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地扶贫搬迁子女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

2022-06-26 19:27卢光秀
科教创新与实践 2022年8期
关键词:心理健康教育

卢光秀

摘要:随着新时期教育改革深入开展,在开展易地扶贫搬迁子女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时,教师要深入实际,结合易地扶贫搬迁子女心理健康问题,针对性地采取良好的教育模式,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水平,促使易地扶贫搬迁子女能够提高自我认识,加强心理素质,为他们日后发展奠定基础。通过实践分析,下面总结几点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方法。

关键词:易地扶贫;搬迁子女;心理健康教育

引言

在易地扶贫搬迁子女心理健康教育过程,教师要以易地扶贫搬迁子女为主体,应根据他们心理特点,全面地进行教育研究,制定良好的教育方案,提高易地扶贫搬迁子女参与学习积极性,促使他们养成良好学习习惯,不断提高信心,促使他们加强综合水平。

1易地扶贫搬迁子女心理健康问题

1.1盲目自卑心理

进城务工人员的子女,由于受到社会地位的相应影响,家庭收入相对较差,在消费的整体观念上同城市孩子有一定的差异性,致使这部分孩子的学习成绩差,很大程度上产生了心理问题,比如在同学面前自卑,很少与教师产生积极互动,在课堂的学习中不愿意回答问题,还有的会出现逃学的行为。

1.2抑郁封闭心理

跟着父母到另一个城市生活,因对生活环境的不熟悉而产生焦虑感。有的环境,学校、朋友、同学会很陌生,无法适应新的环境,产生情绪紧张的问题,加上不愿意与新同学交往的现象,长时间下去,严重的抑郁心理就会出现。

1.3缺乏归属感

进城务工人员,在整体收入上同城市人员相比较低,意味着经济条件不足,所以属于社会需要帮助的弱势群体,在陌生的环境与陌生的人群中,这部人经常感受到自己无法融入社会,无法感受到城市的安全感,在心里认为自己不属于这个陌生的城市,所以对社会产生警惕心,容易出现情绪的波动,更无法适应新城市的生活。

2易地扶贫搬迁子女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

2.1注重激励学生

每个学生都有自身的优势与不足存在,他们都是与众不同的个体,有可以绽放光彩的地方。所以教师需要多给予学生鼓励,这样有利于学生发挥自己学习上真正擅长的部分。同时对学生长处进行有效激发,可以切实提高学生的个人进取心,从而帮助学生全心投入到学习过程中。进行教学工作的时候,有的学生不好管理,会经常给老师制造各种各样的问题,此时要展开批评教育工作,善于发现学生们的长处,并且要利用适合的方法对学生能力加以开发。通过加强对学生的鼓励,他们更加自信,同时也提高了学习的兴趣,这对提高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有着重要的助力作用。

2.2营造良好氛围

积极舒适学习环境的营造,不管是从物质角度,还是从精神角度,都可以实现优化学习环境的基本目标。第一,搭建温馨整洁的课堂学习环境。在教室当中放置可以帮助学生缓解学习压力的刊物,并做好名人名句画板的有效性布置,可以在上面展示学生们的绘画和手工课上制作的作品。第二,“读书角”的创办。让学生同他人分享自己的好书,进一步培养学生读书的兴趣。第三,适当在精神层面进行约束,鼓励学生,依据学生的表现实施制定,修改班级内部规章制度,可根据学生的表现选择适合的奖励方式。第四,在日常班级事管理的时候,需要纠正学生的学风和班级学习方向,不断将学生班级荣誉感凝聚起来,促使学生能够时刻處于良好的学习氛围中。

2.3重视因人施教

对于易地扶贫搬迁子女这部分群体来讲,整体心理状态受到了家庭背景和生活环境的影响。对此,有的易地扶贫搬迁子女,开始形成了较为自卑的性格,这样就很难提高学习成绩。所以在相应群体当中,展开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就显得至关重要了。作为教师需要把因人施教的原则把握好,强化易地扶贫搬迁子女在学习与生活中的自信。教师需要在平时教学的时候重视观察的作用,及时发现易地扶贫搬迁子女在学习中的优势,并给予相应的表扬和奖赏,促使学生能够在头脑中形成良好的反馈,进而让自信心得到良好树立。从学习辅导方面来看,教师要从学生的知识储备入手,充分满足不同基础学生的需求。可以采用分层教学的形式提高教学内容的针对性。还可以在课堂教学中充分营造平等交流的良好氛围,鼓励易地扶贫搬迁子女在学习中能够主动发言。

2.4重视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智力与非智力,这种因素都属于心理素质。看一个人心理素质好不好,有时也同智力,非智力因素有关,心理素质好的人非智力因素发挥得较好,比如能够很好的控制情绪,情商比较高,而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整体上又是相互支持的,是不能分割开来的统一体。智力是核心的内容,非智力因素有利于对智力因素的有效补偿,也就是意味着还有很大的抑制效用。在学业与事业中有成就的人,不仅要具有良好的智力因素,而且还要有非智力因素。

要想提高人的智力需要非智力因素的辅助。学生学习效果与本人学习动力,意志等非智力因素都有密不可分的关系。而易地扶贫搬迁的贫困学生其实想象力非常丰富,记忆力也很好,但是因为对新学习环境和生活环境的适应方面,需要有相应的过程,致使非智力因素有所欠缺。所以教师一定要从实际情况入手,在课堂中举生活中勤能补拙的例子,从正面引导教育学生,让他们明白读书可以获得命运的改变,有效引导他们确定学习的目标,端正学习的态度,从而更加刻苦努力地融入学习中。

结束语:

总之,通过进一步分析,结合易地扶贫搬迁子女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开展实际,从多方面研究了提高易地扶贫搬迁子女心理健康教育水平的措施。希望分析能进一步构建更加完善的易地扶贫搬迁子女心理健康教育体系,为易地扶贫搬迁子女健康成长奠定良好基础。

参考文献:

[1]庄妍.人际支持对进城务工随迁子女心理健康的影响:自尊的中介作用[J].心理月刊,2020,15(22):29-30.

[2]卢屹.小学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的心理问题[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0(06):115.

[3]卫萍,张云,韩俊平.随迁子女与城区居民子女心理健康状况的比较研究[J].合肥学院学报(综合版),2019,36(06):137-144.

[4]许宋杰.搬迁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针对性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8(17):70-71.

猜你喜欢
心理健康教育
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影响因素研究
浅析班主任工作与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关于高中生心理健康问题的探讨
中职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学中团体辅导的运用
探究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共生关系
心理健康教育融入小学音乐教学的重要举措
高中班主任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基于移动互联网的心理健康教育初探
心理健康教育在高中体育教学中的全面渗透
构建网络环境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新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