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教学要注重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2022-06-25 22:25莫彩英
小学教学参考(语文) 2022年4期
关键词:统编教材思维能力阅读教学

莫彩英

[摘 要]思维的发展与提升是语文核心素养的重要内容之一。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根据教材文本的特点、年段教学目标以及学生的心理特点,采取不同的策略来发展学生的整体思维、形象思维、对比思维,发散思维等,这样不仅能让学生深入理解、体验文本表达的思想情感,掌握文本的表达艺术,而且能有效提高学生的语文思维能力,促进阅读教学质量的提升。

[关键词]统编教材;思维能力;阅读教学;整体思维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22)10-0022-03

学生的学习活动离不开思维,思维能力是学习能力的核心。《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明确提出:“在发展语言的同时,发展学生的思维。”同时,思维的发展与提升是语文核心素养的主要内容之一。可以看出,思维在学生语文学习过程中的重要作用。思维的类型众多,不同类型的思维需要教师对学生进行不同的指导与训练。但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很少从思维训练的角度对学生进行训练,导致学生的思维能力较弱。下面就阅读教学的整体思维、形象思维、对比思维、发散思维等来谈谈对学生进行思维能力的培养。

一、整体思维

整体思维又叫系统思维,它认为整体是由各个局部按照一定的秩序组织起来的,要求以全面和整体的视角把握、认识对象。阅读教学中,教师要从整体入手把握文本内容,对学生进行思维训练,以促进学生整体思维能力的发展。

(一)关注文章题目,培养学生的整体思维

题目与文本内容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题目常常是文本内容的浓缩,或是文本的线索。从题目入手启发学生,能使学生的思维由中心向四周辐射,把握文本的主要内容,促进学生阅读质量的提升。

例如,统编语文教材二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雷雨》一文,从题目可以看出课文主要是围绕着“雷雨”进行描写的,课后练习要求学生“说说雷雨前、雷雨中和雷雨后景色的变化”。教学时,教师可借助题目和课后练习来引导学生,为学生搭建学习支架:“雷雨是一种自然现象,它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请大家默读课文,把文中描写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景象画出来,再读一读、说一说。”在问题引领下,学生通过阅读提炼、归纳出作者笔下雷雨的变化:雨下起来—雨越下越大—雨渐渐变小。这样教学,不仅促进了学生对文本内容的整体把握,而且为学生的表达提供了很好的支撑,促进了学生整体思维能力的提升。

由文章的题目入手,提出恰当的问题引领学生阅读思考,能让学生从整体上展开思考分析,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

(二)关注文章体裁,培养学生的整体思维

统编语文教材的课文体裁多样,不同体裁的文章在表达方式上有着不同的特点。在阅读教学中,关注文本体裁,启发学生阅读思考,能使学生的思维外显,帮助学生更好地梳理文本内容,提升学生的阅读品质。

例如,统编语文教材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记金华的双龙洞》一文,是一篇游记。既然是游记,厘清游览顺序是教学的重要内容。因此,教学时教师要从课文的体裁特点出发,让学生默读课文,先画出表示地点的词语,再把这些表示地点的词语按照先后顺序串联起来,这样根据路线景点引领学生梳理文本内容,能让学生清楚地看到课文哪部分内容写得详细,哪部分内容写得简略,促进了学生整体思维能力的发展与提升。

从文章体裁入手引领学生厘清思路,能使学生的阅读方向更加明确,并从整体上把握文章的结构特点、选材特点,获得整体思维能力的发展。

二、形象思维

小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他们对事物的认知都是以形象思维为基础的。因此,教学时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结合文本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经验,引领学生去理解与感受文本描写事物的特点,以促进学生形象思维的发展与提升。

(一)创设情境,发展学生形象思维

阅读教学中,学生最先接触到的是文本的语言文字。如果学生不能把陌生的语言文字与自己的知识、经验、生活结合起来,那么,这些语言文字对学生来说是没有生命的符号。只有让学生结合自己的阅读经验,赋予这些陌生的语言文字以鲜活的形象,才能使其转变成积极的语言,才能促进学生更好地进行体验、理解、判断、分析,获得形象思维能力的发展。

例如,统编语文教材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观潮》一文,描写了钱塘江大潮的壮观景象。由于没有观察钱塘江大潮的直接经验,不少学生对文本的语言文字很难有直观的感知。尤其是对 “只见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那条白线很快地向我们移来,逐渐拉长,变粗,横贯江面”这些语言文字,学生很难在头脑中形成相应的画面。教学时,教师可将钱塘江大潮的视频进行剪辑,并反复播放,让学生先一边看画面一边朗读课文的第3、第4自然段,再让他们闭目想象,形成画面。这样,帮助学生在头脑中形成钱塘江大潮来临时的形象鲜活的画面,让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感受文本的语言文字,促进了学生形象思维的发展。

学生的形象思维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不断发展与提升的。案例中,教师基于文本的内容特点,通过视频为学生创设形象直观的情境,让学生边看画面边朗读课文,最后闭目想象文本语言描绘的画面,这样帮助学生建立起语言文字与画面之间的联系,發展了学生的形象思维,让学生对文本的感知更加深刻。

(二)积累形象,发展学生形象思维

文学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文学作品中的形象具有高度的情感性、概括性等特点。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关注文本中独特的形象,鼓励学生积累形形色色的人物形象,以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与情感表达,使学生的形象思维得到有效的发展。

例如,统编语文教材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落花生》一文,以借物喻人的表现手法赞扬了花生不图虚名、默默奉献的品格,说明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的道理,表达了作者不为名利,只求有益于社会的人生理想和价值观。在作者的笔下,花生已经成为默默无闻、做有用的人的代表。教学时,在学生感受像花生这类人的特点后,教师引领学生拓展阅读《白杨》一文,深化学生对借物喻人表现手法的认知,帮助学生建立起事物与人物之间的联系,积累各种人物的形象。这样不仅能帮助学生掌握借物喻人的手法,而且能让学生的形象思维得到质的提升。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关注文本中的各种形象,并将它们进行联系,引领学生由此及彼地感悟人物的形象特点,发展了学生的形象思维。这样长期进行训练,学生的形象思维就能得到提升。

三、对比思维

对比是人们认识事物的主要方式。阅读教学中,教师可采取表格、图例比较阅读的方式,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

(一)借助表格,培养学生的对比思维

表格具有具体、直观的特点。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文本内容的特点,鼓励学生以表格的形式对相似的事物进行梳理,能帮助学生厘清课文内容,使学生的对比思维能力得到发展。

如,统编语文教材五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的《威尼斯的小艇》一文,课后“阅读链接”呈现了朱自清的《威尼斯》和法国乔治·桑的《威尼斯之夜》的片段,课后练习第四题要求学生对比阅读,“想想在描写威尼斯时,三位作家的表达方法有什么相似之处”。教学这篇课文的时候,教师可通过绘制表格(如下表)来帮助学生进行比较阅读。

表格具有直观清楚的特点。阅读教学中,教师引领学生借助表格进行对比阅读,将提取到的信息进行比较、归纳、总结,这样使学生的思维外显,便于教师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提升了学生的对比思维能力。

(二)借助维恩图,培养学生的对比思维

维恩图能把相似的内容、特点以集合的形式呈现出来,具有可视化的特点,便于学生对同一作家的不同作品或者不同作家具有相似风格的作品进行整合,发现它们的特点,促进学生对比思维能力的发展。

例如,统编语文教材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猫》一文,课后“阅读链接”节选了夏丏尊的《猫》与周而复的《猫》的片段。教学这篇课文的时候,教师就可以让学生以圆圈集合的形式对不同作家笔下的猫的特点进行对比。尤其是夏丏尊和周而复都对猫的外形进行了描写,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对比,以维恩图的形式呈现出来。在教师的启发下,学生画出这样的维恩图(如下图)。

借助这直观的维恩图,学生不仅可以清楚地看到不同作家笔下的猫的特点,还能感受到两位作家对猫的喜爱之情。如此教学,直观清楚,使学生对不同作者笔下的猫的特点一目了然,促进了学生阅读能力的提升。

在阅读教学中,基于文本内容特点,教师通过维恩图把阅读内容整合在一起,引领学生比较阅读,使学生清楚地看到不同課文之间的联系与区别,提升了学生的思维品质。

四、发散思维

发散思维又称求异思维、辐射思维等,是指大脑在思维时呈现的一种扩散状态的思维模式。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善于以想象、求异等多种方式激发学生的思维潜能,以发展学生的发散思维,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

(一)在想象中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学生想象能力的发展,引导他们对文本内容进行补白,以促进学生发散思维能力的发展。

例如,统编语文教材四年级下册第八单元的《巨人的花园》一文,课后练习第三题要求学生“发挥想象,把孩子们在巨人的花园里尽情玩耍的情景写一写”。这个练习通过对文本内容的补白,能促进学生想象能力的发展。在实际教学中,不少学生想象贫乏,内容干瘪。这就需要教师为学生的想象提供支架:“想象一下花园里会有哪些设施?孩子们在花园里最喜欢玩的项目是什么?他们是怎么玩的?”沿着教师的思路,学生在想象与表达的时候就有了明确的方向,这样促进了学生想象能力与表达能力的提升。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发掘文本的训练点,引导学生进行想象表达,使学生的想象能力、表达能力得到提升。

(二)在求异中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求异是培养学生发散思维的主要途径。在阅读教学中,要想使学生的发散思维得到有效的培养,就要鼓励学生敢于大胆地发表自己与众不同的见解,使学生在求异中发展发散思维能力,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

例如,统编语文教材五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跳水》一文,课后练习第三题:“在那个危急时刻,船长是怎么想的?他的办法好在哪里?和同学交流。”回答这一问题,一般情况下,学生会从书中寻找船长的做法,并正向思考,肯定船长的做法。这样教学,按部就班,无可厚非。如果教师能换一种方法提问:“默读课文,想一想:如果在那个时刻,船长没有命令孩子跳水,会发生什么事情?”这是在文中问题基础上的进一步提升。在问题引领下,学生开始动脑思考,想象船长的儿子在高高的桅杆上,如果不跳水的话会产生哪些后果。这样,不仅发展了学生的求异思维,而且使学生对船长的做法有更加深刻的认知。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不仅要从求同思维的角度引领学生对文本进行整体认知,还要从求异思维方面启发学生思考,使学生养成换个角度思考看待问题的习惯,使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得到发展。

综上所述,在阅读教学中关注学生的思维,不仅能促进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还能提升学生的阅读品质,促进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全面发展。

(责编 韦 雄)

猜你喜欢
统编教材思维能力阅读教学
培养思维能力
培养思维能力
如何在教学中体现初中历史统编教材中的人文主义精神
基于作文视角的统编教材运用
谈阅读教学中的快乐
阅读教学中的“追问”略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