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莉英
習作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阅读教学的重要输出渠道。学生爱观察、善思考,也常常有表达的意愿。但是,不少学生在习作时,常常表示自己“苦”不堪言。微习作相较于传统习作模式,具有可操作性强、形式灵活、篇幅短小、效率高等特点,教师可以利用好微习作教学模式,利用碎片化的时间便捷地开展习作训练,为学生积累经验和提高习作水平发挥关键作用。
一、微习作的现实意义
(一)基于语文学习的需要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提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的要求。微习作是由阅读派生的习作训练,是与生活密切联系的习作训练,是紧扣单元习作教学实际需求的习作训练。教师教学习作时,既要考虑学生现有的基础,又要解决学生在习作中遇到的实际困难,以达到习作教学的目的。
(二)基于学生发展的需要
学生认识自我、认识自然、认识社会往往是从观察生活开始的。微习作要求学生从身边的事物着手,书写自己的心绪。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温馨有趣的家庭生活、形式多样的实践活动等基于现实的习作素材容易使学生融入其中、有感而发。学生将这些生活中的素材记录下来,能实现思想的交流、情感的抒发。
(三)基于社会实际的需求
随着科技的进步,微课堂成为学校教育的一大亮点。微习作是微课堂的一种具体举措,是适应社会节奏、符合实际需要的一种课程形式。在多媒体背景下,教师开展微习作教学有利于顺应时代发展、满足实际需求、激发学生的习作欲望,让学生真正实现“手写我心、手写世界、手写生命”。
二、微习作教学的实施策略
习作是学生读、写等综合能力的体现。所以,教师进行习作教学时,应将语文学科教学作为基石,积极寻找本学科与其他学科之间的关联,从多方面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一)立足教材,找准微习作方式
小学语文教材涉及的文学体裁有说明文、散文、诗文等,形式丰富。教师在实现教学目标的同时,要充分利用好教材这一素材,完善微习作的内容体系,提高学生的习作能力。
1.课文链接处,师生共写
统编小学语文教材中有许多侧重“写”的训练内容,且常常是以阅读文本后“小练笔”的形式呈现,如要求学生依照某个自然段进行模仿练习。这些练笔通常具有较强的示范性。
例如,统编小学语文教材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课文《腊八粥》就设有课后习作小练笔,要求学生照样子写一种自己喜爱的食物。笔者引导学生从写作手法、抒情方式等方面观察作者的写作技巧,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不难发现作者在描写时运用了比喻、拟人等手法,并从视觉、嗅觉等方面对记忆中的腊八粥进行了描写。笔者通过写“下水文”为学生做示范,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完成仿写。
有那样一种草,散发着浓郁的菊科植物的味道;有那样一种草,被称为“鄱阳湖边草,南昌佬的宝”;有那样一种草,承载着我厚重的记忆。羽毛状青翠的叶,细长的茎,矮壮、深红色的一般是野生的。不知从何时起,大棚中也有了它的身影。藜蒿的最佳搭档就是腊肉,肉的咸香特别能衬出藜蒿的味儿,若能配上若干红辣椒,色香味俱全,忍不住叉上一筷子,大快朵颐!对我,是人间美事!(教师下水文)
故乡的春节,家家户户都弥漫着腊肉的香味。人们将腊肉吊在房梁上,底下烧着炭火。人们一边熏着腊肉,一边谈着庄稼的收成。腊肉熏好了,瘦肉闪着乌亮的光,犹如一块坚硬的黑铁;而肥肉则晶莹剔透,像一块诱人的水晶糕。(学生作品)
2.小“微”见大义,学以致用
教师可以立足于课文,将课后“小练笔”中的知识拓展、语言训练等关键内容转化为微习作教学内容,在指导学生完成习作训练的同时,还能抓住小学高年级微习作教学的重点。
统编小学语文教材六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习作练习“学写倡议书”是一篇真正意义上的微习作。倡议书是典型的应用文,具有现实意义。学生在习得倡议书的习作方法后,能够将其运用于学习、生活中的多个场景。如学生可以制作“防止校园欺凌”“使用文明用语”等方面的倡议海报,并将其张贴在校园;或在小区宣传栏张贴有关“文明遛狗”“预防新冠”的倡议海报。学生将所学知识灵活运用于学习、生活场景,不仅能增加其成就感,也能使应用文的“应用”效应得以彰显。
(二)贴近生活,丰富微习作形式
教师进行微习作教学要有效结合小学高年级学生的生活实际,在课堂内、外为学生创设一些生活化的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更好地表达自我,以此写出更好的微习作作品。
1.选词,夯实基础
语文学习是日积月累的过程。所以,教师常常会安排词语归类、佳句摘抄类的任务,以帮助学生积累素材。习作教学中,教师也可以创新习作形式,使习作过程更富趣味。如教师可以出示一组词语,让学生连词成句,完成微习作。
这种形式的微习作,既能考查学生对词语的理解和判断的能力,又能较好地培养学生运用词语的能力,帮助学生从细节着手,逐一突破习作难点。
2.观察,乐享习作
观察,是习作的源泉。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将平时的观察以文字的形式表达出来,形成微习作。这类习作要求学生能够有目的、有计划地观察生活并做好记录,写作对象可以是一个物品、一个细节或一个场景。
例如,笔者所教班级有不少绿色植物,笔者便引导学生观察这些绿色植物的生长过程,并要求学生记录自己的观察所得。
讲台上的发财树扎根在花盆里。那“粗壮”的树干已经长出了翠绿的树枝,上面挂满了绿叶。叶子绿油油的,肥硕的叶片将那柔软的树枝压弯了许多。依稀记得它刚来时,只有光溜溜的树干,同学们都跟老师开玩笑:这怎么能称为植物?(唐渝杭)
小树长势喜人。那树叶形状优美、颜色鲜活,错落着,交叠着,被均匀涂抹在纤细的叶片上,引出一段春的故事。(杜品萱)A8301AEC-1785-4A9D-BC27-5D04810BFA19
对于事物的观察,学生可以做连续性的记录,将其整理成连贯性的习作素材;也可以根据某一时刻的观察所得,抒写自己的感悟。
3.创设情境,得体表达
情境对话是指说话人置身特定语境,真诚、得体地表达自己的观点,也让他人在真实的交际语境中准确理解并及时做出有效回应,是提升彼此的理解能力、思维能力、表达能力的一种方式。教师为学生创设习作情境,有利于激发学生探究与表达的欲望,有利于学生进行准确、真实、得体的表达。如统编小学语文教材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习作主题为“我想对您说”。教师可以根据事件、地点、对话对象等因素为学生创设情境,指导学生做好选材和归类,让学生在熟悉的情境中表达、书写。
三、以生为本,活化微习作资源
学生是习作教学的对象,教师进行习作教学时,应尽可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可以通过多学科融合教学、有效使用多媒体等方式,活化教学资源,提高学生的习作积极性。
(一)融学科,得助力
语文是各学科的基础,学生能在语文学习中获得一定的审美能力和鉴赏能力,并将其运用在音乐、美术等其他学科的学习上。基于此,教师可以将微习作的内容与其他科目的学习内容相融合。例如,教师可以播放学生耳熟能详或正在学习的歌曲,并引导学生结合作曲家的创作背景编写故事。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生活经历展开想象,这一想象内容为习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二)多媒体,兴趣多
形式丰富的微习作,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完成习作的兴趣。教师要做的是为学生创设一个轻松、舒适、愉悦的习作环境,让他们真正地进入“自由”的习作状态。如进行微习作教学时,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开展“电影—微习作”活动,即组织学生观看影片,要求学生阐述影片中的主要事件,并完成影评。
(三)勤阅读,常落实
学生阅读的积累往往能体现在其习作中,所以,教师要积极组织学生阅读,要求学生在完成课内阅读的同时,加强课外阅读。教师还可以让学生就其所阅读的文本进行批注,或摘录名著中的精彩片段,或根据自己的阅读体验撰写书评、制作人物名片,等等。
四、微习作实施效果
反馈及时是微习作在实施阶段的重要特点之一。相较于传统习作篇幅长的特点,微习作篇幅短小,教师往往能在第一时间了解学生的习作情况,学生也常常能及时收获教师的反馈,并根据反馈做出修改和调整。
(一)及时评改,激发兴趣
微习作的及时反馈能帮助学生更好地正视自己在习作方面的问题,有助于学生习作水平的提升。同时,教师要尽可能地培养学生的“读者意识”,让学生既会写,也能评。教师可以通过教师赏评、学生自评、学生互评等方式,增加学生习作的互动性与积极性。例如,每每读到好的作品时,教师可以在第一时间将其推荐给学生,学生往往希望自己的作品能被赏读,他们也常常因此更加认真地对待每一次习作。这一方式在无形中增强了学生的习作自信。
(二)习得方法,打磨作品
教师在训练学生进行一次又一次的微习作过程中,要引导学生积极反思、习得方法。笔者在学生每次完成微习作后,会让学生将教师点评、学生自评、学生互评的内容记录、梳理,形成自己的微习作反馈本。学生的微习作反馈本可以是形式多样的,如有的学生习作时容易将人物关系书写混乱,他便制作人物关系图谱;有的学生文章结构混乱,他便书写构思提纲……这些都是学生为下一次更好地完成习作进行的准备工作,也是学生将习得的方法总结、梳理的具体体现。
(三)“求真”“善美”,提升內涵
学生通过微习作的训练,基本能够明确习作应该“怎么写”“为什么这样写”,教师可以在学生明确习作目的、掌握习作方法的基础上,要求学生“求真”“善美”,以提升学生的习作品质。
微习作是提高小学高年级学生语文习作水平的一个有效手段。为了顺利地在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中渗透微习作教学理念,教师可以在确定微习作教学目标的基础上整合教学内容,有效利用教学资源,以提高微习作教学的有效性。教师应为学生能自信、自如地习作做好铺垫,引导学生探寻习作的意义,踏上能写、善作的康庄大道!
(作者单位:浙江省杭州市临平区实验小学)A8301AEC-1785-4A9D-BC27-5D04810BFA19