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红霞
摘要:小学语文学科蕴含了丰富的人文文化,做好语文学科教学,能够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引导学生发展语文学科的核心素养,提升综合素质。对此,教师需要做好教学规划,科学设定语文学科的教育教学目标,结合学生的学情制定教学方案,全面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小学生受到不同地域以及家庭环境的影响,语文素养的形成具有一定的难度。对此,教师需要从学生的学习和发展入手,结合学生存在的问题,采用针对性的教学方法解决,引导学生提升语文学习能力。基于此,文章深入分析核心素养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的方向。
关键词:语言素养;思维能力;审美体验;文化传承
前言
随着课程改革的持续推进,我国中小学学科不断进行课程改革,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也实现了调整。对于语文学科来讲,教师的角色实现了重要的转变。在传统的应试教育中,教师主要担任着教育的职责,不仅需要对学生展开知识教育,还要展开德育教育。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的自主学习性不够,这就需要学生提高自主学习能力,实际参与到学习思考活动中。语文教师就需要结合学科教学特点,展开教学规划,设计相应的教学方案,从而培养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小学语文核心素养研究概述
小学语文核心素养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第一,语言的构建与运用是关键。在语文教学期间,教师若要实现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的提升,就需要引导学生重视阅读,加强知识储备,重视语言文字方面的实践运用,形成良好的记忆习惯。第二,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和提升是小学语文核心素养形成的关键,它主要反映了人脑对客观世界的概括。对此,教师要设置安排语言活动,让学生在活动探索中进行积累,并形成语言构建能力,从而提升思维能力的发展。第三,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引导学生提高审美能力也尤为关键。其中,教师要培养学生感受和体验美的能力,让学生感受到语文的人文特点,并在学习活动中,感受到语文阅读文本中美的体验,从而在学习中潜移默化地提升个人的审美能力,形成积极的人生观,更努力地完成个人的奋斗目标。第四,语文教学本身就具有一定的传承性,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在短时间内积累文化知识,才能传承文化内涵,引導学生在成长和发展的过程中,提高综合素养。
二、语文核心素养视域下高效课堂的构建
(一)聚焦教材文本,夯实语言基础
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会将教学重点聚焦于教材解读上,从教材中提炼出高质量的教学资源,设置相应的教学活动,才能培养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教材是教学的重要基础,有效利用教材展开教学,有助于学生深入理解知识,理解文章的主题,提升个人的语言素养,满足学生的学习发展需求。在新时代的教育环境下,教师需要有效利用教材文本,引导学生深入学习语言基础,从而深入理解教材的本质和内核。对此,教师需要关注于学生的学习和发展,将教学关注点聚焦于教材文本之上,结合教材分析知识的重难点,让学生深化记忆,并学会举一反三,掌握基本的素质能力。
比如说,在小学语文《蟋蟀的住宅》的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细读课文内容,并让学生生字生词,学会正确读写:隐蔽、毫不可惜、随遇而安、柔弱、宽敞等词语。随后,教师让学生朗读文章,在朗读的过程中了解蟋蟀住宅的主要特点。学生在阅读文本的过程中,用笔标记出描写蟋蟀住宅的地方,并将标记的位置标明特点,让学生学习了解。随后,教师设置深层次的问题,让学生阅读文本,思考蟋蟀如何建造自己的房子,用自己的话来概括一下。教师提出问题后,学生立刻参与到学习活动中,通过自主阅读、小组合作的学习形式,将自己的答案进行交流和探讨,最后进行汇报和总结。在这一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学习探究欲较强,学生的语言基础也得到了相应的提升。
(二)把握学生学情,训练思维能力
学生语言素质的提升,重点在于思维的发展。在实际上,思维的快速发展需要依托于大量的知识信息作为支撑,这就需要学生深入剖析文本知识,了解学生的学情,才能引导学生在学习活动中提高学生的思维意识,从而助力学生的全面发展。首先,在备课阶段,教师要深入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学习起点设置相应的教学目标。其次,教师要在教学目标设置完成后,把握学生的学情,了解学生的思维能力,把握学生的思维发展特点,从而设置相应的教育活动,设置文本阅读活动,让学生在阅读期间发展思维能力。
比如说,在小学语文《精卫填海》的教学中,教师重点把握学生的学情,分析了解学生的认识。教师在课前提问学生:大家都知道哪些神话故事?有没有听说过《精卫填海》?大部分学生都表示自己知道《嫦娥奔月》《女娲补天》《夸父逐日》这些神话故事,也听说过《精卫填海》。在了解学生的学情后,教师设置提升性的教学目标:首先,让学生有感情地阅读课文,学会熟读文章,并能够从文章中读出精卫的勇敢坚定以及大海的愤怒。其次,让学生能够通过想象,表演精卫与大海。最后,教师让学生结合自己的想法,评价精卫填海的行为,并思考文章的深层次含义。为了让学生完成预计的教学目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先对文章进行熟读,在学生对文章熟悉后,深层次理解故事人物的性格特点。教师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想法,在课上设置角色扮演环节,让学生进行表演精卫与大海。
(三)注重审美体验,塑造审美意境
语文学科与生活息息相关,生活中蕴含了丰富的审美意境。教师需要做好教学改革,在课前做好教学准备,深入分析文本中所蕴含的美学元素。这样,学生就能利用生活资源和文本资源,促进个人的审美能力发展。对此,教师要结合本地区的地域特点,有效利用周边的资源展开教学,结合教学内容渗透情感教育价值,从而深入分析教材中的文本信息,让学生感受审美意境的同时,产生良好的审美体验。不仅如此,教师需要结合教学内容,深入剖析教学资源中的审美元素,让学生在阅读优美句子的期间,加强对阅读文本的理解,从而提高自身的审美体验,促进审美能力的发展。
比如说,在小学语文《乡下人家》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在教学前利用多媒体,播放本地的田园景色,让学生观看视频,了解本地乡村生活的特点。在视频观看前,教师需要设置相应的教学问题,让学生回答自己在看完视频后有哪些感受,你最喜欢视频中的哪一出乡村景象。随后,学生通过观看视频,根据自己的想法完成个性化回答。其中,有的学生回答最喜欢稻田里黄色的麦子,还有的学生回答最喜欢视频中屋舍俨然的景观。随后,教师导入文章展开教学,让学生通过语言文字感受乡村生活的景象,感受乡村生活的恬静安逸,在阅读中潜移默化地提升自己的审美体验。
(四)做好文化传承,紧扣传统民俗
我国具有上千年的文化发展历史,蕴藏了丰富的传统资源,它是学生进行文化品位和认知能力发展的重要形式。对此,在教学中,教师需要结合教材的文本信息,深入剖析其中蕴含的传统教育素材,在传统的教育元素中进行思考,从而真正将传统文化资源进行沉淀,逐渐形成深厚的文化底蕴。在教育教学阶段,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深入学习阅读教学中的民俗文化,学习传统文化历史内涵,讓学生在丰富的学习文化中,产生对历史的感悟,从而提升他们的文化层次和品味。
比如说,在小学语文《纸的发明》的教学中,教师结合教学内容,引导学生学习纸的制作过程,从而让学生做好文化的传承,紧扣传统的民俗主题。其中,教师可以设置教学问题:我们阅读文章,思考一下在我们的世界上,无论是我国还是国外,有很多造纸术,但是为什么蔡伦改进的造纸术流传下来?再思考一下,造纸术的利用,给我们带来了哪些影响,对世界带来了哪些影响?教师设置问题后,让学生深入理解和思考,深入学习造纸术的过程,并认识到蔡伦改进的造纸术的特点。随后,教师让学生谈一谈造纸术对于国家和世界的影响,从而提高文化自信心,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在教学中,教师做好文化的传承,才能紧扣民俗传统的发展主题,渗透更多的教育元素,促进学生的学习和发展。不仅如此,教师还可以进行教学拓展,让学生学习了解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了解四大发明产生的时间,并熟悉四大方面诞生的过程,从而真正让学生在阅读活动中建立文化自信,深层次形成语文学科的核心素养。
三、结语
综上所述,在语文核心素养的教育背景下,教师要构建高质量的教学课堂,让学生认识到自身的学习主体地位。在教学阶段,教师为了让学生掌握更多的知识,获得更多的学习技能,教师需要全面做好教学准备,积累丰富的学科教学资源,实现高效课堂。不仅如此,教师需要从教学的多方面作出改革,结合多种教学方法和教学理念,做好教学质量的提升。学生需要在教师的教学指导下,深入到语文课堂的学习活动中,在多元化的学习活动中,加强对语文学科的理解。
参考文献:
[1]肖良民.核心素养视阈下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J].散文百家(新语文活页),2021(10):153-154.
[2]韦婵珠.核心素养视阈下儿童文学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20(19):2.
[3]陈妍娇.如何做好优秀民俗文化的传承工作[J].长江丛刊,2017(14):1.
[4]曾冬梅,方红,熊拥军,等.核心素养视角下小学语文高效课堂的构建研究[C]//第十二届中国智慧工程研究会基础教育“十三五”规划课题会议论文集.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