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怎样对聋生进行古诗教学

2022-06-25 12:15薛亚荔
科教创新与实践 2022年9期
关键词:古诗策略语文

薛亚荔

摘要:古诗是中华灿烂文化的瑰宝,它有着浩瀚的历史,辉煌的年代。在普校语文新课标就明确提出了小学生必读古诗八十首,在中学阶段就更增加了相关篇幅。在聋校虽然古诗在小学初中语文教学中占的篇幅不多,可对于古诗这种特殊的文学样式,在培养学生鉴赏语言、学习语言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如何在教学中不再机械地让学生死记硬背,不再把作者的思想感情简单地灌输给学生,而是把聋生引领到诗歌的诗情画意中来让学生感受诗歌的语言美,从而提高聋生分析能力、鉴赏能力是聋校语文古诗教学一大难点,如何突破这一难点,在长久的聋校语文教学中总结出了聋校古诗教学“五部曲”。

关键词:“语文;古诗;教学;策略”

古诗在聋校义务教育阶段旧版语文教材篇幅中共有 10首,从五年级开始涉及古诗,具体分布如下:

从以上分布我们可以知道,古诗在聋校语文教学中占的篇幅不多,尽管不多,但古诗这种特殊的文学样式,对于培养聋生鉴赏语言、学习语言却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如何在教学中不再机械地让学生死记硬背,不再把作者的思想感情简单地灌输给学生,而是把聋生引领到诗歌的诗情画意中来感受诗歌的语言美,从而提高分析能力、鉴赏能力,是聋校古诗教学中的一大难点,如何突破这一难点?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初步感知 了解写作背景及诗人概况

诗歌是古代文人借物抒情、咏物言志的载体,要想很好理解一首诗歌的内涵,首先应对这首诗的写作背景及诗人的概况有一定的了解,正如孟子所言:“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可见了解诗歌写作背景及诗人是引导学生理解、感悟诗歌内容,体会诗人创作时丰富情感的重要环节。为此在课前预习时,可以有意识、有针对性地为学生布置一些预习题目让学生通过上网、翻阅相关书籍等途径和方法了解诗人的生平简介、文学成就、诗风、写作背景等相关资料,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独立、自主学习的能力,又让聋生对诗歌有了一个初步感知,这对后面引导学生理解诗歌内涵,感受诗歌的诗情画意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如在教学《望庐山瀑布》一首诗时,首先有针对性地布置了一些预习题目:1、通过上网查阅庐山在什么地方?在网上欣赏庐山的美景?香炉峰是什么样子的?李白是怎样一个人?他的诗有什么特点?通过这一系列的预习后,学生对诗中所描绘的壮丽景色在头脑中有了初步映象,这对以形象思维为主的聋生而言,无疑在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之间建立起了沟通的桥梁,为后面进一步的探究打下了较好的铺垫。

二、读中悟情  反复诵读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收集处理信息、认知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从这句话我们可以得知诵读可以发展人的感受能力、理解能力、欣赏能力、评价能力、思维能力和审美能力等。在读的过程中人的精神生活、智慧生活不自觉地参与到了其中。古诗尤其是律诗和绝句有其独特的节奏和韵律,句式工整,押韵音节铿锵鲜明。我国的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说:“诗要反复地吟”。反复的诵读可以让听力缺失的聋生更好领会诗歌的韵味和情感。因此,反复诵读应贯穿于整个聋校古诗教学的始终。

对于聋生听力的缺失让他们不能像健听学生那样把握好诗歌节奏,对此问题,首先可以让学生自己试着读,让他们在读的过程中感知詩歌的节奏和韵律,或许他们在初读的时候对诗歌节奏把握不是很准确,但这也可以促进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其次在学生初试朗读的基础上帮助学生确定感情基调和诗歌节奏,交给学生节奏划分的方法,如五言节奏划分为“二二一”、“二一二”,七言的划分为“二二三”,在诗歌感情基调确定和诗歌节奏划分准确的基础上,让学生通过口语发音,手语停顿、手语幅度及特有的丰富表情展现诗歌节奏的美。如《绝句》这首师表现了诗人愉悦的心情,诵读时就要求学生把诗歌划分的节奏及作者喜悦的心情通过口语、手语、表情表现出来,从而进一步体会诗歌的内涵。第三,由于聋生听不见,如像健听学生那样配上相和谐的音乐那无疑事倍功半。虽然听不见,但聋生的视觉却非常敏锐,这时在教学中我们可以充分利用聋生视觉优势的特点为其配上贴切古诗内容的相关画面,这样学生在诵读的时候一边看画面,抽象的内容就变得形象化,也就便于理解了。

因此在聋校古诗教学中,让学生反反复复诵读能激发学生感情共鸣,能帮助学生充分感受诗中的意,诗中的情,感悟诗人的思想。

三、抽象变形象 整合画面教学资源

学生在初步感知、读中悟情的基础上,聋生对诗歌有了一定的理解,但要深刻体体验诗人的思想情感,领悟深远意境,还有很大的距离。因为诗歌的情感和意境需要反复体会,反复理解。而有时诗歌的意境又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一千个读者或许有一千种解读。面对此种情况,我们可以整合教学资源,根据聋生的特点,大力发挥视觉优势的特点,将图片等一些形象生动的视觉画面整合到教学中,帮助聋生学习古诗时由抽象变为形象,把形象与抽象结合起来。《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应拓宽语文学习的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基于这样的观点,如在教学《绝句》这首诗时,首先可以为学生呈现一幅初春的景象,让学生通过观察感知初春的美丽景象,并让学生试想要是自己在这样一幅春机昂然的自然中心情会怎样?接着引出下文,在作者的眼里初春是怎样的?首先出示“两个黄鹂鸣翠柳”的画面,紧接着出示“一行白鹭上青天”的画面,再接着出示“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的画面,一张接一张配合诗句的画面,让学生把抽象的诗歌还原成了形象画面,形象的画面反过来又帮助学生理解诗歌的含义和意境。

四、引导学生探究  抓重点字词

在新课程的改革中,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地位很重要的一点就体现在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对于古诗这种特殊的文学题材,在教学中,我们就可以利用古诗的特点对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引导。古诗是一种非常精炼的文体,里面有些重点字词非常值得探究。如《绝句》中数词“两个、一行、千秋、万里”和颜色词“黄、翠柳、青、白”在诗句中的运用使得一幅初春景色寥寥几笔就渲染得这么色彩斑斓。又如在教学《泊船瓜洲》这首诗时重点抓住“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的“绿”字,引导学生学生探究“绿”是什么意思?用“绿”字有什么好处?因此在教学时应该抓住这些字词设置疑问,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

参考文献:

[1]陆志平.  语文课程新探 . 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2]教育部师范教育司. 聋童教育学.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

[3]陈云英.中国特殊教育学基础. 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4E9C2EE4-BAA7-41B0-B7BA-5D8904D03D60

猜你喜欢
古诗策略语文
古诗教我珍惜时间
劳劳亭
Passage Four
我的语文书
语文知识连连看
语文妙脆角
语文知识连连看
唐.欧阳询《九成宫》集古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