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锦慧
为庆祝第十届中国花卉博览会在沪举办,上海文联和陆家嘴外滩金融城研究院联合举办了一场名为“花儿为什么这样红”的音乐会,于上海音乐厅隆重上演。音乐会上,我带领我的学生们为观众献上了一首首脍炙人口的民歌,这些优美的歌曲都以花命名,所有的旋律都围绕花展开,真是一场“繁花似锦、鲜花盛开、百花怒放、姹紫嫣红”的音乐盛宴。当晚音乐厅里座无虚席,观众们被各地、各民族精彩的民歌深深打动,被中国绚丽多彩的传统音乐文化的无限魅力所折服,大家陶醉在“花之歌”的海洋中。
音乐会以陕北民歌《五月散花》开场。这是一首陕北榆林小曲风格的“对花”,歌词描写了“一问一答”的活泼而又充满生活情趣的场景。在我国,以“对花”为内容的民歌数不胜数,而这首榆林小曲在虚词衬腔的烘托下,显得色彩斑斓、绚丽无比。十位姑娘在表演中加入了舞蹈动作,把陕北民歌质朴生动、活泼可爱的形象展现得淋漓尽致。
音乐会上,有描写桃花的歌《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描写牡丹花的歌《牡丹之歌》,描写芦花俊美身姿的歌《芦花》,描写杜鹃花的歌《杜鹃花》;有经典民族歌剧《江姐》的主题曲《红梅赞》,颂扬梅花不畏严寒、坚韧不拔的高尚品质;有家喻户晓的哈萨克民歌《可爱的一朵玫瑰花》、四川民歌《槐花几时开》和青海民歌《花儿与少年》;有电影《闪闪的红星》插曲《映山红》、电影《阿诗玛》插曲《一朵鲜花鲜又鲜》;有根据毛主席诗词谱曲的京剧曲牌《卜算子·咏梅》,还有京剧《大唐贵妃》的主题曲《梨花颂》;有新疆民歌《莱丽古丽》,歌中热情地唱道“世上鲜花千万朵,莱丽古丽,只有你最美丽”,以此表达小伙对姑娘的无限爱恋之情;有歌颂劳动、赞美生活的小组唱《拔根芦柴花》《茉莉花》联唱;有苏州民歌《姑苏风光》,歌中描绘了一年十二个月不同花季的美景;有民族音乐剧《冰山上的来客》主题曲《花儿为什么这样红》等等。这些优美的“花之歌”令人陶醉,美不胜收!
音乐会最后,全体演员高歌一曲《爱我中华》,象征着中国五十六个民族如同五十六朵花,花团锦簇,鲜花盛开,各民族团结一心,共同创造美好的未来。
中国之大、中国之美,我认为唯民歌才能表达!花博会音乐会中的民歌只是沧海一粟,从这些优美的民歌中可窥见由于语言、风格上的差异所体现的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的审美差异,也正是这种差异造就了民歌花园中百花齐放、姹紫嫣红的人文景观。
一、审美差异
音乐会中有一首《茉莉花》联唱,既传统又新颖,别具风格。它是由四首不同地区的《茉莉花》组合而成的,分别是:广东《茉莉花》、河北《茉莉花》、东北《茉莉花》以及江苏《茉莉花》。江苏《茉莉花》原名“鲜花调”,是扬剧的曲调。原歌分为三段,共唱三种花:茉莉花、金银花、玫瑰花。音乐家何仿到扬州采风,收集、整理、改编后形成了这首脍炙人口的《茉莉花》,曲调富有浓郁的扬剧特色,悠扬婉转,具有江南民歌的韵味。河北《茉莉花》风趣幽默、旋律优美,速度较轻缓,富有叙述性,受河北地方戏的影响,韵味十足。东北《茉莉花》热情奔放、粗犷嘹亮,旋律起伏大,并有东北特色的衬词衬腔,听起来爽朗豪迈。广东《茉莉花》是最早流传到西方的中国民歌,旋律优美,被普契尼巧妙地运用于歌剧《图兰朵》中,成为家喻户晓的“中国旋律”。它的曲式结构既符合西方人审美的匀称,又有着规律的周期性反复的特征,曲调优美、流畅。四首不同地区的《茉莉花》风格截然不同,演唱方式也不尽相同,究其原因,是文化背景、风俗习惯、审美情趣的差异使然。四位研究生的演唱可谓生动形象,情趣盎然。
二、音乐风格的差异
一首民歌的风格受地理环境、风俗习惯、民族心理、语言差异等因素影响,存在着较大差别。新疆素有“歌舞之乡”的美誉,新疆民歌热情奔放,旋律中蕴含着强烈的舞蹈律动,极富艺术感染力。新疆民歌的调式调性除五声音阶和大小调外,还有波斯阿拉伯音乐体系的调式调性,旋律中大量的“中立音”,即“活音”,使旋律充满异域风情。旋律的走向往往大起大落,音程跨度較大,音乐线条宽广辽阔。同时,新疆民歌的节奏复杂,除了常规的2/4拍、4/4拍、3/4拍外,还有5/8拍、7/8拍、9/8拍等增盈节拍,给人变化无穷之感。《莱丽古丽》就是一首最具代表性的新疆民歌,来自新疆库车的木巴莱克的演释可谓原汁原味,且在台上载歌载舞,尽显异域风情。
而江南民歌在风格上与新疆民歌截然不同。江南气候温润,物产丰富,是名副其实的鱼米之乡。人间天堂的苏杭,小桥流水,黛瓦粉墙。江南民歌继承了吴歌的风姿神韵,曲调婉转流畅,感情细腻。苏州民歌《姑苏风光》(又名“大九连环”)是最具代表性的一首。演唱时音色要求明亮、清丽,根据苏州方言的语调,讲究咬字的抑扬顿挫,把苏州人的“嗲”、妩媚与风情万种通过咬字与润腔表现出来。
同为江苏民歌,扬州民歌与苏州民歌大不相同。江苏扬州民歌《拔根芦柴花》是一首“秧田歌”,展现当地人在水田插秧时的劳动场景,往往由嗓子和口才最好的栽秧能手,即领趟的妇女领唱“打头号子”,接着众人“吆号子”。赛号子时有对唱、独唱等多种演唱形式,大多数“领唱”节奏舒展自如,音调明亮悠扬,优美动听,“众和”节奏明快,跌宕起伏,洋溢着欢乐的劳动气氛。它与苏州民歌风格迥异,前者高亢嘹亮,富有劳动号子的律动,后者委婉细腻。音乐会上,姑娘们身穿翠绿色的旗袍,用重唱、对唱、轮唱的形式,用扬州方言演唱,把劳动的欢乐气氛淋漓尽致地表现了出来,歌美、人美,赏心悦目。
三、咬字与润腔的差异
苏州方言吴侬软语,有尖音、团音、入声字之分,演唱时要非常清晰准确。比如《姑苏风光》中,“西湖”的“西”、“苏州”的“州”、“两处”的“处”、“蔷薇”的“蔷”、“龙船”的“船”都是尖音。“锣鼓轻敲”的“轻”就是团音。入声字如“三月里桃花开”的“三”、“刹朗一声响”的“一”,演唱时短促,字出即收,极具吴语的韵味。开头两句“上有呀天堂,下有呀苏杭”的“堂”字,要有一个下滑音,而“杭”字停顿一下再连贯,充分体现出歌者活泼的气质。歌曲中有很多这样的润腔,好似苏州的景色,有明有暗,有山有水,或静或动,或远或近,秀美与妩媚尽显其中。
四川民歌《槐花几时开》使用四川方言演唱,富有生活气息。歌曲表现一对母女幽默的对话,充满生活情趣。演唱者孟真增是四川德阳人,她一人分饰两角,既演妈又演女儿,惟妙惟肖,朴实生动,风趣活泼。
《卜算子·咏梅》是一首根据毛主席诗词谱写的京剧曲牌,演唱时需借鉴京剧的演唱方法。气沉丹田、字正腔圆,尤其咬字要求字头清晰有力度,母音的延长气息要饱满,归韵准确。如“犹有花枝俏”的“俏”字,有七小节的拖腔,所以字头要延长,逐渐过渡到字腹,字腹要饱满,后三小节的十六分音符充分地展现京剧的润腔韵味。表演上要借鉴京剧的手、眼、身、法、步,把歌曲的神韵表达出来,黄晨鸣演唱得韵味十足。
同为京歌的《梨花颂》是京剧《大唐贵妃》的主题曲,曲调悠扬婉转,具有浓郁的京剧风格。如开头“梨花颂”的“花”的字头“hu”要夸张,延长时值,然后再回到字腹“a”,这样的咬“花”字,生动形象地展现了“花”的妩媚娇艳,把杨贵妃“万千宠爱在一人”的雍容华贵淋漓尽致地表现了出来。还有“梨花落,春入泥”的“入”字,当年我跟随京剧院的当家花旦方小亚老师学习京剧,她教我用京剧念白的“如”来念,这样就更有韵味了。“此生只为一人去”的“生”要念前鼻音,京剧的演唱为了声音透亮,会把后鼻音念成前鼻音,好像每一个字都揉在气上、高位置“拧着字”运行,如此的唱腔如行云流水,通畅自如,又韵味十足。这首歌编入我的教材《中国声乐曲选Ⅱ》中,深受大众喜爱,也成为艺术院校民族声乐学生们的必唱曲目。
在中国民歌中,“花”是一个最普遍的主题,其用法大约有三种:一种是以花喻人,借花表达情爱,如《茉莉花》《上去高山望平川》《花儿与少年》;一种是歌颂大自然,传授自然知识,如各地的一些《对花》《五月散花》;第三种是借花起兴,以花为歌唱的媒介,而花本身无特定的含义。如山西北部的“開花调”和《拔根芦柴花》等。
以花喻人的歌曲占比最大,哈萨克民歌《可爱的一朵玫瑰花》从二十世纪传唱至今,经久不衰。歌曲把姑娘比作一朵玫瑰花,芬芳美丽,以至于听着姑娘的歌声入了迷,从山坡滚下。歌曲风趣幽默,动人心扉,给人无限的遐想。新疆民歌《莱丽古丽》则是这样比喻的:“美丽的姑娘,你像鲜花盛开在塔里木河,园中的石榴花也和你争相吐艳……”歌词的意境之美,令人留恋。《花儿与少年》则把尕妹妹比作水仙花、石榴花,小哥哥亲手摘一颗。这些生动的比喻,朴实真挚,情真意切,都是劳动人民集体智慧的结晶。电影《阿诗玛》的插曲《一朵鲜花鲜又鲜》运用了云南少数民族音乐元素,曲调唯美动人,歌曲把阿妹比作鲜花,“只要有心把花摘,哪怕崖高花不开”,表达阿哥对阿妹坚贞不渝的爱情。京剧《梨花颂》把杨贵妃比作“梨花一枝春带雨”,描写杨贵妃的妩媚,也隐喻唐太宗与杨贵妃这段缠绵悱恻的爱情悲剧!
歌颂自然、传授知识的有《五月散花》《对花》《姑苏风光》等,往往用一问一答的形式来描述花的景象。《姑苏风光》用一年十二个月的花季来描绘苏州四季的美景,或清甜活泼,或优雅舒缓,精心描绘了一幅人间天堂姑苏风光的美丽画卷。
民歌是“民族根”与“民族魂”的文化载体,反映了人民群众的生活历史,沉淀了人们生活中所有的感情,如劳动号子、情歌、婚礼歌、哭嫁歌、离别歌、葬礼歌等等。中国民歌深深扎根于群众生活的沃土之中,可以说根深叶茂、花繁果丰。每一首民歌背后都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包含了动人的民间故事。
歌曲《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讲述的是一个边防战士巡逻在桃林旁,明净的水面映着盛开的桃花,在如此美丽的地方,又传来孩子们的欢笑,显现姑娘们喜悦的脸庞,这一切巧妙地组合成一幅美丽的人文风景画卷……战士为了故乡的明天更加美好,情愿驻守在最艰苦的地方,歌曲赞美战士“苦了我一人,幸福千万家”的博大胸怀和高尚品质。音乐会上,男高音宋秋歌声音纯净、透亮,充满激情地演唱了这首歌,勾起人们对那个时代的美好回忆。
电影《红牡丹》的插曲《牡丹之歌》是男高音的经典之作,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流传至今。“百花之王”牡丹自古就被誉为中国国花。牡丹国色天香,是富贵和吉祥的化身,深受国人的喜爱。包健通用宽广明亮的声音,表达了对牡丹高贵典雅的美好形象的赞美之情。
《芦花》是一首家喻户晓的民族声乐作品,歌曲抒发了姑娘对心上人为了保卫祖国,即将离开家乡、奔赴祖国边疆前的寄托情怀,其主题直白而含蓄,震撼而委婉,不愧为抒情歌曲的典范。这首作品曲调优美,黄雅娴的演唱声情并茂,结尾处的高音拖腔,气息饱满,高亢激昂,赢得了观众热烈的喝彩。
《映山红》是经典影片《闪闪的红星》插曲,优美的旋律和深情的歌词再现了老百姓送红军上战场,盼望红军早日凯旋的场景。音乐会中,演唱者汪芷任深情的演释和小提琴悠扬的助奏,立刻将人们带入电影的经典画面中。这首旋律伴随着故事情节珍藏在人们的记忆里,让人难以忘怀。
电影《冰山上的来客》在二十世纪七十年代风靡一时,影片里传奇的故事和异域的风情赢得一代人的共鸣。《花儿为什么这样红》这首歌随着电影的热映很快传遍大江南北,成为家喻户晓的经典歌曲。2007年,新疆歌剧团将其改编成同名民族音乐剧,大获成功。这首歌作为主题曲在歌剧中反复出现,改编版的《花儿为什么这样红》深入人心。歌曲充满了浓郁的塔吉克族风格,7/8拍节奏的舞蹈律动贯穿全曲,把塔吉克族人热情奔放的性格特征淋漓尽致地表达了出来。音乐会上,维吾尔族姑娘木巴莱克与男高音包健通激情的演唱与充满节奏感的舞蹈,将音乐会推向了高潮。
这些优美的旋律无一不凝聚着中国人的民族精神,是我们民族自信心与民族自豪感的集中体现。这一刻,我是幸福的,学生也是幸福的,我们尽情地表达着音乐的美,传递着心灵对真善美的感受。相信观众更是幸福的,他们享受着美妙音乐带来的精神馈赠,感受着音乐的震撼与启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