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益智类电视节目的制作与传播研究

2022-06-26 20:45程芳
新闻研究导刊 2022年8期
关键词:优秀文化节目制作传播模式

摘要:近年来,电视荧屏中出现了大量文化益智类电视节目,其快速走红的背后蕴藏的制作和传播逻辑引起了更多人的关切。文章重点探讨文化益智类电视节目的基本现状,解析文化益智类电视节目的制作和传播情况,据此提出思考。文章运用归纳总结、案例阐述等方法,指出当前文化益智类电视节目制作与传播的基本路径,展现其传播学特征。此次研究证明,文化益智类电视节目契合新时期电视受众需求,其制作模式丰富多元,有效契合了电视媒体转型;此类电视节目在多渠道传播模式下具备强大竞争力,能够取得收视率与文化效益的双丰收,对传播优秀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突出作用,具有强大的发展潜力。

关键词:文化益智类;电视节目;节目制作;传播模式;优秀文化

中图分类号:G22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8883(2022)08-0170-03

近年来,随着传统文化的复苏式发展,以文化为主题的电视节目开始增多,不仅丰富了电视荧屏的视觉形态,而且带给了广大电视观众更多元的收看选择。更重要的是,在文化强国战略的有效引领下,进一步增强文化自信,也需要广大电视行业从业者积极创新节目类型,从文化、价值观、益智、互动等方向入手,切实增强电视节目制作、传播和推广的有效性,提升电视节目的水准和质量,创造良好的收视率与经济效益,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播提供有力支持。

从这个维度来看,进一步塑造积极的文化益智类电视节目制作和传播氛围,对相关议题进行针对性探讨,极具现实意义。

一、文化益智类电视节目的概念与特征

(一)文化益智类电视节目的基本概念

文化益智类电视节目本质是电视节目的一类。简单来说,文化益智类电视节目是以文化传播、智力互动为主要“卖点”的新型电视节目。电视台在传统文化发掘中运用的手法要贴近电视观众的需求,在求新求实中力求取得良好效果。文化益智类电视节目实现了与受众的深度互动,更好地推广优秀文化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更具现实意义,也深受广大受众的认可和喜爱[1]。

如央视推出《中国诗词大会》《国家宝藏》《中国国宝大会》《中国考古大会》,江苏卫视推出的《一站到底》等,都具备文化益智的特点,受到广大电视观众的好评,在互联网平台也拥有极高的点击率。

(二)文化益智类电视节目的主要特征

文化益智类电视节目以文化信息渗透为主要“卖点”,具备鲜明的受众参与特色,其主要特征有四个。

一是互动性。文化益智类电视节目都具备鲜明互动特色,通常由若干名参与的选手共同构成节目阵容,这样便于开始现场互动、竞逐。如《中国诗词大会》在节目中不仅设置了现场选手的比赛席位,还通过“百人团”等形式设计线上答题区,极大地强化了线上线下密切互动的功能,使得节目的形式更为出彩。

二是文娱性。文化益智类电视节目归根结底还是电视节目的一种,其文化娱乐的特性十分显著。在传播优秀文化和价值观的同时,此类节目还要达成良好的娱乐效果,带给受众不同的体验与感受,这也是节目制作者必须关注的要点。

三是竞赛性。文化益智类电视节目通常都具备竞赛特色,即通过一定量的选手参与,增加节目的趣味性,使得进阶挑战的气息更为浓厚。比如《中国诗词大会》每期节目都由个人追逐赛和擂主争霸赛两部分组成,通过层层选拔留下优胜者,进而增强竞赛的趣味性。

四是主题性。通常文化益智类电视节目都会设置一定的主题,按照主题设计相应题目,并由此引导参与者(节目中的选手)开展进阶式的比赛。这样的主题设计使得节目内容更开放多元,也让广大观众在收看时更明确清晰,极大地增加了节目的可看性和吸引力。

二、文化益智类电视节目的制作背景和意义

(一)文化益智类电视节目的制作背景

近年来,国内电视荧屏中出现了越来越多的文化益智类电视节目,比如央视主推的《中国诗词大会》《中国国宝大会》《中国地名大会》,江苏卫视的《一站到底》,广东卫视的《见多识广》等。透过现象分析本质,可以发现文化益智类电视节目的增多来源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日益提升以及由此引发的电视收视习惯和消费习惯的改变。

电视节目制作要依托行业变化、受众需求、产业发展,进行与时俱进的调整,而文化益智类电视节目正立足于我国文化大发展、文化复苏与精神文化传播快速提升的大时代。尤其是隨着全民文化自信增强以及文化强国战略落地,文化益智类电视节目的深度制作可谓恰逢其时[2]。电视工作者保持着对市场、产业和受众需求的敏锐度,及时推出了一大批文化益智类的精品节目,很好地取得了收视效果与经济效益的双丰收。

文化益智类电视节目的采编、策划、制作和播出是一个完整的系统工程,其间凝聚着电视产业各个阶层和团队的努力与汗水。正是立足于文化快速发展的时代背景,文化益智类电视节目才具备了蓬勃发展的良好态势。

(二)文化益智类电视节目的制作意义

文化益智类电视节目的快速发展和制作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娱乐节目“独霸荧屏”的格局,给予了电视观众更多的选择。单纯从电视节目制作的角度来看,文化益智类电视节目的制作具备多元的现实意义和应用价值。

首先,文化益智类电视节目的制作开辟了电视节目的全新路径,拓宽了电视节目的制作视野。随着近年来文化传播水平的提升,文化益智类电视节目开始大量出现,以中央电视台为代表的大型电视媒体率先推出了一系列益智类、文化互动类的电视节目,使得此类节目的制作成为热点。在“娱乐至死”“综艺霸屏”的当下,文化益智类电视节目宛如一缕清风给人们带来了更清新的感受,同时也激发了各年龄段受众对传统电视节目的兴趣,使得看电视重新成为人们业余生活的重要选项。文化益智类电视节目的制作拓宽了电视节目的采编和制作范围,使得传统电视节目的制作路径得到有效深化,这对电视节目的未来制作和发展都大有裨益。

其次,文化益智类电视节目的制作提高了电视节目制作水平,使得一系列新技术得到深度应用。近年来,随着传统电视媒体转型速度的加快,一系列新技术、新业态和新模式开始在电视节目的制作中得到深度应用。从文化益智类电视节目制作来说,为了营造演播室独特的视觉效果,央视在《中国诗词大会》制作中运用了AI、虚拟现实技术、XR技术,塑造出了古色古香的氛围,将舞美、动画、音乐、影像等融为一体,极大地提升了视觉表现力,也优化了电视观众的收视体验,使得此类节目的视听品质得到有效提升[3]。可以说,文化益智类电视节目的精细化创作与制作提高了传统电视节目的综合水平,在“留住观众”的同时完成了新技术与电视传媒的融合,提升了电视节目的综合影响力。

再次,文化益智类电视节目的制作锻炼了高水平的新型电视节目制作团队和班组,增强了融媒体制作能力。通过文化益智类电视节目的制作,电视台塑造出了高水平的制作团队和班组,使得电视台的业务能力、创作水平、协调能力等得到了有效锻炼,这对电视台后续发展十分重要。尤其是大型的现场互动类文化益智类电视节目,需要几十人甚至上百人同时参与其中开展制作,各个工种之间的有效衔接、配合十分重要,这对高水平技能型节目人才的培养具有重要作用,在电视台向融媒体转型的过程中发挥了独特作用。将文化益智类电视节目与互联网、新媒体有效结合,通过节目制作提升团队创作水平,在当前极具现实价值,对电视台发展具有长远意义。

最后,文化益智类电视节目的采编与制作实现了对传统电视台节目转型的有效探索,增强了电视台拓宽媒介传播范围的信心和能力。尤其是从央视及各大地方卫视的角度来看,通过针对性地制作文化益智类电视节目,进一步拉近了传统电视媒体与青年人的距离,使得传统的电视媒体受到了更多人的关注和重视,也为后续其他类型节目的采编、制作提供了有益经验。无论是央视《中国诗词大会》,还是地方卫视的文化益智类电视节目,往往都是以年轻观众为核心受众群体,相关节目在年轻人中的影响力巨大,这反映了传统电视媒介探求转型路径中的努力开始收到成效,其经验和实践模式值得总结。因此,文化益智类电视节目的有效制作具备独特的现实价值和意义,对电视台的未来发展也具有深远影响。

三、文化益智类电视节目的传播模式和效果

(一)文化益智类电视节目的传播模式

随着现代科技的飞速发展,传统电视节目与新型传播渠道、手段的有效融合开始成为电视媒介自我改造的重要契机,这一点在文化益智类电视节目的传播中得到了有效印证。

从目前国内快速兴起的文化益智类电视节目来说,其传播模式大概包括三个方面。

一是借助传统的大众传播形态进行传播,围绕电视平台进行外放式传播,竭力吸引电视核心受众群体,力求开拓新型电视受众。文化益智类电视节目最核心的传播渠道还是以电视为代表的传统媒体,这对此类节目的有效播放、收视率具有指标性意义,也最受电视节目制作者的关注。以央视的《中国诗词大会》为例,通过在CCTV1频道的播出,获得了良好的收视率和受众评价,这反映了大众类电视媒体在节目传播中的功能仍然是中流砥柱般的存在,而文化益智类电视节目恰逢其时,在播出方面获得了极大的成功。

二是依托互联网平台和渠道进行立体传播,实现电视台与互联网的融媒体渗透,极大地提升了文化益智类电视节目的传播力度和水平。理性研判文化益智类电视节目的互联网传播模式和渠道,对更好地优化此类节目的传播效果有突出作用。尤其是借助多媒体渠道,涵盖计算机、智能手机、移动终端、智能化媒介等多个场景,能够实现文化益智类电视节目的“全覆盖”,这是传统的电视台无法完成的。如通过央视影音、央视频等APP以及相关授权的视频网站,观众可以随时随地收看《中国诗词大会》等文化益智类电视节目的直播或点播,几乎不受时空限制,收看体验良好。可以说,互联网化的传播模式提高了文化益智类电视节目的传播水平,对此类节目的成功起到了重要支撑作用。

三是通过电视观众的口口相传形成口碑效应,也可以优化文化益智类电视节目的传播效果,确保电视节目被更多人熟知,更好地吸引受众收看[4]。近年来,随着央视一系列大型文化益智类电视节目的播出,文博热、文化热、国学热在很大程度上开始成为央视电视节目转型的重要方向,如《中国诗词大会》《中国国宝大会》《国家宝藏》等精品力作,在电视观众群体中形成了良好的口碑传播效果,使得相关节目多次成为网络热点,这反映了此类节目品质的提升。传统的人际传播方式在文化益智类电视节目传播过程中具备突出作用,这一点要引起特别关注。

(二)文化益智类电视节目的传播效果

从传播学角度研判文化益智类电视节目的传播效果和水平,应当考虑相关数据化指标。同时借助网络受众的评分、评价和大数据抓取,可以形成立体感知,对文化益智类电视节目的传播效果形成全面认识。以央视《中国诗词大会》为例,作为一档成功的文化益智类电视节目,豆瓣综合评分高达8.8分(第一季节目),参与评分人数达到7662人。另外,从《中国诗词大会》的收视率和市场份额来看,在现有的数据中,第一季节目的第三期、第五期、第十期的收视率分别为1.03%、1.09%和1.18%,市场份额分别为2.76%、3.01%与3.26%。从收视率来看,综艺节目能够“破一”就被视为受欢迎,而《中国诗词大会》收视率基本维持在1%以上,可见这档节目受到了广大电视观众的一致喜爱和好评。

除此之外,以《中国诗词大会》为代表的文化益智类电视节目也多次成为网络热搜的爆点,在百度搜索榜、网络热搜等权威榜单上时常可以看到相关信息与词条,足见网民对其也保持了足够的关注。随着当前文化益智类电视节目的火热发展,其在不同平台和渠道的有效传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极大提升了此类节目的影响力和市场占有率,也使更多地方卫视聚焦于文化益智類电视节目的采编、创作和制作。

众多资源和高水平人才参与到文化益智类电视节目创作中,无疑给文化类节目的推陈出新带来了驱动性力量,这对优秀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播具有积极作用。

因此,要科学认识文化益智类电视节目的现实功能,更好地推进此类节目的理念革新和实践创新,推动文化益智类电视节目制作和传播的现代化、技术化与专业化,使之在电视节目转型升级中发挥更大作用,为实现文化强国注入更强大的动能。

四、结语

随着近年来央视与地方各大卫视陆续在文化益智类电视节目制作中投入大量资源,一系列优秀的文化益智类电视节目迅速被推出,并在市场中取得了良好的收视效果,备受广大电视观众的喜爱与青睐。文化益智类电视节目具有自身的独特优势和竞争力,依托传统媒介和互联网渠道进行立体传播,能够取得良好的传播效果,在满足受众收看需求的同时完成文化传播、价值观输出的目标。在未来,随着精品化观念在文化益智类电视节目制作中日益受到重视,市场中将出现更多类型的文化益智类电视节目,广大电视观众也将获得更好的收视体验,社会主义文化的电视化传播和推广也将迎来全新的未来。

参考文献:

[1] 董健.重构文化身份:传统文化类电视节目的数字化生产策略[J].学习与探索,2021(2):167-173.

[2] 陈鹏,郑玄.文化类电视节目创新路径探究:文化类电视节目的创新特色与优化策略[J].现代视听,2018(4):4-9.

[3] 许晓辉,李蕊.从《中国诗词大会》谈电视媒体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与传播[J].当代电视,2016(7):78-79.

[4] 刘荃.互联网条件下传统文化类节目的创新扩散研究:以《经典咏流传》为例[J].中国电视,2019(1):50-55.

作者简介?程芳,本科,记者,研究方向:新闻编辑。

猜你喜欢
优秀文化节目制作传播模式
让学生从语文学习中吸收优秀文化促进身心健康
气象影视虚拟演播室技术初探
微信公众号崛起背后
网络自制节目的传播模式和发展趋势
电视专题节目制作中的必要元素应用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教育研究
探析韩国综艺节目大势下中国电视综艺节目的发展
健康养生文化类电视节目传播的模式和要素
三网融合下广播电视节目制作与传播的新特点
阅读教学中优秀文化传统的渗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