柔美下的真实细节

2022-06-26 09:09张宗萱
科教创新与实践 2022年10期
关键词:荷花淀孙犁白洋淀

张宗萱

摘要:孙犁的《荷花淀》是诗体小说的代表作之一,同时因为他对于抗战角度的不同切入,给文学带来了不一样的新鲜感。《荷花淀》将强烈的抒情的文艺之美与现实的政治任务有机的融合在一起。文中的语言风格清新、细致、诗意。在人物的塑造上有着独特的视角,进步成长的女性群像和贤惠明理的女性主人公。在意蕴上,有着极具现实主义的真善美。

关键词:《荷花淀》;诗体小说

一、诗情画意下的“真生活”

孙犁的文学作品中有着大量的水乡情结,与作者的真实生活场景息息相关。孙犁在白洋淀真正的生活是一年左右,却是三到白洋淀、数年写白洋淀。白洋淀系列小说也是孙犁文学作品中的初心与坚守。白洋淀地属二地的交界之处,大大小小有143个大小淀泊组成,形成了非常壮观的水乡场面。而《荷花淀》中的也以芦苇荡和荷花淀为主要生活场景,用清新、简练、柔美的语言将其诗化的浪漫方式的抒发出来。

(一)岁月静好的淀中环境

《荷花淀》中开篇以月色的月光和芦苇的白花花,呈现出一种脱俗的场景。“月亮升起来,院子里凉爽得很,干净得很,白天破好的苇眉子潮润润的,正好编席。女人坐在小院当中,手指上缠绞着柔滑修长的苇眉子。苇眉子又薄又细,在她怀里跳跃着[1]。”天黑刚刚升起的月光常常给人带来一种银白的月光轻轻地像缎面般的丝绸柔柔地泄了下来,与芦苇的潮润、女性手指上柔滑和修长的苇交相辉映,从上到下的空间相连的镜头感。月亮的意象伴随着芦苇的意象,由给生活的真实场景,添上了一种清新脱俗的柔美感,似乎给人带来一种随风摇曳的视觉冲突。

孙犁的“白洋淀的系列小说”中,由于独特的水乡环境,常常都会有荷花淀与芦苇荡的出现。在《荷花淀中》,孙犁笔下银白朦胧的芦苇荡,夹杂着水风拂面的荷花香,是感官世界的交响乐。“她像坐在一片洁白的雪地上,也像坐在一片洁白的云彩上。她有时望望淀里,淀里也是一片银白世界。水面笼起一层薄薄透明的雾,风吹过来,带着新鲜的荷叶荷花香[2]。”银白的世界,不带一丝尘土气,构建了一个视觉上的空灵感,以风带动的接触,淡淡的荷花香,在纯洁无瑕的世界中一丝活跃和欢愉的香气,是嗅觉的作用。“顺手捞菱角”与“菱角安安稳稳地落在水面”,菱角的嫩白的衬托出来水面的清澈和平静,使生活的场景更加具有了宁静的诗意,而主人公的轻轻地捞菱角,从动态的触觉中更加突出了场景静谧的诗意。感官之间的相辅相成,将日常中静谧的细节放大,突破时空的限制,将整个的水乡环境营造的纯粹与宁静的极致美好。

(二)带有花香愉悦的战争片段

革命文学作品中的战争场面,较大的比例都是浓墨重彩、充满硝烟弥漫的主战场。通常的场景的描绘都会带有典型的残酷性与壮烈感。而在《荷花淀》中的战争场景是极具特色与别样。其内核在于潜藏的战争视野下的诗意场面。白洋淀地处于冀北地区是抗战时期中军事的要地,频繁地与敌人的接触,进行反攻和防守的关键之地。在抗战环境中,冀北地区不乏有大量的战争场面,硝烟弥漫。而孙犁笔下的主要战争場景有一定的潜藏性,通过与丈夫寥寥数句的对话交流中,“明天我就到大部队上去了。”、“不要叫敌人汉奸捉活的。捉住了要和他拼命。”深刻的透露出战争环境中生离死别以及战士们相应国家的号召的决心与壮志。文中的水生嫂只有一处落泪了,就是在丈夫嘱咐她不要被敌人抓住,几十个字的质朴而又直接的语言、没有拖沓的泪别和九曲百折的情节回转,而是平淡的基本嘱咐。将战争的残酷性都潜藏在夫妻的对话中。

从夫妻话别的潜藏战争残酷的间接战争片段,回到以伏击敌人的主战场的视角中,同样也是充满了诗意化和潜藏性。在敌人与村民的追击战中,村民用着自家的小船逃避敌人的大船,在荷花淀中用地理优势来回穿梭,犹如“梭鱼”、“织布梭”、“缝衣针”。这样带有客体的特点的具体意象,在此战争的叙写中具有典型的诗化。而荷花是“铜墙铁壁”,粉色荷花花箭就是村民的枪弹炮。荷花给村民最好的掩护,是荷花淀的哨兵与接下来的潜伏在荷花淀中的村民们想衔接。连带着战争都是带有花香的,没有热火朝天的对战场面在短短的伏击战后就立马结束。更加都是描写战争后打捞战利品的画面,一系列的动作描写,营造了愉快的气氛并且结束战争后妇女们还在说说笑笑的轻松愉悦的气氛。在荷花淀中的伏击战不同于以往的战争场面,通过夫妻话别来凸显战争的分离,用一系列美好的意象来描述主站场的画面,给战争带来不一样的新鲜感和轻松感。

二、战争下的“真人物”

孙犁的文学作品中很好有对战争的正面描写,对于人物的塑造也不是局限于男性视角之中。很多时候对于抗战阶段,我们的关注点往往都是在男性身上的英雄事迹,给人营造一种男性话语体系的错觉。而孙犁将人们的视野推进另一个角度,他常常塑造一些坚韧不拔、勇敢、进步的女性形象。在抗战时期,女性不是战争的一个“被保护者”,亦或者是“弱者”。而是战争的主人公,她们有着自己对于国家的责任和意识。甚至比男性更加的坚强、乐观。

(一)进步乐观的女性群像

《荷花淀》中对于年轻的女性的描写不在少出,文中女性不仅有着传统女性的勤劳和忠贞,还有有着清晰的不断成长进步的路线,她们的自我独立的意识不断的觉醒,甚至在战场中也能够独挡一面。最具特色是超出男性的乐观精神。在文中孙犁开篇就描述了“在白洋淀周围的广场上,就成了一条苇子的长城。女人们,在场里院里编着席。编成了多少席?六月里,淀水涨满,有无数的船只,运输银白雪亮的席子出口,不久,各地的城市村庄,就全有了花纹又密、又精致的席子用了[3]”勤劳的妇女们在月光下编着席子,不知什么时刻妇女们脚下如长城般的苇子,编成数不清的席子而且还是一顶一的好。在这样的劳动场景中不仅感受到了年轻妇女们的勤劳和那样的温柔。在前半段中,面临着与丈夫长久的分隔二地,却没有一次的话别。于是女性们自己撑着小船就去找丈夫了。孙犁在塑造这样的女性群像中,并没有割裂人性的光芒,一味的放大女性大义凛然。而是保留了爱情中的女性的一丝丝小情怀,年轻的农家女们对爱情的忠贞、勇敢还带有一点点的不好意思,还要找点借口去看自己的丈夫,充满着人性的光芒色彩。

孙犁笔下的女性群像最具有特色的就是超越男性的乐观与坚韧,有人常常觉得坚强这个词是用来形容如钢铁般的直接,所以对于抗战小说而言,男性就是钢骨是战争中最好的代表。有人还戏称孙犁是靠女性起家的作者。我认为木直而折,其实更具有意义的是如水一般的坚韧,能够与到任何事物都能够化为无形的力量。而《荷花淀》中所塑造的女性就是这样的。因缘际会而错过见到丈夫的机会,她们能够很快的忘记,就开始了自顾自的说说笑笑,气氛极其融洽,一下子就能够从失落中恢复到自己的气氛中。在遇见敌人的时候,她们也能够镇定自若地去判断,而不是直接投降。甚至在经历了伏击战之后,不服气地说说笑笑的回家了。最后“她们学会了射击。冬天,打冰夹鱼的时候,她们一个个登在流星一样的冰船上,来回警戒。敌人围剿那百亩大苇塘的时候,她们配合子弟兵作战[4]”。经过战争后的她们也逐步开始有了独立的觉醒意识和对战争有着属于自己的担当,她们不断的在进步、不断的成长。

(二)贤惠明理的女性主人公

《荷花淀》是孙犁的成名作,这一切也离不开文中的女性主人公水生嫂的塑造。当水生作为大家的代表来通知自己的家属要去大部队了。这时“女人的手指震动了一下,像是叫苇眉子划破了手,她把一个手指放在嘴里吮了一下。[5]”这样的动作其实是对丈夫的不舍。没有过多的话语、也没有哭哭啼啼的泪别,仅仅是一个动作可以看出女性主人公那种潜藏着的深厚对丈夫的依赖和不舍。接下来对于丈夫的积极的带头表率的行为,一个“低头”,一个丈夫话语中“最开明的妻子”;水生嫂的无言,她也许有很多的思绪,也想抱怨丈夫,但是都没有,她用行动表示了自己的支持,因为深知丈夫的责任和抱负,在这样的时局中,她的明理才能让丈夫更加放心。对于丈夫临走前的叮嘱,首先是对于家中老小的事情,照顾好长辈和孩子,可以看得出顿时之间水生嫂身上的责任有多大,以及未来的事情那般扑朔迷离,家中的主心骨的离开家的难以言语。“女人鼻子里有些酸,但她并没有哭。”在孙犁的笔下的水生嫂却不是脆弱的,而是坚韧。即使是身上有千斤重担,她也独立扛了起来。她不会去给丈夫增加一点的心理负担,全力的支持丈夫。在水生嫂身上集中體现了中国妇女自古以来的坚韧和贤惠。

同时,水生嫂最明显的特征就是识大体以及独立意识的觉醒。在于丈夫的对话当中分别提到了二句最重要的话,一个是“没有什么话了,我走了,你要不断进步,识字,生产。”另一个是“不要叫敌人汉奸捉活的。捉住了要和他拼命。”此时的水生嫂还是一个年轻的小媳妇,她温柔、顾家、体恤丈夫。在这里也可以看到水生嫂已经在努力的学习与劳动,丈夫不断嘱咐她不要落于人后,在短短的对话中,可以看出水生嫂与其他年轻小媳妇的不同,在这些对话中,重要的是学习和对于战争时局的认识,可以看的出来水生嫂的的觉醒会是在荷花淀女性中较早的。虽然水生嫂也会跟着荷花淀中的女性一起找借口去看丈夫,那是因为水生嫂还没有经历过战争。在经历战争之后的水生嫂,已经能够与荷花淀中的女性一起独挡一面了。水生嫂是《荷花淀》中女性群像的集中典型代表,她与《荷花淀》中的女性有着高度的共同点的形象,但是在文中又可以看出水生嫂与年轻妇女们的不相同。这就是孙犁笔下细致之处,水生嫂身上独特的识大体和明理造就除了主人公的明显地位同时也丰富出了人物群像中的形象层次。

三、现实主义中的“真感情”

孙犁的文学作品中常常会出现许多诗意的语言,清新脱俗的风格,让很多人产生一定的误解,会让人觉得他是浪漫主义之流,而我认为孙犁是坚定的现实主义,是具有特色的“真感情”的现实主义。

《荷花淀》中一场近乎神奇的战场,让人十分的感到新鲜,而荷花淀美好的环境又更加凸显出伏击战的传奇色彩。也就是孙犁的代表作《荷花淀》并不是一个传奇的故事,而是真实的事情,是发生在荷花淀中真人真事。没有刻意的安排行文的结构,就是生活中的平常事情或者是他人转述的具有较为客观的事情。在《荷花淀》中的人与人之间的感情,不是刻意营造的,夫妻之间的依恋、妇女的成长、家庭的重担。这些都是对生活当中最真挚的热烈的情感。在孙犁的笔下,只有最真挚的感情才能打动人的心。《荷花淀》中妇女们的坚韧乐观、全民抗战的热烈的气氛,你有几分真情,读者才能感觉到几分真情。而这种真感情却不是那种大肆夸大情感的滥情,也不是一种情绪的宣泄。孙犁笔下的真感情的一切抒情都是带有恰到好处的,有所控制的含蓄之美。所以更加能够符合革命时期,人们情感表达的那份含蓄和真诚。

在真实的情感的抒发下,《荷花淀》中有着不断的宣扬人性之善。年轻小夫妻的话别中,我们看到的是互相理解的善意,水生与水生嫂都有着自己的职责,他们没有所谓的歇斯底里,而是互相扶持和理解的善良。在战争中对于女人们的闯入,没有气急败坏的指责,而是觉得他们是最好的伏兵。女人们在一起不断成长的、不断觉醒自我意识。这些都是《荷花淀》中独特的品质。“美是通过对人们的感官进行刻激,带给人们愉悦情感的具体形象。孙犁认为现实主义文学是应该崇尚并弘扬的文学。艺术之美存在的基础还是生活,美是通过对生活的再现而表现出来的[6]。”人们精神世界之中的美,都是源自于真实的生活。《荷花淀》中极具有浪漫主义色彩的美感,其实都是来自于人们心中迫切的追求,鼓舞这全国各地的人民向着岁月静好的荷花淀中努力和奋斗。孙犁笔下的荷花就是铜墙铁壁,枪炮就是粉红色的荷花箭,而荷花淀的女性都是具有传统美德又具有勇于觉醒的美丽形象都是对于现实生活中美好事物的讴歌。《荷花淀》就是真善美不同的意蕴来诠释现实主义的真感情,也许他不是壮烈的、不是悲惨的,但是它一定是抗击战争最美的声音。

参考文献:

[1]孙犁.孙犁文论集[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3.

[2]闫春宇.人性清流濯心田——孙犁人道主义文学论[D].山东大学,2014.

[3]张星.人比荷花香——孙犁《荷花淀》中女性形象之美[J].湖南教育(D版),2021(05):62-63.

[4]孙峻旭.诗情画意中的淡淡幽香——浅析《荷花淀》独特的艺术技巧[J].文化产业,2020(29):63-65.

[5]柯晓芬.以诗性消解战争的残酷性——孙犁《荷花淀》的四重悖论[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20,21(08):28-30.

[6]高树卿.从《荷花淀》看孙犁短篇小说的艺术特色[J].科技信息,2012(34):228+235.

猜你喜欢
荷花淀孙犁白洋淀
爱书惜书的孙犁——读《书衣文录全编》有感
雄安两赋
白洋淀深冬挖藕人
晚年孙犁
探究“水生嫂无名现象”的普泛性
湖畔派与中国“荷花淀”派生态观之比较
作家孙犁的“吝啬”
《荷花淀》情节构思指瑕
作家孙犁的“吝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