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 梦, 张国良, 金恒江
(1 上海交通大学 媒体与传播学院, 上海 200240; 2 重庆大学 新闻学院, 重庆 401331)
新媒体技术的出现放大了媒介在社会中的作用,媒体技术、文化和社会之间的关系变得越来越复杂,媒介变得无处不在且至关重要。作为数字技术发展而产生的一种文化娱乐活动,电子游戏早已跳出亚文化圈,成为青年群体的主流文化,在日常文化中也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同时,基于庞大的受众数量,电子游戏已经从单纯的娱乐媒体发展为重要的交互媒介,为青年提供了一定程度的精神满足以及更多样的社交方式,对青年婚恋关系的影响也逐渐显现。在电子游戏普及的今天,人们总能听到电子游戏对恋爱关系产生负面影响的声音。此外,我国人口老龄化、低生育率以及低结婚率引发了社会的焦虑。因此,在当前中国社会语境下,有关青年婚恋关系的社会问题值得重视。电子游戏对青年婚恋关系的影响是认识我国当代青年婚恋观的一个窗口,可以为理解未来社会人口变革和政策变化提供别样的视角,是具有社会价值的议题。
然而,与现实生活中电子游戏蓬勃发展形成鲜明对比,学界对电子游戏与亲密关系的研究具有相当的局限性。作为当代新媒体的典范,电子游戏聚合了多种媒介特征,是多学科交叉研究的最佳样本。同时,电子游戏影响青年亲密关系的问题折射出数字技术对人际关系和情感的影响,因此针对这个领域进行具体的实证研究具有学术意义。本文即是从公平理论的视角审视电子游戏对婚恋关系的影响,提出应对公平失衡的关系维护策略及其效用。
作为社会交换理论的重要内容之一,公平理论源于霍曼斯(Homans)的分配正义等学说,具有多种来源,但通常与亚当斯(Adams)有关。[1]267-299霍曼斯认为,当报酬与投资一致时,就会存在分配正义,除非参与交易所涉及的费用超过了这些投资。当从事交换关系的两个参与者的利润(奖励减去成本)相等时,就会获得分配正义。而亚当斯关注的是造成不公正感的因素以及何时发生的情况。沃尔斯特(Walster)在亚当斯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公平理论,提出其公平理论的命题:“当人们发现自己参与了不平等的关系时,他们会感到痛苦。关系越不公平,他们就会感到越痛苦”[2]271-297。
20世纪70年代,婚恋关系成为社会学研究的热点。许多学者对公平理论在婚恋关系中的应用进行了探索,认为尽管婚恋关系的独特性可能会改变对不平等的反应时间或形式,但在所有关系中公平仍然至关重要。许多婚姻治疗师将婚姻功能和幸福理论建立在婚恋关系的公平交换模型上。公平理论认为,婚恋关系中的不平等会损害关系双方对这种关系的满意度。使用情侣和已婚夫妇作为样本的研究都清楚地表明,伴侣对公平的评价和他们的满意度是相关的。特劳普曼(Traupmann)等人的研究发现,觉得自己的关系是公平的配偶在关系中感到最满足和幸福。[3]他们的研究表明,从约会到结婚,夫妻都十分关注婚恋关系的公平与否。哈特菲尔德(Hatfield)对118个新婚夫妇样本的研究发现,尽管有关不平等和普遍影响的研究结果参差不齐,但男女关系平等的人比不平等的人对婚姻的满意度和幸福程度更高。[4]99-133
大量研究都证实了公平对婚恋关系的重要性,即关系双方在婚恋关系中的付出和回报比例会影响关系质量。同时,婚恋关系中的公平与否可以从很多方面体现,有情感上的,也有物质上的,并且不同领域的公平度对不同群体的影响并不一定相同。
1991年,斯塔福德(Stafford)和卡纳里(Canary)基于公平理论将关系维护概念化为通过相互作用或活动,以帮助关系保持令人满意、稳定或达到理想的亲密度。[5]他们区分了人们用来维持其婚恋关系的5类策略:积极(以愉快、乐观和不加批判的方式与伴侣互动)、开放(直接讨论自己的感受和关系)、承诺(隐含或明确地向合作伙伴保证未来的安全性关系)、社交网络共享(依赖于共同的从属关系和亲属关系进行交互)和任务共享(执行合作伙伴共同面对的任务)。之后,斯塔福德等人将5类关系维护策略扩展为7类,增加了建议和冲突管理。[6]同时,斯塔福德和卡纳里曾把关系维护从婚恋关系延伸到友谊、家庭等关系中,并最终扩展为十大主要维护策略。但大部分关系维护策略研究仍将五大分类作为其研究基础,本研究也将基于5类策略展开研究。
在媒介对婚恋关系影响的研究中,大多数学者将媒介依赖作为影响关系的重要原因。而维护行为使用的相关研究则发现,任务共享是异性恋中最常用的维护行为。[7]当婚恋关系升级时,开放和承诺的感知使用会增加;当婚恋关系逐渐消失时,对积极、承诺和任务共享的感知使用会减少。[8]同时,维护行为往往是双向的,一个人的维护行为既是沟通者的输入也是伴侣反馈的结果。例如,获得回报较少的伴侣报告使用的维护策略少于公平关系中的伴侣。在5种关系维护策略中,承诺和积极是丈夫和妻子满意度的最佳预测因子。[9]
有研究显示,维护策略的使用存在性别差异。例如,女性比男性更频繁地使用维护策略。[10]而斯塔福德和卡纳里的研究是唯一发现男性可能比女性使用更多维护策略的研究。[5]但也有研究表明性别角色更能预测维护行为,而非性别。[6]该研究发现女性气质可能会导致人们从事更多的维护活动,从而提高一个人的关系满意度。还有研究显示,人们会使用不同的维护策略以维护婚恋关系,但这些维护策略是如何在电子游戏玩家维护婚恋关系时发挥作用的,并没有学者进行相关研究。
电子游戏对人的消极影响既是社会热点,也是电子游戏研究领域的热点。关于电子游戏对人际关系的影响,一些研究证明了过度使用网络游戏给人带来的负面影响。例如,有学者认为暴力游戏会破坏玩家的亲社会行为。[11]而暴力游戏的曝光频率与玩家的攻击倾向显著相关,会让人变得冷漠和疏离,并且会削弱玩家的同理心。[12-13]同时,游戏玩家因沉迷网络游戏而过分注重线上友谊,忽视线下社会关系,情况严重者甚至可能影响玩家的心理健康。[14]但近年一些研究也有不同的发现。很多网络游戏的研究都指出,网络游戏中的互动能够促进玩家之间建立友谊。王璇和李磊的研究发现游戏行为有助于大学生在网络社区中加强互助和合作的意识,减弱社交障碍的影响并稳固现实人际关系。[15]研究人员对游戏玩家的情感敏感程度和友谊质量进行评估,发现在线游戏可以促使高情感敏感性的人克服传统的社交困难,建立新的友谊并巩固已存在的友谊质量。[16]
许多研究都表明电子游戏的使用会对人际关系造成影响,但很少有研究关注其对婚恋关系的影响。目前该领域的国内外研究十分有限,并且在这些研究中有相当一部分是作为游戏成瘾的延伸研究。例如,过度游戏与婚恋关系中的身体和关系侵略性增加有关。[17]与轻度和非玩家相比,重度在线游戏用户的婚恋关系质量更低。[18]2009年的一项研究探讨了电子游戏与电视依赖之间的关系以及恋爱伴侣、朋友和家庭成员对关系维护策略的使用,结果表明,较高水平的媒体依赖预测了较低的维护策略使用率,电子游戏依赖性比电视依赖性更强;媒体依赖可能触发破坏性过程,包括关系维护下降,关系不公平感的增加,并导致伴侣最终脱离关系。[19]2012年研究人员尝试梳理网络游戏对婚恋关系影响的相关文献,发现该领域存在空白。[20]之后他们扩大了文献梳理范围,将婚恋关系扩展为所有人际关系,得出结论认为过度游戏可能会对婚恋关系造成负面影响。
已有研究显示,婚恋关系中的矛盾主要受到玩游戏所花费的时间和游戏内容的影响。同时,游戏的数量和内容也可能对玩家产生独立影响。[21]例如,在婚恋关系中一方过度地玩电子游戏可能会导致合作伙伴之间的人际攻击行为增加,最终可能会破坏关系的质量。[17]此外,一些研究表明相比其他类型的游戏,大型多人网络角色扮演游戏(Massively Multiplayer Online Role-Playing Game,MMORPG)经常需要玩家花费更多的游戏时间。所以,许多相关研究都是围绕着大型多人网络角色扮演这类游戏展开的。但也有研究发现,在恋爱游戏上花费的时间与女性的理想婚恋信仰没有显著关联。[22]该研究结果与奥斯本(Osborn)的结论一致,即观察的性质而不是纯粹的数量,是对关系相关态度的更好预测。[23]
此外,游戏中线上虚拟人际关系的发展也会对线下婚恋关系造成压力。基于电子游戏的强互动性,玩家不仅可以在游戏中发展线上友谊,也可以在人际互动中发展出网络恋情。甚至对部分重度游戏玩家而言,虚拟世界才是一个“真爱世界”,还有玩家会在网络游戏中举行“婚礼”。相对于友谊,网络恋情的发展对现实亲密关系的冲击更为致命。因为一个人可以同时拥有许多朋友,而社会规范迫使人们只能拥有一个亲密伴侣,并忠于她/他。当其他个人关系变得更强大时,人们会感到紧张并怀疑在线人际关系可能会取代线下的人际关系,导致爱情嫉妒的发生。[18]
研究人员通过滚雪球的方式,招募年龄在15—35岁之间的异性恋游戏玩家进行访谈。最终共获得有效样本20个,年龄在20—35岁之间,其中包含8对伴侣,2位正在婚恋关系内的受访者,2位单身且有恋爱经历的受访者(见表1)。研究采用半结构式访谈,主要通过微信(WeChat)语音进行访谈,其中1位受条件所限接受了微信文字访谈。选择线上访谈的原因主要有3个: 首先,线上访谈不受地理因素的限制;其次,符合游戏玩家的沟通习惯,谈话也将更加自如;最后,有利于游戏玩家的自我披露。虽然即时通讯软件有利于调研,但这种方法也会导致非语言线索的缺失。然而,通过受访者的语气和反馈方式,可以部分地弥补缺失的线索。研究人员会在受访者出现歧义或语气变化时,尽可能多地进行探索。
表1 受访异性恋游戏玩家基本信息
同时,研究基于公平理论,使用NVivo12软件分析定性研究数据,进行主题分析和编码。为了保证研究的信效度,做了内部一致性检验,研究人员对相关资料进行多次编码验证。通过对访谈资料的整理、编码及分析,发现了3类因游戏而引发的公平失衡。
研究发现,玩家在游戏时对情感的回应有一定的延迟,甚至存在阻断情感回应的现象。电子游戏会通过这些行为影响情感质量。情感公平失衡的现象有3种主要表现形式:忽视伴侣情感需求、排斥游戏中的异性和在不合适的时间段要求情感回应。
1. 忽视伴侣情感需求
在游戏时,玩家面对周围环境变化的敏感度会降低。例如,“上本科的时候,爱打‘魔兽世界’,那时候经常晚上……11点才跟她联系,但是毕业就分了”(CP9M);“有时候我玩别的游戏,她给我打电话的时候,我没搭理她,敷衍了几句,她就会生气”(CP2M);“我平时给他打电话,他在玩游戏的时候就会很敷衍我。我俩因为这事吵过好多次,还差点分手了”(CP2F);“比如说有时候我玩游戏,有时候叫我去帮忙,可能我带着耳机没听到”(CP3M)。同时,也有可能发生注意力转移的情况。“比如说她(一起玩游戏的)朋友太多了什么的。她就会把注意力完全放在别人身上,反正,就完全不顾你的”(CP5M)。此外,游戏也会导致玩家对情感回应的延迟。如,“过一段时间发现我没有声音了,他大概自己意识到了。我很少会直接跟他讲……虽然我生气,过半个小时他就会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CP3F);“像‘OW’,战况比较激烈,忘掉看手机,她可能给我发了微信,我过了半小时才发现”(CP4M)。
当伴侣感受到自己的情感投入没有得到合理的回应,双方极易产生冲突进而影响情感质量。“她听到键盘的声音,就会跟我‘爆炸’。是的,不管游戏发生到什么地步我都得双手离开键盘,如果我忍不住碰了一下,心存一些侥幸的心理,那我就死了,(她)极其生气”(CP2M);“我去网吧找他,我自己主动过去找他……但是我到了那里以后,他就转过来跟我说了几句话,然后就开始又自顾自地打起了游戏,哇,那次我好生气啊”(CP6F)。
通常,伴侣对另一半玩游戏这个行为并不反感,玩游戏对情感质量影响的消极作用程度主要取决于玩家玩游戏时情感投入感知度的降低以及情感回应的减少程度。如,“她不介意我打游戏,但是如果说我因为打游戏而忽略了她,而且很大程度上忽略了她,那她就会介意”(CP4M);“你得照顾他的情绪,你如果忽视他,他就会不高兴”(S2F)。当情感投入与反馈不平衡,游戏便成为影响关系状态的媒介,关系的一方会产生“在他/她心中游戏比我重要”的想法。
2. 排斥游戏中的异性
爱情嫉妒(Romantic Jealousy)指的是当自己亲密关系的存在和质量受到第三方威胁时,个体表现出来的一种多层面情感、行为和认知反应的集合体。人们在恋爱中对第三方威胁的排斥与嫉妒是一种普遍的情感体验,并且嫉妒会使人际关系承受压力。这种情感上的排他性现象在玩家恋爱关系中表现为,不能接受伴侣与其他异性共同玩游戏,即便共同玩游戏这种行为常常仅在线上发生。如,CP6F说:“我还是会关注的,他在玩游戏时,比如说有谁加他,我就看一下他的验证消息,看一下是男是女的。我也会问他是谁……当然不能跟异性玩游戏啦……除非是我带我的朋友跟他一起玩”;CP6M说:“正常人都会介意吧”;CP8F 说:“我看到他跟人家小姑娘一起(在游戏中)跳舞嘛我也不开心的,然后他看我跟别人(异性)一起玩么,他也不开心的。两个人会为了这个事情去吵嘛,就觉得这个其实蛮伤害两个人感情的”。
玩家普遍认为“共同玩游戏”很容易发展成为特殊的虚拟人际关系,并且这种虚拟人际关系会威胁到现实恋爱关系。“反正有男生跟我一起玩,他就会不高兴。他吃醋吃得太厉害了”(S2F);“现在那些打游戏的男的,一般都很喜欢跟打游戏的女的玩游戏。她打游戏的时候认识个人怎么办?我觉得还是比较危险……那种想进一步发展关系的(人)肯定存在啊”(S1M);“(如果两个男女约了打游戏,你会觉得他们有暧昧吗)这个好像还没有,就感觉还挺正常的。但是这个事情放我身上的话,就感觉很不正常,(我)就是很双标嘛”(CP10M)。
对游戏中第三方异性的排斥也体现了情感投入与回报不平等对婚恋关系的影响。当玩家与异性共同游戏时伴侣会感受到玩家的情感投入被第三方分散甚至阻隔,并认为游戏中的第三方影响了自己在伴侣心中的地位。这种行为通过影响恋爱双方情感互动的平衡进而影响关系质量。
3. 在不合适的时间段要求情感回应
由于电子游戏与其他形式的媒体不同,玩家通常被要求以更强的依赖性和专注力参与游戏,游戏中途被打断会让玩家产生负面情绪,所以玩家在游戏时对伴侣情感需求的回应存在抵触情绪,他们认为这并不是适宜回应伴侣情感需求的时间段。CP6M说:“基本上高端局了,赢一局都可费劲。然后她给我发微信,连发五六条……有的时候‘打团’呢,她‘叮咣’往下弹窗(手机消息通知)。那波团打输了,我就有点不高兴……她嘲讽我,意思是游戏重要”;CP1F说:“他如果(打游戏)很急的话,他就会说‘不要吵’之类的……有时候在他快要输掉的时候叫他,他会很凶的。快赢的时候也不能打扰”。与第1种情况“忽视伴侣情感需求”有所不同,忽视伴侣情感需求往往只引发情感投入方的负面情绪,而打断玩家游戏这个行为还会引发他们的负面情绪,双方更容易产生冲突。例如,“打游戏的时候……手机突然响了,然后开始问这问那。(因为这个吵架吗?)对,会吵。我也不惯着,吵就吵”(CP10M)。
这种情感公平失衡现象对关系质量的影响受游戏状态、关系时长和双方对游戏行为的接受度的影响。更高投入度的游戏或游戏模式会让玩家更抵触被打断的情况。如,“可能就跟游戏有关吧,像‘魔兽’啊这种,它真地是比较花精力的,需要很长的时间……所以现在基本上就玩那些节奏比较快的,像‘吃鸡’啊,‘英雄联盟’这种。就是一盘就能结束的会好一些”(CP8M)。随着关系时长的延续,双方对彼此玩游戏的行为习惯达成一定默契,关系质量更为稳定。如,“之前,每次打游戏,经常,经常(发生矛盾)!现在不会了……谈到1年半左右的时候,就度过磨合期了”(CP6F)。在双方都是玩家或一方对玩家行为更为包容的关系中,这种情感公平失衡的现象对关系的影响也较小。例如,“她有时候突然打个电话过来,但是我会马上掐掉,因为当时在打游戏。最后我再打过去,我会跟她讲,会跟她解释。(她)不会像我现在那些朋友的女朋友一样,什么闹、吵……她就会很理解”(S2M);“她玩游戏的时候,手机总是静音,她不会来管你的,你发短信她也不会理你的。我不生气啊……因为男的总要让着她一点”(CP5M)。
2018年的一份调查报告显示,中国个人电脑(PC)平台的核心玩家平均每周投入高达42小时。[24]除去个人电脑(PC)端,主机、移动端(特别是手游)的玩家基数也十分庞大。可见,游戏已经成为了许多玩家的主要休闲活动,并占用了他们大量的休闲时间。同时,相较于传统媒体,电子游戏要求玩家投入更高的专注度,所以游戏对时间分配与专注度的要求容易使玩家的伴侣感知到游戏占用了双方情感互动的时间。CP9M表示,“你打游戏投入时间太多了,自己觉得对她那儿的投入时间太少”;CP8F表示,“那个时候他就特别喜欢玩游戏嘛……我就说,你每天玩游戏,你都玩得那么晚,你也不陪我”。
对于时间分配不平衡的感知,容易使伴侣认为自己在关系中的重要性受到了威胁。“我就会经常问他,‘游戏重要还是女朋友重要’。那肯定是说女朋友重要,我就说他胡扯,不然,把我扔一边去打游戏”(CP6F);“(会产生一种感觉:需要跟游戏争男友的感觉?)算是吧”(CP2F);“感觉很重要吧,游戏在他心中”(CP1F)。时间分配的不平衡对关系质量的影响往往与情感投入和回应的不平衡相关联,伴侣对玩家游戏时间不满的背后其实更多的是表达自己的情感投入被忽视的感受。CP2M表示,“(她会说)‘你打(游戏)你还有理了,你不知道我这段时间要跟你打电话吗?……你还玩游戏,你是不是瞧不上我?不重视我!不把我放在心里,哼!’”。
有研究认为,当婚恋关系中有一方并不是玩家时,电子游戏会使双方产生许多矛盾,甚至成为主要矛盾并影响婚恋关系质量。然而我们的研究发现,大部分伴侣都认为“游戏技术不平衡”对他们的关系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即便处于恋爱关系的双方都玩游戏,他们之间的矛盾并不一定比仅一方玩游戏的少。虽然该矛盾仅出现在双方均是游戏玩家的关系中,但随着女性玩家比例的上升,冲突也愈发明显。Newzoo 2019年全球研究报告显示女性占所有游戏玩家的46%。[25]尽管女性和男性游戏玩家几乎一样多,但女性和男性的游戏偏好存在差异。在Newzoo研究的30个市场中,女性玩家主要是时间填充者,即通常在移动设备上玩游戏来打发时间,并且超过1/3的女性玩家属于这一群体。
游戏偏好和习惯差异导致男女玩家在同一款游戏中的游戏技术存在较大差异。双方游戏技术的不平衡以及较低的配合度会影响游戏结果,导致玩家产生负面情绪。“你想你玩游戏就是为了开心,为了两个人增进感情,结果两个人一直输一直输,就开始有负面情绪,然后互相责怪。这不是起到反作用嘛,那还不如不要一起玩”(CP1M);“因为我打得不太好,他打得比较好……他老是对我指指点点……就很烦,我说你这样,我没有体验,还不如不打”(CP6F)。
表面上这个矛盾对婚恋关系的影响主要产生于男性对女性游戏技术的不满,但对恋爱关系造成更大威胁的却是女性对男性游戏技术的不满。“我之前追过一个妹子,她就打得比较好,我就打得比较‘菜’。同时,另外一个男的也打得比较好,然后他们两个就天天打。(笑)还把我举报了,因为我打得太‘菜’了”(S2M)。在电子游戏的虚拟世界中,游戏技术就是玩家的社会资本。与现实社会一样,这些社会资本与男性魅力密切相关。通常游戏技术不佳的男性很难在虚拟世界中发展虚拟婚恋关系。本研究中的女性玩家的伴侣均是游戏技术高于自己的男性玩家。其中,一位单身的女性玩家表示,游戏技艺高超的男性很有魅力,自己仍然希望以后找到的伴侣是一位男性玩家;而另一位男性则表示,希望自己以后的伴侣会打游戏,但游戏技术不能高于自己。
此外,胜负欲较强的玩家在面对游戏技术不平衡时也容易产生负面情绪。“他打不过对方就‘爆炸’。他受不了一直输,就自闭了”(CP5F);“我们打‘吃鸡’(绝地求生)的时候,跟她配合不好,然后我一着急,就喷她,就吵架”(CP7M)。在面对冲突时伴侣往往会质疑另一半不够包容自己,相较于自己的感受,游戏的输赢在对方心中更为重要。
整体而言,研究发现,电子游戏会通过情感投入与回报的不平等、时间投入的不平等和游戏技术不平衡3个方面影响玩家婚恋关系的质量。
斯塔福德和卡纳里将婚恋关系维护策略分为积极、开放、承诺、社交网络共享和任务共享5类,这5类维护策略均是互动行为。而本研究发现,除了这5类互动性质的维护策略之外,关系双方也会独立地使用维护策略以保护他们的关系,并且这些独立策略对关系的维护发挥了一定的效用。因此,本研究在5类维护策略的基础上增加了“自我调整”维护策略。6类维护策略包含9种具体的维护行为:尝试/鼓励共同游戏、哄、增进理解、报备、回避异性、共享游戏朋友圈、共同游戏、调整游戏内容及时间分配。
积极的维护策略由“尝试/鼓励共同游戏”和“哄”两类行为组成。尝试/鼓励共同游戏常用以应对情感投入与回报的不平等。本研究的受访者都表示自己邀请过伴侣或主动尝试与伴侣一起玩游戏。他们认为关系双方一起进行游戏有利于增进感情,增加相处时间和共同话题。但部分男性玩家则表示他们只能接受伴侣一起玩某些特殊类型的游戏,例如单机、经营类的电子游戏。他们对自己的游戏技术缺乏信心,认为一起玩竞技游戏会对自己的魅力造成负面影响。男性玩家通常希望当自己与伴侣一起游戏时,自己能掌控局面。“我其实很期望她能跟我一块儿玩这种单机游戏,就这种本地合作的游戏。但是我不希望她去玩电竞网游……我怕我们俩组队去‘OW’的话,她要万一嫌我‘菜’,那我会很难受的”(CP4M)。在研究中一对已婚伴侣较为特殊,他们认为彼此的工作与生活已高度重合,双方的娱乐活动反而需要保留一定的私人空间。
表2 维护行为的子类目
哄则适用于所有公平失衡的情况,并且这个行为几乎只被男性使用,即便关系双方都是玩家,女性玩家也极少会使用这个维护策略。这与社会对性别角色的设定密切相关。通常伴侣之间发生矛盾,男性主动和解已经成为一种普遍的性别角色共识。哄包含两种意思:第一种是说假话骗人,第二种是用语言或行为逗人高兴。因此,这个行为许多时候与对错无关,也成为许多男性玩家在面对因游戏而引发的关系失衡时首选的维护策略。另外,研究发现,哄除了社会性别角色设定以外,还与关系中的主导权有关,该行为通常由被主导方使用。在本研究中,除了1对由男方主导的关系中是由男方使用该策略,其余6对由男方主导或无主导方的关系中,均未出现该维护行为。此外,本研究还发现,该维护行为常被玩家用以修补紧急关系,它对关系的积极作用也仅限于短期效用。
开放的维护策略在玩家婚恋关系维护行为中体现为“增进理解”。增进理解适用于情感投入与回报的不平等。虽然避免某些冲突被证实对维护关系有益,但尚未公开讨论和面对重要的冲突问题可能会对长期关系满意度产生负面影响。[26]99-120在面对情感失衡时,部分玩家会主动和伴侣分享自己的感受,该策略常由游戏频率较低的一方使用。这种维护行为并不一定会立即产生效用,但它对维护婚恋关系的长期效用却十分有益。同时,它的效用与双方的互动程度息息相关,假如一方的表达得不到合理的回应,反而会加重情感失衡。
承诺的维护策略在玩家婚恋关系维护行为中体现为“报备”和“回避异性”。报备适用于情感和时间投入的不平等。通常玩家会提前告知伴侣自己的游戏计划,例如时间、地点以及一起玩的朋友。首先,报备这个行为会给伴侣营造一种自己被重视的感受,该行为解决了忽视伴侣情感需求的问题;其次,假如伴侣接受游戏计划,则提前规避了伴侣在不适宜的时间段要求情感回应的情况;另外,预先告知伴侣游戏队伍中存在异性伙伴的情况可以避免爱情嫉妒的发生。由于报备可以提前避免公平失衡的发生,降低公平失衡的等级,所以该行为的应用频率非常高,并且长短期效用显著。
回避异性是针对情感失衡中“排斥游戏中的异性”的维护行为。在游戏中主动回避异性会增加伴侣的安全感和信任感,在玩家婚恋关系中已经成为一种公认的行为准则。几乎所有玩家都表示自己很少甚至从未单独与其他异性一起游戏。“我没有这种经历,说实话……我自己都挺介意的,我都不太习惯单独跟一个异性,而且还不是女朋友玩游戏。”(CP4M)假如无法避免和异性组队玩游戏,玩家也会采取一些特殊的回避行为。例如,主动披露自己非单身的信息,在伴侣面前暴露自己和异性玩游戏的状态让其放心,确保游戏队伍中除了异性以外还有其他同性朋友。由于该行为能增加双方的安全感与信任感,所以它对婚恋关系有着十分积极的效用。
社交网络共享的维护策略在玩家婚恋关系维护行为中体现为“共享游戏朋友圈”。共享游戏朋友圈常用以应对情感投入与回报的不平等。与共享现实社交网络一样,与伴侣共享游戏中的社交网络能带给伴侣极大的安全感,并确保关系的稳定性。共享游戏朋友圈是报备的前提,只有当伴侣信任这些社交关系后,报备才能成为积极的影响因子。同时,该行为在婚恋关系中是互相作用的,并不存在性别差异,它具有较强的短期效用。而它的长期效用则与玩家社交网络的稳定性相关,不同的玩家对游戏类型的喜好不同,所以当玩家更换游戏时,其游戏朋友圈也有可能产生变化。
任务共享的维护策略在玩家婚恋关系维护行为中体现为“共同游戏”。共同游戏主要应对情感和时间投入的不平等。本研究发现,大部分玩家都期望与伴侣共同玩游戏。它通过增加双方的相处时间并创造共同话题来促进关系质量的提高。共同游戏通过创造一个双向披露的环境以应对情感投入不平等的排斥异性。它既对伴侣披露了异性朋友的信息,也对异性朋友披露了自己非单身的信息。同时该行为的出现往往意味着双方对游戏时间的认可,所以不会因游戏时间而发生冲突。此外,共同游戏是一个双向维护行为,对玩家婚恋关系具有短期和长期的维护效用。但它发挥效用需要一定的前提,假如双方游戏技术差异过大,或者游戏内容不适宜,共同玩游戏反而会对关系产生负面影响。
自我调整的维护策略在玩家婚恋关系维护行为中体现为“调整游戏内容”和“时间分配”。调整游戏内容主要应对情感和游戏技术不平等。当发生忽视伴侣情感需求的情况时,部分玩家会选择更换游戏。更换模式主要包含以下几种:把节奏紧张的游戏换成节奏缓慢的游戏,把专注度需求较高的游戏换成随时可挂机的游戏,把游戏时长要求较高的游戏换成游戏时长较短的游戏。这种维护行为主要发生在双方游戏频率差异较大的关系中。它与性别无关,而与游戏频率和游戏技术相关,通常由婚恋关系中游戏频率高或游戏技术高的一方使用。这种维护行为的效用与玩家采用该策略的持久度相关,假如玩家将其作为应急策略,那么它就仅限于短期效用。
时间分配主要应对情感和时间投入的不平等。不合理的时间分配,例如游戏频率过高或在不合理的时间玩游戏,会对玩家婚恋关系产生负面影响。在本研究中时间分配有两种含义:对于玩家而言,时间分配是指玩家在熟悉伴侣的作息时间之后,合理分配自己的游戏时间以及与伴侣相处的时间;对于游戏频率较低或不玩的伴侣而言,时间分配则是指他们在伴侣玩游戏时主动投入别的活动,以避免冲突的发生。该维护行为可以弱化伴侣认为自己的情感需求被忽视的感受。与自我调整一样,时间分配的效用与玩家采用该策略的持久度相关。
本研究基于公平理论,通过质性研究发现电子游戏行为会通过引发婚恋关系中的公平失衡与冲突影响关系质量,主要体现在3个方面:情感投入与回报不平等的现象、时间分配的不平衡和游戏技术的不平衡。
第一,情感投入与回报的不平等对关系的影响可以从相似性匹配的角度进行解读。态度和价值观、能力和人格是婚恋匹配研究中的重要考虑因素。有研究认为,中国的现实婚恋匹配更注重人格上的“琴瑟和鸣”;夫妇在人格上的相似匹配虽不如态度明显,但人格相似对婚恋关系的作用却比态度相似的作用强。[27]然而人格特质往往存在一定的隐蔽性,需长期相处才能了解,所以在初识吸引中并不十分重要; 而一旦建立承诺关系,双方就要共同面对很多事情,人格特质相似会促进事务解决和关系的良性发展,而性格不合则易导致冲突。当关系双方对彼此情感投入与回报的感知和预设的认知不匹配时,关系质量往往会面临挑战。
第二,时间位移假说(Time displacement hypothesis)表明,个人在休闲活动中投入大量时间会导致其在共同休闲活动中投入较少时间,从而导致负面的关系结果。[17]有大量研究揭示了伴侣共同的休闲时光在维护婚恋关系中的重要性。花在夫妻/情侣共同休闲活动上的时间长短尤其是这些活动的满意度是影响婚恋关系质量的有力指标。[28]由于电子游戏活动通常是个人活动,因此高频率的游戏活动会挤压原有的共同休闲活动时间而成为婚恋关系的压力源。最近的一项研究发现,尽管电子游戏的使用本身与消极的婚恋关系结果无关,但双方在一起的活动时间与较低的关系质量、较高的关系攻击性和较高的身体攻击性有关。[29]由此可见,时间分配的不平衡对婚恋关系质量的消极影响是显而易见的。
第三,游戏技术的不平衡会直接影响关系双方的游戏体验。游戏对社会的影响广泛而深入,同时也承担着重要的社会功能,包括娱乐功能、教育功能和跨文化传播功能等等,[30]130但娱乐功能始终是其最主要的社会功能。人们玩游戏最根本的目的就是为了获得愉快的感受。当关系双方共同游戏且技能水平差异过大时,很难同时保证彼此的游戏体验。当关系双方无法获得预期的心理体验时,便会产生消极情绪,进而影响关系质量。
此外,研究还发现虽然游戏引发的冲突是共通的,但女性被访者所报告的负面情绪明显高于男性,而男性报告的关系满意度则普遍高于女性(表1)。除了常规玩家以男性居多外,这个现象背后的主要原因是,恋爱关系双方对冲突看法的差异。冲突的一个共同根源是伙伴对冲突局势的看法不同。例如,男性玩家认为专注玩游戏而忘回信息并不是什么严重的问题,但女性伴侣则认为这代表了自己在其心中没有游戏重要。针对不同性别对冲突应对方式的差异,有研究认为,这是由于女性比男性更有可能要求改变,特别是在讨论他们自己的冲突问题时。[31]同时,男性伴侣更容易对现状满意,所以他们会避免讨论变化。[32]
同时,本研究在斯塔福德和卡纳里的5类互动维护策略的基础上增加了“自我调整”,将婚恋关系中的维护策略拓展为:积极、开放、承诺、社交网络共享、任务共享和自我调整。通过访谈深入挖掘了玩家在婚恋关系中使用的9种具体的维护行为,并且发现在本研究的大部分关系中男性的维护行为使用频率明显高于女性。根据社会交换理论,人们之所以愿意付出是因为他们得到了合理的回报,人们所决定的以及实施的是那些有预期回报的行为。但交换理论并不认为人们始终追求回报的最大化和成本的最小化。社会交换是自愿的,付出和回报也存在个体差异。有人认为,完全建立在“真爱”基础上的关系不适合社会交换理论,纯洁的爱是无私的,而不是自私自利的。[33]75-96但也有人认为,长期的亲密关系早已成为了一种公有关系,在这种关系中每个人关心的主要是对方的幸福。[34]13-25在本研究中看似男性的维护行为较多,但他们也获得了相应的回报。例如,他们主动报备游戏计划以避免被打扰,使他们获得了相对完整和舒适的游戏体验;他们主动缩短游戏时间陪伴伴侣,给予对方更多的关心,使婚恋关系双方都获得了情感上的满足。关系维护行为的关键并不是哪方付出得更多,而是一个双方都接受的公平交换的原则。
本研究主要从公平理论的角度研究和探讨了电子游戏对玩家婚恋关系的具体影响,同时探讨了玩家应对因游戏而引发的关系不平等所采取的关系维护策略及其效用。但游戏引发的关系不平等对玩家婚恋关系的影响大小及其维护行为的长期现实效应还需更多的数据支持,需要在未来的研究中进一步展开。此外,随着科技的发展,虚拟婚恋关系与现实婚恋关系之间的界线将会越来越模糊。人们面对虚拟关系对现实关系产生的压力将成为常态。未来探讨的将不再是身份的切换,而是两种身份的融合。希望本研究以及今后的相关研究能为当代“游戏男女”在婚恋关系面临冲突时提供一些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