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朗读能力的培养策略探讨

2022-06-25 11:53:55陈春英
快乐学习报·教育周刊 2022年21期
关键词:语文教学小学语文

陈春英

摘 要:语文是我国应试教育中的基本科目,汉语言也是中华民族的母语,其意义不言而喻。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训练小学生的听、说、读、写的能力是重点内容,而“读”作为语文课堂教学中与学生听说写能力联系得最紧密的一个内容,老师们必须予以充分的关注,以此培养小学生的语文素养,推动小学生的全面发展。以下从小学语文课程中朗读出现的问题入手,就训练小学生语文朗读能力的措施给出了具体对策。

关键词:语文教学;小学语文;小学生朗读能力;培养朗读能力

前言

语文课属于学校教育中的基础知识类教学,其中文字阅读教学是最主要的内容,通过该环节的教育能够使学习者在文章阅读中,认识和掌握词语使用情况及其与句子间的逻辑关系,进而了解文章的思想内涵与思维情感。为保证语文课堂教学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老师必须注重对小学生朗读能力的训练,以实现对小学生语文能力的全面培养。具体训练小学生语文朗读能力的措施主要包括了如下几个方面。

一、在小学语文课堂中,朗读存在的问题

(一)朗读时间不充分

对于小学生而言,真正提高朗读能力的时候是应该是在早自习的时间。所以说,对小学生朗读能力的培养并没有引起老师们的足够关注,加之学生的懈怠往往以致于早自习的有效时间更加有限,这是不利于小学生对所学文本的理解和掌握的。

(二)朗读内容匮乏,形式单一

小学生朗读的文本对象比较单一,基本是来自于课本教材,朗读的形式也相对简单、一成不变,这是不利于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的。这样模式化的教学方法导致小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高,甚至可能引起他们的厌学心理,还增加了后期的语文教学的压力。

(三)朗读积极性不佳

老师在课堂过程中应指导学生充分发挥自身的主体能力,自主学习,让学生直接参与课堂,而不是以满堂灌的传统教育形式。老师在课堂过程中必须从学生实际情况出发,在课堂上要关照到每个学生,不能专挑一、两个学生发言,发挥好老师的主导作用,促进全员参与,从而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二、学小学生朗读能力的训练策略

(一)采用趣味性的教学手段

年龄尚小的小学生,因为其注意力无法保持长时间的高度集中,所以教师如果直接让他们朗读文章,他们会觉得枯燥无味,久而久之会对语文教学形成疲累心态,教师的教学效果也不会令人满意。所以要使学生更好地掌握文章内涵,提高语言文字运用能力,就必须运用现代化的语言教法训练学生朗读能力,以缓解课堂教学中紧张、严肃的氛围,让他们能够在充满乐趣、轻松的课堂中集中注意力阅读文章,从而进行语文学习。

以多媒体教学法、情景教学法、分组协作型教学法等为常见方式,也就是当老师在讲课时,对需要向学生讲授的知识内容采用录像、声音以及图画等多种形式在课堂教学中呈现给学生,从而引起学生的浓厚兴趣,老师便能够以此切入课堂教学,进而引导学生可以声情并茂的诵读文章。我们还可以采用情景教学方式,即在上课时可以创设一种生动有趣的情景,学生在初步掌握文章以后,老师播放和文章内容相似的乐曲,引导学生在情景中展开文章对画面的想象,以此再带着这些设想返回原文,重新开展诵读,帮助学生更进一步理解文中的词汇和语句。

(二)加强教师的课前导读

小学生的语言模仿力也比较强,老师在课前便可就此段课文所学内容加以引导,并通过丰沛的情感和铿锵有力的声调,与学生形成情感共鸣,让学生逐渐形成了对文章诵读的浓厚兴趣。

如在讲授人教版小学六年级的《有的人》一文时,首先老师可以指导学生读课后研究与反思,待了解该篇文章是为了纪念谁后,老师便可以充满感情的朗读文章。老师要注重思想感情上的起承转合,以便依托不同的情感表现和语调把学生引入其中,了解文中各种对比手法的运用。导读工作完成后,老师要引导学生大胆的在课堂中完成对文章的朗读工作,要给予学生朗读技巧上的引导。比如,当出现了感叹号、引号、分号等的标点情况时,可以引导学生转变语调,以使学生能够从自己的朗读过程中较为深刻的体会文字内涵,从而在以后的文字阅读教学中产生了较强的文字诵读兴趣,从而能够更加主动地运用掌握的语言技能主动在课堂教学中完成文字誦读。

(三)教师要在课后与学生加强沟通交流

不少学生在面对朗读文章这件事情上,有畏惧心理,再加上部分老师的语言训练方式已经落伍,一贯采取老师在台上说、学生在台下读的传统教学模式,加上学生的注意力容易被其它事情所影响,不利于教师对语文教学活动的合理规划和对小学生朗读能力的科学训练。针对这样的情况,则需要老师们运用现代化的相对先进的教育训练方法进行对学生创新能力的提高训练,同时也要在课堂教学中考察学生的语文阅读状况,之后老师在下课后就可以分批次的和学生进行互动交流。

对于一些在文字读写能力方面亟待提高的学生,老师必须引导其对阅读文本的内容和老师讲解方式的认识,并对其加以言语的引导与鼓励,使学生逐步建立对语文朗读能力的信心,在课堂上就能够自主地提出问题,并大胆朗读课文,从而培养诵读能力;面对注意力较差的学生,也要找出其自身的缺陷,并结合集中注意力的方法指导学生在课程中进行朗读能力的培养。

结语

训练和提升小学生的朗读能力,对老师的语文文本课堂教学效果和品质、以及小学生语文素质的整体提升,有着关键意义。所以,老师们必须对当前小学教育中关于语文教育新课改的有关规定加以了解掌握,并创新教育理念,根据小学生的身心特征和阅读练习的实际状况,提出训练小学生朗读能力的新方法,以提高小学生的朗读能力以及老师的语文教育水平。

参考文献:

[1]东素华. 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朗读能力的培养策略探讨[J]. 课外语文, 2018, 000(004):65.

[2]蒋启峰. 试论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朗读能力的培养策略[J].  2021.D8166CD2-DAFE-465C-B31A-D714279C878F

猜你喜欢
语文教学小学语文
浅谈语文课堂的情感教育渗透
高年级古诗词教学艺术之我见
语文教学中师生互动语言沟通探析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精心设计:培养语文兴趣的土壤
低年级学生课前预习能力的培养
让多媒体课件为阅读教学助力
拨动情感之弦,让语文课堂绽放精彩
主问题设计需“对症下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