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文本秘妙处发掘语言范式经验

2022-06-25 22:10傅煦霖
语文建设·下半月 2022年5期
关键词:范式

傅煦霖

【关键词】文本秘妙,语言经验,范式,语用价值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 年版)》指出:“ 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课程应引导学生热爱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在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中,通过积极的语言实践,积累语言经验,体会语言文字的特点和运用规律,培养语言文字运用能力。”[1]学生从哪里获得积累语言的经验呢? 在教材中文质兼美的文本里。语文课堂是学生进行语言实践、积累语言经验、培养语言文字运用能力的主陣地。语文课程实施的主要载体应是教材。教师在进行教学之前,需要在课程实施的整体视域下研读教材文本,发现文本中作者语言文字运用(以下简称“语用”)方面的个性经验,即“范式经验”。编者将这些具有不同个性语用经验的文本选入教材,就是让这些文本成为学生学习语用的“范例”。范例的语用价值,可以称为“范式经验”。发现了文本的语用秘妙,教师还要综合考量学生的学段特点、课程标准的要求、课后练习题等方面的因素,确定适切的教学目标,并在课堂教学中采用合适的教学策略,让学生经历同化、顺应文本语言经验的实践,初步习得作者的范式经验,进而化为自身的个体语言经验,以进一步培养其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提升其语文核心素养。

关于文本秘妙,王崧舟老师在《语文的生命意蕴》里说道:“从表达的角度看,文本秘妙就是‘人人心中有,个个笔下无的文本特征;从接受的角度看,文本秘妙就是读者既感到熟悉又感到陌生的文字表现与存在;从比较的角度看,文本秘妙就是文本与众不同的特色与个性,是文本的‘这一个而不是‘这一类;从语言的角度看,文本秘妙就是隐藏在话语背后的语言创造和价值。”[2]从这段话中可知,文本秘妙,必须在文本的表现特色、表达个性、语言创造等方面去寻觅。

笔者在研读《圆明园的毁灭》时,重点从表达和比较的角度去探究文本秘妙,发掘作者的语言经验。下面以五年级课文《圆明园的毁灭》为例,在探讨文本详略安排的语用价值的基础上,谈谈如何于文本语用秘妙处发掘语言范式经验。

一、常见的语言形式,不一样的思维内核

《圆明园的毁灭》第三段是这样写的:

圆明园中,有金碧辉煌的殿堂,也有玲珑剔透的亭台楼阁;有象征着热闹街市的“买卖街”,也有象征着田园风光的山乡村野。园中许多景物都是仿照各地名胜建造的,如海宁的安澜园、苏州的狮子林、杭州西湖的平湖秋月;还有很多景物是根据古代文人的诗情画意建造的,如蓬岛瑶台、武陵春色。园中不仅有民族建筑,还有西洋景观。漫步园内,有如漫游在天南海北,饱览着中外风景名胜;流连其间,仿佛置身在幻想的境界里。

从语言形式上说,这段话是由“有……也有……”“……还有……”“不仅有……还有……”等比较常见的关联词构段的。当读者一边读一边想象时,会觉得这一段写得与众不同,颇有讲究。“有”的前后内容不是普通的并列关系,而是呈现出前后内容成对出现、两两映衬、整齐匀称的特征。第一句中“金碧辉煌的殿堂”对应“玲珑剔透的亭台楼阁”。其中,“殿堂”对应“亭台楼阁”,“金碧辉煌”对应“玲珑剔透”,这让我们读出了圆明园中的建筑大小相间、“宏”“精”皆具的特色。第一个分号后面的“热闹街市的‘买卖街”对应“田园风光的山乡村野”,让我们感受到了圆明园有动有静、相映成趣的建造风格。通过“象征”一词,观照分号前后的内容,又让我们读出了圆明园虚实结合的园林设计思想。此段的第二句写法同第一句,采用关联词“……还有……”加分号的构句方式,让我们欣赏到了圆明园“仿经创典、交相辉映”式的“园中有园”的造园艺术。第三句用句式“不仅有……还有……”,让读者领略到圆明园建造者的设计视域:有中有西、中西合璧。阅读至此,读者已感受到圆明园的建筑宏伟壮观、特色鲜明、风格各异,惊叹于我国劳动人民伟大的智慧和高超的建筑艺术。

圆明园中的景观成百上千,课文限于篇幅不可能一一列举,那怎样写才能让读者惊叹圆明园的确是“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万园之园”呢?作者的思维走向就是抓住典型建筑特色,运用关联词语,实现语言运用与思维显现的巧妙融合。以看似寻常的关联词来构段,让读者易于阅读;以抓特点、抓典型的方法,通过对举的思维内核,外现出景物形象立体而又丰满的语言表达功效,为读者提供想象空间的同时,又能让读者产生深刻的印象。这就是此段的语用秘妙,这就是作者在介绍圆明园建筑宏伟时的语言范式经验。

文本中某一方面的范式经验价值是基于学生个体现有的这一方面的语言经验或现有的语言运用能力不足而言的。教学生积累、习得这一范式经验,是丰富和提升学生个体语言经验的必要手段。依据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课之前,其运用关联词语“有……也有……”“……还有……”“不仅有……还有……”成句或构段时的能力或经验的表现为:只能罗列普通的并列意义的内容,如“操场上有跑步的同学,也有跳绳的同学;我们学校图书馆里不仅有中国的古典名著,还有中国的现代名著”。但通过同化《圆明园的毁灭》第三段的语言范式经验后,同样是写以上的内容时,学生已然提升了语言经验:

1. 操场上,有跳皮筋的小女孩,也有踢足球的小男孩;有耐心指导动作的女教练,也有带领学生运动的男老师。

2. 公园里有万紫千红的花朵,也有青翠茂盛的灌木丛;有笔直挺拔的大树,也有弯曲缠绕的藤蔓。

3. 中国诗词中有“ 大漠沙如雪”的边塞景观,也有“绿树村边合”的田园风光;有体现着豪放的“新买五尺刀”,也有象征着凄婉的“人比黄花瘦”。

第三段前面三句是介绍建筑的景物,第四句是写游园感受。从语言审美上看,分号前后的句式相同,基本对称:“漫步园内”对应“流连其间”,“ 有如……”对应“ 仿佛……”,句子表达富于联想,语言富有诗意。从表达意义上看,抒发游园时的那种美好神奇的感受,是对前面介绍建筑宏伟的重要注释,从而构成了园中美景和游园美感的有机整体,使得美景和美感相映成趣,令读者感到美不胜收。这是“写景+感受”的语言表达的范式经验,也是此段的构段秘妙之一。学生在学习本课之前,同样是介绍一处景物,其能力或语言经验表现为:构段内容多半是只有“写景”的部分,而没有抒发“感受”的部分,不能认识到“写景+感受”表达的妙处。3798F0EA-BE9F-4B13-BC7E-B6BAF5899D66

下面是在教学第三段后,教师安排学生仿写的片段:

学校图书馆的藏书真不少。一排排的书架上有学生们喜欢阅读的图书,也有老师们爱看的书籍,还有很多可以借阅的电子书。图书馆里不仅有中国的经典作品,还有外国的经典著作。我们一走进图书馆,就被一本本装帧精美的图书包围着,仿佛置身于书籍的海洋中。静静阅读时,我们被书里一个个动人的故事、一句句优美的话语深深地吸引着,流连忘返。

积累文本语言范式经验的价值在于:通过让学生同化、顺应文本语言经验,进一步体会优质语言文字运用的规律,不断丰富学生个体的语言经验,提升学生的语用能力和语言素养。

二、“明显冲突却更为恰当”的详略安排,文题指向与内容轻重不一致

《圆明园的毁灭》一文共有五个自然段,其中第二、三、四自然段写的是圆明园昔日的辉煌,用了三百余字,第五自然段写的是英法联军如何毁灭圆明园,用了一百余字。文章题目是《圆明园的毁灭》,按照一般经验,本文应该详写圆明园毁灭的经过才是,可实际详略安排却“ 剑走偏锋”——详写圆明园昔日的辉煌,略写文题指向的“圆明园的毁灭”。从表面上看,这犯了文题指向与内容详略安排不一致的大忌,但结合全文,细读之后,读者会发现,这正是《圆明园的毁灭》与众不同的章法特色与文本秘妙之所在——详略安排与文题指向内容明显冲突却更为恰当。本文语言简洁,结构严谨,构思颇具匠心。虽然题目为《圆明园的毁灭》,但作者用了大量的篇幅写圆明园辉煌的过去。读到此处,读者会为我国劳动人民的智慧而惊叹,为我国灿烂悠久的建筑艺术和历史文化而自豪。接着,作者用精练、准确的语言写圆明园被英法联军肆意毁灭的情景。至此,被誉为“万园之园”“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的圆明园“就这样化为一片灰烬”。读者读到此处,痛心与仇恨涌上心头。鲁迅先生曾说,“悲剧就是把美好的东西毁灭给人看”。读者可以强烈地感受到:圆明园的毁灭是中国的一场悲剧,也是世界的悲剧。这一喜一悲,一爱一恨,相互交织,让读者的情感经历了从平静到激动,从赞叹其美妙到愤怒其被破坏,这就是典型的欲抑先扬的语用章法所呈现的强烈的艺术效果。

《圆明园的毁灭》中“明显冲突却更为恰当”的详略安排的范式语言经验是其文本与众不同的特色,是文本的“这一个”而不是“这一类”。这一范式经验对学生来说是陌生的,所以,对文本欲抑先扬的语言经验的体认应该确立为本课教学的价值目标之一。正是如此,教材编者在课后练习题中作了这样的设计:课文题目是《圆明园的毁灭》,作者为什么用那么多笔墨写圆明园昔日的辉煌?和同学交流你的想法。

《圆明园的毁灭》还有几处文本秘妙,可发掘为文本语言经验,教学生体悟積累。如文本情感基调的变化:凝重沉郁(文题、第一段)—轻快昂扬(第二、三、四段)—悲愤仇恨(最后一段)。文本情感基调一波三折,引人入胜,能引起读者的情感共鸣,增强表达的感染力。又如,文本表示时间的词“上自……下至……”极其精练,一句话就高度概括地写出了圆明园是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也浓缩了我国上下五千年的文明历史和文化。

文本秘妙处藏有作者语言运用、思维能力、审美创造、情感表达等方面的范式经验,教师要善于发掘文本秘妙处的语言经验价值。指向文本秘妙的语言经验教学是教学生积累语言经验,培养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的一把金钥匙,因此课堂教学要指向文本秘妙的语用经验的习得。正如王崧舟老师所说,指向文本秘妙的语用教学是坚守语文本体的语用教学,是走向优质高效的语用教学。总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细致观察,深入探究,精准提炼,以一双慧眼去挖掘文本秘妙之所在,为学生理解文本、切实提升其语用素养助力。3798F0EA-BE9F-4B13-BC7E-B6BAF5899D66

猜你喜欢
范式
新工科建设背景下校企协同培养应用型人才新范式探索
中小学安全教育的学科融合创新实践范式
基于SCP范式的贵州省食用菌产业分析
中国山水摄影对传统艺术范式的归附和偏离
范式守信不负约
谨言慎行
从教师视角谈“读思达”课堂范式——以“百分数的认识”为例
中国近代史研究中的“范式”问题分析
史上最感人的约饭
工商银行与第四范式正式签约共建银行AI核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