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文化国际传播体系的构建路径探析

2022-06-26 06:14田霄
新闻研究导刊 2022年8期
关键词:话语体系国际传播中华文明

摘要:为研究黄河文化国际传播现状及路径,本研究查阅了相关文献资料,认为黄河是中华民族文化的诞生地,黄河文化是我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精髓,是华夏民族的魂与根。黄河文化国际传播的意义在于将优秀的传统文化传播出去,展示中华风采,让全世界了解中华民族雄厚的文化底蕴。但研究结果发现,目前黄河文化影响力较小,其他国家对我国传统文化的认识不足,因此,需要在发展中不断丰富传统文化内涵,并以恰当的方式进行传播,这就需要找到切实可行的实践路径,提升黄河文化国际传播力,丰富黄河文化国际话语体系,这就要求讲好黄河故事,弘扬黄河文化,将实践与理论相结合,营造良好的传播环境,只有这样才能使黄河文化在国际上更好地传播。

关键词:黄河文化;中华文明;国际传播;话语体系;构建

中图分类号:G20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8883(2022)08-0045-03

一、引言

黄河文化是中华文明的象征,是中华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一直以来,我国学者将更多的精力投入黄河文化的国内传播领域,忽视了黄河文化在国际上的传播[1]。全球化的发展背景下,我国必须加快推进文化走出去发展战略的步伐。

基于此,本文从国际传播的理论及意义出发,剖析我国当前黄河文化的国际传播现状,提出黄河文化国际传播体系构建的实现路径,积极探索本土文化国际传播对我国发展的深远价值,为打开我国黄河文化国际传播新局面略尽绵薄之力。

二、国际传播概念及对我国的意义

(一)国际传播概念

“国际传播”的概念由西方学者提出,广义上指跨国信息的传播与交流,狭义上指跨国界的大众传播,多以国家为主体。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新闻界對国际传播的界定并不明确。

我国学者认为,国际传播的媒介是以大众为主,向其他国家和地区进行跨国或者进行世界范围的传播,大多数国家从狭隘的角度来定义国际传播,并将其作为研究方向。

(二)国际传播对我国的意义

全球化时代背景下,彰显具有民族特色的国家发展及文化繁荣新局面显得尤为重要。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推进国际传播能力建设,讲好中国故事,展现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展示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是加强我国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的重要任务。要深刻认识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国际传播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下大气力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形成同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相匹配的国际话语权”。国际传播有利于掌握国际话语权,传播中华民族文化、引导国际舆论,为本国意识形态安全提供有力保障。

因此,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已成为当前各方关注的焦点之一。

三、黄河文化国际传播现状

黄河流域是华夏文明的重要起源地,有着丰富的文化资源,拥有众多名胜文化遗迹,还有诸多自然及人文景观,是人们畅想历史发展历程的圣地。以黄河沿线的河南为例,其境内的文化馆藏历史文物在全国范围内首屈一指,是我国的重点文物保护地区,也因其历史文物和文化名城众多,所以河南在国际上享有盛誉[2]。黄河文化的传播结合了多种形式,但是在国际传播的过程中但仍然存在多种问题。

(一)受众群体划分不细致

全球有众多国家和地区,受众群体庞大而复杂,各个区域的文化传统和文化传播方式不尽相同,由于生活环境和价值取向的不同,受众对信息的态度迥异。基于此,可以根据传播主体对受众进行细分。但当前,黄河文化在进行国际传播的过程中,受众群体划分不够细致,未考虑到受众价值观的不同,也没有结合当地受众群体的喜好调整传播方式,因此很难打动受众,无法实现传播效果的预期效果,更无法向世界展示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

(二)缺乏特色鲜明的创新推广模式

黄河文化资源多样化发展,但文化传播方式单一,传统媒体仍是传播主体,运营方式老套,缺乏创新精神,黄河文化的推广仍停留在纪念品和景区的开发上,缺乏吸引力。推广黄河文化的方式缺乏文化特色和文化内涵,展示方式较为传统,多以展览形式为主,创新乏力,无法实现互动,无法真正突出黄河文化的特征,展现具有独特鲜明的文化特色。

(三)缺乏系统的宣传策略

黄河文化体系庞杂,新媒体平台可以拓宽黄河文化的宣传范围。但是新媒体在传播过程中往往将传播内容进行分解,形成碎片化叙事,这就增加了文化内容的片面性,受众无法了解事情完整的起因、经过和结果,从而导致黄河文化在国际传播过程中缺乏系统且深刻的解析[3]。如果任由这种情况发展,可能会造成文化的误解,其他国家的受众群体无法真正了解和把握黄河文化的整体发展脉络,也就无法体悟我国黄河文化的深邃思想内涵。

(四)缺乏复合型的国际传播人才

在网络发展腾飞的年代,利用信息化和高科技手段推动国际传播模式成为媒体发展的重点,其中,大数据智慧模式也得以广泛使用。但由于缺乏相关的专业技术人才,推广新的技术和方法仍有阻力。国际传播人员需具备熟练的外语技能,并拥有较高的专业技术应用水平,还要具备较强的创新能力,即需要高水平复合型人才。

但是,当前黄河文化传播的人才储备明显不足,其主要原因是黄河沿线的地区缺乏培养高层次专业人才的教育教学机构,制约了黄河文化深层次推广发展的脚步。对此,各地政府应重视统筹规划,从长远发展目标来看,应建立健全教育体系,着重培养专业人才[4]。

四、构建黄河文化国际传播体系的实现路径

(一)受众差异化传播路径

黄河文化挖掘工作仍处于发展探索阶段,黄河文化的国际传播还没有引起广泛的重视和推广。黄河文化的国际传播建立在对我国文化的保护基础上,为了加快黄河文化国际传播,要开辟一条“中国文化走出去”的路径,这就需要树立正确的国际传播理念[3]。在发展过程中,不仅要采纳国际社会广泛认可的传播方式,还要建立有助于反映中国特色的国际传播路径。黄河文化的国际传播应体现中华文化的特点,在全球化背景下,中外优秀文化的碰撞已无可避免,黄河文化在国际传播中要坚持“自我”,树立其独特的标准,也兼顾他国的文化认知,彰显独特的中华民族文化特色,从而走上国际舞台[5]。78B3293E-D178-40C9-B86C-84410D402017

文化接近性原则成为跨国文化传播的重要原则,因为当传播的内容与当地的文化、语言和风俗习惯接近时,更容易被当地受众接受和传播。因此,黄河文化的国际传播应考虑国际受众群体的多样性,根据不同的文化背景、价值取向和生活习性制定不同的传播方式。针对性、精准化的传播就是以受众群体的喜好作为导向,改变传统的传播模式,考虑当地的大众口味,消除文化隔阂,变得接地气。

开放包容的思维方式有利于黄河文化在世界范围的传播,更容易让全球了解黄河文化,增强世界人民对黄河文化的认同感,从而提升黄河文化在全球范围内的影响力,实现文化价值的持续稳定输出,进而加强我国的国际影响力。

(二)多元主体合作推广路径

黄河文化在国际上的传播需要多个主体共同合作,政府、企业、社会团体、高校和媒体都要充分参与。政府可以发挥政府職能,提供政策支持,在局部产生影响力,然后扩大宣传引导的力度[4]。企业可以通过公司的战略部署,面向外部文化生产以黄河文化为品牌的文化产品,提升市场竞争力,在国际贸易中占据一定的地位。社会团体可以利用其自身的特色拓展文化产业发展途径,为黄河文化实现国际传播奠定基础。高校等教育机构是黄河文化的研究主体,承担着挖掘探索黄河文化内涵的重要责任。媒体对黄河文化传播有积极的推动作用,所以要通过用各种媒体渠道全面推广黄河文化,制作优秀的黄河文化节目,让世界看到黄河文化、了解黄河文化。可见,黄河文化的国际传播需要多个主体共同努力,形成一个统一、有机的传播体系。

(三)多产业融合产品培育路径

黄河文化国际传播需要依托多产业的融合发展,其中旅游业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旅游产业本身产生的能源消耗较小,对环境的不利影响较低,而且能够增加就业机会,社会综合效益高[4]。

所以,可根据旅游业发展特点,将黄河文化旅游业打造成为支柱产业,通过产业结构的创新和调整,深化黄河文化产业发展。不断挖掘黄河文化的内涵,打造一批具有深厚文化底蕴、鲜明黄河文化特色的景观。

黄河文化有其自身特色,应充分调动其各方资源,打造独属于黄河文化的品牌IP,在黄河沿线建立一批有国际影响力的高端知名品牌;将黄河文化产业链条化,采用现代管理技术,鼓励创新思维,提升产业优势,将精神文化资源商品化,提升文化价值。

在黄河文化挖掘过程中,要合理利用文化资源,优化产业结构,突出文化品牌特点,打造智慧旅游服务,从多元化角度提升经济效益。

(四)线上线下双渠道全面系统传播路径

黄河文化国际传播应采用多种方式传播。互联网传播速度快,是当下的重要传播模式,新媒体的发展为黄河文化国际传播提供了新渠道。相对于传统媒体,新媒体的特点更加显著,它覆盖范围广,传播速度快,互动性强,更容易被接受。

因此,黄河文化国际传播应从实际情况出发,重新整合黄河文化资源,采取有效的传播方式,打造全新的黄河文化国际交流平台,占据黄河文化国际传播的有利地位,体现黄河文化国际传播的传承性与完整性。

除此之外,算法技术的发展提升了传播的精准性,定向向用户推荐其感兴趣的文化内容,提升受众群体的体验感,同时也提升了传播效果。可见,黄河文化国际传播需要借助以网络为基础的新媒体平台,实现线下线上双渠道传播,拓展国际传播的深度和广度[5]。

例如,2019年河南推出“洛阳牡丹文化节”,有关部门携手抖音和头条两大媒体平台共同推广这一文化节,取得了良好的互动效果,带动了洛阳旅游业和饮食业的发展,在网络上也获得了非常高的点击率,赢得了众多粉丝的关注。由此可见,线上线下的协同合作促进了国际文化的交流和发展,为黄河文化国际传播提供了广阔的平台[6]。

(五)多方位统筹保障路径

黄河文化国际传播需要多种保障机制,如政策、资金和法律的支持可对其有序发展产生积极作用,此外还要加强对国际传播人才的培养。

因此,要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在政策上给予黄河文化国际传播事业以支持。比如,河南旅游文化厅与斐济政府合作,将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现给世人,让更多人了解了我国的传统文化。

资金是黄河文化发展和推广的基础。到目前为止,河南当地为支持文化企业的发展,已经投入大量的资金,划拨专项资金为黄河文化的研究和推广提供了必要的经济基础。

黄河文化国际传播也离不开法律的支持,需要根据有关法律的要求制定合理的战略发展目标,降低法律风险,同时还要增强知识产权保护意识,维护我国黄河文化的合法地位。

如今,国际传播已经成为全球化竞争的一部分,而人才的培养是提升国际竞争力的“王牌”[7]。因此,为了提升国际沟通能力,有必要建立一个符合国际水平的综合性人才管理体系,增加人才储备。利用大数据分析功能深度挖掘综合人才必备的能力,有针对性地培养专业人才。语言的沟通能力是提升国际传播能力的前提,因此国际传播人才应具有较强的语言能力,能够熟练运用外语进行读写和交流,明确地表达个人观点及学术建议,同时要具备创新思维,熟练掌握前沿技术,具有把握最新国际传播动态的敏锐洞察力,这样才能为黄河文化的国际传播探索新的发展思路,创造新的发展方向。

五、结语

新时期,黄河文化研究的热点和方向是促进黄河文化的传承和创新,制定黄河文化生态保护发展策略,推动黄河文化的传播。黄河文化的价值需要进一步挖掘,黄河文明是中国文化的代表,应采用多种形式进行宣传,将黄河文化推广到世界。在构建黄河文化国际传播体系时,应重点突出黄河文化旅游资源,利用新媒体传播技术将黄河文化传播到世界各个角落,展现中华风采。与此同时,应加强国际传播专业人才培养,对黄河文化进行全面解析和推广,推动黄河文化国际传播,讲好“黄河故事”,拓宽黄河文化在国际场域中传播的广度与深度。

参考文献:

[1] 焦丹,苏铭.黄河文化国际传播体系构建与实践路径探索[J].新闻爱好者,2022(1):42-44.

[2] 韩淑俊.黄河文化国际传播现状及传播路径[J].新闻研究导刊,2021,12(20):75-77.

[3] 逄增玉.当代中国文化国际传播的现状与路径述论[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18,40(5):14-20.

[4] 张博文,孟晓辉.新时代黄河文化元素数字化艺术传播创新路径研究[J].郑州轻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22(3):67-72.

[5] 邢祥,邢军.新时代黄河文化传播创新路径研究[J].新闻爱好者,2020(3):29-32.

[6] 闵祥鹏.国际一流学术平台与“黄河文明”特色学科群建设访谈[J].黄河文明与可持续发展,2020(1):162-166.

[7] 满秀彦,李磊明,张霞,等.致力汉语国际推广 传播中华优秀文化:中国黄河电视台对外传播实践与面临的挑战[J].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17(5):6-9.

作者简介?田霄,硕士,助教,研究方向:中国现当代文学、文化传播。78B3293E-D178-40C9-B86C-84410D402017

猜你喜欢
话语体系国际传播中华文明
汉字三千年
人类挑战自然的传说
说算筹
俄罗斯汉学研究400年:与中华文明对话
核心素养如何在中小学校落地生根
在修辞与实践之间:环境权概念的贫困及其义务转向
讲好中国故事的几个路径创新
全球化与国际传播:媒体与公民的世界性互动
中国故事中国认知国际表达
促进汉语国际传播的十项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