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学,林敬,张冰,陆春杏,曹培兰,曹丽榕
(廉江市人民医院皮肤医疗 美容科,广东 廉江 524400)
皮肤疾病对患者正常工作、生活及社交带来的负面较大,而当前对于皮肤疾病的治疗方法也相对较多,不同治疗方法治疗效果存在一定差异。太田痣好发于颧、颞部,皮肤呈青褐、蓝黑色斑片状损害,也会累及其他组织,其是一种真皮黑色素细胞质,色素斑不均匀[1-2]。大多数患者出生时即发病,其余在青春期发病,极少部分在外伤后发病,好发于女性,疾病虽不会对患者身体产生不利影响,但面容受损,会给患者的身心健康带来不利影响,故而需要进行积极治疗。其是起源于真皮黑素细胞的一种良性肿瘤,故而对该疾病治疗准则为:①破坏真皮内黑素细胞;②保护皮损周围正常皮肤不受影响。传统治疗方法如手术植皮、外涂药物、冷冻、化学药物剥脱术等,均有一定的治疗效果,但其主要是由表皮破坏至真皮来达到治疗目的,故而会对皮损周围正常组织产生不同程度损伤,易导致面容瘢痕形成等后遗症,会给患者后续治疗带来较重的经济负担,故而需要积极寻求另外一种较为理想的治疗方法[3]。调Q开关治疗,恰当的波长和脉冲宽度激光能够兼顾破坏色素细胞核对正常组织损伤小的疗效,成为治疗太田痣的主要治疗方案,激光治疗方案有多种[4]。本次研究分析探讨调Q开关Nd:YAG 1064nm激光治疗太田痣的应用效果,具体内容如下。
本研究开展2018年6月-2021年8月廉江市人民医院太田痣60例患者为实验对象,根据激光治疗方案不同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男13例,女17例;患者年龄7~40岁,平均(22.35±7.36)岁;皮损面积30~80cm2,平均(50.17±4.19)cm2;皮肤损色:蓝色、褐色各有16例和14例。实验组男15例,女15例;患者年龄7~40岁,平均(22.19±7.28)岁;皮损面积30~80cm2,平均(49.38±4.22)cm2;皮肤损色:蓝色、褐色各有18例和12例。对比两组患者的性别占比、平均年龄等一般资料,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进行对比。
纳入标准:①年龄7~40岁,皮损面积30~80cm2;②患者均为首次治疗;③病变部位位于面颊部、鼻部、额部;④患者均在本院建档,完整填写个人信息资料;⑤患者及家属对本次研究内容知情,并签署知情同意书;⑥本研究经本院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通过。
排除标准:①既往有光敏史及利多卡因药物过敏史的患者;②疤痕体质患者;③局部皮肤破损或感染的患者;④排除已经接受过其他治疗患者;⑤妊娠或哺乳期女性患者;⑥中途退出研究患者。
患者进行治疗前,需进行建档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每次治疗前拍照存档,对比观察整体治疗效果。
实验组患者治疗前在皮损处涂抹5%复方利多卡因软膏局麻至少60min,并遵循无菌原则对皮肤进行消毒,操作人员佩戴好护目镜,患者佩戴好护目镜眼罩,并将皮损以外正常皮肤进行保护,仰卧体位,激光治疗仪器购自赛诺秀有限公司,型号为MedLite C6,Q1064nm能量密度为4~7J/cm2光斑为3mm频率为10HZ,治疗时探头与皮肤呈垂直角度,待观察到照射后组织点状出血为治疗终点,首次治疗剂量不宜过大;光斑毗邻但不重叠,激光探头避免一直沿同一方向照射,以防愈后皮肤对光的反射与正常皮肤有差异;对于大面积患者,先选择一个较隐蔽的试验区测试后,依据个体反应差异确定能量参数后再行广泛照射;治疗结束后,涂抹软膏进行局部降温,叮嘱患者治疗后皮损处勿碰水、禁止抓挠,外出时做好防晒工作,避免直晒,每隔3个月治疗1次,共治疗3~6次。
对照组患者接受咪喹莫特乳膏治疗,药物购自湖北科益药业股份有限公司,药物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0040285,涂抹前,双手洗净后,将其均匀涂抹按摩,次日用清水洗掉,隔天治疗1次。
(1)观察两组治疗效果差异,包括①临床治疗有效率:分为3个等级,分别为显著(表示,患者经治疗后,太田痣色素同治疗前相比消除60%以上)、好转(太田痣色素同治疗前相比消除20%以上)和无效(治疗前后相比无差异),治疗有效率=显著率+好转率;②治疗次数;③红肿、渗血、疼痛等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2)黑色代谢指标:于治疗前和治疗后空腹抽取患者外周静脉血4mL进行离心处理,选取血清,使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黑色代谢相关指标,包括褪黑素(MLT)、络氨酸酶(TYE)、α-黑色细胞刺激素(α-MSH),试剂盒购自北京北方生物技术研究所。
所有研究统计数据采用SPSS 23.0软件进行归纳整理,研究中的计数资料用χ2,表示为(%),研究中的计量资料采用t,表示为(±s),软件数据检验结果若显示P<0.05,表示数据间有统计学意义和价值。
表1结果显示,两组临床疗效相比,实验组显著较高93.33%,且实验组治疗次数少、不良反应发生率低6.67%(P<0.05)。
表1 对比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
表2结果显示,治疗前,两组患者的黑素代谢指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治疗后,患者的黑素代谢指标有显著改善,实验组TYE、α-MSH水平低于对照组,MLT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
表2 对比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黑素代谢指标差异比较(±s)
表2 对比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黑素代谢指标差异比较(±s)
注:与同组治疗前比较,*P<0.05
太田痣是临床常见的色素性皮肤疾病,是一种真皮黑素细胞增生性疾病,主要有3种类型,根据黑素细胞在真皮中的深浅划分为:①浅在型,患者皮损颜色多表现为褐色,黑素细胞存在真皮细胞浅层;②深在型,患者皮损颜色多食青紫色,黑素细胞存在深层;③弥漫型,蓝紫色、黑色细胞存在真皮全层[5-6]。疾病好发于女性,对其面貌、生活及工作带来的影响较大,发病机制尚未明确,遗传因素占比较大。咪喹莫特是一种非核苷杂环胺小分子免疫调节剂,其能活化巨噬细胞表面受体,促进巨噬细胞对黑素小体的吞噬,在色素性皮肤疾病中有一定的治疗功效,一定程度上能够治疗太田痣[7]。但药物治疗见效慢,且还会对真皮细胞产生破坏,而常规治疗方案如剥脱、冷冻等均有一定的局限性,故而需要选择另外一种合理的治疗方法。
激光治疗属于无创治疗手段,在多种皮肤疾病治疗中存在显著优势,其主要通过光热作用来对色素细胞进行溶解、清除,对皮损周围正常组织产生的影响较小,利于促进黑色素的排出,有助于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8-9]。激光治疗方案中,调Q开关翠绿宝石755nm激光治疗方法,对患者皮肤造成的损伤比较大,另外部分患者不同部位对激光反应并不敏感,如脸、颞部位,若照射次数过多,会引起皮肤损伤加剧,能量堆积,会引起疼痛、水疱等不良反应,此外治疗时需要根据患者的治疗情况选择合适的照射计量,而调Q开关翠绿宝石755nm激光治疗中,剂量选择为6~8.5J/cm2,患者经治疗后易出现色素沉着、瘢痕等并发症,特别是年纪较小的儿童[10]。太田痣同样也是一种真皮色素增加性皮肤病,患者除却有斑块面积过大以及斑块颜色异常表现外,疾病还有皮肤黑素代谢异常表现[11]。血清TYE、MLT、α-MSH是临床广泛应用的黑素代谢血清指标,其中TYE是黑色素代谢和儿茶酚胺反应中的关键酶,与黑素合成密切相关,其会增加络氨酸酶活性,易出现黑素生成过多情况,从而易引起较多的色素性皮肤病;MLT是机体抗氧化状态的相关指标,与皮肤状态密切相关;α-MSH对黑素细胞有较强的调控作用,其值升高,提示皮肤色素沉着情况有明显加重,控制其表达水平是疾病治疗关键点[12-13]。
本次研究中,实验组患者接受调Q开关Nd:YAG 1064nm激光治疗方案,研究结果表示,两组临床疗效相比,实验组显著较高96.69%,且实验组治疗次数少、不良反应发生率低,血清TYE、MLT、α-MSH也得到显著改善(P<0.05),充分肯定该激光治疗方案的应用价值。这主要是因为:①波长与脉宽的有效结合能够让激光治疗达到彻底的清除目的,该激光治疗方法,波长较长,软组织穿透能力强,能够达到真皮深处,对于深在型、弥漫型太田痣患者而言对黑色素杀伤力较大,可调节黑色素代谢,能够达到有效的治疗效果;②对正常皮肤组织产生损伤小,该激光治疗方案能量不易为血红蛋白吸收,能够选择性破坏黑素细胞,将其完成排出体外,而真皮其他细胞与组织结构完成保留,另外接受激光治疗后还会对机体色素母细胞合成、分泌产生影响,诱使络氨酸酶状态发生改变,从而能够调节改善相关色素指标水平;③黑素细胞在激光治疗后,破坏的细胞彻底清除时间较长,故需要选择合适的间隔时长,以免时长过短导致黑素细胞清除效果受到影响;④经过3次以上治疗,患者临床临床症状会有显著改善,治疗次数增加,虽能提高治疗有效率,但也需考虑色素沉着、皮损颜色加深等问题[14-15]。需要根据患者具体实际问题来制定治疗计划,让患者受益。
综上所述,将调Q开关Nd:YAG 1064nm激光治疗方案应用于太田痣治疗中,疗效显著,治疗次数少,安全,利于改善患者黑素代谢,有助于皮肤更好地恢复,便于患者接受和认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