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论语》里,孔子的弟子子路去问路,隐士荷蓧丈人“杀鸡为黍而食之”。杀鸡待客渐渐成为中国人待客的一个重要环节。
据《后汉书》记载,汉朝徐稚学问渊博,为人高雅,为世人所称道。朝廷太尉黄琼闻其贤名,推荐徐稚去当官,而徐稚无心于功名,屡次推辞,似乎完全不领黄琼的好意。后来黄琼死了,徐稚却烤好一只鸡,不辞路远,自带干粮去黄琼的坟前祭奠,并且放声大哭。这说明徐稚不是不领情,而是心存感激,引黄琼为知己,这是成语“只鸡絮酒”的来历。
杀鸡交友的故事在同時代还有另一个版本。范式和张劭都是东汉地方小吏,两人是至交。范式有一次跟张劭说一定要到他家去拜访。张劭回答:“我一定做只鸡来招待你。”两位老友的家相隔千里,在交通条件落后的汉朝,张劭的家里人都不太相信范式的承诺,然而张劭对范式的诚信很有信心。在约定的那一天,他早早做好饭菜,果然,范式如期到来,二人把酒尽欢,良久方散。这就是史上有名的“鸡黍之交”。张劭死后,下葬时棺木下不去,直到范式赶到,以酒祭奠,棺木才下去。
冯梦龙在《喻世明言》里将这个故事改了一下。范式承诺要去张劭家吃饭,结果因为忙于生计,一时忘记,到了约定的那一天才想起来。范式听说“人不能日行千里,魂能日行千里”,于是自刎而死,阴魂赴约。张劭等到三更才见到范式前来,非常高兴,然而却发现他行动异常。张劭细问之下,才知道范式已死,面前的是他魂魄。张劭悲痛不已,赶去范式家中,替好友送葬,之后也自刎了。
选自《传奇故事·百家讲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