候条件下形成的以红色为主,局部灰色的陆源碎屑岩沉积建造,地层厚度一般在200m以上,最厚可达280m;嫩江组为湖相沉积的深灰色泥岩,地层厚一般0~90m,在盆缘掀斜部位缺失;第四系厚110~120m。

目的层姚家组可进一步划分为姚家组上段与姚家组下段,其中姚家组下段砂体单层厚度及累计厚度均较大,分布稳定,所夹泥岩多为透镜体,连通性、成层性好;姚家组上段以紫红色泥岩与灰色砂岩互层为主,具明显的二元结构,砂体连通性、稳定性相对较差。姚家组下段顶部发育一套稳定的紫红色泥岩沉积,为区域上姚家组下段顶部稳定的隔水层,并与姚家组上段分界(表1)。

表1 研究区盖层简表

(2)岩相类型。姚家组下段沉积构造较为发育,垂向层序较乱,略显向上变细,但粗粒沉积自下至上都有,其内部构造主要有冲刷面、平行层理、交错层理和沙纹交错层理,反映出动荡的牵引流的沉积特点,越岸沉积主要发育水平层理,沉积时水体相对较稳定。根据该区姚家组下段不同岩性的结构、构造,划分出8种岩相类型及五种沉积微相(表2),其中辫状河心滩微相最为发育,滞留沉积、泛滥平原沉积微相次之,天然堤、决口扇沉积微相相对少见。

表2 宝林地区沉积岩岩相类型

(3)砂体。姚家组下段砂体主要以厚层砖红色、浅砖红色中、细砂岩为主,砂质砾岩次之,局部夹褐黄色中、细砂岩,灰色砂岩常成透镜状发育在红色调、黄色调砂岩之间。砂体由下至上发育多个正粒序旋回(图2),个别旋回底部见一定厚度的砂质砾岩,砾石成分以泥砾为主,多具定向排列,冲刷面清楚,向上逐渐过渡到中砂岩、细砂岩、泥岩。砂体疏松,连通性及渗透性好,灰色砂体主要发育在单个旋回向上粒度变细的位置。

图2 宝林地区ZKS1-9孔单孔沉积相划分图

通过薄片鉴定,不同样品碎屑组分含量有所变化,砂岩类型主要为岩屑长石砂岩、长石炭屑砂岩,碎屑组分主要由石英、长石、岩屑组成(图3),孔隙式胶结,胶结物中见少量碳酸盐胶结物,填隙物极少,碎屑棱角状-次棱角状,分选好,磨圆中等;晶屑成分主要为石英、长石,偶见碎片状黑云母。石英晶面较洁净,长石晶面粗糙,长石大部分粘土化较强,部分更长石绢云母化,部分较新鲜,聚片双晶发育,部分具有格子状双晶。岩屑以火山岩岩屑及花岗质岩屑为主,其中多为中酸性喷出岩岩屑;变质岩岩屑见片岩、片麻岩。沉积岩岩屑为泥质,含量较少。其沉积环境总体属于距物源区有一定距离的动荡沉积环境。

图3 姚家组下段砂岩特征(+)

(4)沉积相类型及其特征。宝林地区姚家组主要发育辫状河相沉积,平面上分布稳定,范围大,垂向上呈现出辫状河滞留沉积微相、心滩微相和泛滥平原微相多韵律结构的相序列(图2),其中以心滩微相为主,单层砂体厚度较大,为砂岩型铀成矿有利的含矿砂体,岩性以褐红、褐黄、灰色中砂岩、细砂岩为主,砂岩中常见薄层状泥岩透镜体,灰色砂岩中常见炭化植物碎屑。

3.多层铀矿化主要控制因素分析

根据目前宝林地区发现的工业铀矿化的空间展布形态可知,工业铀矿化严格受层位、砂体和物理化学界面控制(图4)。

图4 宝林地区兴119线剖面图

(1)层位控矿。本次通过对钻孔连井剖面、测井曲线等资料开展研究发现,本区姚家组下段发育三层较为稳定的隔水层,可进一步将研究区姚家组下段细化为姚家组下段第一亚层、第二亚层和第三亚层,工业铀矿化主要产在姚家组下段第一亚层和第二亚层。矿体多呈板状、透镜状产出,产状与地层产状相一致,未见矿体穿层现象,矿体产出具有严格的层控性。

(2)砂体控矿。姚家组下段第一亚层和第二亚层主要发育辫状河相砂体,砂体规模较大,连通性、成层性较好,第三亚层发育曲流河相沉积,砂体规模有限且连通性较差。辫状河相砂体有利于大规模层间氧化带的发育,灰色砂体是研究区的含矿主岩,灰色砂体主要发育在各沉积旋回向上粒度逐渐变细部位,第一亚层由于砂体粒度偏粗、旋回较少,灰色砂体多呈单层产出,第二亚层砂体粒度中等、旋回增多,易形成多层灰色砂体,通过对区内钻孔数据统计发现,单层灰色砂体厚度5~30m区域是铀工业矿体产出的有利部位。

(3)物理化学界面控矿。研究区内的氧化带的空间展布受各亚层隔水层及辫状河相砂体控制,铀矿化受层间氧化带与灰色砂体过渡的物理化学边界控制。平面上铀矿化带呈蛇曲状沿层间氧化带与灰色砂体的过渡部位发育,垂向上第一亚层则易形成单层铀矿化,与宝龙山铀矿床“上、下氧化,中间成矿”较为相似,规模大,延伸较为稳定,矿体呈厚板状;第二亚层形成多层氧化带,多层灰色砂体,多层铀矿化,矿体多呈透镜状、囊状,局部灰色砂体厚度相对较大部位呈板状。

4.结论

(1)本次工作中进一步将姚家组下段细化为姚家组下段第一亚层、第二亚层和第三亚层,第一亚层、第二亚层是宝林地区主要找矿目标层;(2)宝林地区铀成矿的主要控矿因素是层位、砂体和物理化学界面,各亚层的隔水层及砂体控制了区内层间氧化带的发育,氧化带与灰色砂体的物理化学边界控制了矿体定位,单层灰色砂体厚度在10~35m厚的部位是成矿的有利部位;(3)姚家组下段第一亚层具有“上、下氧化,中间成矿”的特点,第二亚层具有“多层氧化、多层灰色砂体,多层铀矿化”的特点。

猜你喜欢
姚家宝林岩屑
Rolling velocity and relative motion of particle detector in local granular flow
考虑颗粒随机分布特征的水平井环空岩屑起动流速
岩屑床清除工具携岩效率仿真分析
大斜度井岩屑床清除工具研制与应用
买件虚拟衣服穿在身上
小学语文低年级绘本阅读教学策略探析
江西弋阳县姚家铁矿地质特征及成因
页岩气钻井岩屑运移规律仿真分析
姚家庄村的幸福和烦恼
冰城白桦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