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核心素养理解下的中学数学教学探究

2022-06-26 12:09廖健宏
科教创新与实践 2022年10期
关键词:数学教学初中数学核心素养

廖健宏

摘要:本文从一个期末试题分析入手,发现当前学生在学科核心素养上的不足。因此,本文通过对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分析理解,从知识来源、学习过程、教与学三方面,结合学科核心素养进行阐述,提出了情境是学生学习的基础,方法是核心素养培养的关键,并结合教学实例进行阐述,最后给出了初中数学教学的思考和建议。

关键词:初中数学;核心素养;数学教学

1、一个数学问题引发的思考

已知:△ABC是等腰三角形,从我校学生得分情况来看,满分率极低。分析原因发现,同学们对α的讨论主要集中在底角、顶角,而忽略了底角不能为钝角。是什么原因导致同学们忽略“底角不能是钝角”的基本事实呢?

究其本质,学生在学习的的过程缺乏基本的数学学科素养,那什么是数学学科核心素养?初中学生应该具备什么样的核心素养?教师应如何培养初中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呢?

2、数学学科素养的理解与分析

2.1 数学学科素养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

数学问题来源于现实世界问题,对数学问题的研究,形成的数学解决方案,通过抽象概括与推广,最终解决现实世界问题。因此,素养不是单纯的知识与技能,它是在特定情境中,通过利用和调动心理社会资源,以满足复杂需要的能力。是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的综合体。

2.2 从来源上讲,知识是学科核心素养生成的本源

康德也把人类的知识概括为以下两种: 一种是“经验知识”;另一种是“纯粹知识”。因此,可以将知识概括为个体知识和客观知识。

如果客观知识是学科核心素养形成的外部资源,那么个体知识就是学科核心素养形成的内部资源。作为中学生而言,经验的获取主要来源于两类,一是从日常生活中获得,一是在学习中获得。后者其实就是个体把客观知识内化为个体知识形成的经验,从这个意义上说,客观知识作为一种外源变量,通过个体知识这个内源变量去实现学科核心素养的生成。

因此,学习由低到高可分为是知识理解、知识迁移、知识创新。

首先,要了解知识产生的缘由、能理解知识形成的结果,解决数学的基本问题。知道知识从何而来,对知识产生和发展的经历,形成了一定的活动经验。

其次,能够将知识迁移到不同情境中去,解决与知识相关的现实情境问题、数学内部不同情境问题、不同学科情境问题。能够理解知识之间的逻辑关系,掌握与知识相关的思想方法,能够判断知识迁移的准确性和有效性。能够解决需要多种知识介入、多种方法运用的常规性复杂问题。

最后,形成数学思维、对数学内容拓展、对问题推广变式、实现知识创新,就是核心素养的体现。

2.3从学习的过程来看,好奇心和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动力

人类对世界的认识开始,促使人类认识世界的最根本的动力来自两个方面:好奇心和兴趣。人生来就有好奇心——我们可以观察一下刚出生的婴儿,尽管他(她)还没有表达的能力,但是探索世界的好奇心从一睁开眼睛那一刻就开始了。他们越是不断探索周围世界,了解周围世界,就越是从中得到满足。

2.4 数学方法的学习是数学核心素养的关键

随着对数学方法的深入理解和应用,学生就会逐渐形成基本的数学能力,即:运算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空间想象能力。这些能力就不是教师教于学生,而是学生自己在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中不断反思与感悟中形成。也就是说,老师只能让学生掌握计算方法,而不能给学生计算能力。

在数学练习的过程中,学生就会慢慢受到数学思想的浸润。比如学生在面积法验证勾股定理时会用到转化思想;在对勾股定理的研究中会逐渐体会到数形结合思想、方程思想;因此,数学方法的学习是数学核心素养的关键。

3、数学学科素养蕴含的教、学方式

通过对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理解,笔者认为,核心素养所蕴含的学习方式是:学习是个体与情景持续互动中,不断解决问题和创生意义的过程。而情境是科学观念、思维模式和探究技能逐漸形成,(跨)学科知识与技能不断结构化的基础。即情境是学生学习的基础。

因此,在教学上,核心素养要求教学转变。要构建体验式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式学习和构建学习,设置与现实生活紧密关联的、真实性的问题情境,驱动学生学习;基于问题的、基于项目的活动方式开展教学。

4、基于学科核心素养培养下的教学思考

基于对学科核心素养的理解分析,教学要注重情境的构建与问题的引导,通过情境设置,不断引出矛盾、问题,激发学生好奇心和求知欲,从而掌握数学知识、方法,形成数学能力和数学思维,最终形成学科核心素养。

4.1 注重课堂提问,构建数学思维

以问题串联数学课堂,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思考,认识知识的本质属性,锻炼学生解决问题和数学思考能力,形成数学核心素养。通过系列问题的引导,让学生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理清思路、解决问题,从中学习新知识,同时还能够将学生的数学素养有效提升,构建数学思维。

4.2 强化交流和讨论,培养学习能力

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不仅要关注课堂教学,也要注重课后与学生的交流和讨论。一方面让学生意识到自己是被老师重视,从心底感受到老师对学生学习情况的关心;另一方面,课后的跟进也是在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因此,即使学生受到惩罚,也能明白教师的做法是在关心自己,学生感受到了教师的关爱,从而喜欢教师,进而逐渐喜欢数学学科,也把自己在学习上的问题和困惑告诉教师,及时解决学习上的困难。在这种的学习氛围的感染下,学生就会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去,学会学习。

4.3 引导总结和反思,培养科学精神

中学阶段,学生心理和思维都在快速成长,好奇心也特别强。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充分运用这一特点,在教学中引发学生好奇心,同时做好学习总结和反思,内容包括学生在阶段内掌握的知识和结构、没有掌握或者不能解决的问题,以此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快速进入学习的状态。这样不仅回顾本周所学内容,巩固知识体系,还能让学生明确自己尚未掌握的知识点,促进学生及时改正,明确自己的学习和努力的方向,以此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

参考文献:

[1] 陈敏,吴宝莹. 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J].教育研究与评论(中学教育教学),2015(4):44-49.

[2] 唐春杰.浅谈初中数学核心素养的培训[J].大连教育学院学报,2017.

[3] 刘杨. 浅谈初中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J].科技资讯,2017(4).

猜你喜欢
数学教学初中数学核心素养
对数学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认识
例谈数学教学中的“顿悟”
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创建策略
学案式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培养团精神,开展合作学习
基于学生主动学习意识培养的数学教学方法研究
注重交流提升数学学习广度和深度探讨
数学教学中“量感”的教学探究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1+1”微群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