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圣陶
常常接到读者们来信问起:学习国文该读些什 么书?我们很感惭愧,对于这个问题,总不能作一 番令人满意的答复。我们只能说,就最广的方面而 言,凡是用中国文字书写的书籍文篇,都可以用来 学习国文。可是我们不能就最狭的方面而言,指出 什么什么书特别适于学习国文。专供学习国文用 的书是没有的,除了国文教科书。而来信询问的人 大多已经读过教科书,显然想在教科书以外再读些 专用书,可惜那是没有的。
恐怕来信询问的人对于所谓学习国文只存个 含糊的观念,他们笼统地觉得自己的国文程度不怎 么好,又笼统地认为只要读一些专用书就会有进 境,于是写信来问我们了。现在我们要请他们想一 o为了不大熟习我国语言文字的习惯法则吗?为了不很能够运用语言文字发表自己的意思情感吗?为了不很能够看懂各种各样的书籍报志吗?为了想 写一些所谓文艺作品,可是写来写去总不像个样儿吗?我们想除了以上几层,大概不再有加紧学 习国文的需要了。
请先从看懂各式各样的书籍报志说起。没有一个人能够看懂所有的书籍报志的(单就用我 国文字书写的而言)。各式各样的书籍报志的内容不同,用语和讲述的方式各异,一个人熟习了这 些部分,未必能同样地熟习那些部分。譬如看杂志,对于普通杂志能够一目了然,对于专门研究 经济的杂志也许就不甚了了。又如看史书,对于人物的传记能够通体理会,对于历律的书志也许 就完全不晓。而且文字有古今的分别。在古代文字这个名称之下,包含的文字体式实在说不清 有多少种。一个人怎么能完全通晓古今各种体式的文字?所以就一般人说,只能悬这么一个目 标:能看懂普通的书籍报志也就夠了,-
这里所谓普通,也只是个不很明确的形容词,大概常见的习用的一些书籍报志,就叫作普通 的。一般国文教科书就根据这种见地编成的。教科书从普通的书籍报志选取样品,供学习的人 阅读,其意以为你看得懂这些样品,也就看得懂这些样品所从取材的那些书籍报志了。不过教科 书篇幅有限,虽说只收些普通的书籍报志的样品,到底缺漏还多。你要扩充范围,弥补缺漏,就得在教科书以外,直接阅读书籍报志。单就普通的而论,那范围也是无限制的,那缺漏也是补不完的,所以自好的人愿意经常阅读,从幼年直到老年。再就看懂两字而言,也有程度的差别,仅仅明晓字面,不能说他不懂,但是咀嚼得透,把内含的意味一一体会出来,那就懂得更多。
世间不少谈读书方法的文篇与书籍,不能说全无用处,不过最重要的还在读书的人自己多读。读书是属于能力方面的事,凡能力必须继续不断地磨炼,才会越来越精强。在读得不多的时候,也许只能达到明晓字面的境界,后来读得多了,熟能生巧,竟能作极深切的体会,这样的例子是常见的。
综合以上两层,阅读范围的扩充,阅读能力的加强,都可以称为国文程度有进境。这种进境并不是读了什么专用书得来的,却在乎多读那些普通的书籍报志。
其次说运用语言文字发表自己的意思情感。胸中仿佛有些东西,可是表达不出来,就认为这是国文程度不好之故。这样想的人恐怕很多。我们以为有意思表达不出来固然也可以说他的国文程度不好,但是说他想心思的程度不好尤为确切,想心思就是心中说话,想得清清楚楚就是说得清清楚楚,不应该不能用文字表达出来(文盲当然不能)。那些表达不出来的意思大概是没有想清楚的,朦胧之中以为自己有个意思在,实则那个意思并未具体形成,怎么表达得出来?一个人假如经常这样不清不楚地想心思,他吃的亏倒不在国文程度不好上,而在处理自己的生活不得要领上。提高想心思的程度得从改变想心思的习惯入手。任何意思不让它朦朦胧胧而止,必须想得清清楚楚(也就是在心中说得清清楚楚)方罢休。经过一段刻意修炼的时期之后,表达不出来的苦闷即使不能全部解除,必将减轻不少。读书也有用处,书是人家所想的心思,揣摩人家怎么想心思,对于自家想心思当然多少有帮助。不过人家想心思以人家的生活作背景,自家想心思也该以自家的生活作背景,如果一味依傍人家,或许会丧失了自我。所以就提高想心思的程度而言,读书是一种办法,可不是顶好的办法,顶好的办法还是就事想事,生活中需要什么想什么,一定要想得完密明确,不容它含糊将就。完密明确的意思必然表达得出,因为心中的一番话已经说清楚,把它化为纸面的文字只是一种记录的工作罢了。表达得出就是国文程度好,可是达到这个好并不全靠读书,如前面所说。
又其次说熟习我国语言文字的习惯法则,这是不成什么大问题的。我们幼年不会听话,不会说话,后来渐渐会听会说了,就因为熟习了语言的习惯法则之故。欲求熟习得更广更精,唯有多听、多读、多应用而已。除了对于语文研究有特别兴味的而外,似可不必再做旁的功夫。
末了说写文艺作品。文艺作品不是一种奇奇怪怪的特殊东西,文艺作品中装载的也是人们的意思情感,不过那本质比一般的意思情感来得精妙,表达的方式又恰如其分,刚刚把那本质传出,可以使人家心领神会:这就给它取个名称叫作文艺,以便与一般普通文字有个分别。意思情感要精妙,表达方式要适宜,是硬做不来的,执着笔杆只管写,捧着书本只管揣摩,未必全无用处,可也不见得十分有用处。原来意思情感与表达方式都从一个人的整个生活而来,必须整个生活产生得出精妙的意思情感与适宜的表达方式,才有写出像样的文艺作品的希望。
平时写信答复写不详细,这回总答复写得多些,但是仍嫌抽象,恐怕对于投书的人没有多大帮助,惭愧得很。
(选自天天出版社《怎样学语文》)6AC7C301-2582-4676-BB08-555DD16770E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