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丽莉
摘要:对学生而言,良好的审美能力能让学生发现不同美术作品的精髓,并透过作品感受美感,从而提高创造美的能力,逐步实现综合发展。然而,当前的美术教学工作对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仍有所欠缺。在美术教学的过程中,如何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是一个重要的教学要求。在这里希望与各位教师探讨一下初中美术教学过程中的审美教育理论。
关键词:初中美术;审美教育;理论探究
引言:
在现代化教育理念的影响下,学生的审美能力培养已逐渐受到广大师生的关注。在初中阶段,美术教学中包含诸多与学生审美能力有关的重要内容,从具体情况看,对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仍需进一步落实。在初中美术欣赏课程中,不仅要求学生掌握一定的欣赏技巧,更要培养学生的审美素养,提升内在的文化修养。为此,教师要综合运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既重视对审美基础理论知识的教学,又应将理论知识同实践有机结合在一起,做到真正培养和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
一、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关键原因与意义分析
著名艺术家吴冠中先生说:“美盲,比文盲更可怕。”审美能力,能提高初中生的鉴赏水平与个人素养,促进其综合发展。在初中阶段,学生对外界事物有较大兴趣,对各种作品都有了解与学习的欲望,学生能通过良好的审美能力深入发掘美术作品所蕴含的历史知识。如现阶段的学生对日本动漫文化特别喜爱,通过欣赏日本的画作,学生会发现其中有诸多中国传统元素,从而深入了解中国文化对其的影响。在此情况下,学生能在审美能力的帮助下有效品析作品,学会从不同作品中体会作者的情感并发现不一样的美,长此以往,学生的审美素养及鉴赏水平显著提高,并逐步实现综合发展。
二、利用美术教学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有效方法
(一)角色扮演情境,培养审美情趣
艺术来源于生活,但高于生活。艺术是在生活基础上抽象而来的,具有一定指向性意义的作用。由于初中学生生活阅历和经验不丰富,逻辑思维能力还不完善,因此在美术欣赏课中难以对艺术作品的内涵以及艺术手法进行深入的理解和领会。针对这种情况,初中美术教师可以帮助学生创设表演情境,拉近艺术作品和学生的距离,让学生对美术作品中的人物等元素进行角色扮演,体验真实的情境。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可以对艺术品的创作意图以及创作者在其中倾注的思想情感进行全面的认知和领悟。例如,在欣赏秦兵马俑艺术作品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经典的士兵动作进行模仿和角色扮演。在具体表演之前,教师先向学生介绍秦兵马俑的创作历史背景,或是播放相关的影视作品以及战争声乐等,为学生进行更加深刻的认知提供支持。学生欣赏秦兵马俑的图片后,教师可再结合其历史背景,引导学生对自己印象深刻的图片进行解读,描绘士兵的具体形态,尝试分析士兵的思想活动。通过这种方式,教师可以让兵马俑走进学生生活,压缩了历史时空对艺术欣赏的限制,让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知体验。教师为学生创设表演情境,要重视引导学生用心体会,引发内心共鸣,让学生掌握一定的美术欣赏经验和技能,使学生的思想情感与艺术作品的情感产生碰撞,从而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二)融合美学、艺术史、艺术批评教学,构建健康的审美观
在教学实施过程中,教师通过利用各种美术作品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为了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教师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一是引导学生对美术作品从不同的角度进行欣赏。比如历史背景、创作者的生平、美术语言等方面,帮助学生寻找作品内部关系和各因素在其中的独特价值。二是构建学生健康的审美观。中学生对认知能力已有进一步提高,兴趣的更加广泛,情感的日益丰富,其审美能力和情趣也有新的发展。由于网络媒体的高速发展,大量各式各样电影和电视剧、各种奇异的装扮和拜金行为出现在人们的视野,这些都是严重侵蚀着学生的心灵,导致学生不能辨别美与丑、善与恶,对作品做出情绪和感情上的直观反映为主,使艺术的价值一点点被践踏,为了帮助学生真正感受到美术作品中的美感,应结合美学、艺术史和艺术批评的内容,培养学生健康的生态审美观,发展超越感性的、稳定的、具有一定艺术标准和审美感受的能力。例如在讲述《格尔尼卡》这一课时,学生看到毕加索的《格尔尼卡》作品时,因画面部分人物和动物的表情表现夸张,第一反应就觉得很好笑,有些同学甚至开始恶搞模仿表情。这时候毕加索的作品应被教师结合美学、艺术史和艺术批评的内容来给学生解读。例如,当学生觉得画面的表情搞笑,这时教师结合美学和艺术史对其作品进行解读讲述,即画面描绘的是西班牙小镇格尔尼卡被德国法西斯的飞机轰炸的场景,毕加索知道这件事后心中充满了愤怒,他用了六周时间将此画完成。作者把侵略战争给人们带来的灾难和法西斯的残暴行为用象征的手法表现出来。学生了解作品历史背景和创作手法后,便不会再用轻视的眼光看待毕加索的《格尔尼卡》,甚至提出了对生命、生存价值的思考。通过结合美学、艺术史和艺术批评的内容进行教学,以及教师的解读和引导,使学生正确认识作品的思想内涵,从而构建学生正确的审美观。
(三)适度拓展,提升审美能力
教材受容量限制,虽然能全面涉及美术大类,但更深入的细节分类往往照顾不到。为了拓展和深化学生的美术审美视野,教师可以结合教材内容带领学生进行适度拓展。比如,教材中展示了梵高的油画作品《乌鸦群飞的麦田》,并解释“后印象主义……”仅凭这句简单解释,学生就具有对后印象主义画作进行审美的能力了吗? 显然不能。因为没有直观比照,学生不可能理解什么是后印象主义。所以,教师可以向学生展示一些印象主义和后印象主义之后衍生出来的野兽画派、抽象画派的代表作品,将之与塞尚、梵高及高更的作品放在一起进行比较。使学生理解“后印象主义与印象主义的主要区别在于,后者主要是从‘印象’上模仿客观世界,而前者是更突出表现主观感受。这样拓展之后,学生接触了更多的审美对象,其审美视野就打开了,进而提升审美能力。
(四)掌握理论知识,发展审美修养
在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过程中,教师需要遵循学生的认知水平,要让学生在把握一定理论知识的基础上进行相关实践活动,只有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学生才能真正理解和掌握美术审美理念。例如,以往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认为审美只需要单纯去欣赏就可以了,对于理论知识的掌握不够深厚,显然这种认知是错误的。所以在美术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在每节课上专门抽出10-20分钟的时间讲解审美的理论知识,并要求学生做好笔记。在讲解审美理论知识后,教师可以拿出一張画,让学生根据自己学过的审美理论知识,从各个角度进行分析和鉴赏,从而将学到的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当中,真正地提升自身的欣赏能力。除此之外,教师还需要对学生理论知识的掌握进行定期的检查,以此让学生明确自己的理论知识掌握程度和水平。在学生充分掌握理论基础知识的基础上,才能进行审美探究的进一步发展。
结语
总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首先要结合美术学科的特点制订相应的教学方案,既重视利用美术教学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有效方法,又应将理论知识同实践有机结合在一起,只有这样才能够真正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与水平,真正让他们感受到一幅优秀美术画作的美,从而提高发现美、认识美并创造美的能力,逐步实现综合发展。
参考文献:
[1]张雪庆.初中美术教学中提高学生审美鉴赏能力的方法及案例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20.
[2]胡建军.初中美术教学中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途径分析[J].美术教育研究,2020,03:122-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