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先鹏
摘要:在生物核心素养的大环境下,如何积极地进行生活化教育,提高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已成为广大教师所关心的问题。因此,高中生物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根据目前的教学状况,合理设定生活化教学目标、科学选择教学内容、选择生活化教学、实施生活化教学过程、设计生活化课后作业、生活化教学评价等措施,真正实现生物学教学的生活化教学,最大限度地促进生物核心素养的落实。
关键词:高中生物;生活化教学;策略分析
1确立生活化教学理念
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高中生物教师必须要从传统的课堂教学理念中解放出来,尊重“知识与实际生活”的内在联系,树立生活化教学理念,旨在提升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真正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具体来说,在生物化教学理念下,教师应指向生物核心素养的内容,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层面,设计出与实际生活相契合的教学目标,更好地指导生物课堂教学。
2合理挑选生活化素材
教学目标的最终落脚点就是课堂教学内容。因此,教师在实施生活化教学时,必须要对教学内容进行优化和改进,精心选择具有生活化的素材,将其融入课堂教学中,才能真正推动生活化教学模式的顺利开展。首先,对教材进行研究,挖掘其中蕴含的生活化内容。线性的生物教材基本都是围绕新课程标准而进行编写的,其中包含大量的生活化元素。基于此,首先,高中生物教师在开展生活化教学之前,必须要对教材内容进行全面、深刻的解读,并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从中挖掘具有生活化的教学内容,以便于更好地开展生活化教学。其次,科学、恰当选择生活化教学素材。高中生物教师在选择生活化教学素材时,部分素材已经进行了精加工,可直接拿来进行运用,而部分生活化素材不够成熟,教师在选择生活化素材时,必须要进行筛选和甄别。最后,还应对生活化素材进行再加工。在生活化教学模式下,高中生物教师还必须要对所选的素材进行加工、处理,包括:剪接、整合等,使其满足课堂教学需求,更好地为课堂教学所服务。
3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基本原理
一方面,类比生活事物。基于高中生物的特点,由于其更加宏观、抽象,学生在学习中面临着较大的困难。面对这一现状,在生活化教学模式下,教师必须要结合教学内容,选择学生熟悉的生活事物对其进行类比,以便于学生深刻理解生物知识,真正提升生物课堂学习效果。
例如,在“细胞质”的教学中,就借助了这一教学形式,将整个细胞比作为王国,将细胞核比作为王宫,里面住着国王;线粒体、叶绿体则是不同的行政区、直辖市,具备一定的主权;核糖体则是生产工厂,主要负责合成蛋白质的工作。通过生活事物的类比,可降低学生的理解难度,内化理论知识等,最终提升高中生物课堂学习效果。
另一方面,自制生活化道具辅助课堂教学。在高中生物生活化教学模式下,为了强化课堂教学效果,还应坚持生活化的原则,自制课堂教学道具。具体来说,教师可将日常生活中一些不再使用的物品自制为教具,或者将其制作成生物模型,以便于实现生物知识的生活化教学。
例如,在“染色体”教学中,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区分染色质和染色体,就借助生活中废旧的电线,将其制作成染色质模型,以便于学生在生活化的生物模型中,更好地理解生物知识。
4完善生活化教学评价
在生活化教学模式下,教师还应从传统的教学评价中解放出来,紧紧围绕生活化教学模式的内涵,构建与其相契合的生活化教学评价体系。一方面,评价主体多元化。在生活化的教学评价模式下,教师还应坚持多元化的原则,不仅要进行教师评价,还应将学生这一主体纳入教学评价中,借助学生最为真实的教学评价模式,反映出课堂教学效果;另一方面,实施多角度的评价。在生活化教学模式下,教师在对学生进行评价时,不仅仅要关注学生的成绩,还应关注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独立解决问题能力,真正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新课改强调与实际生活紧密结合是新课改的一个重要内容,新课改要求学生所学的内容要与生活紧密结合,以使其能够更好地适应新时期的需要。新课程改革对学校和教学方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学校必须转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即以学生为中心,以教师为主导。
5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普通高中生物課程标准》中,明确提出了“生物核心素养”,并将其作为课堂教学的指导思想、总任务。在这一背景下,生活化教学模式应运而生,成为落实生物核心素养的关键手段。与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不同,生活化教学模式倡导“回归生活”,要求教师在组织和开展课堂教学时,应尊重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面向全体学生,尊重理论知识与实际生活的内在联系,引导学生在生活化的学习模式下,加深理论知识的学习,并将其科学合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旨在实现“学以致用”的目的。
参考文献:
[1]马鸿燕.新课改背景下高中生物生活化教学策略探微[J].成才之路,2021,(18):118-119.
[2]钱学进.新课改下高中生物生活化教学策略浅论[J].求知导刊,2021,(13):34-35.
[3]黄运生.基于新课改下高中生物生活化教学的思考[J].新课程导学,2017,(S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