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昌三国文化遗存名录及分类

2022-06-27 03:44黄青喜
湖北文理学院学报 2022年6期
关键词:许昌遗存名录

黄青喜

(许昌职业技术学院 曹魏文化研究所,河南 许昌 461000)

城市的价值和国家一样,既体现在厚重历史积淀,也体现在当今人文科技之光。历史积淀,表现在悠久历史、厚重文化、丰富遗存以及对其挖掘、阐释与保护;今日之光,表现在当下各个领域创新人物及其产品乃至价值链、产业链的形成与扩展。许昌(秦汉时颍川郡许县)三国文化遗存,既是该市历史积淀中辉煌代表,也是全国三国文化遗存之翘楚,饱含丰富历史文化信息和值得继承和弘扬的时代价值及精神,是三国文化重要组成部分。遗憾的是,目前为止,这些遗存,还没有人进行系统整理与科学分析,甚至连最基础的数据与名录都没有确定。本文初步整理出《许昌三国文化遗存名录》(2022版)并对之进行分类和说明,抛砖引玉,以期学界对许昌三国文化遗存这一重要且重大问题的关心与关注,进而将三国文化研究推向新高度。

一、许昌三国文化遗存名录

现在,面积只有4996km2、人口只有438万的“小许昌”,却是历史上三国的“大代表”,也是“三国文化”的“大代表”。东汉末年,“许下屯田”“移驾幸许”“曹魏崛起”“唯才是举”“建安文学”“臣君博弈(曹操与汉献帝博弈)”“汉魏禅让”等重大历史事件均发生在此。它一方面决定了“魏以许昌”的独特优势,另一方面决定了许昌作为三国文化发祥地,对三国文化的建构和发展始终起着统帅和核心作用。许昌三国文化遗存与全国其他地方的三国文化遗存相比,不但数量多、分布广、特色鲜明,还具有规格高、代表性强的特点。这些遗存,是无声的历史,有形的文化。“曹操所开创的曹魏文化是三国两晋南北朝文化的杰出代表,对中古时代历史发展产生了长时段的重大历史影响。”[1]所以,《许昌三国文化遗存名录(2022版)》的确定,对许昌、全国乃至全球三国文化研究均是“大利好”。对许昌来说,它可以规范本地三国文化研究,为许昌擦亮三国文化城市名片锦上添花,为许昌文化强市战略起推动作用,为乡村振兴塑形造魂提供新思路,为新时代“三农”工作提供新抓手,为各级各类学校三国文化研学提供佳线路。对全国来说,它将引领三国文化研究向精准化、数字化发展,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复兴,活化历史文物,讲好三国故事,增强文化自信等都有推动作用。对全球来说,它为世界各地三国文化爱好者和研究者提供精准导游点、线、面,促进“三国游”再上新台阶,进一步增强国际间的交往与友谊。总之,三国文化研究与应用从此将摆脱“瞎子摸象”的片面性和盲目性。

许昌三国文化遗存究竟有多少?有没有名录?这一学术基本问题,一直困扰许昌三国文化研究者和爱好者。许昌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新版的《许昌三国访古》一书,收录32处,其中“思故台”有名无实,实有31处。张兰花《解读许昌——曹魏胜迹》[2]收录65处,但她把“三绝碑”“张辽城”等现在属于漯河的遗存也列入许昌。另外,一些现在已不存的如永始台、灌台等也收录。黄杰、李俊恒等人认为:“许昌市三国古迹遗址有396处,有级别保护的62处。”[3]许昌市旅游局原纪委书记、新闻发言人、曹魏文化研究专家解淑云说:“据2003年的全国旅游资源普查显示,全国共有三国时期的名胜古迹约300处,全省约160处,而许昌就有80多处。”“在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确认,我市目前与三国文化有关的古迹共45处,其中有重要价值的32处。”[4]以网名“夜读春秋”、许昌春秋读书会讲书人、历史老师彭俊芝为代表的“旅友”给我提供62处,去掉临颍、舞阳甚至郏县明显不属于许昌的、现已不存的和非三国时期的遗存,实有47处。上述虽然用词不同,有用“胜迹”——“有名的古迹”[5]1174;有用“古迹”——古代的遗迹,多指古代留存下来的建筑物或遗址[5]466;但都有“迹”——“前人遗留的事物(主要指建筑或器物)”[5]618。也就是说,有没有“前人遗留的事物”这一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是解题关键。由于时间久,有些遗存偏僻,规模、影响小,不为人所知,统计数量有偏差,不足为怪。但有如此大差别,不能不使我们惊愕。因此,我们课题组确立“先盘家底、搞清名录、逐一研究”的调研思路。通过多年多方实地调查和查阅文献,笔者与黄杰,关公网创办人、站长关志杰两位先生集多方调研,反复研讨,最终确定《许昌三国文化遗存名录(2022版)》,如表1。

表1 许昌三国文化遗存名录(2022版)

二、许昌三国文化遗存分类

表1是根据文物保护级别分类。可以看出,许昌三国文化遗存,国保单位6个,占比12.50%;省保单位8个,占比16.67%;市保单位15个,占比31.25%;县(市、区)级文保单位11个,占比22.92%;无文保单位级别的8个,占比16.67%。也就是说,有文保级别的遗存占83.34%。

如果根据其它标准,还可详细分类,见表2-6。

表2 许昌三国文化遗存形态表

(一)根据遗存形态分类,这是国家文物保护单位分类标准

(二)根据遗存修建时间分类

(三)根据遗存性质分类

表4 许昌三国文化遗存性质表

(四)根据遗存主人身份分类

表5 许昌三国文化遗存主人身份表

(五)根据三国文化子文化遗存分类

表6 许昌三国文化遗存子文化遗存表

三、几个问题的说明

(一)行政区划

许昌市东城区、国家许昌经济开发区、城乡一体化示范区并非国家正式行政区划,所辖地仍归原属地。从行政区划看,许昌三国文化遗存,建安区最多,18个,占比37.50%;其次禹州市12个,占比25.00%;以下依次是魏都区7个,占比14.58%;长葛市6个,占比12.50%;鄢陵县3个,占比6.25%;襄城县最少,2个,占比4.17%。

(二)遗存

《现代汉语词典》对之有两条解释:1.(动词)遗留;2.(名词)古代遗留下来的东西。根据郭的非先生“三国文化遗存主要指三国文化物质形态的遗留”[6],本表列出的遗存均为许昌三国文化中“有形的物质形态遗留”。

同全国其它地方一样,三国时期“无形的非物质形态遗留”——只留在文献或当地百姓口口相传中,已没有物质形态的遗留,故不再本文讨论范围。

近年来,尤其水系联通工程竣工后,许昌在公园、河岸、游园、广场等新建了许多“三国文化雕塑”,如文峰广场的“建安七子”,“再见三国”文化苑的“三国系列雕塑”,灞陵桥公园的“曹操义送关羽”大型浮雕以及“运粮河十八景”雕塑甚至尚在建设中的“曹魏古城”等,暂不收录。

(三)三国

表中“三国”既是时间概念,指184年3月黄巾大起义到280年晋灭吴实现国家统一;也是国家概念,即指魏、蜀、吴三个国家;还是文化概念,即三国文化。根据沈伯俊先生对三国文化的定义,三国文化有三个层次:一是历史学的“三国文化”观(或曰狭义的“三国文化”观),认为“三国文化”就是历史上的三国时期的精神文化,包括哲学、文学、艺术、史学、科技等方面;二是历史文化学的“三国文化”观(或曰扩展义的“三国文化”观),认为“三国文化”就是历史上的三国时期的物质文明、精神文明的总和,包括政治、军事、经济等方面;三是大文化的“三国文化”观(或曰广义的“三国文化”),认为“‘三国文化’是一个宽泛的概念,它并不仅仅指、并不等同于‘三国时期的文化’,而是指以三国时期的历史文化为源,以三国故事的传播演变为流,以《三国演义》及其诸多衍生现象为重要内容的综合性文化。”[7]

(四)“三国文化边缘遗存”

可以说,这些遗存,如果没有三国文化因子,一是不会存留这么久,二是不会引起专家学者的重视并发掘之。

从“表3”看,许昌“三国”之前遗存有五个,分别是05号尹宙碑、08号三里侯冢遗址、13号台王遗址、15号八柏冢和30号张湾汉墓。按常理,“三国之前”遗存,不能进入本名录。但是,这几个遗存都含有三国文化因子,是典型的“三国文化边缘遗存”。顾名思义,“三国文化边缘遗存”即处于三国文化边界的遗存。这些遗存,08和30号“有三国文化之名而无三国文化之实”;05和13号“有三国文化之实而无三国文化之名”;15号则“实名各半”。正因为它们都含有“三国文化因子”,我们才将它们收进名录。

表3 许昌三国文化遗存修建时间表

笔者深深体会到,弄清什么是“三国文化遗存”和“遗存真相”,绝非易事。加上没有确切的历史记载,民间传说之间又相互抵牾,像雾里看花。真正能拨开云雾见青天,尚需时日。下列两个问题亟待解决:

遗存时间的“界定”。诚然,时间是“相对”也是绝对的,但是,什么时间之前的算是遗存?十年,二十年或五十年?现在我们打造的与三国相关的雕塑、疏通的河流、修建的庙宇甚至堆起的墓冢等等,与明清时代建的众多关帝庙一样是三国文化遗存吗?如果不是,再过多少年才算遗存?

附会遗存及其故事亟待收集整理。附会的三国民间故事非常丰富——这也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这些故事的“遗存”非常多,如许昌“白胡关帝庙”“接关亭”,甚至“跪迎石”“演乐寺”等等,完全收集整理,工作量非常大。但是,“讲好许昌故事”,许昌三国文化遗存无疑是最丰富、最有趣味也是叫响全国的文化载体。“讲好河南故事”“讲好中国故事”,三国文化遗存何尝不是颇具优势的文化资源呢?

因此,许昌三国文化遗存乃至全国三国文化遗存研究,还需再上新台阶。

猜你喜欢
许昌遗存名录
从佛教文化遗存看天水在丝绸之路上的重要性
工业遗存的活化——叁伍壹壹的时光与鲜花
2022.3上榜派出所名录
初到许昌
太极拳列入联合国非遗名录
陶行知教育名录
许昌诗群
同贺名录
神兮 魂兮——感怀于许昌水系建设和曹魏古城修复而作
许昌青春诗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